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关于价值理论的讨论和争论持续多年。他们先是在彼此通信中进行,后来发展到公开争论,除了数以百计有关价值论的通信以外,他们的争论主要见于两部著作: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
1820年初版),李嘉图:《马尔
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评注》(1821年初李嘉图曾将该评注的全部手稿寄给马尔萨斯,此后该手稿“失踪了”,直到1919年才由李嘉图后人无意中发现,1928年由他人编辑出版)。
马尔萨斯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评论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价值的性质、原因和尺度”中,集中批评了李嘉图关于商品价值或相对价值决定于生产中投入的劳动量这一原理,他指出,即使投入的劳动量相同,商品价值也会随着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的变化而变化,这又同资本构成和资本周转快慢相关。马尔萨斯主要分析了两种情况。
第一,即使在李嘉图所设想的早期社会生产条件下,商品的相对价值也不是由耗费劳动决定和衡量的,它要受到获得劳动报酬的时间不同的影响。李嘉图在论证他的劳动价值原理时曾指出,在资本和劳动分属于不同所有者时,商品价值势必要在资本收入和劳动报酬之间进行分割,然而这种分割“不能影响商品的相对价值”。李嘉图说:“捕猎海狸和野鹿所必需的一切工具可能属于一部分人,捕猎所用的劳动可能由另一部分人提供;然而海狸和野鹿的相对价格仍然和资本形成上以及捕猎动物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劳动成比例。资本相对于劳动而言有充裕或稀少之别;维持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食物和必需品有多寡之不同;在这种种不同的情况下,为这一行业或那一行业提供相等价值的资本的人可能在所得产品中获取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而把其余的部分作为工资付给那些提供劳动的人。但这种分割不能影响这些商品的相对价值,因为无论资本的利润是多是少,无论是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十。也无论劳动的工资是高是低,它们总会在这两种行业中同样发生作用。”李嘉图的意思是:价值的分割不影响价值的决定,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各种收入是对这种已经事先决定了的价值量的分割,这种分割只能影响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在这种既定价值中的比例,无论如何不会影响价值量。马尔萨斯针对李嘉图的这一论证不无道理地指出:“但是,从上面所说的看来,十分明显,如果以非历时一年两载不能完成的制造独木舟的工作来代替捕杀野鹿的工作,并且根据这里很可能的假定把利润假定为百分之五十,那么,由于野鹿次日即可卖掉,其价值几乎不受利润的影响,所以即使两者耗费同量的劳动,独木舟的价值和野鹿的价值之间的差异也可能高达百分之五十。因此,在早期社会中,商品的相对价值并不是由它们所耗费的劳动相对数量来决定或衡量的。”
马尔萨斯想说的是,两者的价值之所以会有这样重大的差异,是由于捕杀野鹿所耗费的劳动很快就会得到报酬,而耗费在独木舟上的劳动却可能要拖延很久才能获得报酬。不论利润率大小,这种获得劳动报酬的快或慢必然相应地影响商品的价格。第二,马尔萨斯进而指出:“在高度文明的国家里,与商品所耗费劳动无关的影响商品交换价值变化的这种原因,必然像在早期社会那样发生作用。”这些原因包括: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固定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例不同,等等。马尔萨斯解释说,有许多商品,与生产中使用的劳动量相比,使用的固定资本量是很大的,这些资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周转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利润下落而引起的价格下降,会在不同程度上抵消由于劳动价格上升而引起的价格上升而有余。所以,根据劳动的货币价格上升和利润率下降的假定,所有这些商品将在不同程度上自然而然地降低价格;相反,假定没有使用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周转也很快。因此,资本对其所雇佣的劳动量的比例就很小,或者说劳动量同雇佣这种劳动的资本相比较所占的比例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价格上涨时,如果商品价格不跟着上涨,这些商品的生产势必停止,要使生产得以继续进行,必须提高商品价格。
马尔萨斯指出,诚然,由于工资和利润的对立,此消彼长,会使一些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但这毕竟是极少数,“其他商品,尽管所耗费的劳动量完全和从前一样,但是在劳动价格上涨和利润下降时,价格不是下跌就是上涨。那么,所谓商品交换价值是和它们所费的劳动量成比例这一学说,究竟怎样呢?并非商品所耗的劳动量不变,商品的价值就不变,而似乎是由于大家所熟知的经常而普遍地起作用的原因,除了极少数例外,一切商品的价格都是随着利润率和利润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总之,马尔萨斯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除了实际耗用的劳动以外,还存在着影响价值的其他内在原因……因此,如果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一种商品实际所费的劳动看做是它的价值的尺度,那就必定会和它在同时同地作为商品价值的尺度一样,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
李嘉图对马尔萨斯价值论的评论
李嘉图在《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评注》中对马尔萨斯的价值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第一,李嘉图认为,马尔萨斯在价值决定问题上强调需求的作用,这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但是它不是一个普遍真理。李嘉图说,在马尔萨斯看来,“决定交换价值时所着重的是人们的需要和对于所掌握的商品的相对评价”。李嘉图说,这种情况只有在存在充足需求和供给,而且不存在卖主竞争的时候,才是对的;“可是,如果社会的需要是众所周知的,有着许许多多竞争者,他们只要获得已知的和通常的利润,就愿意满足这种需要,那就不会有这样的支配商品价值的规律”。因为完全的自由竞争会使商品价格“无可避免地下降到它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乃是一切市场价格的枢轴”李嘉图在另外一处又说:“大家都承认,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但是,就各个价格来说,决定供给的是什么?是生产成本。为什么这里谷物的价格几乎是无例外地高于法国的?并不是由于需求较大,而是由于这里的成本较高。”
矛盾,前面说大家都承认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后面又说只有供给即生产成本决定价格,需求还是给排除了。其实李嘉图的说法缺乏说服力:他的生产成本论或供给决定论实际上仍以存在充足需求为前提条件,因而他实际上不能也没有取消需求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只是实际上假定需求不变罢了。这是需求大小的问题,不是有无需求的问题。不过,李嘉图的这种看法有其历史的背景与合理性,因为当时的主要问题不是缺乏需求,而是缺乏供给,整个社会尚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发展阶段,还没有出现需求不足从而生产停滞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萨伊定理”应运而生,就是说人们相信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生产总会为自己创造需求。因此,当时李嘉图把充足的需求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条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看法的局限性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发生世界范围的生产过剩危机时才显现出来,于是才有了清算“萨伊定理”,强调有效需求不足是危机原因,主张加强需求管理的凯恩斯经济学,直到这时马尔萨斯的需求学说似乎才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得到了应有的回声。这是后话。第二,价值尺度是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李嘉图不无根据地指出,马尔萨斯在价值尺度问题上存在混乱:他一方面承认财富与价值的区别是明显的,另一方面又将换取财富的力量看作价值尺度。李嘉图认为:“长度只能用长度来计量,容积只能用容积来计量,价值只能用价值来计量。而马尔萨斯先生认为:‘实际交换价值这个词,用以表明换取实际财富或实际生活必需品的力量的增减时,似乎是合理的,恰当的。’他不说换取实际价值的力量,而是说换取实际财富的力量,他是用价值换取财富的力量来计量价值的。”价值尺度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也许是因为尺度问题具有很实际的意义,也因为一种成熟的价值论理应包含对尺度问题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可是,我们看到马尔萨斯也好,李嘉图也好,尽管花了大量篇幅来论述价值尺度问题,争论这个问题,但谁也未能完成这个任务,谁也未能提出一种称得上是标准尺度的东西。我以为,原因在于他们的所谓价值概念原本就是一个抽象的并非实际存在的概念。古典经济学家们相信在市场价格背后一定存在某种支配价格的神秘力量,相信这种力量是独立存在的,但又是看不见的,即所谓“看不见的手”。其实那只是市场价格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仍然属于市场价格的范畴,即它是一种稳定的长期形成的价格而已。如果是这样理解商品价值,那么,所谓价值尺度就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无非是以货币表示的某种价格而已。如果将价值视为某种抽象的东西,则其尺度问题就很难解决了。用换取财富的力量来计量价值固然不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就行吗?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其原因在于被计量的对象不能用它自己来计量,价值不能用价值来计量,而必须用别的东西来计量。
这正是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等人在价值尺度问题上争论不休而又难以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的原因。不仅如李嘉图批评马尔萨斯所说,不能用换取财富的力量来计量价值,因为这无异于用自己计量自己,就是用李嘉图所热衷的劳动的价值或者某种劳动的时间也不行,因为它同样是用自己来计量自己,因而是不合理的;何况他们所谓的价值尺度没有一个是不变的,而尺度所要求的恰恰是它的不变性,否则何以为尺度?可见,价值尺度的困难,其根源在于价值概念本身是否真实,是否科学。这个问题不明确,尺度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第三,马尔萨斯曾批评李嘉图混淆了价值和成本,因为李嘉图认为价值只由劳动所决定,从而将利润排除在外了,这就将成本说成是全部价值了。李嘉图针对这一点反驳说:“如果他认为成本指的是付给劳动的工资,那么,我并没有把成本与价值混同起来,因为我不说一件商品在劳动上须花费一千镑时,卖价就是一千镑;卖价也许是一千一百镑,一千二百镑和一千五百镑。我只说这件商品的卖价,会跟在劳动上花一千镑的别的商品的卖价相同。这就是说,商品的价值是同所花费的劳动量成比例的。如果马尔萨斯先生认为成本指的是生产成本,那么他就得把利润和劳动都包括在内;他所指的也就必然是亚当·斯密所说的自然价格,而自然价格与价值是同义的。”马尔萨斯赞成供求价值论,也赞同生产成本(生产费用)论,所以他会认为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李嘉图将价值与生产成本混同起来。可是现在李嘉图却说,如果成本是指劳动工资,不包括利润,那么他的意思不是说劳动量决定价值量,而只是说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与其所花费的劳动量成比例,从而没有混同价值和成本。问题在于,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吗?说是相对劳动价值论不是更符合他的原意吗?可是这样的相对劳动价值论又如何能够说明商品价值或价格的决定呢?要知道仅靠相对价值概念是不能说明价值量决定的,它只能表示不同商品之间价值量的比例,而不是价值量的绝对量。更有甚者,为了反驳马尔萨斯的指责,李嘉图又说,他也赞成生产费用价值论,即赞成将工资和利润都包括在成本之内,并以之说明价值决定,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可以认为他将成本和价值说成一回事。的确,李嘉图在该评注的另外一处说:“我提到生产成本时,指的必然是工资和利润。”关于这一点,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里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说:“关于这一理论马尔萨斯先生提出评述说,‘我们的确可以武断地把用在一种商品上的劳动称为其实际价值。但这样一来,我们用词的意义就和习惯上的用法不同了。我既混淆了成本和价值之间的重要的区别,又几乎不能清楚地解释生产财富的主要刺激,而这种刺激实际上要取决于这种区别’。马尔萨斯先生似乎认为物品的成本和价值相同是我的理论的一部分……”
是,这样一来,李嘉图的价值论岂不就是与其劳动价值论截然不同的生产成本价值论了吗?忽而劳动价值论,忽而生产费用价值论,李嘉图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而不能自拔,自然也就不能对马尔萨斯的批评提出有力的反驳。第四,针对马尔萨斯批评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原理与一般利润率的矛盾,李嘉图回答说:“马尔萨斯先生所有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我都完全同意。我自己就曾说过,按照所使用的固定资本以及其耐久性的比例,按照商品在投入市场以前必须经过的时间的比例,商品价值被其生产中必要劳动量所支配的一般原则就有了改变。但是,我过去认为,现在仍然认为,商品内容尽管变化多端,除了生产中所需要的劳动量,任何别的原因,其影响总是比较轻微的。马尔萨斯先生认为,在社会的任何阶段,这个原因都起作用,这个说法是极其恰当的。”
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马尔萨斯指出过李嘉图劳动价值原理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矛盾,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已经普遍存在一般利润率条件下,利润总是同资本而不是同劳动成比例的,资本利润率总是一样的,或者大体相同的,否则资本就会转移到更有利可图的部门中去,最后仍然是利润率的平均化。马尔萨斯以此现象批评李嘉图劳动价值论,而李嘉图现在说他承认一般利润率会使商品价值决定发生变化,但是他说这种变化是“轻微的”。轻微到什么程度呢?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他曾举例说这种影响即由资本决定价值者不会超过7%,也就是说,由劳动决定价值者占93%,于是有人讽刺说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93%的劳动价值论。马尔萨斯则可以轻而易举地指出,李嘉图所承认的个别现象其实是普遍存在的通例,而真正按照劳动交换的商品倒是个别和例外。不能说明市场价值和价格决定的普遍法则,这是李嘉图价值论的一个重大缺陷,也是导致其价值论破产和其学派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1820年6月13日,李嘉图在致麦克库洛赫的信中说:“必须承认,价值这一问题已陷入重重困难……我有时想,我若重写我书(指《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关于价值的那一章,我应当承认,商品的相对价值不是由一个原因而由两个原因来调节,即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以及商品送往市场前资本处于静止时期的利润率。”
弃他的劳动价值原理,而以劳动和资本作为商品价值的共同源泉。种种迹象表明,马尔萨斯的价值论则与现实生活比较协调,他对李嘉图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活的抵触和矛盾看得比较清楚和敏感,这就使李嘉图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