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满白岁岁少欢娱
这首《游仙》诗的题材主旨基本上与上一回《升天行》属于一类。他是采用幻想的手段来表述对现实的不满,托言神仙飞翔九天,以发泻作者心中的忧愤。
原诗诗文如下:
“人生不满百,岁岁少欢娱,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蝉蜕同松乔,翻迹登鼎湖,翱翔九天上,驰辔远行游,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北极玄天渚,南翔陟丹丘。”
此诗是受屈原《远游》影响而作。屈原受人排挤,对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一种哀伤,屈原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至,以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以泻作者的忧愤,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曹植诗的前两句,是说人生难过一百年,年年多愁少欢娱,《古诗19首》中有“人生不满白,常怀千岁忧”之句,一种对人生坎坷的感慨。“意欲”是想展开羽翅飞翔。“排雾”拨开云雾上青天。本篇和“升天行”有意模仿屈原的诗。都是有托而言游于天上。“松乔”传说中的古代先人,是说能像他们那样。“鼎湖”而自由的飞翔九天之上。“驰辔”,纵马的鞍,奔驰在远方。曜指日光也,“弱水”水的名字,《山海经》中说“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川环也”环绕其中。“玄天”指最北方,如同现代称北极,“渚”乃指水中的小洲,“陟”当登字用,如登山陟空,“丹丘”,传说中的地名,说此地不分昼夜而像白日一样明亮。
曹植的这篇游仙诗,与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有相似之处,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想象丰富,它是采用幻想的手段来对抗现实,托言自由飞翔上青天,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聊以自慰孤藉凄凉的心情,读来使人有回肠荡气之感。
诗的意境宽阔,气势宏伟,特别是最后四句,从东西北南的四边方位叙写游行,显得更加大气磅礴,纵横姿肆。《三家诗》曾有评末四句,说“日东西南北,同(木兰辞)”以此作结,更觉有力。《三家诗》指曹诗,韩诗,齐诗的合称。《木兰辞》中曰:“木兰无长兄,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此诗从东西北南方位,排宕的句式纵横游
,渲染烘托一种壮观畅快,洒脱,宏放的气象,更加反衬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藐视。
吟咏宝刀锋利
盛赞父王曹操
建安21年间,曹操进爵为魏王后,曹丕被正式确立为魏太子,魏王令负责制造兵器的官员,百辟宝刀五枚,送儿子曹丕、曹植、曹林各一枚,自用二枚,曹植得刀后,遂作此赋以纪此事,抒己喜悦,赞美父王之情。
《宝刀赋》并序如下:
序曰:“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馀二枚,家王自杖之。
赋曰:“有皇汉之明后,思明述而玄通。飞文藻以博致,扬武备以御凶。乃炽火炎炉,铄铁挺英。乌获奋椎,欧冶是营。扇景风以激气,飞光鉴于天庭。爰告祠于太一,乃感梦而通灵。然后砺以五方之石,凿以中黄之壤;规员景以定环,掳神思而造像。垂华纷之葳蕤,流翠采之晃养。
故其利陆斩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瀸削。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太阿。实真人之攸御,永天禄而是荷。”
建安21年二月(公元216年)曹操由汉中还邺城,夏五月,汉献帝进曹为魏王。“有司”指负责制造兵器的官员。“枚”即把,造宝刀五把,“为识”即标记。以五种兵器为记。“太子”指曹丕,丕于建安22年冬10月以五官中郎将正式命名为魏太子。太子一把曹植与饶阳候各得一把,另两把魏王自用。
赋文中“皇汉”指大汉帝国,圣明之王注重“武备”建设,以御敌保卫国家。
赋的第三段“炎炉”是说炉火燃烧之旺。“挺英”是说从融化的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吴越春秋》中有曰:“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精英。”取其提炼出来的精华部分与其它金属熔合,形成合金,以增强武器的硬度,“飞光”是说火光冲天,照亮了“天庭”。天庭星名,即太微垣,《礼证·月令》“……太微为天庭中有五帝座”在此斗星之南。“太乙”星名在紫微宫门外天一星南。后面的几句,是赞颂宝刀发挥了神妙的想象力,如花纹的灿烂,标识图象的奇异,宝刀上蓝光浮现,光彩浮动精微之极。
赋的结尾段,即第三段。“故其利”三句,《淮南子·修务》篇(淮南子为西汉淮南王刘长及其门客等人所着,分内外两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记。书以道家思想为主,揉含了仁、法、阴阳、五行。从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关于道、气的学说,也包含了不少自然科学史料)修务篇中曰:“水断龙角,陆斩犀角”。形容宝刀十分锋利,可以斩割陆地上犀牛之皮,斩断水中蛟龙之角。“泰阿”宝剑之名,相传春秋时,楚王命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楚王持泰阿率兵击破敌军。“真人”本道家认为是修真得道的人,此处指曹操。“永天禄”是说天赐的福禄,的确值得父王使用,佩它将永保王位。
曹植此赋实乃为其父歌功颂德,语含极为钦佩之情,通过宝刀制作的精制,设计的奇异不凡,多方位表述了对曹操的禄颂。建安时期的曹植,因还有曹操健在和庇护,因而仍显出乐观向上的情绪。
曹丕
东汉建安22年(公元217年)冬10月,曹操终于正式宣布立曹丕为魏太子,时年曹丕31岁。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个历程。由于曹操的爵位归他继承,他在公元220年,水到渠成地受汉献帝“禅让”做了大魏皇帝。随着身份的改变和地位的提高,他的文学活动诗歌辞赋,创作也有了根本的改变。他在《典论·自叙》中说:“余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他自己的着述“所勒成百篇”。
瞻仰帷幕泣涕连连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曹丕的这首《短歌行》,实际上是一个瞻仰篇,曹丕思亲之作。曹操于建安25年(公元220年)病逝洛阳,此诗当写于是年。
《短歌行》是汉乐府诗的旧题,有《长歌》、《短歌》之说。曹操在《燕歌行》中有“短歌微吟不能长”。西晋着名诗人傅玄,在他的《艳歌行》中曰:“咄来长歌续短歌”,是指行声有短长。汉以来以《短歌行》题写作的应属曹操最早,而其“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更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曹丕《短歌行》诗的原文如下: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倐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扰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帷幕”指舞台上的大幕,旁曰帷,上曰幕,后借指军营中的帐幕。“几筵”指祭礼用的筵席,这里借指灵位。父亲用过的器物还在,而人却已经已故了。“神灵”指曹操的魂灵,抛弃了儿子“游迁”远方,失去了照顾和依靠,“泣涕”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淌。“呦呦”鹿的鸣叫声,“麑”指幼小的鹿,正等着衔草的父母喂他。“翩翩飞鸟”高飞的鸟儿带着幼鸟“巢栖”在树上,而我却如此的凄凉孤单。
“忧心孔疚”句,乃是成语,见诗经小雅采薇篇;意思是很痛苦的样子。“忧令人老”也是成语,见《论语》曹丕时年33岁而头鬓已白,说自己已出现早衰。“圣考”指曹操,父死称“考”。“仁者来”,既然古语说,仁者可以长寿,何以我的父亲活得不够长久呢?
曹操死后,曹植也写了祭祀文章,他在《答临淄侯植诏》中即可证明。曹植上表请求祭典亡父,本是合乎情理的却被曹丕以不合礼教加以禁止。曹丕诏文中说:得览28日表,知道你对先王是诚心诚意的,把表反复读后,心中很是哀伤悲切,正准备发送祭品,以宽解你的心情,但开国承家,承继事业,都要合乎礼制规定为由而加以拒之。
据《三国志》陈矫传中载:(陈矫为曹操司空椽属,大军东征为丞相长史,从征汉中,后为尚书)。曹操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有爱子在侧(按指曹植),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曹丕纳之并说:“陈季弼(矫的字)临大节,明略述人,信一时之俊杰也。”说明曹丕对其弟曹植的防卫是很严密的,这其实是兄弟之间权力之争在曹操死后的继续。
出生地赐谯为陪都
设伎乐清夜宴贵客
谯县,东汉时属于沛国,故址即今安徽文亳县,既是曹操的故里,又是曹丕的出生地。曹操在世时,曹赐为陪都,曹丕称帝后,将故里与长安、许昌、邺城、洛阳地位等同,合称为五都之一。
东汉末代皇帝协将皇位禅让于曹丕后,正式建立魏国。曹丕写了一首《于谯作》,此诗即是他的还乡所作。曹丕荣归故里,比起老爹曹操当更加荣耀。决非用衣锦还乡所能形容得了,那情景大有汉高祖刘邦还乡的味道。
《于谯作》原诗如下:
“清夜宴贵客。明烛发高光。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余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扬。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锵锵。罗缨从风飞。长剑自低昂。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
曹丕建安25年称帝后,改国号为延康元年,翌年秋南征孙权,七月“军次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设伎乐,三老吏民上寿,日夕而罢。(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书》)记叙了曹操设酒宴招待家乡父老百姓的盛况。酒宴上作伎乐,有鼓瑟鸣奏,伎人作舞。族乡的百姓、当地官员向曹丕纷纷敬酒,曹丕当然也向他们敬酒。”“明烛发高光”,从日出直到日夕而罢。
“丰膳”指酒宴上的食品,像星星一样的陈列,比喻食品的丰盛。“玉觞”指酒杯。悠扬的音乐伴奏;“余音”绕“丹梁”不绝于耳,形容场面气氛的热烈随着激扬,悠雅的乐曲声,“献酬”相互敬酒,互祝贺语连声不断。
“罗缨从风飞,长剑自低昂。”这两句诗是说,“帽冠带子随风飘扬,佩剑随着舞姿时高时低,时左时右的摆动。读到此处,使人想起了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名句,当然曹丕无法与刘邦并比,但都写的是归故里,还乡土之作。“穆穆”庄重恭敬的意思,“和合”指和睦同心,让我们大家共享这欢乐安康的时光。
帝王之剑扫除祸殃
佩带身边带来吉祥
《大墙上蒿行》是曹丕的一篇重要诗作,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此诗传歌词瑟调曲,汉乐府旧题。从现在仅存文献看,后世以此题写作的,曹丕为第一人。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丕发布诏令中有“今有贤士之处于下位乎?其博举天下俊德茂才”语。******歆荐管宁,(宁北海人,年轻时与华歆为友俱游于异国)天下大乱时,宁越海避难,于山谷而居。宁明礼让,威仪,非学者无畏也,宁被辟为司空。此时受诏之士肯定不只管宁。此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即位后的曹丕,对人的重视和励精报国的迫切心情。
全诗共分六段,第一段原文: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羣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
“阳春”温和的春天,万物复更生,随着春天的到来,农事方作草木重生。“大风”指西风,秋风,后亦指强劲的风。“中心”指草木的茎杆,这里指内心,自我孤独无伴。《诗经·小雅》有“奇矣富人,哀此茕独。“茕”孤独之意。“隐约”隐居我隐居何为?可是办不到,历史把我推上帝王位置。汉高祖有“能从我逰,我能尊显之”暗含劝隐士出山。助我兴国立业。岁月如花木易逝,万物生命有限最后又加重语气重复了一句。
第二段原文:“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冬被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