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6443400000019

第19章 乾隆帝钟爱的皇后富察氏

孝贤皇后富察氏(1712~1748),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与仍为皇子的高宗成婚,封为福晋;乾隆二年册封为后,十三年随帝东巡,三月崩于德州。寿37,谥孝贤皇后。

与乾隆帝夫妻情深

乾隆皇帝弘历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可算是一位幸运者。通过选秀女,15岁的富察氏成为16岁的皇子弘历的嫡福晋,也就是第一夫人。十年后,乾隆登极,她也当上了皇后。

雍正五年,乾隆的父亲雍正就给他娶了富察氏,当时叫做“嫡福晋”,就是正夫人,第一夫人。这一年乾隆16岁,富察氏15岁,都是虚岁,乾隆登极之后第二年,就是乾隆二年册封富察氏为皇后,这一年乾隆26岁,皇后25岁。他这个皇后富察氏出生于名门贵族,富察氏的曾祖父叫哈什屯,顺治的时候,做过议政大臣。她的祖父叫米思翰,做到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她的哥哥叫马齐,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史记载中,说是“历相三朝”,三朝做宰相,官做到尚书,做到武英殿大学士。皇后富察氏就是出身于这样一个满洲的贵族名门。这个富察氏不仅仅是聪明漂亮,而且非常贤惠,严于律己,崇尚节俭,一点也不奢华,深得皇太后的喜欢,也博得乾隆皇帝的宠爱。乾隆年轻的时候,得了一场病,病得比较厉害,身上长了一种痈疖,经过太医治好了之后,太医说,必须静养百日,方可恢复。在这百天的时间里面,皇后在乾隆的寝宫外面住,日夜侍奉,过了百天之后,皇后才搬到乾隆的寝宫里面和乾隆一块住,就说明皇后是很贤惠的。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为了替他所宠爱的皇后富察氏分忧解愁,奉着皇太后钮祜禄氏和皇后两宫的銮驾,以东巡为名,浩浩荡荡来到山东,谒孔陵、祭泰山,凡名胜古迹,统统去游览了一番。然而富察皇后总是无法解怀,一意悲悼着近几年先后死去的两个儿子。路上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在她眼中却成了惨红愁绿,分外触动愁肠。不巧,她在船中因受了风寒,大病一场及至气息奄奄,昏厥了好几次。乾隆帝慌了手脚,忙下令回京,但是刚走到德州,就不行了。皇太后来看她,她只模模糊糊说了“谢恩”两个字。临死前,她不无幽怨的目光盯着乾隆帝,落下了一串伤心的眼泪。这幽怨的眼光使乾隆帝痛彻心肺,他又伤心又歉疚,对着皇后尸体号啕大哭。自与皇后大婚二十二年来,帝后间一直夫唱妇随,相亲相爱,仅仅因为乾隆的一时糊涂,做了一次对不起皇后的事,夫妇间才有了隔阂。尽管皇帝使尽温柔功夫使皇后与他和好如初,但这种使人伤感的刺激已长留在皇后的心中了。皇后一死,乾隆帝失去了一位美丽温柔的伴侣,不由得痛悔交加。

乾隆皇帝悲痛不已,连续九天,每天三次在皇后的棺木前摆上供品,并用富察氏生前所希望的“孝贤”二字作为她的隘号。孝贤皇后的灵柩安放在裕陵地宫四年多的时间里,乾隆皇帝为她奠酒一百一十八次,并写下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佐兮孰予随?”乾隆皇帝的哀思是深切而真挚的。

清人对孝贤皇后的评语是:“性节俭,平居冠通草线绒花,不御珠翠。”这种勤劳恭俭的美德,是中国传统史观认为可以母仪天下的贤后,故有“孝贤”的谥号。

话在说回来。令孝贤皇后不快的那件事,到底是什么呢?

有一年,乾隆帝下令改造畅春园、长春馆以及圆明园,将三处并为一处。当园工告成后,乾隆帝奉着皇后到园中游览,又命皇后率六宫妃嫔、宗室命妇、公主福晋等入园随同玩赏。这天,圆明园内春光明媚。随着帝后迤逦入园的美妇们,锦衣绣服,珠环翠绕,个个打扮得似天仙一般。一行人来到堂前,先向太后磕头,又向帝、后请安。乾隆帝坐在龙椅上,向人群看去,忽然发现有一位贵妇人尤其出众,眉如黛山,眼如秋水,面如桃花,腰如细柳,他不免惊羡万分,暗想同这美人比较,六宫粉黛黯然失色。又觉有些面熟,不知她是哪家眷属?一会儿,轮到这位美妇上前了。她请罢了安,皇后便站起身,与她握着手,说:“嫂嫂这晌身体可好?”原来,她就是皇后的亲嫂子,内务府大臣傅恒的妻子。

这时的乾隆帝,恰似灵魂出了窍,糊里糊涂跟着太后出宫,一路上也无心观赏园中美景,老想着跟在皇后身后的美人,不时又回首去看。那位傅夫人似乎觉着了皇帝的多情,也有意无意用眼光去迎接。从那天以后,乾隆帝常常想念着傅夫人,有时不免长吁短叹。皇后问了他几次,他都搪塞过去。过了几天,又逢皇后生日。乾隆帝兴奋起来,禀明太后,下旨于千秋节这天宫中大张宴席,为皇后祝寿。又到坤宁宫去向皇后道贺,并说:“你生辰这天,何不召你嫂嫂入宫畅饮一天?”皇后答道:“她自当会来,何必去召?”乾隆帝又说:“前香游圆明园,我看你们姑嫂之间很是亲热,何不乘此机会留她在宫中多住几天?”皇后听了,点点头,没有作声。

到了千秋节这天,坤宁宫内外热闹非凡。文武百官祝贺之后散去,乾隆帝信步走进坤宁宫,又接受聚集在这里的六宫妃嫔及公主福晋的拜见。皇帝举目注视,果然傅夫人站在上首,仿佛比那天园中见到时更加美艳。宴饮开始后,风流皇帝雅兴大发,要大家依次联诗,每人说一句,说不上来就罚酒。接着又热热闹闹行起酒令来,你一句我一言,你一盅,我一杯,挤成一片。这位傅夫人本不善于饮酒,连饮了几杯之后,不免粉面含赤,心族晃荡,坐不安稳了。乾隆帝见她已经醉了,把侍宴的宫娥唤过一旁,叮嘱了几句,将她扶去别宫休息。

众人稍事休息,重新入席再饮,只是忽然不见了皇帝。皇后命宫人去找,未找到,也无暇顾及,继续招待客人。等到酒阑人散,仍不见皇帝的踪影。皇后心下奇怪,又命宫人去看看傅夫人怎样了。过了好久,才见这名官人回报说:“傅夫人所住宫室门户紧闭,不便入内。”皇后联想前情,心中明白了几分。第二天早上,乾隆帝仍出宫坐朝,傅夫人起来后去坤宁宫向皇后辞谢。皇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微笑着说了一句:“嫂嫂恭喜!”傅夫人顿时脸红耳赤,不敢抬头匆匆地告辞而去。

自从这天之后,皇后对待皇帝就不像从前那样温柔多情了,有时竟向皇帝投来一种哀怨的眼光,使皇帝心中很不好受。因羞愧,他不像以前那样常去坤宁宫了,皇后也就更加疑心皇帝对她的冷漠。

富察氏之死

关于富察氏之死,野史上有许多传说。据野史记载,三月十一日,乾隆冬巡回銮,驻德州,在舟中筵宴淫乐。皇后激切进谏,乾隆加以诟訾。皇后羞愤难当,遂投水而死。蔡东藩《清史演义》说,皇后之嫂(实为皇后弟妹)即傅恒夫人,在皇后千秋节时前来祝寿。酒间联诗,乾隆其句:“坤帷设帐庆良辰”,皇后续道:“奉命开筵宴众宾”,皇后嫂嫂遂续道“臣妾也叨恩泽逮”,乾隆则答道:“两家并作一家春”。酒后皇后发现乾隆同嫂嫂私通,皇后从此与皇帝间产生了芥蒂。然而祸不单行,皇后本来有个儿子名字叫永涟,已经被乾隆秘密立为皇太子,但是不幸夭折,乾隆对她百般劝慰,要她再生嫡子,一定立为皇储,并追封已经死去的永涟为端慧皇太子。几年之后,皇后果然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永淙,恰在皇后心情不好的时候,永淙又患天花死了。皇后受不了这般打击,哭得死去活来。于是,乾隆为了安慰皇后,以冬巡为名,奉太后及带皇后到山东曲阜祭奠孔子,没想到途中皇后病情突然加重,乾隆慌忙回銮,可是皇后还是死在德州船上。

另外,由此也引出了关于福康安生世的传说。有人怀疑福康安为乾隆与傅恒妻子私通的结果。高阳认为,福康安的际遇之隆,清三百年,无与伦比。福康安的两兄弟都招做驸马,可是他却没有,这更加增添了大家的疑心。

其实,乾隆皇帝与皇后的关系还是很好的。《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于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恸,兼程还京师,殡于长春宫,服缟素十二日。”富察氏死后,乾隆皇帝悲伤不已,连续九天,每天都在皇后的陵柩前摆上三次祭品。富察氏的灵柩,安放在富察陵墓的地宫里长达四年多。在这段时间里,皇帝为她祭奠了一百多次,并且写下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表达自己的哀思。至于皇后投水而死,更是没有根据。皇后虽然年轻,只有三十多岁,但是她在经历了又一次的丧子之痛以后,心情已经陷于极度绝望之中,加上此时皇太后、皇上又去出巡,养尊处优的皇后又如何能够忍受这旅途劳顿之苦,难免旧病复发。如果说已经处于绝望边缘的皇后还有什么争风吃醋的想法的话,那么也是太过于想当然了。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一日,皇后富察氏在德州船上去世。这一偶然事件却在政治上引起很大的波澜,犹如火山喷发,大地震颤,使皇族和官僚们措手不及。蒙受突然的灾难,皇后富察氏的死对乾隆皇帝精神上的打击是极大的。几年之间,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和皇后本人相继去世,而他们都是乾隆所钟爱的并且寄予极大期望的皇子。丧妻失子,使乾隆皇帝陷入嫉妒的烦躁之中,待人处事,也一反常态。乾隆即位以来,鉴于前朝奉行严厉的政治政策,他奉行宽松的政治政策。一大批官员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养成娇纵恣为的恶劣习气。丧葬风波中首先碰到钉子的是皇长子永潢,乾隆责备他对于皇后的死没有一点哀伤的表示。永潢被公开申斥,他的师傅受到处分,其中和亲王弘昼、大学士来保、侍郎颚容安各罚俸一年。一个月以后乾隆发现皇后的册封文书中,有人误将“皇妣”译为“先太后”,乾隆勃然大怒,指责翰林院大不敬,将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敏交刑部治罪。刑部官员见皇上盛怒,就加重处罚,拟为绞监候。不料,暴怒的君主不满意,责备刑部同党谋私,故意放纵,将刑部全部堂官全部问罪,将阿克敏以大不敬处,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严厉的处罚让当时官僚们胆战心惊。

此后,又有大批官僚卷入皇后丧葬引起的政治风波中。工部因为办理皇后册宝过于粗糙,全部堂官被问罪。光禄寺因为皇后祭礼不洁而被问罪,礼部因为册谥皇后,礼仪混乱错误,堂官都受到了处分。

丧葬风波还刮到了外省。皇后死后,有些外省地方官员就上奏折恳请来京祭奠,这本来是表面文章,各地方官员都各有职守,不可能一起来京祭奠。但是乾隆拿这大做文章,对于那些没有具折请祭奠的官员,横加挑剔,特别是对满人更加不满。各省的满族督抚、将军、都统、总兵,凡是没有具折请奏的,都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因为富察氏丧葬而掀起的政治风潮,把皇子和大批官吏卷进其中。百日丧满以后,风潮还在继续发展,这就是查究丧期内擅自剃发的案件。满族习俗,帝后之丧,为表示哀悼,官员在百日以内不得剃发。七月间,乾隆发现,山东习州营都司姜兴汉、奉天锦州府知府金文淳在百日丧期间剃发。乾隆大发雷霆,申严丧期内剃头按照祖制应该斩,姜兴汉、金文淳几乎被杀掉,后来发现违制的大有人在,才饶了这二人的性命。其实,所谓的祖制,并没有明文的记载。只有满族刚刚入关的时候,强迫所有的汉人都束发,否则就全部杀光的故事。就在10多年前,雍正皇帝去世的时候,许多官员也在百日丧期内剃发,当时并没有人去追究,现在皇后死了却要严厉追究起来,让大臣们措手不及。不久乾隆发现江南河总周学健所属官员全部都在百日内剃发,因此受到严厉的惩罚。周学健本人,因为后来查出贪污行为,被赐令自尽。许多大官僚虽然没有违制剃发,但是也受到了牵连。两江总督尹继善因为知情不报而被申斥为无耻之徒,刑部尚书汪由敦因为请求为金文淳开脱而被革职留任。最倒霉的是刑部尚书盛安,因为未将金文淳定为斩监候,乾隆认为是有意包庇,被乾隆判为斩监候。另外,违制剃头的督抚何止周学健一人,湖广总督、湖南巡抚、湖北巡抚都在百日内剃头,他们也都受到了乾隆的严厉处分。

在皇后死后的半年中,因为丧葬而掀起的政治风潮,绝大部分人的罪名是对于皇后的死漠不关心。这个罪名听起来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在专制制度下,君主操纵着臣民的生杀予夺大权,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乾隆皇帝,他因为丧妻失子,而心情烦躁,对于臣下的态度出现了反常。而那些大臣们,也成为皇帝烦躁情绪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