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6443400000018

第18章 令皇太极魂牵梦绕的皇妃海兰珠

海兰珠(?~1641),清太宗妃子。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的姐姐,公元1636年封为宸妃,谥号“敏惠恭和元妃”。她同妹妹、姑姑三人侍奉一君,而她在皇太极众多的后妃中受宠爱之深,不仅在清朝,无论在哪个朝代也极为罕见。

俘获皇帝之心

海兰珠,博尔吉济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宰桑的长女,系中宫皇后哲哲的亲侄女,又是庄妃的姐姐。当时女真与蒙古各部之间缔结婚姻是不讲辈分的,这种情形十分普遍,所以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加以褒贬。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26岁的海兰珠归嫁皇太极。26岁才出嫁,海兰珠在当时已属于非常罕见的“大龄”女子,虽然史料中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但海兰珠确有丧夫再嫁之嫌。已过豆蔻年华的海兰珠,在皇太极已封其姑姑为中宫之主,其胞妹也备得恩宠位列西宫,且新近又纳察哈尔汗窦土门福晋巴特玛·璪的情形下,仍能顺利地入宫陪王伴驾,应该说海兰珠一定有着令皇太极怦然心动的魅力。

果然,这位姗姗来迟的海兰珠一入宫,与皇太极大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感,称得上是完完全全俘获了皇太极的心。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册封后妃之时,海兰珠后来居上,得封东宫大福晋,称关雎宫宸妃,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其实,若非中宫皇后先入为主,且是海兰珠同出一支的长辈,海兰珠成为一国之母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因为当时所发生的一切都表明皇太极对宸妃娘娘的宠爱无以复加。

首先,海兰珠所居宫室之名与其他妃嫔不同。麟趾、衍庆、永福虽是佳名,但都泛指吉祥富贵而已,并无新意。而“关雎”则不同,众所周知,“关雎”一词源于《诗经》首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窕窈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篇,千百年来,它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界限传诵着,是一首表达男恋女的千古爱情绝唱,把内涵这样丰富的名字赋予了海兰珠所住的宫室,足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一片深情。

其次,皇太极一生有11位皇子,但只有宸妃所生的皇八子,享受到父皇因其诞生而召集文武群臣于盛京皇宫的大政殿颁诏大赦天下的待遇,在生即显贵的皇子中独领“皇太子”的风骚,这一举动自是皇太极“爱屋及乌”的体现。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年七月,海兰珠10月怀胎期满,于关雎宫诞下一子,是为皇八子。皇太极欣喜异常,因为此前他虽有7个皇子,但皇后哲哲和庄妃只是各为他生了3个公主,并无嫡出之子,此时爱妃为其诞育麟儿,真是平生最大的快事。于是,皇太极开创先例,于大政殿颁布了有清以来第一道因后妃“诞育皇嗣”而大赦天下的诏令,为的是普天同庆。皇帝确立了接班人,自是非同小可,引来了外藩蒙古皇亲国戚的八方朝贺,如巴林部、阿鲁特部、阿巴垓部等皆不远千里而至,献上表文、方物以示庆贺。皇太极则在崇政殿和清宁宫大摆筵席,盛情款待,盛京皇宫上上下下一片喜气洋洋。翌年元旦,尽管宸妃所生之子还不谙人事,却也收到了朝鲜国以示新年祝贺的“皇太子笺文”,称皇太子“隆福如河水奔流”,并送给皇太子许多礼品。

宸妃所生之子被确立为大清王朝的法定继承人,那么有朝一日,海兰珠就将成为皇太后而母仪天下,皇太极为爱妃设计了无限光明的前景。可惜天不作美,就在皇太子收到第一道贺表的27天后,也就是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正月二十八日,这位名义上为两岁而实际上年仅7个月的皇太子就不幸夭折了。这打击对海兰珠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从此,这位丽人便郁郁寡欢而终致一病不起,引出了皇太极首宠海兰珠的最后一幕……

皇太极情伤海兰珠

祟德六年(公元1641年)九月,明清在松山锦州的决战到了紧要关头,皇太极御驾亲征,率大军驻扎在松山城外与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援助锦州的13万军队对峙。十二日,突然从盛京传来海兰珠病危的消息,皇太极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在召集王公大臣命其固守后,十三日便匆忙启驾踏上了返回盛京的归途。说实话,皇太极历来都是以国事为重的,值此两军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皇太极将军机国事托付他人而不敢耽搁回京探望爱妃的半点时间,海兰珠在其心目中的位置已不言而喻了。

一路之上,皇太极视崎岖而不见,遇风雨而不顾,只是一个劲地疾驰。但就是这样也未能如皇太极所愿,十七日五鼓,圣驾刚抵盛京城,就传来了宸妃海兰珠薨逝的噩耗。皇太极悲不自胜,一路奔进关雎宫,抚住爱妃的遗体放声痛哭。如此恩爱帝妃竟不能见上最后一面,倏而生离死别而不得片言永诀,这没法不让皇太极肝肠寸断。再加上连日旅途劳顿,皇太极最后竟然神志不清地昏了过去……死者已矣,再怎样痛彻心扉也是于事无补,皇太极只能下令宸妃的丧殓之礼一切从厚,以国丧的规格聊表哀思。当时,为宸妃之丧所造的纸塔、纸屋遍于盛京北门外10里许的田野中,以五色纸做的彩幡、彩钱、彩花等丧用之物极为丰侈,还有众多的僧道为其诵经祭祀。下葬之时,皇太极亲率诸王贝勒大臣及福晋命妇为海兰珠送葬、祭奠,痛悼不已。

此后,清太宗皇太极一直生活在怀念海兰珠而无法释怀的状态中。他曾多次亲赴海兰珠的殡所及墓地凭吊爱妃之灵,初祭、月祭、大祭、冬至时令祭、岁暮祭等等不一而足,并特降旨,为海兰珠追封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使海兰珠成为清代获谥字数最多的妃子。前文已经说过,“元”字代表肇始、第一的意思,是不能轻易封谥的。皇太极把这个字赐给了较晚入宫的海兰珠,可见在他的心目中海兰珠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海兰珠病逝到皇太极暴崩于清宁宫一年多的日子里,皇太极常常睹物思人,黯然神伤。每次外出行猎路过宸妃的殡所,皇太极都要凭吊一番,痛哭一场。皇太极曾在祭文中写道:原本希望与爱妃白头偕老共度此生,却想不到爱妃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伤逝不已……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元旦,皇太极传谕,因敏惠恭和元妃丧期未过,免朝贺大典,停筵宴乐舞,违背者严惩不贷。多罗贝勒罗洛宏等就因在敏惠恭和元妃国丧期间娱乐,被皇太极革职问罪。松锦大捷后,洪承畴、祖大寿等大批明将甘愿降清,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在崇政殿召见了洪承畴等人并赐宴以示恩遇,但皇太极本人却并未参加宴会而独自回宫了。过后,他怕洪承畴等降将心存疑虑,特命使臣前去解释说,朕不参加筵宴没有其他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关雎宫爱妃的丧期未过,所以才缺席的。一席话,道出了皇太极对海兰珠的魂牵梦萦。不久,皇太极逝世于清宁宫,时年52岁。说起来,宸妃海兰珠的早逝实在是皇太极盛年而亡的重要原因。

纵观海兰珠的一生,其入宫7年,地位仅次于皇后。在等级森严、民族各异、粉黛成群的后宫掖庭里,她能生前宠冠后宫,死后礼遇有加,足以令其他后妃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