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6259500000040

第40章 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为慢性下腰痛或腰背痛为特征的腰部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的总称。亦称“功能性腰痛”。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

病因与病理本病,多为急性外伤、积累性劳损,或风、寒、湿等因素所致。

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休养不当,或反复损伤,局部出血、渗出、肿胀;久之,纤维组织变性或疤痕组织,以致粘连、刺激,或压迫腰骶神经的后支,而成慢性腰痛。

多数病例,并无外伤史,由于在生活和工作中,常保持某种固定不变的体位(如弯腰)。或在一定活动范围内,重复某种单一的动作。或经常用力过度,采取不正常的劳动姿势,或休息体位,使腰部软组织的协调作用遭受破坏,脊柱内外应力平衡失调,腰脊柱稳定性降低,在此基础上,更易受到损伤。由此反复影响,久之,则造成腰部软组织的积累性劳损。使软组织牵张、破裂,关节突扭挫、磨损或水肿。严重者,关节突或椎弓,可发生疲劳性骨折,甚至,椎间盘萎缩,椎间隙变窄,产生一系列退行性脊柱炎的病理变化,而致慢性腰痛。

有些病例,受风、寒、湿的侵袭,使腰部软组织紧张、痉挛、变性,小血管收缩,局部血运降低,肌肉代谢产物 (乳酸)堆积,而致慢性腰痛。

此外,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常为腰部软组织劳损的内因。由于脊柱内平衡失调,常以某些软组织的弛张,来维持其内外应力的平衡,部分软组织长期非正常的负担,久之,则发生积累性劳损,而致慢性腰痛。

症状

1.一侧或两侧下腰部、或腰背部酸痛,或顿痛。疼痛时轻时重,间歇发作。少数病例,成进行性加重,或持续性腰背痛。疼痛,每遇过劳,夜间或天气变化时加重。

2.腰部活动,可不受限或轻度受限,一般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但患者姿势不能持久,久站、久行、久坐或久卧后,腰部有难以忍受的酸痛,需挺腰或用双手支撑髂后部,方能减轻疼痛。

3.腰背部疼痛,不如急性损伤剧烈,患者不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多感腰背部或下腰部大面积发紧,酸胀不适,用拳叩击脊柱时,才发现某部疼痛比较严重。

4.急性发作期,各种症状明显加重。有时,可伴有下肢的牵涉痛。牵涉部位,多为臀部和大腿后上部。

体征

1.检查时,可在腰骶关节、骶髂关节、骶棘肌、腰方肌、髂腰肌,第3、4、5腰椎横突尖部,髂棘后1/4处,第3、4、5腰椎棘突尖,腰4—骶1椎棘突与横突间的椎板处,髂后上棘内侧缘和外方2指等处,有程度不等的压痛。压痛点,多与病变部位一致。

2.在压痛点部位,多可触到肌紧张,或变性的肌痉挛结节和索条状硬物。

3.腰骶椎X线平片检查,仪能提示腰骶椎先天性异,或骨赘增生,余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致密性髂骨炎、增生性脊椎炎、强直性脊椎炎、腰背肌筋膜炎、姿势性腰痛、腰椎结核症和妇科病所致的腰痛相鉴别。

一、腰背肌筋膜炎 本病,好发于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多有慢性腰部外伤史。主要表现为:慢性腰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则减轻。症状可反复发作,一侧或两侧肌肉起止点压痛明显。有时,并可触到变性筋膜形成的索状硬结,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为甚。腰部X线平片,多无异常改变,或仅有先天性畸形和轻度骨赘增生。

二、姿势性腰痛本病,多因驼背或水平骶椎,造成脊柱过伸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腰痛,胸腰段脊柱生理弯曲明显增大,呈短缩畸形,腰部前屈运动受限,腰背肌紧张,棘间隙可有浅压痛。俯卧屈髋试验阳性。X线平片检查显示,腰椎生理前凸增大,下胸段脊柱后凸明显,或骶椎呈水平位,胸12、腰1椎体多有明显的楔形变。

三、腰椎结核症本病,较为少见。好发于青少年,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长期接触史。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腰痛和根性坐骨神经痛,腰椎后凸畸形,一般为单个棘突明显。腰部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尤以后伸为甚。腰背肌紧张,有明显的固定压痛点,病变脊椎棘突有叩击痛。—般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腰大肌、髂窝和大腿内侧,可有寒性脓肿或漏管形成。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结核菌素试验、仰卧屈髋试验、直立拾物试验和俯卧提腿试验( )。严重者,可出现马尾神经症状,甚至截瘫。腰椎X线平片显示,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骨质破坏、吸收,腰大肌阴影增宽,甚至形成空洞或死骨。

四、妇科病所致的腰痛由于子宫及其附件的神经,来自腹下与卵巢交感丛和副交感神经的盆内脏神经。当这些器官的疾病波及此神经时,则可反射性的引起腰骶部疼痛。疼痛性质为隐痛、顿痛或酸胀痛。腰痛的发作或加重,与炎症和月经周期有关。患者,多有下腹胀痛,或下坠感。同时,伴有白带增多、痛经、不孕,经期错乱,精神不振或食欲不佳等症状。检查时,压痛点不明显、不集中,无其他阳性体征发现。

治疗

一、治则缓解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调整椎间应力的不平衡,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

二、取穴肾俞、志室、阳关、大肠俞、腰眼、环跳、居髎、委中、气冲、绝骨、阿是穴。

三、手法

1.腰部揉压法。

2.腰部揉拿法。

3.腰部揉拨法。

4.胸腰椎整复法。

5.腰部敲法。

6.髋关节旋转运动法。

7.髋膝关节过屈运动法。

8.仰卧位腰部前屈运动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四、加减

1.腰痛甚者,加腰骶部踩压、蹂拨法;减腰部揉压法、腰部揉拨法。

2.臀及股后侧痛者,加臀部踩压、蹂拨法,腘绳肌踩压法。

3.经久不愈者,加腰部机械牵抖法。

4.年老体弱者,减胸腰椎整复法;加髋膝关节过屈运动法。

注意事项

1.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肺心病、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妇女在妊娠期、月经期和腰部有其他器质性病变者,胸腰椎整复法及腰骶部踩压、蹂拨法,应慎用或禁用。

2.急性发作期,且症状较重的病例,术后,应平卧硬板床休息3~5日。

3.应改善不良的生活和劳动姿势,避免过劳,排除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的因素。

4.腰部应保暖,可配合毛巾湿热敷,或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痛点封闭。

5.急性症状缓解后,应主动进行仰卧起坐锻炼(主要操练腹直肌、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和仰卧屈髋、屈膝,抬臀锻炼(主要操练骶棘肌、腘绳肌和臀大肌)以及其他适当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