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主要涉及辅导员工作思路方面,我们知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存在在一个相对而言开放或半开放、封闭的系统动态之中,系统思考的方法能够使辅导员将学生工作放在一个教育大系统中考虑,从宏观到局部对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有个成熟、完备的考虑。
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五项修炼, 必须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展开,关键的是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团队的团队文化和内涵将不断积淀和丰富继而使辅导员团队的核心价值提升再提升。
三、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
1.职业化的含义、内容与目标
(1)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基本含义。
职业化指将社会中的某项工作固定地作为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 职业化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从业人员可以以此立足社会,终身从事该行业;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是依凭个人兴趣自行其是,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
辅导员的职业化, 是指高校专职辅导员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完善机制,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性。 辅导员职业化可以理解为:第一,辅导员可以终身从事该行业,并以此在社会安身立命;第二,辅导员工作要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原理和专业技术要求的专门化职业,从业人员要有相应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第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队伍应具有明确的从业规范,有相应的职业化组织和职业标准等制度保证。
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
(2)辅导员职业化的主要内容。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一是建设职业化队伍。要逐步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业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准入机制,严把进口关,选拔高质量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三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岗前培训、调研学习、学历学习等培训学习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四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职责,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与淘汰。 五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晋级机制,对考核中表现优异的辅导员积极向学校组织部门推荐成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在学校选拔干部时优先考虑。六是培养辅导员的职业精神,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爱岗敬业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
(3)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具体目标。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子目标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设,逐步建立起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科学的工作规范、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合理的职业发展阶梯和深厚的学术支撑,使其成为学校中不可或缺、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通过建设,让辅导员在业内能够成就事业,实现自我发展,达到职业高峰,得到合理评价,获得社会声誉,使其成为优秀人才能够终身从事的事业;通过建设,逐步使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学科知识背景,打造一支敬业精神强、工作能力棒、专业水平高、学术素养厚的职业辅导员队伍。
2.辅导员实行职业化的意义
(1)当前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中的问题。
①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强。 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直接面对广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解决他们在思想上遇到的各种困惑,使他们能够顺利健康地成长。 这一工作性质就要求辅导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高校中的辅导员多存在着学历层次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素养不够的问题,尤其是辅导员的知识结构还不够专业和全面。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有效地运用。 目前高校中的辅导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从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学等专业出身的辅导员还很少,知识素养的不足大大影响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②职责定位不明确,事务性工作繁重。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学生日常管理,前者是其主要方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核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随着队伍的逐渐壮大而加强, 反而有弱化的倾向。
一方面,许多学生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职责定位不明确,常常与一般的行政工作人员相混淆,不能与思想政治教师的身份相匹配。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学生规模急剧扩大,辅导员所要进行日常管理的工作也相应增多,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 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是辅导员在做, 学校机关的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甚至后勤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同时,辅导员在人事上划归各个院系直接管理,他们还必须承担众多的基于院系教学管理的行政事务。 凡与学生有关的千头万绪的工作最后都落到了辅导员的身上,使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真正的本职工作,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到位,而且辅导员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难以提高,面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引导学生,已经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③队伍不稳定,专职化基础薄弱。 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基础, 但由于目前多数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性不够,尚未构建出有效的辅导员专职化机制, 而同时辅导员工作具有地位低、待遇低、压力大、后顾之忧多等弱势,使得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特点。辅导员付出得多,而得到的少,心甘情愿做辅导员工作的也就少了,进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时就会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不能长期有效地开展。辅导员的晋升、发展问题也是影响队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辅导员的最高级别是科级,特别优秀的可升为院系党总支副书记,但副书记职位很少且好多年也不一定有一个空缺,有空缺也不一定会落到辅导员的头上。辅导员在进行职称评定时,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课时,而如果不能保证辅导员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可能很好地进行研究和教学准备,况且辅导员主要是在课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课时进行计算也不尽合理。 在此种情况下,许多辅导员都不看好自己的职业前景,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2)实行辅导员职业化的作用与优势。
一是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通过辅导员职业化的政策导向,可以有效地引导辅导员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及学生事务管理上,不断提高职业能力,保证精力投入,高质量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有利于稳定辅导员工作队伍。 通过职业化建设,对辅导员发展阶梯进行合理指导和系统设计,使他们能够实现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安心从事本职工作,确保队伍的稳定性。
三是有利于辅导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辅导员通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努力,可以积累大量的业内工作经验,进行较多的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同时通过相应的学科建设与专业支撑,可以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是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声望。 通过职业化建设,让大家认识到,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干的琐碎事务,而是有其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从业标准的职业,使辅导员职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增强职业荣誉感,改善职业声望,提高社会认可度。
3.辅导员职业化的标准
辅导员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辅导员职业化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是社会化与专门化。 社会需要是某一种职业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没有这个前提职业化就不成立。社会对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有一些专门的素质要求,这些专门的素质需要经过一定培训才能获得。 当这种素质要求不只是一种私人技艺而可以作为公共知识的时候,它才有可能成为专业的,才能为社会所公认。社会性与专门性是职业的价值所在。这就要求辅导员工作要形成一个专门的职业,解决专业化的问题。 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研究实际工作,探求辅导员工作的规律,使辅导员工作适应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借助多种工具载体,扩大辅导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标准化与合法化。标准化意味着社会已经形成了对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员比较清晰的标准要求,而且能够通过实际的测量发现他是否合格。 这意味着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职业就有了一定的门槛,就有一定的职业规范。标准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的具体要求。合法化则意味着该种职业已经达到合法程度, 官方已经正式确认该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并且它已经进入一定的职业体系,从而享受最低工资政策的保护,能够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我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合法化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都针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章可循,关键是相关部门和高校要积极落实,保证实效。
三是知识化与学术化。知识化是指社会中已经有一批人在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并且形成了相当的知识经验系统,有一支专业队伍来进行这种知识经验的总结,并使之达到一定理论层次,可以作为较成熟的知识经验进行教授,从而能够指导实践,能够指导一批新手尽快适应工作,缩短自我积累时间。 这意味着职业的一个重要价值体现是可继承性,它已经形成了一些内在的标准。这要求辅导员队伍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科技知识与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同时要加强学科建设,使辅导员工作有专门的知识基础来支撑。 学术化是在知识化的基础上,要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专业团体,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交流网络,不仅有能够从事知识经验的研究者与传播者,还要有一定的知识传播手段和工具,例如专业刊物、媒体等,能够对社会有效地发布本组织的声音。当前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从事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工作研究的学者专家,建设了大量专题性网站和学术刊物,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知识化、学术化。
四是团体化。职业是社会的需要,职业工作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团体行为。要搞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树立团体意识,发挥团队精神,建立纵向的领导机构、工作规范,健全横向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机制,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五是理念化。 理念化表明某种职业工作的核心价值已经得到确认,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理念。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理念,包括工作理念、价值取向等。 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首先要构建核心价值,这是实现方向性指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具体的理论表现,同时要建设辅导员的特色文化,使之成为职业化的柔性指标,成为辅导员队伍进行自我组织的文化前提。
六是国际化。一般来讲,职业应该是国际化的,从事该职业的团体的学术与工作交流是跨区域的、国际性的,服从知识无边界的规则。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一部分,在不同国家的高校中称谓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工作的实质内容是大体相同的,这就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我们今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有利资源,引入国际管理机制和研究方法,开拓国际视野,实现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度、深度与广度。
由以上六条标准可以看出,职业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社会走向高度分工的产物,职业化与专业化是不可分割的。 辅导员队伍建设也要遵循专业化、职业化的思路,坚持实际分析问题,向符合以上提出的条件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