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6048400000006

第6章 手工业的进步

明代手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各个生产部门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的质量、数量均有较大提高,工业流程及技术得到改进。明代手工业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民营手工业兴旺,在某些生产部门,甚至出现了规模生产,这都是明代手工业发达的具体表现。

明代手工业的部门种类很多,其中规模较大、进步较快的有矿冶、纺织、陶瓷、造船、造纸等。明代的矿冶业较前朝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洪武末期,政府取消了民间从事矿冶的限制,民营矿冶业繁荣起来。纺织业如棉纺织业以及丝织业也取得相当的成就。明朝中期,随着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民间造船业迅速蓬勃兴起,东南沿海出现了很多规模较大的造船厂。手工造纸业在明代达到了高峰,浙江、福建、江西等地都有大量造纸作坊。

明代手工业最具代表性的要算陶瓷。以景德镇为代表,明代的瓷器业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明代的瓷器技术有很大的发展。青花瓷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很大进步。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制作规范而闻名于世。着色剂使用最多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烧成后青花部分出现黑斑,与浓艳的青蓝色交相辉映,成为一代绝品。

明代彩瓷的出现,更是标志中国瓷器黄金时代的到来。成化时期的斗彩,是彩瓷中的成功代表作。它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的新工艺,使用铁、锰等着色剂,运用不同选料配比,能做出鲜红、油红、鹅黄、姜黄、水绿、叶子绿、孔雀绿等绚丽的色彩,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装饰内容与装饰技巧。到了后来,在成化斗彩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有名的青花五彩瓷器,因为它五彩浓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明代的单色瓷器水平很高。明代初年的永乐白瓷,代表中国瓷器史上白釉的最高水平。永乐白瓷胎薄如纸,洁净如玉,几乎只见釉不见胎,能映见手指螺纹。因其薄如卵壳,被称为“卵幕”。永乐、宣德时期出现的霁红,是在强还原气氛中高温烧制而成的,技术难度很大,是中国古代瓷器技术中一项绝技。明代低温单色釉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化孔雀绿和弘治黄釉。前者是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颜色与孔雀羽毛的色泽相似;而后者以含铁的矿物为着色剂,色调纯黄,有如初开的葵花,娇嫩晶莹,故有娇黄之称。景德镇的瓷器,由于其数量大、品种多、质量好而畅销海内外。

明代瓷器业,除了景德镇外,还有很多有名的瓷器制造地。如福建德化的白瓷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种白瓷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白中透红,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中国白等,也畅销海内外。另外,广东饶平地区的青花、惠阳窑仿龙泉青瓷等,在明代都享有盛名。山西磁州窑系的白釉黑花瓷、黑釉瓷器等在当时也有一定地位。

明代瓷器业的规模很大,仅当时的瓷器制造中心景德镇,从事瓷器生产的人就有10余万人。加上其他窑场的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人员,瓷器业吸纳了大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