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通常会对面试者有定势心理,学会打破定势心理,就能让自己抓到难得的机会,甚至转败为胜。
每个人都有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说的是我们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思维的死胡同中,一时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出现思维短路的情况。每个人都会有定势心理,“思维小巷”,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故事更好地认识定势心理。
实验对象:一群受过教育的成年人。
步骤:
提问一:来去的来字,在左边加上三点水作为偏旁组成的新字念什么?
回答一:读“lai”。秀才识字念半边,很多认识这个字的人都会这样回答;不认识这个字的人,也会根据形声字读一边的知识经验,90%会猜读“lai”。而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就是“lai”。
提问二:来去的去字,在左边加上三点水作为偏旁,组成一个新字,又读什么音呢?
回答二:沉默,或者有人没有这个字,没有这个音。
很多实验对象,在第一时间的反映是没有这个字。实验表明至少有一半的被问者会顿时语塞,有的甚至当即断然回答:根本就没有这个字!
而实际上,这是个“法”字。“法”字的的使用频率当然远比“涞”字高得多,也更容易被认出来,但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人们更容易认出涞,而不是法呢?问题出在哪里呢?人的心理思维定势在作祟。
在汉字的构造中,三点水加一个“来”念成“涞”,这是汉字中典型的“左形右声”字。当人们回答了这个简单的问题之后,就会被一种心理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思路。所以,当提问者借汉字中的“来”与“去”相对应的定式发问时,我们便会立即按照“左形右声”的思维方式加以考虑。然而,“法”并不念“去”,所以我们一时语塞,甚至立即否定了这个常用字,说它不存在。
这就是定势心理。“定势”必须有其成因——形成这种定势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即,受试者必须懂得或知道一点形声字的知识。将该心理实验的实验对象换成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重新做一遍测试后,结果正好相反:大多数孩子摇头表示不认识“涞”,同时他们大都在略作思考后回答出三滴水一个“去”读“法”。
定势心理与催眠术
懂得了定势心理,就要学会将其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定势心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控对方的心理,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运用。
一个著名的催眠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的挑战。年轻小伙子血气方刚,在催眠师演讲时,他当面质疑说:“我觉得催眠是不存在的,我觉得你们催眠师全部都是在骗人,我看你们一个人也催眠不到!我根本就不相信有催眠术,除非你现在就能把我催眠了!”
催眠师微微一笑接受了小伙子的挑战。他请小伙子从观众席走上演讲台来,他要当面把他催眠。
小伙子走上了讲台,就在快要来到催眠师的跟前时,催眠师伸出了一只手来,像是要跟小伙子握手。
在催眠师伸出右手时,小伙子习惯性地也伸出了右手。但就在他们的手快要握在一起的时候,催眠师迅速把手放低了,并俯身去系自己的鞋带。
那年轻人有什么反应呢?他就愣住了,看着催眠师。催眠师系完鞋带抬起身来,假装看不到他的表情,只是说:“小伙子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说着又再次把右手伸向他。
年轻人仍是机械反应地伸手出来。就在年轻人再次伸手的那一刻,催眠师又突然把手放下,俯身去系另一个鞋带。当场那年轻人又再次愣了一下。再次愣了一下的时候,头脑变得完全空白了!
就在这时,催眠师说:“你闭上眼睛,按照我所说的做——做几次深呼吸……”就这样,小伙子被当场催眠了。
催眠师是怎么做到的?他所用的就是定势心理。当小伙子怀着“你不可能催眠我”的“戒心”上台时,催眠师两次打破他的定势心理,这样小伙子的所有思路就好像一下子被短路了,进入了“戒心”的最低点。催眠师抓住这一关键时刻,对其进行催眠引导:闭眼、深呼吸、按照我说的话做,年轻人乖乖地这样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进行详细地解读。
在平时生活中,当我们与陌生人会面并需要与其进一步交流的时候,当陌生人友好地向你伸出右手想要和我们握手时,我们的反应是如何?我们会先考虑一下他是不是真的有诚意和你握手?会先想一下对方有没有感冒发烧或携带传染病毒?答案是不,我们不会有这些考虑,我们会很自然、很快地伸出右手与他握手。
这种反应就是是人类社交行为的一个自然反应,也就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机械式的反应。若不然,假如每一次有人伸手到你的前面,你都要花时间去想想应不应该伸手跟别人握手的话,不礼貌且不说,光是浪费时间这一点就不容人的思维所允许了。于是人的头脑就会把它弄成一个程序,当遇到有人向你伸出手时,你会很自然、很快地作出伸手的反应。这个程序就是小巷,这个思维就是小巷思维,这个心理就是定势心理。催眠师不断地打破年轻人的定势心理,然后就让他陷入了短路的状态之中,这时,他的戒心就消失了,也就很容易被催眠了。
定势心理与应聘面试
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刚毕业便去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然而,在面试时她却被拒绝了。
这家公司认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没有气馁,而是一再坚持。她认真地主考官说,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勉强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女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笔试成绩赢得了人事经理的好感。在面试中,她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惟一的经验就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他们不愿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人事经理只好敷衍道:“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听到这个消息,她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人事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1美元双手递给人事经理说,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谢谢您。
人事经理一下子呆住了,他从未见过这种情况。他的定势心理瞬间就被打破了,他就如同上面提到的小伙子一样,呆住了。不过这位女大学生不是催眠师,人事经理很快就回过神来,说,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
实际上女大学生并不知道他从不给没录用的人打电话,但在他的定势思维被打破后,竟自我暴露了自己的“秘密”。
女大学生接着说,您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其实,经理有消息就打的意思是,消息还包括应聘者没被录取的消息。而女大学生以这个看似是理由的理由,推导出人事经理已经承认的正确结果——人事经理再次被“短路”了。
接着人事经理又和这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聊起了1美元的用处。女大学生说,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
这一句解释中女大学生透露了两个意思,一是我为你人事经理考虑很周全,我的思考很细致,而细致的思维很适合做财务;二是我很上进。这就好比催眠师用来引导小伙子进入“睡眠”的引导语——闭上眼,深呼吸。
就这样,这为女大学生凭借她的机智,打破了定势心理,让自己在被拒绝后的3分钟内又被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