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魅——高峡平湖是当地的选择
夹金山和硗碛寨均在宝兴境内,其主峰海拔4950米,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70年后,山下的硗碛寨将于不久后成为高峡平湖。
香巴拉:窗外河水还能流淌多久
夜宿硗碛香巴拉旅馆,久不能岷。不是因为兴奋,而是窗外太吵。先,卡拉OK吼至半夜,东洋人发明的玩意儿真是无孔不入,那伙人好容易喊累后歇了,狗声又开始起哄,此起彼伏,拖着嗓子像唱戏;狗们歇了,睡意刚入港,又是一阵猪嚎,听声音像在杀它……
终于安静下来。窗外惟剩哗哗流水声。那是穿镇而过的宝兴河,它来自夹金山。它还能流淌多久呢?一座大电站正在这里兴建,不久硗碛将永沉水底,流水声自然会消失。宝兴河的下游就是著名的青衣江,沿可两岸的富庶都得益于夹金山雪水的滋养。
我是在傍晚时分进入硗碛寨的。始建于1928年的硗碛海拔2060米。从进寨的山腰往下俯瞰,一座大型水电站正在兴建中。硗碛的前方就是云雾缭绕的夹金主山脉。太阳透过云层,射在我正对面的山峦上,那是一片辽阔的山地,有森林、草甸,还有几十幢藏式民居,它们沐浴在晚霞中,宁静、大气,让人突发许多联想。我想,香格里拉的黄昏莫过如此罢了。
进寨子,我寻访到宝兴县水利局副局长吕富永。他告诉我,这座电站是华能公司投资的,由中铁十七局等承建,“总投资可能要超过20个亿,坝高123米,总装机24万千瓦。”吕介绍,工程2002年就开工了,预计2007年全部建成,到时候,硗碛将成为一个约4平方公里的大湖,“既能发电,又对开发红色旅游有利。”
据吕富永介绍,宝兴的水电资源丰富。宝兴河在穆坪镇的两河口以上称东河,发源于夹金山南坡的三道坪,在两河口与西河相汇,全长79.48公里,流域面积1396平方公里。西河是宝兴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永富乡西北的灯笼沟,全长56.5公里,流域面积1350平方公里,东西两河于穆坪镇相汇后,经灵关铜头峡出境与芦山河相汇,县境内全长104.38公里。沿途纳入大小支流24条,水系有三大特点,一是径流稳定,二是天然落差大,三是开发水电的地点多,“由于我们这里植被茂密,所以径流才稳定,夹金山总集雨面积3200平方公里,水资源肯定没问题。”吕认为发展水电是宝兴最重要的途径,“你想嘛,天然林禁伐了,石材开采对环境有影响,县里已经调整发展思路,即全力发展水电能源。”吕说宝兴的装机容量最终要达到100万千瓦,经济才能上台阶,“到时,水电收益还可以反哺农业。”
但问题是,发展水电同样可能影响环境呀!我说。
“不回避建设初期有一定影响,”吕坦言,“但我们十分注重电站建成后的环境恢复,你进山时在灵关附近看到我们的小关子电站了吗?它装机16万千瓦,2001年建成,现基本上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我经过灵关时,确实见到一座电站掩映在绿树丛中。
“第二个问题是建电站后可能影响鱼类。宝兴河有雅鱼,华能对此作出了补偿,出资进行人工饲养。当然任何事情都有缺憾,目前的现实是,火电有污染,宝兴经济要发展,千百年来白白流淌的水资源不能再浪费。”那么,对硗碛寨即将永沉水底,当地人们又怎么看呢?
硗碛乡党委副书记、26岁的嘎西尔甲对我说:“我们肯定支持这个项目。硗碛寨的搬迁已经列入议程,这里一旦成湖,我认为对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都更为有利。”据他介绍,硗碛乡幅员近900平方公里(接近重庆一个县),人口5000余,85%是藏族,又称青衣羌人,去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098元,“电站建起来,硗碛肯定也能有实惠。”
硗碛旅馆外的河水依然在哗哗流淌着。一旦成坝,它将成为高峡平湖的一部分,夹金山下,又会是怎样一副模样?如果我能再来这里,肯定听不到今夜的流水声。
提起红军长征,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雪山草地”四个字。雪山草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今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70年前,红军在这里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苦、最漫长、最危险的历程——他们翻越了8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山、昌德山、达古山、虹桥山、鹧鸪山、巴朗山;他们走过了红原、松潘、阿坝、若尔盖和壤塘等湿地和草原。
他们先后进行了土门战役、松潘战役、包座战役、绥崇丹懋战役等,这里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先后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尔盖、巴西等9次政治局会议,在这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红军先后开辟了松理茂赤区和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早的少数民族革命政权格勒得沙共和国、茂县回民苏维埃政府、黑水特区番(羌)族人民革命政府等共计9个县114个乡镇革命政权,在这里,有5000多藏羌儿女参加了红军,上万人参加各级苏维埃工作。人民支援红军牛、羊、马、猪等各类牲畜20万头,粮食3000万斤……毛泽东在延安和全国解放后,曾多次赞扬川西北藏羌人民的贡献,还一再表示长征时期在川西北地区“红军惟一的外债,是红军拿了番民的粮食而欠的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番民偿还这笔债。”
毛泽东说的是大实话。因为历史的真实有时是残酷的。红军当年在这里的打算是:按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老办法,取得藏民的拥护,然后筹粮筹款,准备北上的物资。然而现实却令红军一筹莫展,进入草地后,许多地方的藏民逃得不知去向,家里的粮食、物品都藏匿一空。没跑的则集中在喇嘛寺中,持枪严阵以待,不许红军靠近。这使红军以往的政策办法全都失灵。但是,粮食必须筹集,这是关系到每个红军战士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今天,雪山草地美丽的风光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70年前它却给红军带来极大困难。山高路险,行进艰难。由于地处海拔3500~4000米的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粮草不足,一下拥进10万人马,到哪里去找寻足够的粮食和给养?这一地区世世代代居住着藏人,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早年他们的祖先从青藏高原迁徙到这里,为了争夺成都平原与唐朝军队进行过多次交锋。唐朝宰相李德裕修筑的姜维城遗址,至今还雄踞在茂汶境内。红军突然来到这里,打破了山间的沉寂。
国民党军因崇山峻岭中交通及后勤补给等方面的困难,无力派大军追剿,于是便利用藏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和地方土司,向藏族群众做反动宣传。在反对共产党和红军方面,当地土司与国民党的立场是一致的。于是,这片广阔荒凉的土地上,一场为粮食、为生存而战的斗争开始了。红军筹粮的行动,使本来就很紧张的民族关系急剧恶化,冲突和矛盾上升为武装对抗。
按地理学家胡焕庸的分析,我国北起黑龙江爱珲县向西南斜插延伸到云南腾冲有一条分界线,其东南侧占国土面积36%,养活了96%的人口,西北侧占64%,但只能养活4%的人口。阿坝作为“胡焕庸线”西侧的游牧人天地,它本身对人的承载是有限的。实践证明,70年前毛泽东与张国焘在阿坝发生激烈的“北上南下”之争,毛肯定是正确的,他清楚红军在这里只能是借道。因为这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东部汉民族完全不同,以汉族为主的红军是很难生存的。虽说张国焘曾拿下大渡河以西的重镇甘孜、道孚等,建立了一系列少数民族革命政权,但最后全部放弃了,因为红军在这里既不能招兵买马,又不能筹集粮款,更不能从政治上影响全国,不放弃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
70年后,我沿着中央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路线一路走过,听到了荡气回肠的绝响,看到了现实的幸福与困惑。它让我感动,更让我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