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内敛 做事要方圆
6550600000070

第70章 让步正是为了进步

《老子》第三十六章中写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辩证思想。以退为进、欲擒故纵,便是其辩证思想的最好发挥。

在军事斗争上,进攻太急有可能激起敌人的疯狂反扑,有时有意让敌方逃走,也可以达到削减他们兵势的目的。紧紧地跟在逃敌之后,不要逼近他们,待到他们累得没有气力、斗志也逐渐磨灭、战斗力削弱或溃散时,一举将其全歼,这样便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欲擒故纵,其意是为了捉住敌人,事先要放纵敌人。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国建立之后,便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10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降服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附近,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诱敌出战,将孟获诱入伏击圈内,使之兵败被擒,出人意料的是,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术,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蜀军,诸葛亮则笑而不答。

孟获回营后,拖走了所有的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渡成功,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了将士的反抗,于是,将士们相约起事,趁孟获不备之机,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气,便再次把他释放。

以后孟获又用了许多计谋,但都被诸葛亮一一识破,孟获又4次被擒,但都被一一释放了。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了孟获的藤甲兵,孟获第7次被擒。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7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了,诸葛亮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全力举兵北伐。

按说,诸葛亮在第一次诱擒孟获后,擒拿敌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此时如果乘胜追击,便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的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只有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才能使南方真正稳定,如若不然,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蜀国的后方就难以安定。因此,诸葛亮才一次次不辞劳苦地费力擒拿孟获,又轻易将他放掉,因为他要获得的不只是一个西南夷酋长孟获,而是整个蜀国后方的安定。

施行欲擒故纵之计,需要等得、忍得,输得起,绝不为小利小惠而斤斤计较。“故纵”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即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这条长线必须要有韧性,而且还要收发于心,以等待时机成熟,将大鱼钓起。

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在现实生活中也常为人所用。我们可以这样综合表述:以退让为进取。退却是为了蓄势前进,而让步是为了获取。

北宋仁宗时,西部边疆发生战争,大将刘平阵亡。朝中舆论认为,朝廷委派宦官做监军,致使主帅不能发挥自己的指挥作用,所以刘平失败了。宋仁宗下诏诛杀监军黄德和。

有人上奏请求把各军的监军全部罢免掉,宋仁宗为此征求宰相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回答说:“不必罢免,只要选择为人谨慎忠厚的宦官去担任监军就可以了。”

宋仁宗听后,意欲委派吕夷简去选择担任监军的合适人选,吕夷简又回答说:“我是一名戴罪宰相,不应当和宦官交往,怎么知道他们是否贤良呢?希望皇上命令都知、押班负责这件事,条件是如果他们荐举的监军有不胜任职务的,就将他们与监军共同治罪。”

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

第二天上朝,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头,请求罢免监军,北宋宦官之祸患就这样解决了。朝中士大夫都钦佩吕夷简足智多谋。

宰相吕夷简的做法就是以退为进。说是不罢免,表面上是退了一步,实际上用严格的条件限制了支持宦官的都知、押班,让他们承担巨大的风险,最终只能走主动请求罢免监军这一条路。由此可见,以退让为进取的策略暗含强大的力量和攻势。

在与他人相处时,以退为进也是一种迂回的策略。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你看似要以对方的利益为重,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对于某些涉及风险的事情,这种方法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威尔逊刚刚就任州长之时,曾经参加了一次午宴,宴会的主席对大家介绍说:“威尔逊将成为未来的美国总统。”当然啦,这不过是主席先生的溢美之辞。

于是,威尔逊在称颂之下登上了讲台,简短的开场白之后,他对众人说:“我希望自己不要像下面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在加拿大,一群游客在溪边垂钓,其中有一个叫做强森的人,大着胆子饮用了某种具有危险性的酒。他喝了不少这种酒,然后就和同伴们准备搭火车回去,可是他并没有搭乘北上的火车,反而是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于是,同伴们为了急着找他回来,就给南下的那趟火车的列车长发去电报:‘请将一位名叫强森的矮个子送往北上的火车,他已经喝醉了。’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列车长的回电:‘请将其特征描述得再详细些。本列车上有13名醉酒的乘客,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而我威尔逊,虽然知道自己的姓名,却不能像你们的主席先生一样,确知我将来的目的地在哪里。”在座的客人一听都哄然大笑起来,宴会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愉快和活跃起来。

那些因听了威尔逊的故事而发笑的人,绝大多数都认为,能够让人捧腹大笑的趣闻,通常都是源自说笑话的人的自我打趣,但是,难道威尔逊的用意仅仅是为了博人一笑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威尔逊是运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这就是以退让为进取,牺牲个人的“自我”,以提升他人的“自我”,进而获取众人的善意和支持,而且也把在这之前的隔阂消除了。

不少善于演讲或竞选的人,都会在和听众接近之时,故意拿自己开玩笑或是不惜来批评自己,让听众感到轻松和愉快。演讲人采取这种说话方式,目的是为了使听众产生优越感,因而就会普遍地激起同情、爱护和支持的感情。

再譬如,对于大多数在公司工作的人来说,获得升职与加薪虽然不是唯一的目的,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向老板提出要求的方法。可是,自己主动要求升职与加薪,对于每个员工来说,都是一种极其尴尬的事情,如果处在这种关口,你就会产生下面3种心理负担:(1)万一被拒绝了怎么办?(2)应该怎样开口,而老板又会怎么说?(3)如果此事过后老板对你采取刻意挑剔的举动,怎么办?在这种关口,以退为进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策略,可以采取辞职不干的办法。

在运用这种策略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必要的条件,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你是一位表现杰出的员工,采取这种方法将能顺利地达到你的目的;如果你是表现一直平庸、没有多少业绩的员工,则不要轻易尝试这种方法,因为老板正巴不得你走,既然你自己提了出来,他就会做“顺水”人情。

运用这种策略的最佳时机,是当你拥有另一份待遇更高的工作机会的时候。

生活中有些固执的人,往往坚持己见,不懂得进退之道,有时候即使是自己错了,也不肯承认,不肯让步。其实,别说你的观点错误,即便你真的是正确的,也不妨做一些让步:人们最终将会承认你是对的,并称道你的宽宏大量。要知道,固执给你带来的损失,会超出在争辩取胜时你所得到的收益。

§§第八章 忍让:忍得住才能挺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