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山庄春秋(高平作家丛书)
5115600000033

第33章 李贵成人(1)

柿庄区委书记边宜轩看和妮成婚没有一点指望,妮也来区里当不成干部,就和县里新调来的一个后来担任着柿庄区区妇救会主任名字叫李拉弟的女干部结了婚。

边宜轩带领全区的干部们刹歪风,改陋习,办扫盲班,搞支前……样样工作干得红红火火不落后。他的眼睛迟迟早早都关注在需要政府帮助的人家,能为贫苦农民主持公道,在全区群众中的口碑很好。他与妮的相处,多的是同情,还谈不上爱。他总认为,凭自己的学识和地位,如果和妮能够成婚,旁人也不好说什么,还解救了妮。然而,谁知道李贵一个小娃娃家从中作梗横插了一杠子,弄得他没了一点可以回旋的余地。时间长了,他对东方老人也有了个透彻的了解。老人的性格率真爽朗,眼中不容沙子;刚正有余,灵活不足;处理事情公平,却死板教条、墨守成规。他想不明白,妮在老人家的眼中到底犯过什么大错,他老人家怎么就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通过暗地里的种种手段,管教、约束得妮那么蝎蝎虎虎呢?老人家阻止住他与妮俩之间的事情且撇开,可是,真要耽误了妮的终身大事那该如何是个好呢?老人家不会想不到吗?通过贵和东方老人,他知道有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着妮,不过些时日她要挣脱是不可能的。妮太可怜,等李金的念想是虚缈的。在妮的事情上,他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期盼着李金还活着。全国的国土已经都快全部解放了,等消息吧,但愿妮的念想不要落空才好哦。

李贵一天天地长大,可这孩子不是块读书的料。

有一次,边宜轩郑重地跟妮讲过这样的话,传道解惑,有教无类。全区的孩子都动员上了区办学生们的住校小学,贵都十一二岁啦,如再不好好地读书,将来成了一个睁眼瞎可该怎么办?妮把贵叫到跟前左说右劝,说得嘴里没了唾沫,却不行,李贵坐在学校的板凳上就像坐在烙饼的鏊子上,乱得老师上不成一次安安静静的课。一说上地干活,到山上放牛和放羊,李贵一蹦三尺高,很像一匹脱缰的小马驹。春季,间锄谷苗带薅草,他爹楼锄三拢,贵锄六垅,楼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就是跟不上贵。楼要放自家的两头牛,他要往山上赶,往回赶,只怕牛们吃了路旁地里的庄稼,累得呼哧呼哧喘气不均匀。贵放牛,放全村一群十好几头,放羊能放二百多只。他像一个牛司令也是一位羊元帅,让牛羊们朝东不往西。他在前头走,牛羊们跟在他的后面,路边的庄稼牛羊们视而不见,乖乖地在他的吆喝声中往前走。他放牛羊们有个诀窍:身上背的小褡裢里一头装着玉米豆子混在一起碾碎后加了咸盐的牛们最爱吃的饲料,一头净装盐,是给羊们准备下的。上到山顶上的青草坡或是撂荒的野地,他就开始犒劳牛羊们。

料是一头牛一头牛用小手捧着喂,盐是捧在一块块羊们能够着的平石头上让羊们抢着吃。全柏村的牛羊们没有不认识李贵的,他不放牧它们时,只要他路过牛棚或者羊圈,牛羊们就“哞哞”、“咩咩”地乱叫唤。李贵不认识几个字,小脑袋瓜却绝顶聪明。李沟河办八音会原来是召集了十来个小伙子学,李贵当时还不够格,只有在一边偷学的份儿。师傅教学的地点是在龙祖爷庙里拉苫布堵着的戏台上,戏台上烧了一堆旺旺的炭火。时间是冬天的黑夜。李贵蹲在火边烤着火,边看边听,在小心里琢磨着。八音会的师傅是从几十里地外高平一个大村的娱乐班里请来的,吹拉弹唱,鼓锣钹钗样样精到。李贵就想不明白,唢呐、笙箫、胡琴们在师傅的操弄下怎么能发出那么好听的声音呢?可是,学唢呐的年轻人学了好几天,还只会吹“嘟嘟”,累得脸红脖子粗。村支书和村长一肩挑的东方老人对师傅说:“这孩不行,换个人吧。”李贵在旁边大着胆子问:“爷爷,我试试吧?”东方老人双手拨拧着李贵的头,没好气地训斥他:“你屁点大,试个你娘的脚指头。”一老一少的对话逗得在场看热闹的人堆爆发出一阵阵哄堂大笑。东方老人在人群里踅摸着,想找一个吹唢呐的合适人选,不知不觉,还是把目光盯在了李贵的身上。他横一眼吹唢呐的年轻人,从他手中夺过唢呐,摸着李贵的头说:“贵儿,你盲试试也行。”李贵从老人的手中接过了唢呐,向人群做了个小鬼脸,小手在唢呐杆的音孔上乱动弹,也没有费太大的劲,唢呐发出了几声叽里哇啦的乱叫,却像个音,完全不是刚才那位年轻人只会吹得“嘟嘟”

叫。八音师傅说:“老人家,正愁找不上一个合适的人吹唢呐,此子可教。”听师傅这么说,东方老人兴奋起来:“好,这个艺道就让我家贵儿学吧。你可得把他管严些,他要不听话你就告诉我,看我怎样收拾他。”李贵摸着小脑壳仰起脸又跟东方老人得寸进尺地央求:“爷爷,我看了十几天锣鼓家伙,大人们学不成,刚开始是乱七八糟的声音,到现在还一样。你干脆让我们小孩们学算啦。”师傅默默地点了点头。东方老人心里惦记着买八音会锣鼓家伙所使用的一笔钱,那可是柏村边两棵几个人都抱不住的老槐树换回的钱啊!这笔钱让小孩们糟践了怎么行?东方老人不住地捋着长须,拿不定主意。师傅中肯地说:“老人家,学八音会没有点乐感是不行的,这些小伙子们学得也算尽心,但脑袋瓜总开不了窍,再学也白搭。”东方老人担心地问:“你说孩子们真能行?”师傅毫不含糊地说:

“行!我一冬天保证把孩子们教会。我敢打包票。我要教不会孩子们操弄这一堆锣鼓家什,我的师费不要啦,你们买家伙的钱我也包赔。我说话算话!”

整整一个大冬天,龙祖庙里成了李沟河孩子们的天下。李贵在师傅手把手的调教下,虽然唢呐学得不十分精到,要上个正式场面却也丢不了人。

过罢年闹元宵,柿庄区举行了八音会大赛。李沟河由孩子们组成的八音会拔了头筹。又代表区里到县里进行文艺汇演,夺了全县“八音会”第一名的彩旗。

这一年,晋东南专署也组织了所属各县的文艺汇演,这伙由孩子们组成的民间艺术小队代表县里到长治进行了汇报表演,荣获民间娱乐艺术第一名,为沁水县争回了老大的面子。以后李沟河一道沟,李贵他们的八音会每逢谁家婚娶嫁女或办丧事,都少不了去添彩或志哀。

李贵可能是天性,从会干地里的活开始,无论干什么农活都不息力,肯吃苦。

十几岁时他还精干黑瘦,身上却有力。他的两只手从七八岁劳作结茧,带着茧长,厚墩墩的。他有个认死理的性子,凡事宁折不弯。他若看见不公平的事,跟他爹李金一个样,好打抱不平。他还是个直肠子、一根筋,在他看来,只要认为自己的事情做得对,就死认为对。哪怕错了也只是在心里服输,面子上不认账。

最看不惯有些人的那种偷鸡摸狗做派和胡作非为之举,最恨耍鬼心眼的人。为义气敢拼命,青红不论。

柳村的“牙行”李锁狗,除了做牲畜买卖也兼巫师,其实,他这两样事情都学得很不到家,“巫师”一行更是百屁不懂,只是自欺欺人地学了点旁门左道的皮毛,浑谋狡术地装神弄鬼着糊弄人,穷则思变地骗人吃,骗人喝,拿点小钱。

这些倒也不算啥,只要你不伤及无辜,人能忍,李贵也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