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6199200000108

第108章 第一百〇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历

裙子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秦汉以后裙子在民间流行起来。

魏晋以后,裙子的式样不断增多,色彩愈加丰富,裙上的装饰也日益讲究,除了普通的长裙之外,还有绛色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紫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隋代,下长曳(yè,拖;拉)地的长裙特别受到妇女的欢迎。明代流行褶裥长裙,并规定民间妇女只能用紫色、桃红、绿色等浅淡颜色。但花式繁多,品种各异,有的裙子和现代人穿着的裙子已无多大区别。清代旗袍虽一时成为时髦,但汉族妇女仍将裙子作为礼服,表现着风情万种。

那么,唐代妇女喜欢穿什么样的裙子呢?那就是石榴裙。

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道:“梅花香满石榴裙”。虽写的是唐朝之事,但看出此种款式的裙子仍为明代年轻女子所珍爱。由于石榴裙经久不衰,于是俗语中说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唐代的裙子长度,与前代相比有明显的增加,裙裾曳地在当时是常见的现象。为显示裙子的修长,妇女着裙时多将裙腰束在胸部,有时甚至束至腋下,裙子的下摆则盖住脚面,有时在地下还拖曳一截。唐人诗文中常提及这种情况,如王建《宫词》谓:“黛眉小妇砑裙长”。王翰《观蛮童为伎作》诗:“长裙锦带还留客”。孟浩然《春情》诗:“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等等。

石榴花和石榴裙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有。

石榴花有“红、黄、白”几种颜色,它与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特别欣赏红花。古代的女子穿裙,多喜欢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出来的,因此人们把红裙称为“石榴裙”。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的填词,这是“石榴裙”的早期文字记载。这种裙子色泽如石榴之红,不染其他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

唐朝,石榴裙是年轻女子极为青睐和流行的一种服饰款式,深受广大女子的喜爱。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都特别喜欢穿这种裙子。在诗句中有许多描写石榴裙的佳句,如李白诗中的“移舟木兰桌,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中的“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中的“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诗中的“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还有武则天的“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等等,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那么,为什么要说“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相传杨贵妃非常喜欢石榴花,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中广泛栽种石榴。每逢到了石榴花开的时间,这位风流天子便携爱妃去赏花游玩。俩人常常设宴于花树之下,饮酒作歌为乐。

当时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妩媚动人,把唐明皇看得好不动心,他就将贵妃的粉颈与石榴花相比,哪一个更红得艳丽。由于宠爱美人,天子不理朝政,疏于政务。但是文武大臣们谁也不敢指责皇帝,他们只能迁怒于杨贵妃,见了她,拒不行礼。杨贵妃当然会很生气。

有一天,唐明皇设宴招待群臣,并请爱妃献舞助兴,但是杨贵妃却将酒杯端起送到皇帝唇边,耳语道:“这些臣子对臣妾非常不恭敬,我不愿意为他们献舞。”唐明皇一听,爱妃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这怎么能行?于是下令,所有的文武百官,见了贵妃一定要下跪行礼,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将会以欺君之罪进行严惩。所有的大臣们无可奈何,只得遵从。从此之后,只要一见到杨贵妃,莫于俯首叩拜。从此之后,“拜倒在石榴裙下”便流传开来,成为一个典故。

诗人赞美石榴裙是一种雅兴,是对女性的崇拜。但如今的许多贪官都是在石榴裙下犯罪的,“拜倒在石榴裙下”不能不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