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青年心理学
6097300000042

第42章 猜忌心理是人际关系的蛀虫

猜忌是指神经过敏,心中产生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它是在主观意识上产生的一种不信任的心理。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猜忌是属于偏执型的性格缺陷。

猜忌心理形成之后,一般是比较顽固、任性的,它是导致偏执性格障碍的主谋,所以,青年人必须警惕,不要让自己染上这种心理疾病。

1、了解产生猜忌的原因

猜忌心理可以是自我怀疑,也可以是怀疑周围的人,这种不良的心理严重影响了青年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具有多疑心态的青年往往会固执己见,通过自身的想象把生活中无关重要事情凑合在一起,把别人无意间的言行举止,误认为是对自己怀有敌意或迫害的心理,在没有足够的证据时就怀疑别人欺骗自己,甚至把别人的好心好意理解为阴谋诡计。于是,导致在人际交往中自筑鸿沟,最终反目成仇。

根据心理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有猜忌心理的青年都是无端生疑,这样不仅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猜疑,而且纯粹是心理失衡的极端表现。所以,青年这远离这种不良的心理误区,快乐、自信地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友谊搭建平稳的桥梁。

(1)经受过挫折

有些青年曾经可能受过别人的欺骗或遭受过挫折,由于经不起沉重的打击,从而不相信任何人,对朋友也失去了应有的信任。

(2)错误的思维

喜欢猜忌的人,总是以某一假想目标为起点,以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依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进行循环思考。

这种思考从假想目标开始,又回到假想目标上来,如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死死束缚住。

(3)缺乏信任感

一个人对别人越缺乏信任,产生猜忌心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猜忌心理重的人通常也是狭隘自私、自尊心过强、嫉妒心强烈的人。

(4)片面的认识

有些青年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缺乏主观意识。由于自卑心理的原因,常常认为别人对自己不满,怀疑别人背后议论自己等。

(5)与世的隔绝

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和外人接触,对外面的世界感觉很陌生。因此导致害怕与别人交往,从而产生更多的不信任和戒备心理,这也是产生猜忌心理的原因之一。

2、克服猜忌的方法

猜忌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的复杂情绪体验。猜忌心重的人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

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猜忌心理是人际关系的蛀虫,既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疑心重重的人。比如,对他说一句问候的话,他也再三品味“言下之意”;你无意中的一个玩笑,他就会认为你是笑里藏刀、不怀好意;看见两个人小声说话,他就猜忌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常常令疑心较重的人左思右想。那种高度的警觉性和冲动的性格,令人不得不敬而远之。

(1)加强自我修养

认识猜忌的危害,加强自身修养。青年要全面认识猜忌的危害及不良后果,然后果断地克服猜忌心理,用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与别人交往,你就会得到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即友谊。

(2)抛掉不信任感

青年要用信任的态度驱逐猜忌的心理,慢慢地就会走出心胸狭隘的心理。然后用真诚的心与朋友交往,抛掉偏见和不信任的态度,最终你会赢得真正的友谊。

(3)要树立自信心

青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这样,自己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猜忌的心理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4)学会正视自我

猜忌的青年常常是因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青年不要过于把注意力停留在自己的不足之处,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

总之,青年消除猜忌心理就需要理智地思考问题、积极的自我暗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用自信友善的态度与人交往,这样不仅有利于获得别人的尊敬,还会赢得别人的友谊,从而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贴心小提示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与人交往中少一些猜忌就能关系更加融洽一些,那么如果产生了猜忌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一是了解原因,猜忌心理产生的原因,往往和消极的暗示有关。

二是认识危害,要认识到无端猜忌的危害及不良后果。

三是自我暗示,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

四是交换意见,坦率地、诚恳地把猜忌问题提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只要你以诚相见,襟怀坦白,相信疑团是会解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