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建安风骨
5456800000018

第18章

温瞹。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自苦。我将欲何为?不及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上有沧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来履。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

第二段是写人生的追求,人生苦短,何不趁你青春年少,身体健康时,乘坚车,骑名马且潇洒一番。“恣君口腹所尝”吃可口的饭菜,穿美丽的衣服。“貂

”都是动物名,貂亦叫貂鼠,生长在东北森林中,

即是灰鼠,吉林省的特产,此两种动物皮制的裘是很名贵的。《后汉书鲜卑人传》:“有貂,

子,皮毛柔软,故天下以为名裘。”“沧浪”指水的青色,沧浪天是说青天或苍天,如此美丽的景色,可惜我不能永远欣赏,脚下有“蠕蠕”之地,引申为行动,地上万物生长。随时处于动态。可惜我永远走不完,生命如此短暂,为何不姿意游乐随我喜欢呢!

第三段原文是:

“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昂?悲丽平壮观。白如积雪,利如秋霜。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御左右奈何致福祥。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有墨阴。苗山之铤,羊头之钢。知名前代,咸自谓丽且美。曾不如君剑良”

“低昂”作者在《于谯作》回故乡那首诗中有“长剑自低昂”之句,这里的“低昂”也是指剑说的。“悲丽”犹言悲愁,“平壮”指正当壮年时。接着四句是赞叹宝剑的精美壮观。“驳犀”以犀牛角做剑头的柄,剑柄的中央用玉做装饰。曹丕喜欢剑,他在《典论·剑铭》中说:“余好击剑,以短乘长。选兹良金,命彼国土,精而炼之……以文玉表(标)以能犀。”“辟闾”古剑名,春秋时代的名剑工。“步光”古剑名,越王勾践所佩。“龙泉”“墨阳”皆古剑名,后者为韩国地名,其地产剑,《战国策·韩策一》:“韩卒之剑载,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帝王所服”,帝王剑能扫除一切祸殃,应该给人民带来吉祥幸福。后两句“知名前代”却怎能比我的宝剑优秀精良!

第四段原文是:“绮难忘。冠青云之崔嵬。纤罗为缨,饰以翠翰。既美且轻。表容仪。俯仰垂光荣。宋之章甫,齐之高冠。亦自谓美,盖何足观。”该段诗从佩剑,又写到帽冠上了。汉代冠冕种类繁多不下十几种,如冕冠,长冠,皮开冠,通天冠,法冠,武冠等等。“崔嵬”是高而不平,是说高耸的冠上过青云,这里是极度夸张的说法。“缨”为冠上的两根系绳,可以在领的打结,使帽冠稳固。“翠翰”形容翡翠的鸟,和锦鸡的羽毛,文翰若彩鸣。“章甫”乃牢固的冠名,“高冠”出在齐国,即高山冠。都认为各自的美丽。

最后两段,第五、六段原文是:

“排金铺,坐玉堂。风尘不起,天气清凉。奏桓瑟,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酌桂酒,鲙鲤鲂。与佳人期为乐康。前奉玉巵,为我行觞。”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第五段主要是写古代宫室的富丽堂皇,排场奢侈。“金铺”指门上铺,饰大门用兽石形状的铜制环钮,用来做门环。“桓瑟”齐国,产的琴瑟,齐人好弹瑟。《史记·苏秦列传》“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赵倡”,赵国都城邯郸出女乐,汉代古诗中有“邯郸倡”《史记·孝景本纪》中曰:“四年冬,以赵国为邯郸郡”此处的倡泛指歌女。

“女娥”指女英和娥皇,唐的两个女儿。(史称唐尧)此处泛指美女,东汉张衡的《西京赋》中有:“女娥而坐长歌,声清畅而飘逸。”“桂酒”乃桂花酿制的酒,此处泛指美酒。“佳人”指和美人在一起心情多么的怡畅,“行觞”手捧玉环,把美酒斟上。

最后的结束段:乐不可忘,是说今日的快乐啊实在难忘。人生岁月如江水一般的逝去,我们为何要自寻愁烦,这样的快乐虽迟迟到来,应乐当及时,不能待来兹。

曹丕登上帝位后,与做太子时明显的有很大变化,如同换了个人。他称帝后的诗词、典论、令诏,特别是这首长诗,从内容、语言,格调气势都表现得愉悦轻松,虽引用了不少古代帝王统治的故事,但尽情的反映出开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长江之水浩浩荡荡

金戈铁矛树海山林

曹丕以魏代汉称帝后,黄初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起兵几十万要为他死去的盟兄关羽报仇,孙权急忙派使者表示向曹丕称臣。这时,侍中刘晔提议说:“应乘势大军,渡江击吴,孙权灭亡了,则蜀国势单力孤,势难久存。这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曹丕却大不以为然地说:“别人投降称臣,我们却趁机翻脸,恐怕会阴寒天下英雄归降之心,何况蜀吴之战两败俱伤,于我有得。”

不久吴军就在夷陵大败蜀军,孙权很快复叛曹丕,曹丕怒不可遏。

于是想趁吴蜀大战结束不久,吴军疲倦之机,出兵伐吴。刘晔则认为:“现在孙权刚刚获得胜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泊相距,不可能仓促将吴制服。”曹丕听不进去意见,仍坚持派遣大军南征。并下诏书曰:“孙权残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长,故分命猛将三路并征。今征东诸军与权水军战,大司马曹仁守濡须口,中军征南攻围江陵,准备舳舻直渡,击其南渚。”

曹丕大军十月抵达江陵,其气势不亚于曹操的赤壁之战。江岸上魏军10余万,旌旗招展,十分壮观。曹丕急于南征,因为称帝后与吴蜀争雄中,没创造什么成绩,唯恐民心不顺,急于在军事上打几个胜仗,让天下人臣服。是岁,虽大寒,他仍御驾亲征,并于马上为诗一首,题目为《至广陵于马上作》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后人亦称此诗为《广陵观兵》。

“广陵”秦代古县名,西汉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今扬州市)。东汉光武帝改为郡。“汤汤”江水急流的样子。“玄甲”即铁制的铠甲,被耀日照射闪闪发光。接着轻藐地说:谁流江水宽,一叶芦苇就可以过去。《诗经·卫风》有“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句,丕诗由此句而来。

“不战屈敌……”两句,《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曹操在《孙子注》中亦有“来战而敌自屈服。”而曹丕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交手的强敌东吴,乃戒备森严,无隙可击。

“古公”即周太王,古代周族的领袖。亦称古公禀父,乃周文王的祖父。因戎狄族威逼,由幽(今陕西甸邑)迁到歧山下,建筑城廓家室,设立官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使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剪殷商”古公的重孙姬发(即周武王)讨伐商纣,最终灭了商殷朝建立了周朝。

“孟献”即孟献子鲁国大夫,作为鲁国将领参战。建议在虎牢营造城池,以威逼郑国,意见被采纳,最终使郑君降服。“虎牢”春秋时为郑国传邑,在今河南荥阳记水镇。“稽颡”一种屈膝下跪,以额触地的拜见礼。而后用于请罪,投降惶恐服罪。

“兴农淮泗”指我在淮泗屯田(实系曹操在世时建设的)。至徐州一带筑起铜墙铁壁,吹嘘自己运用权谋策略,“六军”使全军将士快乐安康。“东山”诗,指《诗经》中的诗,描写出征将士战争结束后,回乡途中感触的诗。曹操在《苦寒行》中亦有:“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之句。

实际上曹丕这次出征东吴,并不像他诗中写的那么好。适逢天气寒冷,水道冰封,船舰不能入江,曹丕不得不下令班师。在曹军归途中,还遭到吴军突袭曹丕的御营,使其受到一次惊吓,这也是曹丕最后的一次征伐。

尧任命舜禹得贤才

失去贤才国家危困

该回的题目是曹丕《秋胡行》诗的主题思想。曹操作有《秋胡行》两首,内容是歌咏神仙,曹丕《秋胡行》三首是分别写明君任用贤才和对人才的渴求。

《秋胡行》汉乐府旧题,《相和歌·清调曲》。汉刘向《烈女传》五载其故事。后有杂剧《秋胡戏妻》全名《鲁大夫秋胡戏妻》元代石君宝作。写春秋时候鲁国有个叫秋胡的人,娶妻五天就离家到了陈国去做官。秋胡外出10年。回时同妻子罗梅英已互不相识,在桑因中向妻子调笑,并赠予黄金,被妻子痛加责骂的故事。秋胡回到家中,见到他的妻子原来就是在中路上所见的采桑女。他的妻子鄙视他,不愿和他在一起生活,投到河里自杀了。后近代京剧等剧种有《桑园会》剧目,又名《秋胡戏妻》仅演戏妻一节,以秋胡向妻子赔罪结束。曹氏父子的诗和秋胡故事无关。

曹丕《秋胡行》第一首名曰:“尧任舜禹”

原文是:“尧任舜禹。当复何为?百兽率舞,凤凰来仪。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唯贤知贤,人不易知。歌以咏言,诚不易移。鸣条之役,万举必全。明德通灵,降福自天。”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建安25年曹丕封为魏王,同年10月丕受禅即位献带诏书云:“昔者尧禅位于虞舜,舜亦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丕诗中“尧任舜禹,当复何为?”即申诏册中之意。曹丕一向以继立之事为顺从天意,且自命为尧舜之君,因三个部落领袖,皆有功于人民并都是实行禅让方式传接帝位的。

“百兽”“凤凰”扮演野兽和凤凰的人,成双成对跳起舞来,用以比喻太平盛世。“得人则安,失人则危”,是说有了贤才之人,国家才能安定太平,失去了贤才国家便会危矣。“唯贤知贤”,只有贤才者才知道重视贤才,但“不易知”,这是很不容易的。“诗言志,歌咏言”,是说我的这种感情永远不会改变。“鸣条”古地名,《后汉书·郡周志一》记鸣条在安邑县西,有鸣条陌成汤在这里打败了夏桀。“万举必全”意成汤打败夏桀,这是顺乎天意民心的事。最后两句意为君主只要明道德,通灵性,上天就会降吉赐福给他。

《秋胡行》第二首诗曰《泛泛绿池》原文为:“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芙蓉含芳。菡萏垂荣。朝采其实。夕佩其英。采之遗谁?所思在庭。双鱼比目。鸳鸯交颈。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泛泛”广大无边的意思,“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草科植物,无定根随风水流飘移。在此借以比喻漂泊不定的身世,此处借指人才散落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芙蓉”“菡萏”皆为荷花的别名。古句有:“其花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唐代经济学家孔颖述(历任过国子博士,主编过《五经正义》)曾说:“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蓉”。“其英”指花果,“遗谁?”采之后赠送的意思。“比目鱼”据说此鱼只有一只眼,必须两鱼相并才能游动,用比喻形影不离。《吕氏春秋·遇合》篇曰:“时不合必待合而后行,故比翼之鸟死乎木,比目之鱼死乎海。”“有美一人婉如……”二句,套用《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原句:“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最后两句,是说既知音律又能唱曲,如此娴熟的技艺,高歌为“乐方”两字是说,音乐的法则标准。

《秋胡行》第三首名曰:朝与佳人期。诗原文为:“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蹰。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期”指约会的时间,“日夕”挨近黄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由于等待美味的酒也不能进口。我只好委托“飞鸟”传信再也不能忍耐了。“兰英”指兰花,古代习俗男女用沓草香花相赠。“桂枝”《离骚·九歌》有,“结桂枝兮延伫”都是待赠的意思。“从尔”追逐佳人,“灵若”海神的名,我一直追随到大海边上。海神告诉我要送一颗“明珠”给你,“踌躇”徘徊犹豫留恋忘返,可美人啊,始终没有来。

以上诸诗,皆是魏文帝思贤之作,《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曹丕《辞让禅令》:“以德则孤不足,以时则戎虏未灭,若以群贤之灵,得保首领,终君魏国,于孤足矣”。曹丕的《秋胡行》可以和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求贤若渴之意基本相同,既直抒胸臆,又表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