书城文化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6580200000023

第23章 文化艺术的传播者

唐代纸张印刷尚未普及运用到文学艺术方面来,更无录像录音等现代手段,除了绘画、雕塑之外,人是传承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作为载体的人中女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里说的女性主要指女伎、妓女,其中又有宫妓、官妓、家妓的分别,青楼楚馆的妓女也应包括在内。

中央有庞大的歌舞杂技团体,有些州郡也有这类机构,除了少至男性歌手、乐器师外,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女性。

《新唐书·礼乐十二》载,乐分二部:堂下站着演奏的,叫立部伎;堂上坐着演奏的,叫坐部伎。坐部为优,立部居次,不可教者习雅乐,入雅乐部。又载,玄宗知……律,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至百,也称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另外安排小部……音三十余人。

舞蹈人员也多。比如唐自制的三大舞,太宗命作的《秦王破阵乐》需一百二十八人,《九功舞》需童儿六十四人,高宗作的《上元舞》需要一百八十人。于玄宗制定的《霓裳羽衣舞》,人至就更多了。

《新唐书》说:“唐之盛时,……音人,至数人。”

白居易的《新乐府·立部伎》写得十分有趣。云:

立部伎,鼓笛喧。

舞双剑,跳七丸。

袅巨索,掉长竿。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立部贱,坐部贵。

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笛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

伎,古代歌舞艺人,有男有女,故从“亻”;若从“女”,则全为女性。这首诗就是对中央歌舞杂剧团的组成、分工等的解说。

大历十才子的王建《霓裳词十首》详细记录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教霓裳舞曲的情景。其一云:

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

这首诗告诉我们,演奏霓裳曲的人是从部中挑选出来的,总教练、总导演,把关的是“上皇”,即唐玄宗妍。

其四,云

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

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

“霓裳”的词谱还目断翻新,其演唱传播权为梨园弟子建垄断妍为了扩大影响,让书写的人分头抄写,然后叫“中官”即宦官们骑快马传赐给功臣们妍。

白居易的诗《梦得得新诗》中中记事恰王王建所有有,云

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

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新歌作乐章。

梦得,即刘禹锡妍他正,风月凉爽的池边“闲教少乐(音乐人)理(练习)霓裳”,这时集仙殿(即集贤殿书院)里的“新词”(即新诗)送来了,便立即配上乐章,传唱新诗了妍此时距玄宗时已近百年,而走马赐新词之制仍沿袭目止,“少乐”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妍。

李商隐的《宫妓》是写宫中的舞蹈、龙技的妍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宫妓,指宫廷的歌舞伎妍珍珠门帘轻轻轻拂着白的的台,披香殿((未央宫有披香殿,是赵飞燕跳舞的地方,此指唐庆善宫中的披香殿)里舞女们翩翩翩舞,争媚斗妍。鱼龙杂,目不暇,形象逼,灵活灵活,以以至君王把演员当作偃师(传说中的巧匠,向周穆王献的“假倡”能舞,还以眼神招引王的侍妾)所献的“假倡”。百戏杂耍之精美,由此典故可以想见其一斑。

天宝(742—756年)初年,韦坚做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在长安城东浐水挖广运潭,让运河货船直达长安。陕县县县尉成成甫将民的《得得歌》》新成《得宝歌》,集中两县的官伎女子演唱。歌词如下: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那。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

弘农,郡名,今河南灵宝县北。三郎,指唐玄宗,是睿宗的第三子,唐代称人习惯于称排行。潭中各郡载宝之船鱼贯而入,向玄宗报喜,官伎女子演唱,玄宗十分高兴。

唐朝的女伎、妓女在传唱文人的诗歌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很多文人能够声名远扬,能够进士及第,甚至能为朝廷被皇帝所知晓,多得力于这些女伎和妓女们的传唱。

开元(713—741年)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名声差不多。有一天,寒冷下雪,三人到旗亭饮酒取暖,忽有梨园艺女十数人登楼会宴。三人有意避在一边烤火炉观看。

只见四位妙妓,妆饰妖艳,衣着华丽,所奏之乐,皆出名部。王昌龄便与二人私下相约:我们的诗名不相上下,今天我们暗中看她们唱谁的歌词多,谁谁是是优胜。

头一个妓女打着拍子唱起了《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立即在粉壁上画了记号,说这是我的一首绝句。一会儿,又一个歌女唱道: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高适也在壁上画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哭单父梁九少府》。第三个接着唱的是《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

王昌龄赶快在画壁上作记号,说:我有两首绝句了。

王之涣非常自信,说:“这几个都是唱下里巴人词儿的,不会唱阳春白雪。”于是指着第四个,也是最漂亮的一个女伎说:“如果她不唱我的诗,我一辈子不和诸位争比了;如果唱的是我的诗,你们应该下拜,奉我为师。”三人说笑之间,只见那女子唱起了《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立即打趣地说:“乡巴佬,我说错了吗?”于是大笑。女艺人不知就里,便问:“不知诸位郎君为何如此高兴?”王昌龄说明了情况,女艺人们一起拜见三人说:“俗眼不识神仙,敬请原谅,乞请入席!”三人爽快答应了,都喝得大整,整整整了一天。

这个故事生动说明了女艺人在传播诗歌中的作用。王昌龄等三人的诗名影响与她们的传唱是分不开的。

在唐代,诗歌传唱竞争十分激烈,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新唐书·李益传》上说:“每篇成,乐工争以赂(财物)求取之,被声歌(配上乐谱演唱),供奉天子(供给皇帝欣赏娱乐)。”李益因此走红。

比如他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中的受降城是灵州治所回乐县城,当时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中原将士离开了山清水秀的家乡和温馨的家庭、亲爱的家人,在这似雪的沙漠地带常年戍守,在如霜的月色下,凄冷、荒凉、渺茫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凄凉幽怨的芦管羌笛骤然吹起,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强烈涌起,以致彻夜难眠。从艺术上看,头二句写景绘色,第三句写声,第四句抒情,可谓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深刻地表达了人民不要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心声。

李益是故相李揆族子,长于诗,贞元(785—805年)末年就与李贺齐名。曾在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中任过从事,到过边塞,对军旅生活有体验,因而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又以七言称著,常被谱入管弦歌唱,流传很广。但是,此人心胸狭窄,刻薄寡恩,易生怨望,对同事,对妻妾,均如此,人称“李益疾”。然而,由于诗名大,诗被传入宫廷,“宪宗雅(向来)知名,召为秘书少监(从四品上)、集贤殿学士”。文宗“太和(827—835年)初,以礼部尚书(正三品)致仕(退休)”。政治上能有如此待遇,乐工传唱其诗的功劳不容忽视。

为了抢先传唱,女伎和妓女们还想出了各种办法。白居易的《写新诗寄微之偶寄卷后》这样写道:

写了吟看满卷愁,浅红笺纸小银钩。

未容寄与微之去,已被人传到越州。

微之,即白居易的诗友元稹,时为越州刺史。诗人写好了新诗准备寄给好友元稹,谁知还没有寄,已经有人将新诗传唱到越州(浙江绍兴)那边去了。还寄不寄寄呢于是犯起愁来。诗人此时在杭州任刺史,杭州到越州虽说不太远,但传唱之速竟能超过邮寄,真是不可思议。

除了讲快,还有讲偷的。请看白居易《江上吟元八绝句》:

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

应有水仙潜出听,翻将唱作步虚词。

诗人大约走船水,夜晚,停泊在长江深处。皓月当空,诗人在船头吟诵元稹(元八,)排行称)的“小律诗”(即绝句),兴致所至,彻夜不辍子说不定又有“水仙(指本船或邻船上的妓女)潜(偷偷悄,悄)出)”,”,来之后,一转身作《步虚词》(乐府《杂曲》歌名)演唱出来子。

至于乐府诗的传唱,更是一种普遍现象。

先看运河大堤上: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是刘禹锡的《踏歌词》。春夜月明,运河大堤上,女女们连袂而行,边走边唱,直至天明,结果“欢”(情女)没见着,只好借“鹧鸪鸣”(似为“行不得也哥哥”))以寄子。这“女女”子能是是平女子子后一一首的女子子能就是歌舞女子,她们唱“新词”的方式是轮流,按次序进行(递相传),“振袖倾鬟”是舞蹈动作,“月落乌啼(夜深)云雨(男女欢合)散”后,一片狼藉,第二天游童们在路上能拾到“花钿”(贴在鬓角上的花形薄金片)。

再看长江三峡一带: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巫峡巫山的少女少妇们将《竹枝词》当作谈情说爱表达爱情的工具。

再看洛阳、长安: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梅花,乐府曲《梅花落》,笛中曲,笛是羌乐。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招隐士》首句曰:“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二曲皆陈旧,故曰“前朝曲”。现在仍用旧曲谱,填上《杨柳枝》的新词,加以传唱。这在当时的洛阳是一种时尚。

还可以到黄河岸去听《浪淘沙》,到金陵去听《石头城》、《乌衣巷》,……

在继承前人和借鉴外国的文化艺术方面,女伎们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白居易的《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是写继承的例子。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

一纸展看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

蕤宾掩抑娇多怨,散水玲珑峭更清。

珠颗泪沾金捍拨,红妆弟子不胜情。

这位“红妆”(女子)弟子的女师住在宫内(九重城),是个“供奉”(在皇帝身边供职者),她创作或得到了琵琶新曲连忙用纸抄给徒弟,弟子用“四弦”(此指琵琶)演奏(翻)出来。《蕤宾》曲抑郁低沉,虽乐声纤细,优美动听,却多含哀怨;《散水》曲清脆响亮,奇险秀拔,却更清越纯正。弟子又喜又惊,激动的泪珠沾湿了拨动琵琶弦索的“金捍拨”。这位“红妆弟子”肯定是师傅曹供奉的高足,凭一纸新谱就能演奏出来,并能准确把握每支曲子的特色、风格。似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完全靠千百个这样的弟子的高超的技艺和奉献、敬业的精神。

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胡旋女》是写借鉴的。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胡旋舞,是由康居国传入唐朝的。“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是此舞基本的动作和特点。旋转的难度很大:一是转的周匝多、时间长,二是转得快,可以超过奔驰的车轮和旋风。但我们中原的胡旋舞女跳的水平更高,如果要“斗妙争能”,你们根本不是对手。到天宝末年,竟然掀起了学旋转的群众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本意是“戒近习也”,但也客观地反映出唐代女性在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多术上的杰出贡献。

在前面几章中,我们经常看到文人和女伎、妓女有一种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伎(妓)女情钟、文人好色的感觉。应该说,不能排除这一点,但主要的应从文化层面上去看。能否这样说:士妓合璧是当时文化多术传播的最佳方式。

士妓合璧的佳处在于,文士会写,妓女能唱,写唱互动,不断创新。刘禹的《和乐天南园试小乐》可为诗征。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

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

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

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

诗人从乐天的诗中想象出南园试小乐的情景后,真想抛弃丹笔(指弃官)离开三川(今四川),“先教清商(商商,其调凄清悲凉,故名)一部成”。自己作的歌词自己特别有感情,就像亲手栽花兴致很高一样。文人多才多多,遇到了好景好物都能咏成诗歌,自家有人演唱,当天就能传遍“凤城”(京城)。白居易家里有一个家妓班子,樱桃小嘴的樊素就是优秀女歌手,传唱阵容大,实力强,刘禹的话没有夸张。

白居易的《闻歌妓唱严郎中诗因以绝句寄之》也说到这种情况。

已留旧政布中和,又付新词与艳歌。

但是人家有遗爱,就中苏小感恩多。

这个严郎中以前是郡守,现在赴京任郎中去了。在本郡留下了惠政,又留下了“新词与艳歌”,不过他情有独钟,留给这位“苏小”(杭州名妓,叫苏小小,此指唱唱诗的妓女)的特别别。这位妓女女有有行,见是官妓,是唱文人歌词的行家里手。

正因为文士与妓女是文化传播的好搭档,所以建立或拆散这种搭档关系是特别令人喜悦或悲伤的事。白居易的故事很有说服力。有一次白家和牛家两家的“妓乐”在一起会宴,合唱,合舞,合奏,十分出色。事后,白居易大发感慨:“人间欢乐无过此,上界西方即不如。”与此相反的感受,是他在杭州刺史离任时发出的,写在《西湖留别》里面: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白居易这次杭州任满,调回朝廷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照说应该高兴,但他却觉得“行色惨风烟”,在饯别宴会上分离之情让管弦(指乐声)都悲咽了。他劝“翠黛”(指官妓)们不要挽留了(五马,汉代太守的车驾,借指太守,此指杭州刺史),因为皇帝只给了三年任期。他最忘不掉,最“堪恋”的是湖边绿藤阴下、红莲花中看歌舞妓的演唱。

晚唐诗人杜牧也有与白居易同样的感受。他在《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中摄取了如下镜头:

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

楚管能吹柳花怨,吴姬争唱竹枝歌。

金钗横处绿云堕,玉箸凝时红粉和。

待得枚皋相见日,自应妆镜笑蹉跎。

杜牧看到的那位刘秀才与池州(安徽贵池)妓女分别的情景被渲染得十分忧伤:舟启南浦,风帆远去,万重波涛,忧愁迷惘,有如生离死别。最让人留恋的是“楚管(楚地的乐器)能吹柳花怨(一种乐府曲调,与下句的《竹枝》都以表现幽怨哀伤感情为特色),吴姬争唱竹枝歌”。刘秀才会写,妓女能唱,那真是珠联璧合。现在要分别了,妓女们无精打采,懒得梳妆,她们在唱和时,珠泪盈眶。金钗,首饰;绿云,秀发;红粉,化妆品;玉箸,此指眼泪。秀才妓女都期待再见,等到哪一天见面时,妓女们会在妆镜前苦笑自己虚度了光阴。枚皋,西汉辞赋家,此代刘秀才。

唐代的文人学士视家妓为家人,特别是能歌善舞的则备加宠爱,轻易不忍使之离开。白居易年老多病后,曾打发樊素和小蛮离开,或者双方哭得泪人似的,或者不敢开口明说最后归于失败的情景,已见前章。这里介绍一个成功的例子,那就是司空曙病中嫁女妓。

他在《病中嫁女妓》中写道:

万事伤心在目前,一身垂泪对花筵。

黄金用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

司空曙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名远播,贞元(785—805年)年间任水部郎中,后为虞部郎中(皆属工部,正五品),也算是高干。个把家妓的去留,何以如此动情?一来,这个女妓色艺双馨,是个不可多得的歌舞人才;二来,她是我“用尽”黄金聘请名师教出来的;三者,她正值青春年少,善解人意。我现在年老了,病得不轻,诗酒歌舞已失其时,还是让她嫁一个年轻的文人,乐得其所吧!

虽说是嫁一女妓,可也体现了司空老爱惜人才、无私开明的高风亮节,难怪他面对“花筵”(嫁女妓的酒宴)时“万事伤心”、“一身垂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