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6048400000014

第14章 小说创作步入辉煌

明朝代元而立,不仅在政治上恢复了汉族政权,在文化上也逐渐回复传统的儒家礼乐文明。然而,朱元璋在建国之初设计的一整套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也延伸到文化艺术领域,人们的创造力被压制,使得作品略显呆板,创新不足。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和城镇的兴起,开创了市民文学的新领域,大量优秀作品应运而生。丰富的时代特色造就了明朝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成就。

明朝的小说主要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宋元时期民间“说话人”主要分为“讲史”和“小说”两类。讲史者述说历史上帝王将相的英雄成败故事,小说者则讲述与百姓生活贴近的市民故事。这两类说话人的底本,分别成为明朝长篇章回体小说和短篇市井小说的雏形。

明朝的长篇小说成就辉煌,为人们所熟知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封神演义》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它的一些故事情节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元朝亦有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基本规模已经奠定。罗贯中在此基础上,改编成24卷240节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经过合并删改,形成新的120回本,广泛流行于民间。清初的毛岗对其再次加工,使之情节更加紧凑,文字更加艺术化,这就是现在所见的120回本《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的战乱和争霸的历史,生动地描绘了三顾茅庐、群英会等场面,尤其是战争场面的描写,气势恢弘,手法高超。其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对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等人物进行了成功塑造。《三国演义》所叙故事基本上三分虚构,七分与史实相符,一定程度上使后人通过小说更多地了解历史。

《水浒传》的作者为施耐庵。这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以宋江为中心的108将被逼上梁山的过程,是“官逼民反”主题的充分体现。这些江湖英雄除暴安良的任侠之举,受到明人及后世的喜爱。他们虽然受招安,但是立功边陲的理想却因为官场的黑暗而破灭,最终报国无门,或战死、或离散,以悲剧收场。

《西游记》是一部以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的小说。作者吴承恩科场失意,直到60岁才谋到县丞之职,终因性格孤傲,辞官不做。《西游记》这部作品中处处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尤其是孙悟空这个放荡不羁的形象,更是作者心中希望冲破现实黑暗的寄托。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也是不容抹杀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截取《水浒传》中西门庆和潘金莲两个人物作为主角,描写了恶霸西门庆罪恶的一生,揭露、反映了明朝后期官绅阶层荒淫腐朽的生活和百姓的疾苦,也表现了许多市民日常生活的状况。虽然它涉及一些性内容,但它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家庭和妇女为主题的作品。“金瓶梅”由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个女性的名字连缀而成,意蕴丰富。

随着市民经济的繁荣,明中后期短篇小说逐渐繁荣起来。万历、天启年间,文人创作的拟话本日渐增多,形成明末短篇小说流行的基础。其中的杰出代表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初的“二拍”。“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的合称,描写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和官场、民间的生活百态,揭露了官场中的潜行规则和混乱。“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在艺术成就上远不及“三言”,但它涉及了较多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社会生活,颇具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