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候,有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叫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有学成。
有一天,有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他们村子。米芾听说这个秀才能写一手好字,就如饥似渴地跑去求教。
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大沓子纸,若有所悟,便对他说:
“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不能用自己家的纸,得买我的纸。”
米芾求学心切,连忙说:
“行,行!”
“不过,我的纸价钱可比别人的纸贵好多。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啊?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
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
“要是嫌贵,那就算了。我还得赶路呢。”
那秀才说着,就要背起行李上路。米芾心想:好不容易遇到这么好的老师,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幸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秀才就这样走了呀。他赶紧跑回去,从别人那里借来五两纹银,恭恭敬敬交给秀才。
秀才从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纸,对米芾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指导。然后对米芾说:
“拿回去好好写吧。三天以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那张五两纹银买来的纸,左看右看,舍不得轻易下笔写字。他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笔地画来画去,心里想着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锋走向,把字一个一个都深深地印在心里。就这样,他琢磨来琢磨去,竟然达到了入迷的境地。但他还是一笔也没敢写。
三天以后,没等米芾去找秀才,那秀才却亲自上门来找米芾。他见米芾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手里握着毛笔,直望着那张纸出神,纸上却一个字也没有写,便故作惊讶地问:
“怎么还没有写?”
米芾一听秀才的问话,方如梦初醒。他这时才想起,秀才说的“三天”期限已到,不由自主地喃喃地说:
“我,我,我怕浪费了纸张。”
秀才看米芾那难为情的样儿,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用手中的扇子拍着那纸说:
“好了。琢磨了三天了,写个字给我看看吧!”
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中国有“永字八法”的说法,是说“永”这个字有中国字的八种基本笔法:点、横、竖、钩、仰横、长撇、短撇、捺。写这个字,就可以检验一个人书法的水平。
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非常好,表明米芾受过正规的基本训练。
这时,秀才问道:
“为什么你练了三年,都没有写好;而今,三天就写好了呢?”
米芾小心翼翼地答道:
“因为这纸太贵了,我怕浪费了纸张,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
“对!”
秀才听了,打断了他的话,说:
“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只有心领神会,才能把字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诀窍了,我该走了。”
说着,秀才拿起笔,在米芾写“永”字的纸上挥洒自如,写下了六个大字:
“永不忘,纹银五两。”
这时,秀才从怀中掏出那五两纹银,归还给了米芾,便走出大门,扬长而去。
米芾一直把那五两纹银放在自己的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教诲他的启蒙老师;并以此激励自己勤学苦练。后来,米芾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要学习好,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习态度。取决于你是不是严肃认真,是不是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