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6048400000007

第7章 商品经济的活跃

明代农业、手工业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对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粮食商品,同时也创造了广大的农村市场;而随着手工业的兴盛和发展,各种手工产品出现,则提供了用于交换的商品。到了明朝中叶,商品经济在广度与深度方面都得到飞速地进步,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明代商品经济的活跃首先表现为商业的发展。全国各省区有不少人纷纷离开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工商业,大小商人数目迅速上升。万历年间,有学者吕坤指出,当时投身商业经营的人数众多,“(商人)天下不知几百万矣”。商人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正是由于这些商人的活动,全国各地很快连成一个大市场,南方的货物成千上万地运到北方,北方的各种物资也纷纷南下,全国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江南地区、东南地区以及运河沿岸成为商品的集散地,也是商品经济的中心。

除了国家专控商品外,大量的粮食、棉布、棉花、丝等货物自由出现在各地的商品市场上。伴随着明代海外贸易的兴起,大量外境商品也输入中国,使中国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有了很大增加。例如景泰二年(1451),明代的一个地方小县对市场征税,竟列举了230多种商品。

明代经济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城镇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工商业市镇的崛起。明代工商型城镇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明永乐年间修浚漕运以后,伴随着南粮北调,沿运河一带逐渐形成了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城镇。第二个时期是在明朝中叶以后,江南一带还有相当数量伴随着商品生产发展而形成的工商业城镇。这类城镇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商品性农业、手工业都很发达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城镇大多都具有各自明显的特色。如松江府的朱泾镇、枫泾镇、七宝镇、朱家角镇,苏州府的南翔镇、娄塘镇、外冈镇等,是著名的棉纺织业市镇;苏州府的盛泽镇、震泽镇,湖州府的南浔镇、乌青镇、菱湖镇、双林镇,嘉兴府的王店镇、王江泾镇等,是著名的丝织业市镇;另外也有市镇是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各种市镇与市场形成紧密的联系。商品在这些地方聚集,同时也在这里得到加工,然后分散到各地市场。这些城镇夜夜灯火,人们紧张劳动,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城镇的繁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