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5021800000036

第36章 变通:此路不通,绕道而行(2)

可气的是,那些当时附合着叔孙通的人后来也骂他阿谀奉承,叔孙通反问他们:“不如此,我们恐怕都脱不了虎口,我有什么错?”说完便匆匆离去,后来更是索性连工作也辞了。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秦朝败亡在即,再留下去绝没有好果子吃。

一开始,叔孙通带着一群学生投奔了项梁,项梁死后又侍奉楚怀王,后来又投奔了刘邦,但刘邦讨厌儒生,见到儒生往往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儒生们非常生气,有人负气而走,叔孙通却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他脱掉儒装,改穿短小的衣服,刘邦一见之下果然非常高兴。在此后的日子里,叔孙通既不向刘邦宣讲儒学,也不向他推荐自己的学生,反而向刘邦推荐一些草莽英雄,刘邦倒是很高兴,但叔孙通的学生们饱受冷落,都暗地里骂叔孙通。叔孙通听到后耐心解释:“如今汉王正冒着刀箭争夺天下,你们这些儒生能上阵杀敌吗?我并没忘记你们,耐心等着吧。”

刘邦平定天下后,高兴了没多久,便开始烦那些功臣们,他们当中除了张良等少数几人,其余的都是没文化的,动不动就在朝堂上喝酒,喝醉了就大喊大叫,有人甚至拔剑砍殿上的柱子,让刘邦很是头疼。叔孙通看在眼里,瞅准时机对刘邦说:“儒家虽不能争天下,却善于守成。我愿为皇上召集天下的儒生,和臣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刘邦当即同意。但当叔孙通制定出礼仪后,散漫惯了的刘邦却嫌礼节太麻烦,于是叔孙通便因时制宜,制订了一套简便易行的礼仪制度。从此无论是谁,上朝时都要严格遵循礼仪,稍有越轨便被一旁的监视御史拉下惩治,群臣不敢不敬,刘邦看着驯服的臣子们,感慨到:“我直到今日才知道做天子的尊贵啊!”当即升了叔孙通的官,又赐金五百。叔孙通见皇上高兴了,赶紧趁机提出自己的学生们也很想为皇上效力,结果叔孙通的学生们都被封为郎官,叔孙通又把刘邦赐的金子分给了众学生,大家都高兴地说:“叔孙通先生懂得这个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堪称圣人!”

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名为《嘲叔孙通》的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论。诸君可笑贪君赐,便许当时做圣人。”这首诗可以代表历史学界对叔孙通的主流看法。然而我们若是暂且抛开微言大义,便不难发现,叔孙通不仅的确称得上很通,而且他的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迫于无奈,对于当时的他和时下的我们来说,有些做法也是很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学他好的方面,而一味地盯着他不好或者说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呢?

第十九课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

1.人生处处需谨慎

古往今来,只有常胜将军,没有永胜将军。商场如战场,只有长胜企业家,没有永胜企业家。企业危机乃至“商海沉浮”,都是经常发生的事,关键在于正确应对。

——谭小芳(著名企管专家,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前日上网,偶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杯具们的穿越人生》,摘两段以飨读者:

1.某毫无女人缘的宅男一梦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做了皇帝,而且年仅八岁,身体健康,记忆超群可默写诸般名着,熟知一百零八路内功秘法宝典,未来发展余地极大。于是主角看看身上华丽的衮袍,再看看面前端上的净是珍馐美味,还有两边站立的御姐宫女,那是一个比一个漂亮。不由踌躇满志信手选了一块桂花肉饼吃了,正心满意足地舔手指,忽然闻听太监通报:“大将军梁冀求见。”

2.某无敌丑宅女一梦醒来,发现自己置身红罗帐内,一个英武伟岸的大叔正在龙床前宽衣解带,偷眼往铜镜处瞄去,只见自己国色天香,身材性感。整理心情,发现自己记得无数诗词歌赋,擅长百种牛肉干做法。于是踌躇满志,打算淫乱宫廷之时,内监慌忙来报:“禁军哗变,杨国忠大人被杀了!”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总结道——穿越有风险,投胎需谨慎!

然而,需谨慎的又岂止穿越?古代自然有汉质帝、杨贵妃这样的政治杯具,但现在同样不乏因不慎导致的悲剧。当然,我们毕竟是讲一本历史专着,因此我们的话题尽量还是围绕着历史人物展开。

既然前面提到了汉质帝,那我们就说说汉质帝。

汉质帝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由于他的曾祖父刘伉只是个诸侯王,因此按理说他也没有继位的机会。可悲的是,在他8岁那一年,年仅3岁的汉冲帝去世,汉冲帝之母梁太后等人遍查族谱,认为刘缵与另一个叫刘蒜的刘氏宗亲最适合做新任接班人。按理说,刘蒜当时已经3岁,而且言行举止皆有法度,但梁太后最终在哥哥梁冀的鼓动下,还是立了年仅8岁的刘缵为帝。这倒不是因为他的名字比刘蒜好听,主要是因为他年龄比较小,容易控制。

然而令梁冀没有料到的是,8岁的质帝也不简单!刚进皇宫没多久,他便感觉梁冀不是善类。事实上梁冀也当真不是善类,史书上说他外貌丑陋,双肩耸如鹞鹰,两眼凶光直射,犹如豺狼,自幼嗜饮酒,爱女色,擅赌博,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而且自幼被他父亲安排在宦海里游泳,对于官场上的一套他也很门清,尤其善于阴谋计算,可谓集纨绔子弟的骄横,流氓的凶蛮,政客的狡诈于一身。这天,梁冀像往常一样,在朝堂上不可一世,视质帝与众臣为无物,质帝望其良久,忽言说道:“这是个跋扈将军!”说完转身便走。梁冀即惊且怒,心说这小孩子,长大了还有我的好果子吃?!退朝后便找到梁太后,商量害死质帝。第二天,梁冀便命心腹宦官将毒药放进质帝喜欢吃的面条里,质帝吃完感觉肚子疼痛,立即大呼太尉李固,李固从前庭赶来,见质帝非常痛苦,忙问怎么回事,当时质帝还会说话:“我吃了面条,给我点儿水喝。”李固还未转身,梁冀便出现在他身后,他阻止李固说:“不能给水,不然会吐!”话音刚落,质帝便一命呜呼。

用现在的话说,质帝是个早慧的孩子,年仅8岁,便能分辨出梁冀“跋扈将军”的本质,但他哪里知道,梁冀以及历史上一切跋扈的人之所以跋扈,其目的就是独揽大权,一旦他们感觉受到威胁,立即便采取可以想得到的任何手段予以铲除。人们都说童言无忌,然而童言无忌往往也是不招人欢喜的,而质帝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更因此赔上了性命,怎么不令人扼叹,不令人警醒?

西汉倒数第二位皇帝汉平帝的死与汉质帝的死如出一辙。公元3年,实力不断攀升的王莽为了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设法让自己的女儿做了汉平帝的皇后。两年后,公元5年,他又操纵了50余万人,给自己加上了“九锡”的特权标志,其德望权位、仪仗用度,几乎与皇帝不相上下。这种露骨的做法连他的儿子王宇也看不过去,王宇知道父亲迷信,便派人在王莽的门前洒血,希望王莽相信这是上天的警告,也好有所收敛,但洒血的人被卫兵抓了现行,供出了王宇,王莽不仅“大义灭亲”,诛杀其同党,还借题发挥,将汉平帝的母亲卫氏一族尽数屠戮。早就对王莽怀恨在心的汉平帝得知后,愤慨地说:“我长大后,一定为舅舅们报仇!”可惜,他已经没机会长大了——没过多久,王莽便用一杯毒酒毒杀了这个14岁的小女婿。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女儿倒颇有节操。王莽自立为帝后,曾屡次拒绝父亲安排改嫁他人。后来,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王皇后不肯逃走,而是毅然走进火海,化为灰烬,终年28岁。

当然,无论是汉质帝也好,汉平帝也好,在我们眼中他们都还是绝对意义上的孩子。要求他们将所有的感情都藏在心底,可能只会酝酿更多的悲剧。然而同样的事情放到一个成年人身上,那便只能怪他们自己不成熟了。有时候,他们的悲剧非但不值得同情,甚至还会为千夫所指。杨贵妃就是这样一个人。

史料记载,杨贵妃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媳妇,因为长得漂亮,被唐玄宗强行从儿子身边抢来。从这一点上说,杨贵妃也算是个悲剧。然而这一悲剧很快便被唐玄宗的三千宠爱冲淡,直至了无痕迹,以至于长期以来有很多人竟认为杨贵妃跟唐玄宗本是天生一对。得到男人的爱并不值提诟病,红颜也并非都是祸水。安史之乱时,士兵们之所以要求处死杨贵妃,也不在于她多吃了几个荔枝,甚至不在于她“媚惑君王”,而在于人们普遍认为,她的堂兄杨国忠“通于胡人”,她作为叛徒的堂妹,怎么可以继续留在大唐领袖身边?换言之,杨贵妃是受了堂兄杨国忠的连累。但杨国忠最初是怎么连累上她的呢?历史上说,她不过收了杨国忠从老家带来的一些土特产,便为他在皇帝面前数次美言,从而给了这个小人直线上升的机会。想想看,她若不为杨国忠美言,还吃不上土特产吗?但这事儿又算不上贪心。说来说去,只能说她自己不谨慎。

一个人的不谨慎,有时还往往意味着这个人没有道德、不守法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所以说,人生处处须谨慎,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话题。一个人处处谨慎,或许仍避免不了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一个人不谨慎,尤其是那种人品、道德上的不谨慎,不仅极有可能导致个人的悲剧,还往往会把他身边的一大批人带进沟里,甚至像杨贵妃一样,祸国殃民。

2.鲜花后面有荆棘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荣辱、胜败、福祸这些东西都是经常互相变化的,一个人一个家庭,不可能总是荣华富贵加荣华富贵,一辈子全是荣华富贵,他们也会碰到屈辱损害,会碰到天生的祸事,俗话叫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佛家的说法叫无常,谁无视这一点,他只能是自取灭亡。

——王蒙(著名作家、学者,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说到谨慎,不能不提诸葛亮。古人曾有诗云:“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现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有对联曰:“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