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人的人格
6285900000077

第77章 蔡邕之死缘于一个哀伤的表情,时人莫不扼腕

后来,军阀习气实在太过严重的董卓被当时看不惯他的正直的司徒王允,设计给杀死了(这一点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有印象)。王允召开了庆祝会,岂知“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也就是说该死的董卓死了,而此时的蔡邕却流露出了哀伤之意。于是本来高高兴兴的王允勃然大怒,对蔡邕严厉地批评道:“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也就是说你蔡邕这是在向大家表明你是逆贼董卓的同谋啊,因私而废公,好吧,我王允就成全你,当即王允就命人把蔡邕关进了大牢(以董卓同谋)治罪。

蔡邕也许早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身正气”的王允一定不会轻饶了他。他只是有一个未了的心愿——他编写汉史的心愿还没有完成,他就请求王允能够免他一死,哪怕毁容以及砍去双脚(仔细想想,蔡邕难道真的不可敬吗)。当时的很多士大夫、同僚也都站出来为蔡邕求情,其中太尉马日(经学家马融族孙)跑到王允那里说道:“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反正就是说蔡邕作为一代史家还能大有作为,不能就这么轻易杀死他。而王允这时候却更加显得义愤填膺了,他援引《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例子一口回绝了马日的请求:“昔(汉)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司马迁对于汉武帝的批评在王允看来却成了毁谤,好像修史者都该死似的(王允可能也确实对于蔡邕缺乏信任)。马日知道多说已经无益,于是悻悻地就离开了王府,事后他和别人说到这件事时深深地感叹道:“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就是说像王允这样杀掉有学问专长的人,轻视修史这样的国家根本要务,他的政治道路还会长远吗。不久历史的发展就兑现了马日的序言,王允果然很快就又被董卓的部将李傕杀死了。

就这样,蔡邕就被王允下令处死了。史载对于蔡邕之死,“缙绅诸儒莫不流涕”,很多倾慕蔡邕为人与才学的志同道合之士,都为蔡邕的死流下了悲伤、惋惜的眼泪。当时的大经学家北海人郑玄在听到蔡邕的死讯后慨叹道:“汉世之事,谁与正之!”也就是说,汉朝的史事,还有谁能出来编辑整理并加以澄清呢?更有甚者,兖州及陈留地区的人都画了蔡邕的像以此来纪念这位高名之士。后来,王允又突然表现出了对杀死蔡邕的悔意,可惜已经来不及了。不过更可惜的是,蔡邕死后得以流传下来的著作不是很多,而流传下来的往往价值也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