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6199200000107

第107章 第一百〇 “身长八尺”的诸葛亮有多高

我们看古书时,不仅经常看到“身高八尺”的记载,就是形容矮子也是“长不满六尺”。这样看来古人比我们现代人高多了。其实不然,古人没有我们现代人平均身高。那么,我们常见的“身高八尺”到底有多高呢?

根据《史记》记载:春秋时齐国相晏婴“长不满六尺”,按一般理解是1米9以上的大个子了。但他出使楚国,楚王竟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派你这个矮子来。”战国时期另一个有名的矮子叫淳于髡(kūn),《史记》记载他“长不满七尺”。矮子竟如此之高,那么,身高的人就会更高了。

战国时期,齐人邹忌“修(长)八尺有余”,因为他高出常人身高,又一表人才而被人称颂。《史记》记载项羽“长八尺有余”。《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这都是2米以上的大汉了。

古书记载少年的身高时也不比现代少年矮。如《孟子》一书记载:即使有五尺高的儿童上街买东西也不会被人欺负。按照一般理解五尺身高,约为1米66,就是个高个子了。

古代人真比现代人高吗?其实不然,古代人平均身高没有现代人高。这里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文章的夸张手法,古人和今人都经常用,如李白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形容瀑布之高、瀑布之雄伟。如果碰到夸张手法时,我们要理解它的内涵,而不必死抠字面意义了。

第二个问题是古人在运用身高这个数字的时候,往往用的是概数,而不求其准确。这是因为古代科技没有现代发达,也不会定期体检,这样就没有准确的文字记录。后人在叙述、描写前人的身高只取概数,所以“五尺之童”、“七尺之躯”、“身修八尺”、“六尺之孤”等屡见不鲜。就如邹忌、项羽、诸葛亮等都是身高八尺的高个子了。

第三个问题是古代长度单位尺、寸都比现代短。根据出土文物和科学考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尺子平均一尺折合现代长度为0.1679市尺,周朝的一尺折合现代长度单位为0.5973市尺,秦朝一尺折合现代长度单位是0.8295市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代,特别是秦汉之前,中国处于列国割据时代,度量衡也不会统一,即使在秦朝之后,由于割据势力,度量衡也不能完全统一。

可见,古人的“身修八尺”没有2米,那么项羽“长八尺有余”究竟有多高呢?如果用秦朝商鞅量计算(商鞅量一尺折合现代长度为0.2308864米)也不过1.8以上,不足1.9米,稍微准确一点是1.84米。不过古人的数字不准确,我们也就准确不了了。战国矮人晏婴古书记载“长不满六尺”,如果按照当时一种一尺折合现代的长度单位是0.1991米,则不过身高1.1米多,如果按照商鞅量计算是1.4米左右,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矮人了。然而,他不辱使命,凭着机警完成了使命,这不也值得称赞吗?故事的大概是:

晏婴刚到楚国时,楚人因为他矮小,故意在城门边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去。晏婴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楚人不得不打开城门。晏婴拜见楚王时,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个矮人来呢?晏婴回到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楚王和晏婴喝酒时,公差绑着一个人故意到楚王面前。楚王明知故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公差)回答说:“这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看晏子,问道:“齐国人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席位,道:“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似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身高固然好,但是身高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不管人的身材有多高,只要有本事、有才能,照样能为社会作贡献。身材高的不必骄傲,身材矮小的也不必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