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6134400000024

第24章 善于捕捉,把握实质

——通观大略读书法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

——韩愈(唐代文学家)

提起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脑海中就会很自然地浮现“聪明绝顶”、“洞察先机”等字眼。然而,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与他勤奋的学习精神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但风格却各有不同,“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大略”。

所谓“务于精熟”,即在“透彻”上下功夫;所谓“观大略”,即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本上的精神实质,不被枝节问题所纠缠,以至浪费精力,误入歧途。

可知,这里的“观其大略”,是一种科学的读书方法,即提纲挈领的领会精神实质和要点的读书方法。

大略,含战略统领之意。古人曾注:“略,谓举其大纲。”每一篇章,每一本书籍,都有他的最精粹部分,抓住了它再进行深钻细研,就能较好地把握通篇主要精神,使所学知识扎实深刻而不浅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的效果。

1993年,复旦大学的辩手们在新加坡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上捧杯归来,他们的才学、智慧、机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中的辩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学、医学、社会学、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辩手们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握并恰当地运用许多并非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这与他们平时的知识积累和集训时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分不开的。

在集训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每一个队员都翻阅了将近一百多本书籍,其中包括儒家的四书五经,西方经济学的各家代表著作,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名著,中西文化史、思想史的权威著作,乃至各类人物传记。阅读每本书他们都力求捕捉最先进的知识,力求有效把握每一本书的实质内容并弄清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口号、标语等,以便在辩论场上能从容面对对方辩手的每一个刁钻问题。他们这种“善于捕捉”而又能很好地“把握实质”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效而迅速,在知识的吸收学习上达到深刻而不浅薄的境界。

我们都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广袤无垠,要完全透彻地掌握它们好比天方夜谭。其实,有时对一个学科的一个点的透彻学习和研究,就要穷其一生,更何况是对所有知识的完全彻底地掌握。但是,要对许许多多的知识有所把握和了解,这并非不可能。

诸葛亮就是把握和能灵活运用许多知识的典型,他上通天象气候、下知人文地理,知识可谓包罗万象。我国汉代学者郑玄讲过,“举一纲而万目张,介一篇而众篇明”。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只要“提纲挈领”,抓住那个纲,就可以“纲举目张”,很好地把握理解它。这就譬如天上的星辰,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经过天文学家把那些肉眼可见的星分为几十个星座,就使它们“各归各位”了。而认识了一些最重要的星座以后,也就可以从星辰来辨认方向了。可见,许许多多的学问,都是这样可以从提纲挈领式的“通观大略”读书中获取的。

掌握并使用通观大略读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善于概括提炼。在浏览中善于捕捉发现有价值的材料、观点,经过筛选、综合后摘记下来。

2.既要钻进书中,又能站在书上,独立思考。钻进书中,重在“意境之领会”,不要拘泥于字句。站在书上,指站的角度要高,应重在其高深要旨。

3.要经常注意最先进的知识,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

4.要弄清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张之洞指出过,“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掌握并好好利用“通观大略读书法”,读书学习中就可以避免劳而无功,更可以事半功倍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