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是交际的工具,也是赖以进行思维的符号。言语传播是人类所特有的传播方式,并且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则是凭借语言传播的方式。因此,言语传播在公共关系事务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言语传播的特点
言语是语言的运用。语言是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且能被所有社会成员所使用的传播符号。而言语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目的时,对语言的运用。言语传播是指传播者(即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句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即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
言语传播通常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言语传播是对语言学的具体运用。语言是包括了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修辞系统等的规律、法则。言语则是这些规律、法则的实践活动。所以,不论哪一种语言,都是从人们的言语传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大家约定达成的,尽管人们的言语传播活动千差万别,但通过概括、抽象、选择,从中选择出通用的语言材料,抽象出共同遵守的语法规律和采用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语音系统,这些经过综合、选择、抽象的原则、法规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言语活动,所以,言语传播实际上是借助于一定的传播方式对语言的具体适用。言语传播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直接性。言语传播总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就是传播者和接受者,那么公关人员就要抓住发言机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演讲口才,及时开展公关活动,不要放弃任何一个传播语言的机会。
2.双向性。语言沟通的双方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他们共同处在特定的环境中,也就是言语传播具有很强的双向性。因此,在交流过程中,要根据信息的反馈,因时因地地调整谈话的内容和方式。
3.情感性。言语传播并不拘泥于交谈,在人们真情实感的交流中,还有很多丰富的表现方式和辅助手段。如可借助姿势、表情、手势、语调和语气等来辅助和增强传播效果。美国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的脸能够作出二万五千种不同的表情。即使是同样的语言配以不同的表情,就会有不同的传播效果。比如,谈话的双方如果出现尴尬的局面,气氛凝重,可以用爽朗的大笑来缓解一下。
虽然言语传播受空间的局限性,保存性差,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比如,记者招待会运用的是言语传播,但是会后通过转变成文字信息在报纸上刊出,或是在电视上播出,这样就会扩大传播范围。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它需要借助当今传播学、传播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紧密结合人类言语实践。提出言语传播的研究视野,是为了不断提高言语传播水平,使人类的言语传播活动更好地为人类自身服务、为社会服务,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言语传播的意义首先在于表达人的思维过程以至思维的成果———思维观点,从而达到人生观、组织观、民族观、国家观的沟通和了解。在沟通和了解的基础上,方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略,以维持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组织、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据中国古代典籍记载,孔子曾这样阐释语言同思想相互的关系:言以是志,文以是言,不言,谁言其志,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孔子的这段话尽管含蓄、简洁,但含义十分丰富。首先,孔子指出,不管是口语传播,还是书面语传播,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见解的,如果不借助于言语传播,人们的感情及意见、见解就无法让世人了解;同时,孔子还指出,如果言语运用得不恰当,那么,传播效果就受到影响,就会使传播的范围及功能作用大大降低。记录孔子见解的 枟论语枠 就十分讲究言语运用技巧,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发生着极大的影响。孔子的思想见解甚至超越了中华文化的范围,影响着世界。由此可以看出,传播思想、传播知识,都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坚持使用文明语言,讲究语言美。一般来说,公关人员在与对象公众沟通时,讲究礼节礼貌,用语文明,比较容易与大众接近。有利于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情感交流,有利于公关人员进行公关活动,有利于完成公关工作。
第二,要注意言谈分寸感。公关的言语传播是针对特定的环境进行的,所以必须了解传播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针对性地传播。并且传播者不良的言语一旦出口,就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在公共场合,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要随口就说。
第三,要因时因人而言。言语传播的接受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要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所不同的。传播者要事先了解信息接受者的思想、性格、爱好才能深入地做好人际传播工作。
二、迎来送往中的言语传播
在迎来送往活动中,公关礼仪是公关人员必须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巧。所谓礼仪是指礼节和程序两个方面。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顾的行为规范。程序是指在社会交际场合中,为表示礼貌和尊重,所进行的行为规范的先后次序。礼仪是以尊重他人,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原则上要尊重对方,就是尊重世界各民族的礼仪规范,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礼仪规范,要注意了解;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无需外界监督,这是个人修养程度的反映;遵守公德、礼仪是为了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而长期形成的规范,体现公众的集体利益,必须遵守;在日常交往中,应适度把握好人们交往的感情尺度,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公共关系礼仪与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相似或相同,礼仪修养与人的道德修养、知识修养和审美修养一样,是通过自觉的建构过程而获得的。但在公关礼仪中,对礼节和程序的规范更加严格而已。在人际交往中,如有失礼行为只是个人形象受损。但在公关中,公关人员有失礼仪,则有损于组织形象。因此,在迎来送往中,决不可忽视礼仪的要求。第一,目的性,讲究礼仪是为了便于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便于公关活动和工作的顺利完成;第二,群体性,公关礼仪是面向公众的全员性施礼;第三,艺术性,公关人员在进行公关活动中,不仅要有周全的礼仪,而且完成的过程中应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公关礼仪。
(一)见面礼节
与人见面在生活中司空见惯,随时发生,也就有各种各样的礼节。能否给人留下好印象,这与能否遵守见面的礼仪规范有较为直接的关系,见面礼仪在公共关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1.介绍
介绍是认识朋友的桥梁,多发生在各种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与公众初次见面,自我介绍要适当得体,要让别人从你的自我介绍中知道怎么称呼你,并找到和你谈话的话题,但不要让别人感到你利用自我介绍自吹自擂。
为他人介绍时,先要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能自作主张,以免出现尴尬的局面。介绍的总规则是把别人介绍给你所尊敬的人。在社交场合,人们遵循着“女士优先”、“长者优先”、“主人优先”等规则。介绍是要讲究先后顺序,性别相同,先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地位高、年纪大的;性别不同,则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宾主相见,通常先把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后来的客人介绍给先来的客人,把家人或亲戚介绍给朋友。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在介绍过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敬意,在作介绍时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握手的礼仪
握手礼仪是人们见面时最常使用,适应范围最为广泛的致意礼节,也是世界各国的通用礼节。握手的顺序,男女之间只有女士先伸手,男方才能伸手轻轻回握。如女方不伸手,没有握手的意思,男方则可点头致意。宾主之间,主人有先向客人伸手的义务。不论男女,女主人都要主动伸手表示欢迎,同样,男主人也可以向宾客伸手表示欢迎。地位不同,身份高的应主动伸手,身份低的要相应回握。如果女士不习惯握手,可欠身鞠躬或点头微笑以示礼貌;年龄、地位相当又同性别的人,先出手者为有礼。
3.收送名片礼仪
人们初相识,名片取代了繁琐的介绍,便于对方记忆,保存。递名片时用双手,而且要慎重。递送名片将有字的一面呈上,尽量不要索取名片,因为一般由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先递名片。
国际交往中名片的使用问题。第一,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换而言之,国际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人家怀疑你的身份是真是假。第二,一个不随身携带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别人的人。名片不仅要有,而且要带着。在外国的企业公司,员工名片放在什么地方都有讲究,一般放在专用名片包里,放在西装上衣口袋里,或者放在什么地方,不能乱放。名片制作上讲究三个不准:名片不随意涂改,在国际交往中,强调名片譬如脸面,脸面是不改的;不提供私宅电话;名片上不出现两个以上的头衔。
(二)拜访礼节
拜访是一项主动的社交活动形式,也是结交朋友的主要渠道。通过拜访,不但可以密切朋友关系,深化感情,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扩大交往范围。拜访前要用电话或书信相约,以防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安排。时间一旦约定,则要准时到达,免使主人久候。拜访时需避开吃饭和午休时间,晚上拜访不宜太晚。到达朋友家时,要先敲门,即使大门敞开也不可贸然闯入,进门也不可随便地马上就坐下,须等主人安排指点后方可坐下。见到主人家的长辈、配偶应主动问候。后来客人到达时,先到的男客人应该起立,等待介绍,女客人可以不必起立,但要笑脸、点头致意。
在朋友家里做客不能太随便,举止要大方,彬彬有礼。正式拜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如主人以茶或咖啡招待,时间可略长些,但不要超过一小时。走时要向朋友的家人表示感谢,然后向朋友告别。
(三)接待礼节
接待客人是社会交往中常遇到的活动。在接待客人时,礼节周到得体,不仅可以显示你的修养文明,也可以影响你与客人的亲密程度。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好客传统,在接待客人方面有许多好习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事先知道客人来访,要提前“洒扫门庭,以迎嘉宾”,准备好饮料、茶水、水果;如果客人不期而至,应马上放下手头工作,起身相迎。即使没有时间,不便接待,也应邀客人入室内作短暂逗留,与客人另约定时间,万不可将客人拒之门外。客人告辞时,一般要挽留几句,要等客人起身方可起来相送,否则有逐客之嫌。送客一般送到门口或楼梯口、院门外。对远道来的客人,要主动介绍车辆交通情况,必要时可送到车站码头,一般要等车辆启动,或目送车辆远去,方可离去。
三、电话中的言语传播
电话是人际传播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在当今这个讲究高效、快捷的时代里,人们很多信息都是通过电话来完成的。虽然它不能够起到面谈、演讲那种特殊效果,但它具有传递迅速、方便、快捷等优点。如果缺乏电话使用的常识,就无法通过使用电话高效地处理事务,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电话这一现代化通讯工具。
当你给他人打电话时,你应调整好自己的思路。当你的电话铃响起之时,你应该尽快集中自己的精力,暂时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以便你的大脑能够清晰地处理电话带来的信息。当然,上述过程应该迅即完成,如果你让电话铃响得时间过长,对方会挂断电话,你便会失去得到信息的机会。
1.掌握好时间
掌握好时间,包括电话交谈所持续的时间和打电话所选择的时间。电话交谈所持续的时间,是打电话的礼貌之一。时间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假如超过五分钟,就要询问对方是否有事,如果这时对方不方便,就另约一个时间。打电话所选择的时间,除非是紧急事件,否则一般不宜选择在以下三个时间段:(1)晚上10点半以后(2)早上7点以前(3)吃饭的时间。
2.主动报出自己的姓名
一拿起电话在对方还没有开口问你的大名之前,就应清晰主动地报出自己的全名,有时也有必要说出自己所在单位的名称。以“你好”开头,语调、语气要愉快、热情。通话中不得对着话筒打哈欠、吃东西,也不要同时与他人闲聊。结束通话时,应认真道别。而且要恭候对方先放下电话。遇上不相识的人打起电话没完,非得让其“适可而止”时,说得应当委婉、含蓄,不要让对方难堪。比如,不宜说“你说完了没有?我还有别的事呢。”而应当讲“好吧,我不占用您的时间了”。
3.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
在手边准备好纸和笔,随时记录所听到的信息。做好准备,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请求对方重复,还可以让对方感到你认真地在听,心无旁骛。
4.避免将电话转给他人
自己接的电话尽量自己处理,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转给他人。这时,你应该向对方解释一下原因,并请求对方原谅。例如,你可以说:“王先生会处理好这件事的,请他和您通话好吗?”在你作出这种决定之前,应当确定对方愿意你将电话转给他人。例如,你可以说:“对于这件事,我们很快会派人跟您联系的。”
5.谈话要切中要害
电话要简短、明了。当你接听电话时,不要拖延时间,而应立即作出反应。一个好的开场白可能是:“您需要我做什么?”当你觉出对方有意拖延时间,你应立即说:“真不巧!我正要参加一个会议,不得不在五分钟后赶到会场。”这样说会防止你们谈论不必要的琐事,加快语言交流的进展。
6.避免电话中止时间过长
如果你在接电话时不得不中止电话而查阅一些资料,应当动作迅速。你还可以有礼貌地向对方说:“您是稍候片刻,还是过一会儿我再给您打过去?”
让对方等候时,你可以按下等候键。如果你的电话没有等候键,就把话筒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如果查阅资料的时间超过你所预料的时间,你可以每隔一会儿拿起电话向对方说明你的进展。如,你可以说:“李明先生,我已经快替您找完了,请您再稍候片刻。”当你查找完毕,重新拿起电话时,可以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对于打电话的人来讲,预先要把讲的事情根据恰当的程序简练地排出来,镇静地把它讲完。对于接电话的人来讲,当需要查阅资料而有礼貌地请对方稍等片刻,这是可以令对方接受的。如果有人在你正在通话时打进电话,你可以选择合适的词语让和你通话的人稍候。然后拿起另一部电话说:“你能否稍等?我正在接听一个电话。”如果打来电话的人只是有一些小事,便可以当即回绝,然后迅即转向第一个电话,而这个人也会意识到你很忙而加速你们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