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和要点
在国民收入分配理论领域,如同在价值-价格论上一样,马尔萨斯也是一个革新者。亚当·斯密的商品价值论虽是二重的(即认为原始野蛮状态下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时所花费的“辛苦和麻烦”,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状态下则决定于工资、利润和地租等收入),但在说明各种收入的性质和来源时却是单纯地依据劳动价值论。他将劳动工资界定为劳动者的最低生活资料,将地租界定为对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价值的第一个扣除,将资本利润界定为第二个扣除。李嘉图将亚当·斯密的论点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像斯密一样)认为劳动工资总是能够达到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并延续后代的最低生活费用的水准,因而长期来看总是有保障的;同时,他又依据比斯密更坚定的劳动价值论,结合土地数量有限,好地更有限的自然前提条件,断定土地产品价格必然不断升高;其结果便是地租必然增加,因为地租是农业产品高价格的结果;农产品高价格所导致的劳动者生活费用的提高,终会抬高生产成本,压低资本利润,使利润率倾向下降;可见土地所有者的处境最好,劳动者的生活尚有保障,唯有资本利润作为支付了地租和工资以后的余额,最不稳定最没有保障;至于利润和工资的对比关系,他乐于承认在价值既定前提下,两者呈反比。马尔萨斯对各种收入的性质和来源的解释则有所不同。他所依据的是亚当·斯密的另一种价值论即交换或购买劳动价值论和收入价值论,还有市场供求价值论。依据这些价值论中各种收入各有其独立的来源,只要市场经济规律顺利发生作用,各种生产要素便会各得其所,各有所获。马尔萨斯认为,土地地租是土地和农产品本身自然特质的产物,与社会制度毫不相干;劳动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并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关系;资本利润是资本的报酬,它同样决定于资本的供求关系。这就是说,地租是自然产物,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是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的产物。马尔萨斯的分配论是依据非劳动价值论对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首次系统分析,其中资本利润论和劳动工资论真实反映了资本的愿望,而地租论则代表了土地贵族等寄生阶级的利益。
地租论:导读
一般认为,地租理论是马尔萨斯收入分配理论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因为他对地租性质及其影响的观点集中反映了作者的理论本质和特点,而且比其利润和工资理论的影响要明显得多,因此我们的导读就从他的地租理论开始。
马尔萨斯的地租理论主要集中三篇论文和著作中:《论谷物法的影响》(
1814);《地租的性质与发展》(1815);《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1826)第三章。
1814年:《论谷物法的影响》
早在1814年《论谷物法的影响》一文中,马尔萨斯就鲜明地表现出维护《谷物法》,为土地所有者利益辩护的立场。在这篇论文中,他在牵强附会地批判了亚当·斯密反对出口补贴、主张自由贸易的主张之后,着重地论述了实行谷物自由贸易的弊端和保护关税的好处。从这些论述中不难看出马尔萨斯为土地所有者辩护时是多么处心积虑和煞费苦心。马尔萨斯认为,谷物自由贸易的第一个弊端就是它影响国家安全。他说,谷物自由贸易意味着相当大一部分国民要依赖进口谷物生活,一旦发生不测(战争等),这种最重要的供应就有突然中断的危险。有意思的是,在强调了这种所谓危险之后,他又接着说英国生活资料相当大的一部分依赖国外这一事实可能没有很大的危险。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马尔萨斯认为谷物自由贸易的第二个弊端,显然是针对谷物自由贸易会降低谷物价格从而降低工资,增加资本积累,促进工业生产而言的,这本来应该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可是马尔萨斯却说:“尽管工商业对社会一般状况的影响大部分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工业人口过多,似乎不利于国家的安宁和幸福。”
道德和健康,必然会引起不满和骚动,远不如农业和农村人口那么稳定和上升,所以他主张农业至少应当和工业齐头并进,纵使工业的发展受到某种程度的阻滞也在所不惜。这不是主张倒退么?马尔萨斯所谓谷物自由贸易的第三个弊端,其实是说谷物法的好处:“可以说,贵金属的价值比较低,谷物与劳动的名义价格来得高,固然会妨碍工商业,但它的效果对于靠工资生活的人说来却始终是有益的。”
明白了,原来他是说谷物与劳动名义价格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在购买外国商品时会占便宜,因为这些外来商品的价格会受国外较低价格的影响;反之,马尔萨斯接着说,如果开放口岸因为谷物自由贸易造成“谷价低廉,刺激人口增长,但他们所赚得的谷物量按欧洲其他国家的同一价格计算与现在相等,那么我国下层阶级的生活状况就会恶化。”
用,而且这种运用是非常片面的。马尔萨斯提出的第四个理由听上去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在为土地所有者说情:“可以说,在谷物贸易方面创行一套人为的制度是不合适的。但如果这种制度已经确立,而且又有其他原因同时发生作用,使得谷物和其他许多商品的价格高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水平,那么我们是不是值得冒险一下子全开放我国口岸,让谷物价格徒然惨跌,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当政策有这种改变时,大批地主和农业资本家的利益无疑都将受到很深的影响;前者所受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永久性的,而后者则是暂时的。”他还说,如果仅仅取消谷物关税而保留其他商品的关税,就是将土地耕种压倒其他事业之下,使土地所有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1815年:《论地租的性质与发展》
马尔萨斯维护土地所有者利益的立场在1815年发表的《地租的性质与发展》中表现得更加充分和彻底。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地租的性质和来源,地租法则及其增减规律等问题。地租的性质和来源马尔萨斯批判亚当·斯密、西斯蒙第以及萨伊等人的观点,他们指出土地地租是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产物,是土地产品价格中超过补偿土地耕作成本之后的余额;而这部分余额之所以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则是土地垄断的结果,因而地租也被视为垄断价格。马尔萨斯承认地租是土地产品(新增)价格中高出平均利润的余额,但他拒绝将这部分余额归结为土地垄断的观点,也不承认地租的形成与市场价格机制相关,更不承认地租是农业劳动的创造物。他认为地租完全是土地本身的产物,是大自然的赐予,因而与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阶级结构毫不相干。
他说:“农产原料价格高的原因可以说有三个:第一个即主要的一个,是土壤的品质使所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多于供养土地所用人手的需求量。第二,生活必需品有一种特殊性质,可以为自身造成需求,或者说按其产量的比例造成需求者。第三,最肥沃的土地较少。上述土地及其产品的这些品质是农产原料价格高的基本原因,这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它们和垄断完全无关……”
应当承认,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是地租形成的重要条件和来源,以往我们只承认它们是“条件”,否认它们也是“来源”,这是说不过去的,条件与来源在这里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它们不是全部条件或来源,还应该有人类劳动以及除土地之外的其他生产资料;硬要说它们只是条件,不是来源,无非是要为劳动留下作为地租唯一来源的地位,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观点。但马尔萨斯将地租完全归结为自然条件的产物,完全否认人类劳动和社会制度也是地租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来源,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地租的形成和来源既离不开自然条件,也离不开社会经济制度,它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结合;否认两种条件和来源的这种结合,必然陷入片面性。在人口论上我们已经领教过马尔萨斯理论的这种片面性特点,他将本来也是人类生理现象和社会条件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问题,片面地仅仅归结为一种人类的生理现象,将这种生理本能同土地生产力生硬地加以比较,从而得出了他那有名的片面性结论。现在,在地租问题上我们又看到了他的片面性,将一个本来是土地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而构成的问题,片面地仅仅归结为自然现象,这显然是极为片面和不合理的。但马尔萨斯没有到此为止,他还企图进一步说明地租的出现和形成过程。他将上述三个条件加以综合,将地租说成是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的自然结果。
首先,土壤能供养的人比耕作所需要的人要多,也就是说土地本身会提供剩余产品。其次,由于土地肥力或位置有级差,所以当资本积累到无法在最肥沃或位置最好的土地上运用时,就必然降低利润;而人口超过生活资料的趋势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必然使工资降低。最后,“这样一来,生产费用就会减少,而产值却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这就会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生活资料,并极愿在任何有用的方式下提供他们的劳务。因此,食物的交换价值就会超过生产成本;这种成本包括用于土地上的资本按当时实际利润率计算所应获得的全部利润。这种超额的产品就是地租。”
马尔萨斯说:“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财富发展到了相当大的程度,人口密度也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因而使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都不得不大大降低;这时地租就必然会分立出来,成为某种品质的土地上的固定收入,这一法则就像地心引力原理一样屡验不爽。同时,地租也不止是一种名义收入,它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地从一群人转移到另一群人手中的一种价值。它是国家财富中最真实和最主要的一部分,其分布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产生地租的土地不论是归地主、王室或实际耕作者所有,问题都完全一样。以上各点是无可争辩的真理。”然而,马尔萨斯的上述各点是很成问题的。所谓土地总能生产出剩余产品的说法就是很片面的:如果没有人类劳动和其他条件的配合,剩余产品无从谈起。关于人口超过生活资料的“趋势”终将使工资降低之说,不过是其人口原理的抽象运用:
所谓“趋势”的出现没有确定的时限,不过是一种假说,可以不予置理;何况他根本没有考虑到工资持续减少会迫使劳动者另谋职业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至于资本利润减少之说也不能成立,因为资本利润真要减少,资本就会退出耕作,另谋它途了,利润率平均化趋势从理论上否定了减少利润仍然投资农业耕种的可能性。这样一来,马尔萨斯所谓“生产费用就会减少”便成了一种武断;所谓产值不减反增的论点也是没有道理的,既然不得不耕种次优土地,而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不能指望减少,土地产值何以能够增加?这样一来,马尔萨斯所期待的食物交换价值超过其生产成本的结局就难以出现了,他所谓的地租来源说何以成立?尽管他坚信他的论断都是无可争辩的真理。可以看出,马尔萨斯硬要将地租说成农产品价值中由于利润和工资降低而出现的多余部分,而利润和工资的降低又是所谓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和人口规律的必然结果,这就将地租的形成完全归结为自然条件和人口自身增值的固有规律的结果。地租法则及其变动规律马尔萨斯既然将地租归结为农产品价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所以,在他看来,能够使这种差额的扩大也就是地租的增加,他认为这是一条普遍真理。至于影响这种差额的原因,包括上述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在内,马尔萨斯一共列举了四条:“资本积累使利润降低;人口增多使工资降低;农业改良或劳动强度增加,以致一定产品所需的劳动者人数减少;由于需求增加而产生的、在名义上又不降低生产费用的那种农产品价格的增加,将使这种费用和产品之间的差额扩大。”
说:“因此,我们看到,地租的逐步上升似乎必然是和荒地的逐步开垦、已耕地的逐步改良发生联系的;而且,这种上升也是资本积累、人口增加、农业改良、农产原料价格因工商业扩展而上升等四种原因的必然结果。这四种原因最能肯定地说明财富正在增加,境况正在欣欣向荣。”
表人物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看作资本积累的负担,必欲去之而后快的地租,在马尔萨斯看来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
1820年:《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卷第三章)
马尔萨斯在1820年初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地租一章中,几乎完全复制了他在上述《地租的性质与发展》已经提出的地租性质和变动的基本论点,只是更系统、更详细地论述了地租的上升和下降规律,更突出强调了地租对社会有益的观点。如前所述,与亚当·斯密等古典派经济学家一样,马尔萨斯也将地租归结为农产品价格中超过生产费用(包括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的剩余部分,但是他反对前人和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将这部分剩余(即地租)归因于土地垄断;否认地租是市场价格机制作用的一种结果;在他看来,地租完全是土地和农产品自然特殊性质的产物,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更加强调了这一观点。马尔萨斯说:“土地的肥力,是由于产生超过耕种者的剩余生活必需品,而赋予土地以产生地租的能力。生活必需品的特殊性质,则在生活必需品适当分配以后,由于增加人口创造需求,而有力地和经常地使这种剩余产品具有价值。”随后他又说:“难道我们不应当承认,地租是土壤的最宝贵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当然结果吗?这种性质是上帝对人类的赐予——是一种能够维持超过种地所需要的人数的特殊性质。难道土地不是土地的总剩余产品的一部分吗?以后我们会看到这是一个绝对必要的部分……事实上,没有这一部分,就没有城市,没有陆军,没有海军,没有艺术,没有文化,没有精良的工艺品,没有来自国外的便利品和奢侈品,也就没有那种不仅使个人高尚和尊严,而且使全体人民蒙受其利的文明而优美的社会。”马尔萨斯显然是把地租这种寄生性收入同一般的剩余产品混为一谈了。马尔萨斯再次强调了地租的自然性质:“地租的第一个原因是土地的性质,即土地能够生产出多于耕种者生活所需的必需品的能力;显然,这是地租的基础,也是地租增长的极限。地租的第二个原因是生活必需品的特殊性质,即粮食的充裕促使人口增长的趋势……地租的第三个原因是肥沃土地的相对稀少。显然这是第二个原因的当然结果……”
的形成和发展与任何社会原因无关,与土地所有制无关,与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无关,总之是一个纯粹自然的现象。马尔萨斯对地租涨落的原因作了更详细的论述,但这些论述同样略去了土地私有制的作用,只剩下了导致农产品价格与其生产费用的差距扩大或缩小的其他原因;而且地租涨落同财富的繁荣或衰退完全同步,从而使地租看上去是全社会福祉的重要表征。马尔萨斯列举的原因包括资本是积累还是减少,人口增加还是减少,农业是否改良以及农产品价格是否因需求变动而上涨或低落。总之,在马尔萨斯看来,地租是上帝的赐予,地主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和紧密的联系。马尔萨斯的这种观点,同他在经济危机和生产过剩等问题上所表现的维护土地所有者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劳动工资论:导读
《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初版)第一卷第四章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卷第四章论述了他的工资理论和原理。与亚当·斯密一样,马尔萨斯也把工资定义为对劳动者所作努力的报酬,把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前者指劳动者所获得的货币工资,后者指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奢侈品。与亚当·斯密不同,马尔萨斯没有将工资归结为劳动者的最低生活费用,因为这种费用在他看来只是决定工资的供给一方,而工资的多少还要决定于对劳动的需求,但他承认劳动的货币价格一定会和劳动维持基金相称。他说:“如果一个社会用以购买一定数量的货币的商品,其生产时所需的代价(劳动、利润等)比起购买或得到那笔货币过去通常所交换的劳动时所需的代价来要小些,那么,劳动的货币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如果由于货币稀少或劳动充裕,要取得那笔货币必须付出较大的代价,那么,劳动的货币价格就会下跌。而不论对劳动的有效需求怎样,一般说来劳动的货币价格显然一定会和劳动维持基金的价格相称,使所需的供给得以实现。作为供给的条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劳动的价格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劳动的谷物工资之决定于供求情况,比货币工资更为显著,因为在短时期内,谷物数量的变动比货币数量的变动大得多。”马尔萨斯赞同亚当·斯密关于影响工资的五种因素的论述,包括职业本身是否适意、职业难易和费用高低、是否安定、责任轻重、职业成就,等等。他认为很不容易用供求以外的原理来说明亚当·斯密所列举的这些影响工资的原因。他批评斯密有时忘记了供求原则,而片面地将工资单纯地归结为劳动者的最低生活需求。我们知道,斯密将工资归结为最低生活费用,是将土地地租和资本利润归结为对劳动产品及其价值的“扣除”的一个前提条件。马尔萨斯否认这种扣除关系,在他看来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一样,都是各种相关要素供求关系的结果,因此不能仅从劳动的供给来决定工资,还必须考虑到对劳动的需求。马尔萨斯始终是一个供求决定论者。马尔萨斯反对李嘉图等人将劳动的自然价格归结为维持劳动者生存及延续后代所需之价格;“我认为任何国家中劳动的自然价格或必要价格的定义应该是:在社会的现实条件条件下,为造成足以满足有效需求的劳动者平均供给量所必需的一种价格。而市场价格的定义,我认为应该是市场上的实际价格,这种价格由于临时性的原因有时高于有时低于使这种需求取得供给所必需的价格。”马尔萨斯的劳动的自然价格的定义着眼于劳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对比关系,而不单单是其供给条件,这显然比李嘉图等人的观点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马尔萨斯认为劳动阶级的生活状况决定于以下三者的共同作用:劳动维持基金;劳动需求增长的速度;人民的生活习惯。维持劳动的基金和人民生活习惯很少长期不变,而且这两者有一起变化的趋势;即使维持劳动的基金彼此相同,不同国家的享受标准,由于物质和道德的原因,仍然会大相径庭。马尔萨斯探讨了不同国家的下层阶级人民有不同生活状况的原因。他认为有自然条件(土壤和气候)的原因,也许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于道德的原因,而道德原因的形成和作用是由各种各样情况引起的。为了说明后面这一点,马尔萨斯分析了高的实际工资在不同国家会导致的不同后果:在一些国家会使人口迅速增加,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他认为“在造成第一种结果的原因中,最有力的是暴政、压迫和无知;在造成第二种结果的原因中,最有力的是公民自由、政治自由和教育。”应该说马尔萨斯的这种观察是有根据和有说服力的。马尔萨斯说,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爱尔兰可以说是第一种结果的突出例证;而英格兰则是第二种结果的例证。以上所说是影响劳动阶级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劳动供给的主要原因,马尔萨斯还分析了影响劳动需求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有时候谷物工资比较高而没有相应的对劳动的需求。这种情形最可能发生在这样的场合,即农产品价格下跌而劳动价格没有下跌,因而使农场主无力雇佣和过去一样多的劳动量。”劳动者的工资是否因此下降,劳动者是否因此失业,将视农产品价格下降的程度,价值上所受的损失能否通过增加产量而得到补偿而定,从而对人口增加发生不同影响。第二,由于《济贫法》的实施,使得劳动者的表面谷物工资与劳动者养家糊口的实际生活资料之间已经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即使实际工资只能养活单身汉,也会使得人口增长很快,因为也许仍然有对结婚的鼓励和抚养子女的办法。第三,资本积累迅速,使得美国劳动的工资较高,这无疑是美国人口增长得很快的原因;爱尔兰人口增长特别快,显然是由于采用了一种可以大量生产价格又比较便宜的食物;英格兰和苏格兰近年来人口的大量增加是因为工资增加等原因使他们能获得较大数量的食物。第四,马尔萨斯认为,持续和巨大的劳动需求对人口的迅速增加是十分必要的;它增长的速度是和起因于资本或年收入的实际用来维持劳动的基金的数量与价值的增长成比例的。与此相关,与亚当·斯密以来的看法(即认为对劳动的需求只比例于流动资本,而与固定资本无关)相反,马尔萨斯认为对劳动的需求不与任何形式的资本的增加成比例,而只是与实际用以维持劳动的基金的增加成比例。“劳动维持基金的增加,在物价稳定甚至稍微下跌的情况下,会引起相当大的对劳动的需求;但是事实上,就贵金属的实际分布来说,物价一般总是随着对产品的有效需求和人口的增加而上涨。这种数量和价格的同时增加,最可靠地确保劳动维持基金价值的增加,造成最大的劳动需求,刺激最大量的勤劳,并且一般会引起人口的最大增长。”第五,马尔萨斯研究了14世纪初期以来英国的谷物和劳动价格的变动,并且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首先,16世纪谷物工资大跌,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工资水平异常的高,而不是因为美洲银矿的发现及其后货币价值的下跌。这看法与通常看法相左。其次,将近500年来,英国的一天劳动所得大体上总是一配克小麦左右……一配克小麦可以认为是一个中点……根据供求情况变化的劳动的谷物工资就围绕着这一点而上下摆动……在法国,近两个世纪来一天劳动的工资,据说始终约为二十分之一塞蒲第埃小麦,即稍多于五分之四配克小麦……”。“再次,时机对谷物价格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不是偶尔二三年,而是长达十五二十年,有时甚至更长得多。”应该说马尔萨斯的劳动市场供求比例关系决定工资的理论,比李嘉图的工资论更接近市场经济的现实,因为它不仅考虑到劳动市场的供给条件,而且考虑到劳动市场的需求。李嘉图的工资理论总是将对劳动的需求作为一种暗含的既定条件,所以只将工资归结为劳动者的最低生活费用。他这样做固然有当时劳动市场基本上不存在对劳动的需求过剩或短缺的背景,就像萨伊定理所揭示的那样,供给总能为自己创造需求,但它毕竟不是一种全面的理论,在这一点上马尔萨斯的工资论更胜一筹。此外,马尔萨斯关于英国工资演变历史的研究丰富了亚当·斯密以来工资学说的内容。
资本利润论:导读
《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初版)第一卷第五章马尔萨斯在这里对资本利润作了系统论述。定义同李嘉图或当时其他经济学家一样,马尔萨斯也认为资本利润是指资本的报酬归于资本家的部分,它由商品价值与生产这种商品所必需的各种垫支的价值之差所构成,这些垫支由工资、地租、赋税、利息和利润的累积所组成;此外他还花了不少篇幅说明必须用价值而不是用数量来估计资本家的垫支和总收入,因而说明资本利润总是用价值来衡量,而绝不是用数量来计量。利润和工资的关系马尔萨斯的看法与李嘉图相比要灵活得多。李嘉图好像总是说工资和利润成反比是无条件的,但马尔萨斯则认为只有在资本垫支仅仅是工资的场合,利润才与工资成反比,如果垫支不单由工资所组成,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资本家要求对其垫支的全部资本都取得利润,而不仅仅对其中的工资垫支取得利润,也就是说,由于一般利润率的存在,利润与工资究竟呈现怎样的关系,要视产品价值中用来支付直接劳动的工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为转移。影响利润(即产品价值与生产所必需的垫支之差额)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投放在土地上的资本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的大小决定总产品价值中用多大一部分来维持所雇佣的劳动者,他称之为利润的限制原理。另一个是市场供求状况引起的同一数量的劳动产品价值的变动,这种变动决定产品中归于劳动者的部分所占比例的大小,这可称为利润的调节原理。马尔萨斯这里所说的利润限制原理,实际上是指资本利润要受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当时还没有提出边际概念)的限制,因为这种资本生产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支付工资的数额(但他没有提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的原理)。
他只是限于指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定只有第一个原因起作用,劳动者的谷物工资不变,农业耕作技术不变,没有赋税。无对外贸易),那么,随着社会发展,当人们必须利用耗费较多的劳动的次等机器来生产,从而“产品中必须分给劳动者的部分将不断侵占产品中可以归于利润的部分;这样利润率当然就会继续不断地下降,直到由于缺乏储蓄的意愿和能力,资本的继续累积停顿为止。”他进而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对同一产品的各部分的需求相等,那就很明显,农业资本的利润将以投入耕种的最劣等土地的肥力为转移,或者以一定数量的劳动所能获得的产品量为转移。既然在同一国家内利润率趋于均等,一般利润率也会有同样的趋势。”马尔萨斯还分析了“随着资本积累,利润率和谷物工资率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土地数量有限,土地质量不同,土地上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利润率和谷物工资率两者起初都是最高,后来会一同不断地逐渐下降,直到两者在同一时期停止下降,增加农产品的要求不再发生效力为止”。也就是说,在土地耕作中,利润必然减低的原因是,用同量劳动所得到的产品的数量减少(即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而在商业和制造业中,利润必然下降的原因是同量产品的交换价值的下降。这是由于资本在农业、商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转移使资本利润率趋于一致,而随着愈来愈多的劣等地投入耕作,使农业边际生产力必然下降时,农产品价值不断下降。在论述利润的调节原理时,马尔萨斯分析了影响劳动产品价值从而影响利润的若干情况:土地耕种效率、资本效率、劳动人口增长或抑制等。马尔萨斯总结说:“总之,总产品可以分成地租、利润和工资三大部分,其中地租和利润两者一定会低,因为土地和资本的供给,和需求相对来说,是充裕的;而劳动的工资会很高,因为劳动维持基金,和劳动者的供给相对来说,是非常充裕的。所以这三部分的价值都受那重要的供求规则的调节。”实际影响利润的其他一些原因或情况这些原因既显示了上述两个原因的作用,也会干扰和制约这两个原因。第一种情况是:在资本和人口的增长引起次等土地相继投入耕作时,由土地的自然肥力所决定的利润将不断地下降,但是,如果农业改良(包括机器和工具的改良以及土地经营管理和耕作制度的改良)了,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仅可以防止利润下降,而且还可以促使利润上升。
第二种情况是:劳动阶级的个人努力加强了,也会产生同样效果,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贫瘠土地投入耕作而引起的利润下降的趋势。当然,这种努力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差别是很大的。第三种情况是:当谷物由于需求增加而价格上涨时,农场主的资本的某些组成部分有不同的上涨。发生这样的上涨时(如果这种上涨继续下去,标准劳动的价格会跟着上升,货币的价格会跟着下降),由于赋税的压力不相等以及输入品的价格和用输入的原料在国内生产的商品的价格上涨的程度不同,许多本国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会有很大的变动。国内谷物和劳动的价格的上涨不会使这些商品的价格比例地提高;因此就这些商品连同赋税一起构成农场主的资本的一部分来说,由于农产品的价值增加了,较小的一部分农产品就能补偿这种资本。第四种情况是:机器改良使某些重要的制造品的价格降低了,这种情况常常使劳动的谷物工资降低,而劳动者的舒适品不致减少。如果农场主的农产品的货币价格上涨,而劳动的价格和构成其垫支的各种物品的价格并没有比例地上涨,他的利润就必然会增高。总之,生产同一数量的粮食所需要的劳动量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的农业利润的降低,可能在很长时期内会被其他原因的作用所抵消,使资本竞争的影响起很大的作用。对李嘉图的利润论的评论李嘉图认为利润总是受劳动工资的调节,两者总是成反比。马尔萨斯说,李嘉图所说的这种情况对于除了工资没有其他资本垫支的情况来说是正确的,然而,李嘉图在应用中将这种理论和两种假说结合起来,从而将这种结论绝对化了。这两种假说是:生产中耗费等量劳动的商品的价值总是相同的;等量劳动产品的价值随产品中用以支付劳动者的那一部分的大小而变动;这种劳动的变动的价值既是从劳动产品的假定不变的价值中支付的,因而余下的部分决定着利润率。李嘉图的这两个假定都是从其劳动价值原理引申出来的,却同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直接相抵触。这种情况就是一般利润率,或者等量资本(而不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利润。正如马尔萨斯所说:“因此,很明显,利润一定是根据和李嘉图先生所说的根本不同的原理来调节的,利润不是由生产使用的一定数量的劳动的变动的价值,与所生产的商品的既定价值相对比来决定,而是由所生产的商品的变动的价值与生产中所用的一定数量的劳动的既定价值相对比来决定。”
市场供求价值原理或竞争价值原理,而不是劳动价值原理,才能对利润的变动作出正确的解释。马尔萨斯的论点显然比李嘉图更接近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