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人的人格
6285900000023

第23章 余声:历史总在我们想象之外

最后归结到我们的主题,清代诗人陈文述有一句诗道:“西京诏下千行易,南史书逃一字难”,说的就是以上两则故事的主题精神:朱棣当然可以让自己手下听话的人再为自己草拟哪怕千行的美化自己的诏书,可是他还是强迫不了像南史氏(方孝孺)这样忠直的史官来为自己粉饰行迹。

当然,令我们感到非常为难的是,篡改历史已经是在古代非常普遍的事情了,我们疑古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人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可以任由人来打扮。这句话的前提还是一些历史可以作为信史,只是因人的眼光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而已。可是,更加令我们悲哀的是,许多流传到今天的历史已经难能再让我们相信它们是信史了,比如甚至连司马光这样出色的历史学家仍然不得不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从而涂饰一部分历史。更有像李世民这样的可称为“千古一帝”的贤德君主,却成为后世帝王干预史官写史的始作俑者——本来“起居录”是史官对帝王言行的严格把控与记载,早在西周已有,那是称为“内史”。后来历经整个中国封建王朝而不衰,原则上皇帝皆无权干预,但是这种风气到中途却被李世民打破了——李世民在其父李渊死后多次向史官要求翻阅李渊和他自己的《实录》,可是都被恪守祖制的史官所拒绝,又去试探当时的“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的褚遂良,结果也被婉拒(见《新唐书·褚遂良传》);然而他还不死心,终于在软磨硬缠下让房玄龄命人抄录了一份简写本呈送给他批阅。事后,他果然对于史官们记录的“玄武门之事”有所不满,并作出指示要按照“周公诛管蔡”的定则重修,结果重修过的两朝《实录》他都很满意(见《贞观政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正史中的记载与唐初温大雅所撰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录的很不尽一致的缘故吧。“至此以后,有唐以来,帝王阅著并非罕见之事,却使得历史逐渐朝着扭曲的方向发展。”

不过,我们也更要为此而高扬那种追求真实、追求公义的史官精神,“大史”一家与方孝孺的牺牲精神都是非常可贵的,因为他们敢于坚持公平、正义的舆论,敢于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自己的政治信仰。因此,对照历史与现实的史官精神的失落,“大史”一家与方孝孺的崇高品格则必将光耀千秋。

最后,就拿《明史·方孝孺传》的论赞部分作为我们的结尾吧:

帝王成事,盖由天授。成祖之得天下,非人力所能御也。齐、黄、方、练之俦,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观之,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