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6443400000020

第20章 与顺治帝情深意笃的董鄂妃

董鄂氏(1638~1660),清世祖贵妃。父为内阁大臣鄂硕。董鄂氏18岁入侍,1656年封为贵妃,宠冠后宫。可惜只伴随顺治帝四年就匆匆而去。谥号“孝献皇后”。她的死使顺治帝无法摆脱悲伤痛苦,过分悲伤的顺治一年后也与世长辞。

红杏出墙到帝家

董鄂妃出生于满洲世族之家,父亲鄂硕,正白旗。据《清史稿》记载,鄂硕在顺治九年因为军功授予巴牙喇甲喇章京,顺治十三年,也就是董鄂妃入宫之年,被擢升为内大臣,次年,因为女儿封为皇贵妃,被封为三等伯。董鄂妃的弟弟费扬古是清初的名将,十四岁袭三等伯,后来在康熙年间屡建战功,费扬古的女儿是雍正的孝敬宪皇后。

出生于满洲世家的董鄂妃并不是由嫔妃逐步登上皇贵妃的位置上的,她一入宫就被封为妃,不到一个月就晋升为皇贵妃,晋升之快,创清代三百年后妃晋升速度之首。董鄂妃进宫的时候,已经十八岁了。按照清朝选秀女制度,她已经逾岁。按说像董鄂氏这样的世家,应该在女儿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参加秀女挑选,为什么等到十八岁了呢?原来,董鄂妃入宫为妃,有着一段曲折的经历。顺治十年,董鄂妃参加秀女之选,被指为顺治的幼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第二年,董鄂妃与博穆博果尔结婚,这年董鄂妃16岁,襄亲王博穆博果尔14岁。董鄂妃作为近支宗室襄亲王的妻子,有机会进出宫廷。清朝初年有一种惯例,那就是朝廷命妇经常入宫陪伴皇帝后妃,而且每当遇到国家庆典,命妇们也陪同前去行礼。这样,顺治在某种场合见到了她,董鄂妃超出常人的美貌和高贵的气质,立刻引起了顺治的注意。据当时在宫中任职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笔记记载:“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事申斥他夫人时,被顺治闻知,他竟不顾皇上的尊严,亲手打了他一个极其怪异的耳光。这位军人于是因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顺治皇帝就将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汤若望说的这位满籍军人,就是襄亲王。

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死于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年十六岁。顺治让董鄂妃服丧了二十七日以后,就把她接入宫中,册立为贤妃。当时满洲人刚刚入关,仍然保持着许多满洲旧俗,父死,娶其庶母,兄死,娶其妻的事情根本就不足为奇。顺治对于这件事根本就不加隐讳,而是诏告天下,大肆铺张,婚礼也办得非常隆重。按照制度,只有在册封皇后的时候,才需要诏告天下,但是董鄂妃因为得到了顺治的专宠,故能特令颁诏,大赦天下。进宫不到一个月,就被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顺治在册封董鄂妃问题上的过分张扬,显示了他对这位贵妃的宠爱,同时也为处在深宫的孝庄太后和孝惠章皇后敲响了警钟,皇帝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再次废后,立董鄂妃为皇后。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立即遭到了身为蒙古后裔的孝庄太后的反对。孝庄太后反对废后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因为孝惠章也是蒙古后裔,还有深刻的政治原因,皇后作为蒙古王公之后,她的存在对于巩固满蒙一体至关重要。但是年轻的顺治帝并不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为此母子之间不和已经是人所共知。顺治十四年十月,董鄂妃为顺治产下了一个儿子,该子在顺治诸子中排行第四。大约是爱屋及乌的关系吧,顺治对这个儿子是非常的宠爱,显然有让他继承大统之意。也就是在董鄂妃产下皇四子这段时间,孝庄太后生病,要董鄂妃前去服侍,董鄂妃不得已,拖着刚刚生产的身体,服侍太后床前床后。顺治此时非常生气,借口孝惠章皇后对于太后的病漠不关心,下令停止中宫笺奏的礼仪,再次计划废后,以为太后欲置董妃于死地,可是他又不敢反抗母后,于是将一腔愤怒发泄到孝庄太后的侄孙女孝惠章皇后身上。就在这时,连名字还没有来得及取的皇四子夭折了,董鄂妃伤心欲绝,顺治为了安慰她,封皇四子为和硕荣亲王,可是这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挽回董鄂妃的丧子之痛,她郁郁寡欢,终于染病不起,在顺治十七年八月病逝,年仅二十二岁。

董鄂妃之死与顺治帝之死

董鄂妃的死,使福临痛不欲生,他亲自为她守灵,不顾皇帝的尊严,哭闹不休,情绪异常激动,太后为此忧心不已。起初,他为董鄂妃的死做出了一些超制度的安排,太后考虑到他的性格和心情,都没有加以阻止。在董鄂妃去世的当天,顺治下令在京文武官员以及公主、王妃、命妇,于景运门外,齐集哭丧,并且辍朝五日。如此,犹嫌不足,还破例追封董鄂妃为皇后,加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敬皇后”。并且亲自撰写了“董鄂妃行状”的祭文,令大学士金之俊写了《孝献皇后传》。董鄂妃丧葬礼仪之隆重、铺张之程度,几乎超过了帝王驾崩时的国丧排场,人们不免议论纷纷:这位皇贵妃到底是何等人物,竟惹得顺治皇帝如此动哀?大臣们更是满怀疑虑,自从八月十九日董鄂妃死后,皇帝的“蓝批”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之久,按照清制,平日奏章题本皇上都用朱批,唯有皇上或太后驾崩的时候,临时改为蓝批,但是蓝批仅仅限于守制的二十七天以内,而皇上的蓝批已经维持了两个多月,还看不出有要停止的迹象,皇上是不是因为爱妃病逝而有点神经错乱了?他们知道,自从皇帝爱妃病死以后,顺治每天要死要活,太后派了许多近侍轮番守护,唯恐有什么不测。老于世故的官僚们看出一场大的事故即将发生。顺治十八年正月,内廷突然传来消息:顺治帝出痘驾崩,哀诏颁传天下,官宦举哀一月,民间三天。然而,很快就出现一种传闻,说皇帝并未升天,而是到了五台山清凉寺当了和尚,埋在孝陵大墓里的只是他的衣冠冢……

顺治出家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他出家的证据也越来越充分。他的第三子玄烨继位成为康熙皇帝后,曾几次以进香名义到五台山去见父皇,但顺治根本不与康熙相认。康熙就在寺庙墙壁上题写了“文殊色相在,唯愿鬼神知”的诗句就是明证。

现在已经查明,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考古发掘证实,顺治的孝陵中,不仅有他的衣冠冢,还有埋葬他的骨灰坛,这说明顺治确实没有出家。为什么清朝皇帝会火化呢?原来这是满洲旧俗,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人都是火化埋葬的。然而,入关十来年,汉化极深的顺治为什么还选择传统的丧葬方式呢?这大约是和顺治信仰佛教有密切的关系。相传他出家为僧,也并非空穴来风,顺治确实和佛教联系极深,他生前宫廷之中就有不少高僧,他的火葬仪式就是由名僧茆溪森主持的。顺治在董鄂妃死后确实有过出家为僧的念头,可是在多方的劝阻下,方才放弃,可以说是出家未遂。

顺治出家未遂一事,与董妃有关。在董妃到顺治身边以前,福临后妃虽然多,但是却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他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为他聘娶的,当时福临年仅十四岁。顺治对于这个皇后非常不满意,顺治亲政以后,即于顺治十年八月,将她降为静妃,改居侧宫。次年,由孝庄太后主持,将另一位来自蒙古的女子立为皇后,即孝惠章皇后。孝惠章皇后同样不能令这位年轻的皇帝满意,后来福临曾经一度想再次废后,若不是太后的阻拦,这位皇后也同静妃一样的命运。顺治十三年,宫中来了董鄂妃,深得顺治的宠爱,进宫刚刚一个月,就被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实际上已经取代了皇后的位置。可是红颜薄命,董鄂妃四年后就因为痛失爱子而撒手人寰。董鄂妃的死,给顺治极大的打击,他虽然有后宫佳丽三千,可是他所爱的唯有董鄂妃一人。顺治本来信佛,身体又羸弱,曾经萌生出家为僧的念头。有一次,他同佛教大师玉林琸说,朕想前世一定是僧,每次到寺,见到明窗净几,就不想离开,若不是太后让我挂念,我就可随老和尚去矣。玉林琸闻得此言,慌忙劝谏,说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当以社稷为重,只要心中有佛,在俗在佛,都是一样能够达到极乐世界。此时,董鄂妃已经在病中,顺治说挂念太后,毋宁说挂念董鄂妃。

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医治无效身亡。顺治除了追封董鄂妃为皇后以外,还以超出皇帝丧礼的规格操办董鄂妃的丧事。万念俱灰的顺治帝终日与佛僧为伍,并且决意剃发为僧。据史书记载,玉林琸的大弟子茆溪森按照顺治的要求为他剃发度身,可是这受到了孝庄太后和众多大臣的反对,玉林琸将茆溪森捆绑起来,准备将他烧死,那边孝庄也借助顺治一向器重的外国传教士汤若望进行说项,顺治才答应蓄发留俗,茆溪森也得释放。这样,顺治未能出家,但是却得到了“行痴”的法名。而且,顺治将自己身边最得宠的宦官吴良辅削发为僧,也算是替自己出了家。然而无论如何安排,都无法平息心中的哀怨,闹到最后竟然要出家为僧,幸亏多方劝阻,方才留住凡身。此后,他郁闷忧愁,日渐憔悴,不到半年,竟然染上天花,一病身亡,年仅二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