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赵匡胤:宽厚和易
5794900000005

第5章 邺都投军

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50年),彷徨无着、浪迹四方两年多的赵匡胤来到了后汉北部重镇邺都。此处邻近契丹,契丹人经常纵兵袭扰,横行无忌,百姓不得安宁。关于这些情况,赵匡胤有些耳闻,可是,当他风尘仆仆地来到邺都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太平景象,根本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兵荒马乱,满目疮痍。经询问方知,这都是因为邺都新近来了一位有胆有识、威震八方的新留守,此人便是本朝重臣、掌管着全国兵权的枢密使郭威。

郭威是唐末邢州尧山人,本姓常,母亲姓王,幼时母亲改嫁郭简,于是改姓郭。3岁时,郭威母亲和继父迁居太原。当时战祸连绵,继父郭简是晋王李克用的顺州刺史。没过多久,燕军攻陷顺州,郭简被杀,母亲也相继去世,这样,幼年的郭威便成了孤儿,由姨母韩氏收养。

在困窘中长大的郭威却生得高大魁梧,“爱兵好勇,不事田业”,争强好胜,更渴望步入行伍,大展宏图。他18岁时,得知潞州留守李继韬与晋王存勖反目为仇,叛晋归梁,重金召募豪杰扩充势力,便毅然投军,成为李继韬帐下的一名牙兵。

牙兵是藩帅禁兵,待遇很高,纪律较严。他们和其他兵士一道,脸上、身上被刻上字迹,以防逃跑。郭威的身上刻有雀儿,故此又叫郭雀儿。李继韬很喜欢郭威,尽管郭威屡屡犯禁,仍加以庇护。梁末帝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梁,李继韬也于此后不久被杀,郭威被庄宗收编于部下。因其略知文书帐籍,升为军吏。

李存勖不是有为之君。灭梁后,他骄淫无政,日渐腐败,命宦官、伶人采择民女三千充实后官,在炎热的夏季日役万人建楼避暑,将百姓疾苦置之脑后,朝臣力谏充耳不闻。同光四年(公元929年),李存勖在荒奢中死去。李嗣源力革庄宗弊政,遣放宫人,一位柴姓女子也在其中。这位美丽贤德的女子在随同父母还乡途中与郭威邂逅于旅舍,二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此后,郭威在柴氏的帮助下广结豪杰,力戒饮酒赌博、放荡不羁的不良习气,生活日渐检点,事业大有起色。

郭威曾跟随石敬塘攻战,为其管理军籍。石敬塘建立后晋后,郭威隶属于石敬塘部将侍卫马步都虞候刘知远麾下,任牙将。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刘知远建立后汉,郭威因功擢升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乾祐占元年(公元948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病死,郭威与苏逢吉同受顾命,立刘知远子刘承祐为帝,是为隐帝。隐帝拜郭威为枢密使,掌全国兵权。不久,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据地而反,接着,又有赵思绾、王景崇先后据长安、凤翔反叛。三镇拒命,朝廷震骇。八月,隐帝以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率军西行,讨伐叛乱。郭威不仅领兵有方,而且能够谦以待下,从不盛气凌人,深得将士拥戴,很快平息了三镇之乱。李守贞、王景崇兵败自焚,赵思绾被杀。郭威班师回朝后,隐帝厚赏其功,郭威推辞不受,让功于他人,更加赢得了人心。

乾祐占三年(公元950年),契丹入扰河北,郭威又以枢密使兼邺都留守,掌管河北诸州事务。就是在这个时候,赵匡胤按照僧人的指点,一路北行,来到邺都。

此时的郭威恃平定三镇叛乱之功,并重权在握,同时还有自己的一支军队据守后汉重镇,其政治野心迅速膨胀。他不甘心称臣于人,他在寻找时机,以强制弱,像以往的其他武人一样,用武力夺得天下。

出于这样的政治企图,郭威镇守邺都后一面加强对契丹的防范,一面招兵买马,扩充力量。

这日,赵匡胤正在邺都城中闲逛,忽见不远处竖有一杆大旗,旗下有一桌案,一小校正与几个兵士向围观的青年人鼓动宣讲,煞是热闹,便凑上前去。那小校年龄在二十岁左右,一副英武之气,他眉飞色舞地对众人说,当今天下,国难深重,契丹的兵马屡犯中原,抢掠财物,杀戮百姓,搅得人心惶惶,百业不兴。有志之士应以国运为念,投军报国,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他还说,邺都留守乃天下帅才,饱富韬略,爱兵如子,若能投奔其名下,必将大有作为。

那小校的演讲颇有煽动性,围观者引颈注目,屏息静听,并深深地被小校的演讲所激动,所折服。挤在人群之中的赵匡胤也深深地被感染了,他不禁想到,难怪说郭留守善治军旅,良将云集,真是名不虚传,连这位小校也如此精明强干!我今正前途无着,何不应募投军,追随郭留守,干出一番事业?

赵匡胤又油然想起了高辛庙的占卜和老僧人的指点。出于一种对天命和神祗的深信和笃诚,他加入了应募者的行列,投军于郭威麾下。

赵匡胤决心紧紧握住这次机遇,在军中当一名好兵士,并力争得到一个美好的前程。出于这种想法,投军后他严于克己,遵守军法军规,对上司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打折扣地倾全力去干好。由于他自幼练得一身好武艺,又善于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很快在众兵士中显露出才华,没过多久便被任命为小校。至此,这位将门浪子终于在颠沛流离之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信心百倍以此为起点,向着辉煌的目标挺进。

赵匡胤在邺都的生活应该说是很如意的。能够作为他素所景仰的郭留守的部下他感到无比自豪和畅快,他庆幸自己遇到了恩主,决心追随郭威建功立业。

但是,此时的郭威却不像赵匡胤想象的那么春风得意,高枕无忧。他的权力太大了,使高高在上的皇帝预感到严重的威胁;他的兵马太多了,足可使后汉王朝乾坤倒转。这在风云多变、朝代屡更、强者为王的五代不可避免地使当朝君王忧心忡忡。况且,汉隐帝又是个心胸狭窄、平庸寡谋之辈,郭威的存在就像压在他心上的一块石头,使他整日郁郁不乐。他无法容忍这位顾命大臣权倾朝野,必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汉隐帝不自量力地开始了他剪除敌手的行动。他首先杀死了顾命大臣杨邠、史弘肇和三司使王章,接着便把刀锋指向郭威。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隐帝派供奉官孟业携密诏至澶州和邺都,令镇宁节度使李洪义杀死和史弘肇关系密切的侍卫督军都指挥使王殷,又令邺都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步军都指挥使真定、曹威杀死郭威和监军、宣徽使王峻。与此同时,隐帝又急征天平节度使高行周等入朝,打算让他们从兵保卫官阙,令与史弘肇有凤怨的苏逢吉掌管枢密院之事。霎时间,朝中忧骇,郭威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领有隐帝密诏的供奉官孟业首先派人杀死了郭威、王峻在京师的家人,婴孺皆无幸免。随后,孟业又前往澶州。当孟业将隐帝密令向李洪义宣示之后,李洪义非常害怕,遂将此事告知王殷,二人深感事情严重,惟恐杀郭威不成反致灾祸,便将孟业囚禁起来,派副使陈光惠以密诏示郭威。郭威见诏,深为震惊,马上和枢密使魏仁浦等商议对策。魏仁浦道:“公,国之大臣,功名素著,加之握强兵,据重镇,一旦为群小所构,祸出非意,此非辞说之所能解。时事如此,不可坐而待之。”郭威深以为然,便召行营与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曹威及将领来,告知杨邠等被杀及密诏之事,对他们说:“吾与诸公,披荆棘,从先帝取天下,受托孤之任,竭力以卫国家,今诸公已死,吾何以独生,君辈当奉行诏书,取吾首以报天子,庶不相累。”

郭威这番话可谓激将之法。诸将愤于隐帝妄杀重臣,又深受郭威重恩,岂肯依密诏行事,杀其主帅洗清自己?他们哭着对郭威说,此事定是皇帝听信了小人之言,若让这些人得志,国家将不得安宁。并表示,愿随郭威入朝,“荡涤鼠辈以清朝廷”。翰林天文赵修己乘势劝郭威:“公徒死何益?不若顺众心,拥兵而南,此天启也。”

郭威见军心可用,便令其养子柴荣镇守邺都,自率大军向都城开封进发。

郭威举兵南下的消息使自以为得计的汉隐帝惊慌失措,急令前开封尹侯益等率兵赴澶州拒之,并派间谍聋脱监视郭威军。十一月十六日,郭威至澶州,李洪义及王殷迎降,并以所部随从郭威渡河。此间聋脱被擒获,郭威自书密奏,缝在聋脱衣领内,让他回去告知隐帝,抛弃群小,以快众心。十七日,兵至滑州,郭威取滑州财物犒赏将士,并向兵士许诺攻克开封后,可在城中剽掠一旬。兵士闻听,欢呼雀跃,士气更加旺盛。

聋脱回到开封,隐帝见到郭威的表奏,又悔又惧,但事已至此,只好倾府库厚赏禁军,派刘重进率军迎战。但是,兵士们都不愿打仗,未及交战便狼狈败退,郭威一路南下,投降者甚众。二十二日,已经众叛亲离的汉隐帝仓皇逃入开封北郊民家,被乱兵所杀。

郭威入城后,诸军大肆抢掠,郭威恐引起民怨,令诸将严加禁止,开封很快恢复平静。

二十四日,郭威率百官谒见刘知远遗孀李太后,请立嗣君。太后提出立刘知远弟刘崇之子刘赟继承皇位,于是派宰相冯道去徐州奉迎。郭威又请太后临朝听政,军国大事皆以李太后名义发布敕令,但事实上的当权者却是郭威。

至此,动乱的局势似乎已安定下来。但是,一纸关于契丹军侵扰北方边境的奏折又引起了一片惊慌。徒有其名的李太后无兵可调,无计可施,只好请郭威率军北上,力拒契丹。

十二月十六日,郭威兵至澶州。此时已是冬季,天气寒冷,兵士们不愿继续前进,私下里议论纷纷。赵匡胤和兵士们一样毫无斗志,与此同时,他也在密切地留心着局势的变化。他觉得有些反常,预感似乎将会发生什么事变。这一个多月来,赵匡胤已经切切实实地认识到武力对权力的强大制约作用。如果说在此之前他对谁拥有武力谁便拥有天下这一时代特点只是停留在朦胧的了解上,但现在,他却从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中得到了最为雄辩的印证:汉隐帝贵为天子,高居大位,但一夜之间却身首异处,大权易人,而俯首称臣却重兵在握的郭威凭借武力玩皇权于股掌,兴风云转乾坤,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大权的所有者。

与此同时,赵匡胤进一步地认识了郭威其人。他觉得,郭威称得上是位足可成就大业的人物,他不仅富于韬略而且具有控制局势的超凡能力。兵入开封之初,诸军大肆抢掠,郭威一声令下,抢掠迅速被制止。从这件事上赵匡胤明显看出了将士对郭威的拥戴和军心人心的所向。

现在,赵匡胤又陷入沉思中了。他听到兵士们在议论:我辈屠陷京师,罪莫大焉,如若刘氏复立,岂会有我辈的好处?赵匡胤觉得,兵士们的怒气并非针对郭威,而是另有缘由。为了自己的前程,他决定推波助澜,趁势立功。于是,他积极地置身于这场纷纷扬扬的议论之中,向众人鼓动说:我既已与刘氏为仇,莫如拥立郭威为天子。众人以为然,群情愈加激愤。

二十日,将士数千人一齐拥向郭威住处,大声叫嚷,鼓噪不已。他们说,不能再为刘氏卖命了,请求郭威自立为天子。郭威见状,表面上连说不可,内心中却喜不自禁。在这个鼓噪的人群中,赵匡胤是最为卖力的一个,他拼力挤到前面,高声呼喊。他看到附近有一杆黄旗,便与几个兵士一起将旗子扯下,披在郭威身上,簇拥而出。此刻,万众欢腾,山呼万岁,郭威遂满面喜气回师开封。二十七日,李太后下诏,请郭威监国,又诏废刘赘为湘阴公。颇识时务的文武百官纷纷上表劝进。次年正月,李太后将传国宝玺授予郭威。郭威称自己是周室后裔,故废除后汉,建立周,改元广顺,是为周太祖。

这就是有名的澶州兵变。武力和强权促成了后周对后汉的取代,这次看似轻易的权力更替使动荡不安的天下又经历了一次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