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方案的执行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中确定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设计的具体要求,进入调查现场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大学生进人调查现场,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进入调查现场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学校联系介绍,另一种是通过自我介绍和熟人朋友介绍。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必须真诚、客观地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以取得对方的支持和协助。大学生进入调查现场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比较常用的有文献资料收集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等。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要做好记录,做到勤问、勤看、勤记,利用一切机会发现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既要做好口头资料的收集,还要做好文字资料的收集。同时要及时集中、整理调查资料,做到边收集资料边进行资料审核工作,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资料的补充调查和修正工作。为了组织众多的大学生按照统一的要求顺利完成收集材料的任务。必须加强调查阶段的组织管理。一是要加强调查队伍的内部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要使实践队员尽快打开调查工作的局面。尤其是要加强实践队员收集资料的“实践”训练。二是要注意总结和交流调查工作的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调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调查工作的平衡发展。三是要搞好外部的协调关系。即努力争取被调查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合理地安排调查工作的任务和进程。同时,也要认真搞好与被调查者的关系,争取他们的充分理解与合作。实践证明,做好内外部的协调关系,是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研究阶段
在实地调查结束之后,就需要对新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此时调查就进入了研究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鉴别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开展理论研究。
资料的鉴别整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资料的鉴别,即将调查阶段搜集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分清真、伪,消除假、错、缺、冗,以保持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二是资料的整理,即将鉴别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资料的统计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所获得的调查资料进行数量关系的研究分析,从中揭示调查对象的发展规模、水平及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统计分析,可以证明或推翻假设,为理论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资料,以说明调查对象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统计分析的精度和效度,要尽可能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各种数据。
对资料展开理论研究,就是运用逻辑思维方法以及与社会调查相关的各学科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对经过鉴别整理后的事实材料和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揭示调查对象的内在本质,说明调查对象的前因后果,预测调查对象的发展趋势,作出调查者自身对调查对象的理论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具体建议。
研究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深化、提高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整个社会调查是否最终出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阶段。因此。社会调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抓好这一阶段的工作。
四、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和评估调查结果。
调查报告是整个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调查报告要侧重说明调查结果或研究结论,并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调查成果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和说明,同时提出政策性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尽可能使调查报告在理论研究或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结调查工作,是对整个社会调查过程的回顾与总结,包括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每个参与者的个人总结。总结的目的是既要积累成功的经验,又要吸取失败的教训,为今后进行类似的社会调查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教训。
评估调查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学术成果评估和社会成果评估。从学术成果评估来看,主要是对社会调查所提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理论观点和说明,以及所使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作出客观的评价。从社会成果评估来看,主要是对社会调查结论的采用率、转引率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作出实事求是的估计。对社会调查成果的评估,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应用调查结论和检验调查结论。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对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制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政策和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调查的上述四个阶段,是互相关联、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调查的完整过程,去掉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调查工作都将无法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这个过程可简要地图示如下:
社会调查的设计与组织
社会调查的设计与组织主要包括选择调查课题、建立研究假设、设计调查的总体方案等工作。
一、选择调查课题
调查课题是社会调查所要反映或解释的某一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首先要解决调查什么的问题。在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可供大学生研究的课题很多,涉及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时间短,社会调查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漫无边际地开展调查而只能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从社会现象的很多方面选择其中的一个或数个方面,从众多课题中选择一个或数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事实上。许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是盲目的,没有对所调查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解,没有像样的调查题目,更谈不上选择调查课题了。因此,选择调查课题在整个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有必要进行强调:第一,选择调查课题可以明确研究方向。科学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社会的了解有着质的差别。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社会的了解是零碎的和不系统的,往往止于对社会现象的感触和感悟,而且感触什么体验什么,是随着生活的展现自然而然地进行的。科学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则是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揭示社会运行的规律,指出社会问题的症结,并提出改进社会的方案。因此,它考察什么研究什么,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实践证明,课题选择得好,事半功倍,可以迅速取得研究成果,反之,会使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半途而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第二,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决定着调查研究的价值。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的价值,在于对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当然,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我们不一定对调查研究的价值有过高的期望,但课题的选择必须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大学生的成才创业相结合。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的这一论断,对于社会调查研究也是适用的。选择调查课题,不仅是社会调查研究目的的集中体现,而且是调查研究者的指导思想、观察能力和学识水平的具体反映。许多优秀的社会科学家之所以取得成功,对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抓准了调查研究的课题。如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研究、贝克尔关于“给异常状态贴标签”的研究、马廷纳·霍尔关于“妇女惧怕成功”的研究、布莱洛克关于“居间少数民族”的研究、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的调查研究、费孝通关于“农村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研究等等。这些社会调查成功的典型都说明课题选择对于整个社会调查来说是关键的一步。第三,调查课题的选择决定着社会调查的方案设计,制,约着社会调查的全过程。这是因为选择的调查课题不同,调查的内容、方法、对象和范围也就不同,调查人员的选择、调查队伍的组织、调查工作的安排也就不同。例如:大学生设计农村妇女生育率和农民居住情况这样两个课题,调查方案就不相同,进行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也有很大差别。前者只能以农村20~50岁的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和年出生人数等指标,只宜于选派女性做调查人员,只适合于采用访谈法或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时间以年初调查前一年的情况为宜。后者则不同,它以农民住房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住房的间数、面积、建筑结构等指标,它不仅可采取访谈法,更应该采取观察法。对于调查人员和调查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这说明,调查课题的选择制约着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总之,选择调查课题是社会实践调查最重要的决策,它对于整个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工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课题的选择原则和形成途径
(一)正确选择调查课题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第一,需要性原则。即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选择调查课题。“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离开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就不可能正确选择课题。当然,对社会需要应作全面的理解,有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法律、条例的需要,有解决人民群众疾苦的需要,有实际工作的需要,有理论研究的需要等等。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重在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见识,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大学生应善于发现那些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帮助、对现代化建设有重大影响的课题,但课题的名称不能太大太泛,要有针对性。例如,国有企业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与价值观念的变化,学校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以及农民负担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问题,农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改革问题,农村的教育问题等等,都是现阶段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调查研究课题。第二,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选择调查课题所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创造性,就是要按照新颖、独特和先进的要求选择调查课题。如果选择的调查课题只是简单重复别人早已调查清楚了的问题,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进行社会调查的意义。李瑞环同志曾经指出,要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必须发扬“敢闯天下先”的精神,必须敢碰,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敢碰书本上说过的。二是敢碰文件上规定的,三是敢碰已有的经验。四是敢碰领导说过的,五是敢碰多数人公认的。总之,调查研究要注重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开展新探索,提出新见解。第三,可行性原则。大学生在选择调查课题时,要考虑到主客观条件是否许可。客观条件主要是指调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因素。如果人员不足,特别是专业素质达不到要求,对于课题的选择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同时。课题的选择也必须考虑调查所需的物质条件,如所能提供的资料,录音、照相等辅助器材等等。另外,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还需要一定的经费,大学生的实践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而且经费相当紧缺。主要靠学校提供,因此,开展社会调查一般由学校统一组成的社会实践调查团队完成,以确保调查队员的食宿、办公费、交通费、调查材料复制费、调查表格的印刷费等各项调查费用。调查课题的选择还要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一方面要考虑调查对象的时间。另一方面是调查者能够进行调查的时间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必须相适应。选题要考虑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调查者本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等因素。做好社会实践调查研究,需要广泛涉猎有关知识,调查者的学识能力是提高调查水平、完成研究课题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团队成员必须由高低年级结合、相关专业搭配、团学干部支撑、党员大学生带头、专业教师指导所组成。选题的难易程度必须与大学生的学识能力相适应。
(二)课题形成的途径
,它无疑为大学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课题。例如费孝通教授从农民致富渠道不畅通的弊病中发现了必须重视小城镇建设的课题。他在《社会调查自自》(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中说:“由于落实了正确的政策,农村的农业副业和工业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可是我们发现农村的富裕不那么稳固。如农民的养兔事业,就随着海外兔毛市场价格的涨落而波动。一时间家家户户都养起了长毛兔,没有多久又纷纷杀兔吃肉。看来农村地区没有一个相当稳定的经济中心,农民的命运就只能操在别人手中。这就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问题。由此可见,社会调查的题目,从根本上说是来自社会实践的发展。”
三、建立研究假设
调查研究课题的确定与研究假设的形成密切相关,调查研究课题的确定过程,也是研究假设的形成过程。研究假设也叫理论假设,它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未知事实及其规律提出的一种不完备的、尚待验证的设想与推测。例如,某研究者选定“城乡犯罪比较研究”这一课题,其中关于犯罪率,可能的情形有:城市犯罪率大于、等于或小于农村犯罪率。研究者通过查阅有关犯罪问题的各种资料,请教有关的专家,以及研究者自己所积累的经验与知识,最后选定“城市犯罪率高于农村犯罪率”作为研究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