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晚清英才张之洞
6254000000021

第21章 结传余墨

岱色苍茫众山小,

天容惨淡大星沉。

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1909年10月4日),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的老臣张之洞溘然长逝,怀着对朝廷满腔的忠诚,怀着满腹的愤懑、满心的忧伤和满眼的失望,离开了纷乱嚣扰的尘世,永远地走了。

综观他的一生,自26岁探花及第步入仕途,由翰林院编修而学政,继升国子监司业、左春坊左中允、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读、右春坊右庶子、日讲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45岁外放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达26年。71岁擢任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置身中枢,官高爵显。清廷褒扬他是“望重耆贤”,士林佳誉他是“南方北斗”,可谓声名煊赫。清王朝的最后40年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交通、外交等各个领域,他的声音、影响和作用遍及朝野,无时不有,无事不在。他在荆天棘地之中,奉持着“启沃君心,恪守臣节,力行新政,不背旧章”的宗旨,为摇摇欲坠的末代王朝,呕尽了最后一滴血!

当天夜里,张之洞的同乡京官、门生故旧,都接到了报丧单。北京的电报局,连夜向湖北、湖南、广州、上海、江宁、成都、太原发电报,传递张之洞逝世的噩耗。

次日天一亮,军机大臣、各部尚书齐集直庐,气氛悲哀沉痛。鹿传霖老泪纵横,呜咽着述说了张之洞临终前仍惓惓于国事的情景。军机大臣有庆亲王奕劻、世续、那桐、鹿传霖、戴鸿慈等5人,连同各部尚书,讨论张之洞的后事。众人商定,以皇上谕的名义发讣告,赏给陀罗经被,赐祭一坛,派郡王衔贝勒载涛带领侍卫十员,前往奠酒,入祀贤良祠,赏银3000两治丧;奏请恩赏张之洞长子张权,由礼部郎中提为四品京堂候补,次子张仁侃,由邮传部员外郎提为郎中补用,他的孙子张厚璟,赏给主事分部补用。

当议论到按死者生前事迹给予谥号时,鹿传霖说:“张家的亲族,托我转请王爷及诸大臣,希望赐给‘文襄’的谥号。”

在诸项恩荣当中,首属赏给陀罗经被。这陀罗经被是佛教密宗的圣品,用白缎做成,上用朱砂或金漆印写藏文佛经。清代帝、后、妃等丧仪,必用陀罗经被覆盖遗体。亲王、藩王、勋旧及大臣中享有殊誉者,才能得到这种恩赐。再为重要的,就是谥号了,当时尤被重视。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功勋的盖棺论定,在固定的几十个字中挑选适当者。按清会典臣谥字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咸丰三年清文宗有谕:文武大臣武功未成者,不得拟用襄字。

满族大臣中最有学问的学部尚书荣庆委婉地说:“谥‘文忠’不好吗?”言外之意,只有生前有武功的才能用“襄”字。

鹿传霖满腔激昂地说:“香涛在两广戡平大乱,打败法寇,武功不小!中外战役,指挥运筹而得此大胜,70年来唯香涛一人!”

军机大臣们没人再出面辩驳,一是鹿传霖言之凿凿,再是顾念与张之洞同事一场的情分。摄政王载沣说:“那就谥‘文襄’吧!”

拟定上谕的草稿时,军机大臣们又为如何评价张之洞发生了分歧。

军机领班奕劻,以自己的贪庸之心,不相信张之洞做30年的边疆大臣和朝中重臣竟然会两袖清风。他指着文稿中“公忠体国,廉正无私”的评语说:“‘公忠体国’就包含了‘无私’,我看,‘廉正无私’这四个字不必要了。”

鹿传霖听后,脖子一歪,愤然力争:“这四个字,对香涛至为贴切,不能不要!”

然后,鹿传霖又说:“大大小小、京内京外的官员都知道,香涛自居外任以来,从不用门丁,不收门包,不收馈送礼物。在山西巡抚任上,有人赠他五种宋本经史古书,不索价值。香涛是最爱精本古椠啊!然知那人只乞在抚院听鼓当差时,香涛断然拒收。任两广总督时,端溪砚石停采多年,将为断绝,香涛支持商人何昆玉开采。何氏利甚巨,富甲一方。事过多年,何昆玉精制端砚10方,专程送至武昌。香涛按时价付钱,每方给了20两银子。不悖于古人不携一砚之义,可谓廉正?香涛服官40年,故里未造一间房,未置一亩田。慈圣赐银5000两,他不入私囊,而建慈恩学堂造福桑梓,购义地17顷,连红契都交送到县衙,永杜后人买卖。可谓无私?”

鹿传霖一番铿锵有声的言词,军机同僚为之深深感动,奕劻也默默无语,不复再有异议。

当日,载涛率领侍卫来到张府,奠酒致祭,宣谕晋赠张之洞太保衔及所议各项封赠,并宣读谕祭文,总结了张之洞一生的业绩。谕祭文曰:

朕惟朝资辅弼兼经权体用之才,时值艰难,思心膂股肱之佐,爱申斝奠,用贲丝言,尔晋太保原任大学士张之洞,学问博通,经济宏远,持躬廉正,体国公忠。早对彤廷,邀璇宫之赏誉;近迁紫掖,切金殿之论思。文章独出乎词林,奏议尽关于时务。屡司冰鉴,抡才而语輶轩;洊历清班,晋秩而望崇馆。遂荷先朝之知遇,叠膺数省之封疆,抚晋则财政清厘,控粤则敌锋挫衄;武昌作镇,江表宣勤大局,危而恃以安国是,纷而资以定综其,新猷之建设,悉原旧学之研明。乃晋位钧衡,入参密勿,议宪章则力崇礼教,详学制则注重经书,理财唯恐伤民,教战必先选将。自两宫之奄弃,弥臣职之忧劳,匕鬯不惊,共球无恙。朕诞膺丕绪,优叙耆贤,恩赍频加,忠勤益矢。当内政外交之急,方期翊协机宜,挽民风士习之诐,尤赖昌明正学,胡乞身之遽告,竟萎哲之璇惊,天不憗谴邦之殄瘁,遗亲臣而奠醊,稽典礼以饰忠厚,赙帑金洁赍经被。上谥锡易名之美,崇阶赠太保之荣,祀秩贤良,赏延孙子。吁戏!老成长谢,国家之多难何堪;世局方新,忠谠之遗言长在!灵其不昧,尚克歆承。

讣告发出,前往白米斜街张府吊唁的人接踵而至。张之洞的儿女晚辈披麻戴孝,哀声阵阵。

湖北省城武昌接到张之洞去世的消息,督抚衙门、汉阳铁厂、兵工厂及各个高等学堂都设灵堂祭奠。那些久受张之洞荫庇的官员,悲痛欲绝,在家设立张之洞牌位,进行祭奠。

新军第八阵统领张彪,家设灵堂,披麻戴孝,如丧考妣,花了12000两银子,买了一口沉香木棺材,由陆军特别小学堂监督刘邦翼押送,乘特别快车,连夜送到京城。

对张之洞之死,南北士林无不痛惜,挽幛、挽联一幅幅专程送到北京。

张之洞青年时代的诗友,以湖湘派首领著称诗坛的江南才子王闿运送来挽联:

老臣白发,痛矣骑箕,整顿乾坤事粗了;

满眼苍生,凄然流涕,徘徊门馆我如何?

罗献修挽张之洞联:

劝学踵仪征太傅,更有大焉!洵岭峤百年之师,颜欢寒士,长留广厦千间,惟惭后乐先忧,佛时谆勖为文正;

易名媲湘阴爵侯,夫何疑者?慨中外两军相见,威震远人,独数谅山一役,全仗纡筹决策,将略知非短武乡。

汪衮甫挽张之洞联:

匡时头白调停策;

绝笔心伤讽谕诗。

题写挽诗缅怀张之洞的人,则各自从不同的侧面,赞颂张之洞的功勋业绩。李汝谦就写出了5首《挽张之洞》,其中一首为:

惊传元老竟骑箕,海水吞声日色微。

邻国且然闻太息,学人尤其失归依。

攀髯自慰鼎湖痛,握发难禁斧扆悲。

总是宸宫垂眷切,召随天上赞纶扉。

在一片哀悼声中,一道道奏折呈递朝廷。

四川总督赵尔巽、提督学使赵启霖、川籍侍讲学士衔翰林院编修伍肇玲等人上奏,盛赞张之洞在四川兴学的丰功伟绩,说他功不可没,请朝廷宣谕史馆予以记载。

两江总督张人俊、在籍江苏绅士翰林院侍读学士黄思永上奏,称赞张之洞于甲午战后,聘请法国洋弁练自强军,使江南兵士有了新操,有了西方先进武器,使长江要塞有了可用的炮台,吁请恩准给张之洞建立专祠,以昭崇报。

已担任了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的吴禄贞,联合湖北同乡京官上奏说,张之洞自同治七年视学湖北,光绪十五年总督湖广,先后官鄂20余年,在官最久,政绩最著,所以系人民之去思者也特深。张之洞军政、实业、教育之业绩,鄂民受惠最深,感恩弥笃。请求在湖北建立专祠,上副朝廷之褒崇,下永人民之讴颂。

腊月十五日(1910年1月25日),张之洞的遗体由北京送回南皮家乡,同他早已去世的石夫人、唐夫人、王夫人合袝共葬一墓。送灵的京师部大臣和他的亲朋好友,再次灵前奠酒,扶棺相送。他的好友礼部侍郎陈宝琛,写下一首《送张文襄公归梓》:

风吹尘沙如黑烟,城郭惨淡飞纸钱。

弥天心事一棺了,丹旐此去无时还。

为臣独难古所慨,谢安裴度宁非贤?

称山逐日老不给,矧更百考馋其天?

漫漫修夜大星失,觇者于国犹哀怜,

寸丹灰烬料未死,倘吁宗祖通灵乾。

太行蜿蜒送公处,卅载岂意重随肩?

对谈往往但微叹,此景追味滋涕涟。

九原何者算无负,踯躅四顾伤残年。

陈宝琛长歌当哭,写出了失去知音的悲伤,也写出了对失去柱石的清朝社稷行将土崩瓦解的哀叹。

张之洞的墓地,坐落在南皮县城南双庙村北里许之地。他生前虽贵为宰相,死后的坟莹却比较简陋,既不上什么规模,也没有什么堂皇的建筑。他的子女按照他生前爱骑马、喜吃羊肉的嗜好,雕塑了两对石马,两对石羊,和一统高大的石碑,矗立在墓前。石碑上刻写着御赐碑文:

朕惟酬庸典重,千秋彰元辅之名,干国勋高一代,树贤臣之范,惟康济能规于宏远,斯褒杨允极于优崇,用贲温纶,式光伟烈。尔晋赠太保、原任大学士张之洞,忠诚夙著,廉正不阿。觇国器于英年,蔚经生于早岁。贾董登朝之日,政事精研;马班修史之文,宏通驰誉。骈罗楚宝,濯江汉而炳灵;荟萃蜀才,历岷峨而擢秀。畴咨典礼,设锦蕝而折群言;规划边方,抒长策而谋远略。北盟既定,西顾为劳,遂以清切近臣,旬宣右铺,际岁祲之,屡告流汾,浍以和甘,信地险之能通,开井陉而轶荡。既而扬旌粤峤,秉节炎维,泯啸聚于姎徒,榷市司于番舶,交趾之传烽绥靖。铜柱摩天崖,瞻之列戍森严;金城表海荩,猷日承茂恩命。爰申移荆楚之名区,守郢襄之重镇。官分铁冶,山川咸贡其精英;器皿军监,碉垒深明夫形势。然后轮人造轨,起汉渚而连辕;野庐治途,达京畿而接轸。尽地利天财之用,探人官物曲之原。复一重臣再权江左,控南溟之地要,戢西旅之天骄,值翠辇以时巡,情深就日,奠金瓯而巩固,绩懋防秋。勤三十载之驰驱,奉一诚为匡赞。遂登纶阁,兼领枢垣。宣室都俞,寄心腹股肱之任;黉官教育,综周秦汉宋之遣。毗辅方殷,形神遽瘁,恩隆赐药,怆越宿以沦伹;礼重颁衾,俾饰终而优渥。崇衔持晋,跻侑食于贤良;世骨能延,励前劳而眷注。考其德业,谥曰文襄。吁兮!惇史有光,永表匡时之硕画;太常是纪,庶酬体国之丰功。书诔词以泐贞珉,赉衡缗而营兆域。钦予时命,树厥新阡。

墓志铭由陈宝琛撰写,长达两千字。

张之洞安息了。在这里,与他的父母、近支长辈、弟兄长眠相守,有春花秋月,苍松翠柏,凄凄芳草,啾啾虫鸣。故土清明雨,乡情寒食风。归宿于此,安息于斯,了却他生前难以了却的心愿。

张之洞有子6人,女儿3人,长子张权,字群立,光绪戊戌进士,授礼部郎中,赏四品京堂;次子仁颋早卒;三子仁侃,任邮传部员外郎,赏郎中;四子仁实,五子仁乐,六子仁蠡。此时,张之洞有孙子5人,厚琨早卒,厚璟拔贡赏主事,厚琬,厚瑊,厚瑜;孙女2人;曾孙3人,遵骥、遵騄、遵骐。

张之洞死后,既没有给后代留下豪华宅院,也没有留下金银财宝,惟有书籍数万卷。与同时的官僚家庭相比,俨然是寒儒之家。他平生抱定“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闲气,自号“无竞居士”。跟随他多年的幕僚辜鸿铭说他“自甲申后,极力为国图富强,及其身殁,后债累累不能偿,一家八十余口,几无以为生”。

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当时社会,张之洞出污泥而不染,独持操守,为腐败官场中最廉洁的人,是何等难能可贵!

张之洞的大儿媳、张权之妻刘文嘉在双庙村居丧期间,写诗描绘了贫困的家境和心情的恬适,她的《村居杂兴》,这样写道:

廉吏子孙贫,家风尤如是。

茅檐三五椽,门前一泓水;

烟村拥柴扉,清旷颇可喜。

夜绩与晨炊,同心有妯娌;

菜根风露香,真味土膏美。

布衣足温暖,适体胜纨绮!

但是,张之洞为儿女、为子孙、为后世、为中国人民,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为维护主权独立不屈于外来势力、时刻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的爱国精神,奋发图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清正廉洁、心术大中至正、不事倾轧、团结合作的为官精神,和勤勉刻苦、潜心钻研、一丝不苟、力求深厚博大的治学精神等等。在诸多方面,他对当时、对后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然,他也是一位末代封建王朝的卫道者,为此而镇压人民反抗,镇压革命党人。

他的著述诗文、奏议电牍等编为《张文襄公全集》流传下来,其中无处不闪烁着他爱国爱民、图强自立和奋发向上的思想光辉,他的文章、奏议等,也同他的诗一样,独具风格,卓然一家,以其雄浑的气势、激昂的节奏、优美的词藻、缜密的文理和开明的思想,给人以教益和启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5年6月12日,初稿成于献县;

1996年3月31日,改定于沧州;

2011年5月18日,校订于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