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6199200000050

第50章 元配夫妻称“结发”

汉朝苏武《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之五:“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意思是自从结发为夫妻,两人恩爱互不猜疑,全诗是描写夫妻离别之情,让人读了为之动容。唐朝孟云卿《古别离》诗:“结发年已迟,征行去何早。”意思是和你结发时年岁已大,你又如征人般踪影难觅,这是孟云卿悼念妻子所写的诗,也是感人至深。这两首诗中的结发,都为结婚之意。

那么,为什么把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呢?

古时结发为束发之意,表示已经成长为成人,可以谈婚论嫁了。《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是说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示已经成年了。如《史记·李将军列传》:“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命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论衡·祸虚》:“一身之行,一行之操,结发终死,前后无异。”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三曰:“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宋辛弃疾《满江红》词:“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清田兰芳《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余与足下结发交,其于余也。如影之随形,妍媸不能遁也。”清姚鼐《连日清斋写佛经偶作数句》诗:“结发慕胜因,而复役人事。”

古时,女子十五岁表示已经为成人了。《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这是指女子成年了,要束发加笄(jī),行笄礼,可以谈婚论嫁了。如《公羊传·僖公九年》:“妇人许嫁,字而笄之。”《史记·周本纪》:“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

另外,结发又有成婚之意。古代婚礼仪式中,在成婚洞房之夜,两个新人各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绺头发互相缠绕起来,作为两人永结同心的信物,故称为结发。这就表示两个人的头发紧密地缠在一起,系上红线,牢牢地拴着一辈子,他只认定他的结发妻,她也只认定她的第一个丈夫。妻子、丈夫互爱一生。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如汉苏武《诗》之三:“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唐孟云卿《古别离》诗:“结发年已迟,征行去何早。”清朝陈梦雷《青青河畔草》诗:“结发与君知,相要以终老。”

因此,后来结发被用来比喻元配夫妻﹙男女双方皆是首次结婚的夫妻﹚,如《乐府诗集·古辞·焦仲卿妻》:“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意思是结婚后两人同睡一个枕头、一张床,到死了感情都不改变。元配夫妻亦称为结发夫妻,而元配之妻也就称为发妻了。

如《北史·后妃传下·齐冯翊太妃郑氏》:“妃是王结发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冯公又问:‘令孺人何姓?是结发还是再娶?’”

结婚是幸福的,又是严肃的。男女双方相互了解后,自愿走在一起,共同建立一个家庭,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巩固、维系好这个家庭,在生活中就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帮助。我们羡慕、敬佩金婚家庭、钻石婚家庭。婚姻不是儿戏,那种“闪婚”、“闪离”做法的好处在哪里?值得社会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