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6580200000022

第22章 繁荣诗歌的生力军

唐代是个繁荣、开明、开放的社会,半边天的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相对于其他朝代是比较高的。除了不能当官(内官、宫官除外),不能当兵,几乎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都有她们的身影和业迹。唐代的女伎、妓女阶层人员众多,虽说地位低下,属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但她们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又是不可替代的。本章仅从《全唐诗》中的有关诗歌,一睹唐代女性的特有风采。

在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唐朝诗歌艺苑中,虽然女性作者只占唐诗作者总数的百分之一点二,她们的诗只占唐诗总数的百分之四点三,但她们对唐诗繁荣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给唐诗增添的光彩是永远夺目的。在这些女性作者中,有后妃、宫女,有官员的妻、妾、侍女、婢女,有平民的妻、女,有女伎、妓女,有尼姑、女冠(女道士)等,她们多数都有一定的文化(含诗歌)素养,有一技之长,能接触社会的上层,出入各种社交场所,这些是她们诗歌创作十分有利的条件。

唐朝的后妃宫女都能写诗,后宫诗风很盛,其中上官婉儿的带头作用就很明显。她是唐中宗的昭容,除皇后外,仅次于贵妃。她劝中宗扩大书馆,增加学士名额,从大臣名儒中挑选整每次赐宴赋诗,君臣唱和,婉儿常代皇帝、皇后和长宁公主、安乐公主,一次作几篇,内容和辞藻能保持常新;还将群臣所赋的诗分出优劣,对写得潺的给予重赏。这样一来,不光是后宫,工个朝廷吟诗写诗,便蔚然成风了。《新唐书·后妃传》评论说,这是婉儿的功劳整长宁公主下嫁后,中宗大封驸马,大兴府第,作三重楼,筑山浚池,多次与皇后临幸,设宴,令婉儿赋诗,群臣属和。上官婉儿应命写了《游是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计有三言诗二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十五首、七言诗三首,虽然内容无甚可取,但形式多样,用词婉切,实属不易,也给群臣的和诗带来很大的难度,其带动作用可想而知。

兹录二首于后: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前一首诗写登临岩壑,既娱目又舒心,风入竹林发出长笛般声音,流水潺潺潺好像在在奏整用词词精,比喻喻恰,对对仗工整后一首诗写的也是是宁公主的流杯池的假山水,前二句是写景,用莲花比喻参差不齐的假山的峰峦,用“绿水”与“金沙”(铺设的黄沙)构成鲜明对比,描写流杯池“潺湲”的水流;后二句用比喻和夸张写游人的感受——如同来到仙境。三山,指传说的东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这两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堪称一流。

唐人爱写宫词,写得多的有四个人,王建、和凝各百首,其中最多的就是一个女性作者,她就是花蕊夫人。她姓徐,青城(四川灌县西)人,幼年能诗文。后得幸于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因为熟悉宫廷生活,所以特别擅长写宫词。《全唐诗》存其宫词一百五十七首,占唐诗中宫词三分之一,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很高。这些宫词细腻深刻地反映了皇帝后妃的奢侈腐化的生活和上女的辛劳痛苦。

比如写上妃争宠的: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

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为了争宠,首先是“修仪”,用心修饰打扮自己,其次是日午时就扫地焚香,整理好环境。这两条上妃们都做得到,于是想出了一个妙招,就是教会鹦鹉念皇帝做的或是喜欢的新诗。大概是妃子多了,皇水也厌倦了,此时“鹦鹉念新诗”或许能够取悦皇水,偶然得宠了。“大家”是上中后妃对皇水的昵称。

比如写后上人数之多的:

六宫官职总新除,宫女安排入画图。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

“六上”,指皇后和妃嫔的住处;“除”,任命;“六局”,上官有六局,即尚上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入局和尚功局,其职责分别为总管、掌礼仪起居、掌供服用采章之数、掌供膳馐品齐、掌燕见进御之次序、掌女功之程,每局分四个司。(按唐制,每司三十多人到五十多人,计二百五十多人。)这么多上官“总新除”,即使在“御前频见”也难认清,“错相呼”是必然的;至于上女就更多了(上词中有“满寝上人近数千”的句子),那只有图画编号了。由此可见上室的奢华,一个蜀主竟然同大唐天子的规格!

帝后享乐还有新花样:

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头滴滴鸣。

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

“圣人”,是对帝王的尊称。用车车车车水上宫城入寝,仿“远声”,作“滴滴滴”,以博取皇帝的高兴。亏他想得出来,这简直不亚于当今拍电影、电视剧造假雨水的技巧,可惜那时没有消防车,用水车该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呀!

在古代,女人不能当官、当兵,因而绝少参加政治活动,似乎国家的命运,政治、军事都与女人无关。但是唐代的女诗人仍然关注国家和社稷的大事,并不专吟风花雪月,只唱《杨柳》、《竹枝》之类。其中的典型代表又首推花蕊夫人徐氏。

后蜀孟昶亡国,徐氏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才貌双全,召她作诗,她立赋《述国亡诗》一首,云: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

前面征引的几首宫词足以证明蜀主是个昏庸腐朽之徒,亡国是情理之中的事。令人难解的是,十四万人一起放下武器,不作丝毫抵抗,难道没有一个是男人吗?

据说,徐氏此诗是改作。前蜀王衍投降后唐,曾奉命写了一首述亡国之由的诗:“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认定蜀王是“昏主”;“衔璧牵羊倒系旗”,唯恐敌方不允降,极尽卑躬屈膝之奴相;最后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了二十万人的“齐拱手”(都不抵抗)。诗写得直白,且不合逻辑。徐氏改了第二句和其他句的几个字,意境和韵味便大不相同。一句“妾在深宫那(哪)得知”能化腐朽为神奇:如果我知道“竖降旗”的事,我就不会同意;如果听我一句劝,有那十四万人齐奋力,历史恐怕就要重写;哪是“女人亡国”?男人们怎么会都是孬种呢?这是不战而亡!这改诗既含蓄委婉,又泼辣夸张;既有亡国之痛,又有惋惜之情;既显示才华,又彰显出个性。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女英雄的豪气咄咄逼人。

唐代边塞诗似乎是男诗人的专利,但女诗人一旦接触边塞题材,写出来的边塞诗也不逊色于须眉。薛涛(?—832年),字洪度,长安良家女。幼随父做官入蜀,父死遂流落蜀中。因为漂亮聪明,通音律精书法,十七岁时被镇蜀官员韦皋召为“乐籍”(军妓),侑酒赋诗,历事十一届镇蜀官员,播名巴蜀。贞元五年(789年),因,罪了韦皋被流放松州(四川松潘),此地与甘肃接壤,是与吐蕃作战的前线。她亲历了边塞的艰苦,增长了见识。曾写下了《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其一云: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这次她实地看到和感受到了边城之苦,并且耻于将“门下曲”唱给“陇头儿”(甘肃的男子,指边防将士)听,“羞”字里面有自愧,有讽刺,有崇敬。可以说这就是一首边塞诗,比一般文人模拟的边塞诗更有特色和生命力。

韦皋死后,武元衡于元和二年(807年)继任剑南节度使,写了一首《题嘉陵驿》:

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蒙雨似烟。

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更上青天。

这一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绕宰相之职,出为节度使天,受了委屈,在细雨濛濛,烟雾弥的山蜀上上绕,感到了蜀蜀之之之于上于上,天,“头已白”,还会有什么前途?

时已三十多岁的薛涛写了一首和诗《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云: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在这位女诗人看来,巴蜀真正是人杰地灵,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那样的人材,有锦江玉垒般美好山川,那是大有作为的地方。相形之下,这位女妓与那位男相国的胸襟究竟如何呢?武元衡大概感到了这一点,很赏识她的才华,于是表奏她为“校书郎”,因为是女人,未被批准,但“女校书”却由此闻名。

太和四年(830年)李德裕继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于成都府西建“筹边楼”,专于其上筹划守边事宜。时已垂暮的薛涛,豪情不减当年,又献诗《筹边楼》,云: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头二句写高楼的壮观。云中鸟,秋天色,居然能够透窗平视而得,可见楼高,楼之雄壮竟能镇住西川四十州的地方,语带夸张,气势恢宏。三、四句告诫边镇将领不要贪恋几匹羌族好马的微利而随起祸端,保境安民才是根本。“最高层处见边头”,寓有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有战略眼光的意思。如果将这首诗与岑参、高适的边塞诗放在一起,恐怕难辨雌雄。

薛涛还算是亲身到过边城,而越妓盛小丛生在江南水乡,边塞可能还未梦见过,可她所写的《突厥三台》也有几分边塞诗的韵味。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

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

诗中写的是山西的事。当时盛小丛在浙东廉使李讷幕府为妓,李讷为赴京官员饯行,小丛在席间就听闻而作此诗。前二句写抵御突厥的前线正是秋高(大雁秋天南飞)马肥战事频发的时候。雁门山、马邑郡都在山西。后二句写山西驿使(借驿站、驿马传递文书的使者)传令很晚了,但南北的人为前方将士制送征衣无比“殷勤”(情意深厚)。这与李白《子夜吴歌》诗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境何等相似!

作为女性诗人,最擅长的、对唐诗的繁荣贡献最大的应该是爱情诗。这类诗多得不胜枚举,让我们先欣赏晁采的《子夜歌十八首》中的第一、二、三、五和十八首。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

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

何时得成匹(婚配),离恨不复牵。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

郎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

“子夜歌”是乐府旧题,常以爱情为题材。《子夜歌十八首》就是写一对青年男女真心相爱的火热缠绵之情的,极富民歌风味。第一首写这一对接近成年的少男少女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将头发绾在一起,私结携心。结发,原是成婚的仪式和标志,二人居然如此,可见决心已便,非对方不嫁、娶。第二首写少女彻夜难眠,泪湿枕衾,并以此取信于男朋友,似乎已得相思病。第三首写急切盼望成婚。“菡萏”,荷花别称,此喻诗中女子;莲,与“怜”谐音,“怜”是爱的意思。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成婚后再也不用牵肠挂肚,与郎君天天天厮相爱。第第首写为了与情郎天天携手携行,行,便剪下(象征纯洁)般指甲寄给情郎,算是携手的象征吧。第十八首写男女互送物品,表达相爱的深情。情郎哥送玉钩是想钩住情妹的爱心,情妹送丝衣是想裹着情郎的身体,心在体中,当然包括在内。

诗的作者晁采,小字试莺,诗是写给邻家少年文茂的。全诗以一种农家少女的天真、纯朴的感情色彩加以渲染,细腻的心思,火热的恋情,幼稚的想象,加上直率的白描,比喻、夸张、双关等手法的运用,使这篇爱情诗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与李白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相比,毫不逊色。李白的诗也是写青年男女爱情的,也是从女子的角度写。特别是《长干行》,从男女双方青梅竹马开始,到结为夫妻,到女子思念经商在外的丈夫,女子一片痴情十分感人,但男人写女人总像隔了一层;故事是叙述多,描写少,细节少;结构上,以时为序,串连生活片断;语言形象生动,但文人的书面语言色彩较浓。晁采的诗是女人写女人,显得流畅、细腻;故事是细节多,心理活动多,白描多;结构是辐射式的,爱情火花如喷泉四射,层现迭出;语言活泼、清新,有民歌的风味。总之,不论从哪方面论,《子夜歌十八首》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如果说晁采的诗表现的是农家纯情少女的爱情,那么鱼玄机的诗表现的则是一个历经感情磨难的成熟女性的爱情。

鱼玄机,字幼薇,又字蕙兰,长安民女,喜读书,有才思,补阙李亿纳之为妾。后来,丈夫不爱她了,她便到咸宜观当了道士,易名玄机。她在离开李家时写了一首《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头二句写离异后心境不好,怕出门,懒梳妆。思前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价宝”“易求”,“有心郎”“难得”。经过了一段枕上流泪,花间悲伤之后,重新振作了起来:自己能够找到白马王子,何必还要去怨恨那个张三!一般女子都爱感情用事,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恨得咬牙切齿,要么悲得痛不欲生,而这位女子却能理智对待,总结出了两条经典的爱情定律,真是难能可贵,也只有过来人方能如此。

后来,她发布了一条征婚广告: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蝃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作得双成。

这首诗题名“寓言”,即是有寓意,有寄托的话。寓意是什么呢?前二句美景反衬三、四句里的“新妆待夜”和“独坐含情”,点明是孤身女子。五、六句用莲下鱼戏、虹边雀鸣,寄寓欢合之意,蝃,虹也,《诗经》中篇名,写女子思念恋人。七、八句希望快点“作得双成”。

征婚广告一发,便有名士闻风而至,晚唐大诗人温庭筠就是一个,并且同鱼玄机发生了一段恋情。鱼玄机的《寄飞卿》即记此事。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

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全诗紧扣“慰秋情”的主旨,前六句的景物不仅不能慰藉秋情,反而会加重秋情:秋蝉乱鸣心烦,烟露令人迷惘;孤身独居,无心赏月听乐观景;再珍贵的竹席也著凉意,再好的琴也奏不出爱音。最后二句说只有郎君的书信才能宽慰我的秋情。谁知道郎君同嵇康一样懒于书札,叫我如何慰秋情?秋情者何?悲也。

温庭筠,字飞卿,是个青楼楚馆、诗酒风流的公子哥儿,爱情只是玩玩儿,没有什么责任心,因而鱼玄机的一片痴情没有结出爱情的硕果。好在早已参透玄机,没有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终于找到了自己称心的郎君。《迎李近仁员外》云: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鱼玄机将这位李近仁员外比作晋人潘岳,是自己最心爱的男子。据说潘岳是个美男子,出行在路上,少女们都围着他转。有了这样的心上人,当然就不羡慕牛郎织女了。喜鹊叫,灯花发,都是喜事到的征兆。这样写,又给此诗涂上了一层民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