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宪兵调查官
3673800000013

第13章 天助排湾军

这排湾义勇军,皆已全数学会操作步枪,而四个卫的步枪兵也装配完成,这步枪与火枪的差别就是少了装填火yao,不用拿个通枪条往枪管捅半天,弹药携带方便,也不怕下雨天,而且射速快、射程远、准度高,可以说是当时的神兵利器,因此,这四个卫的单位名称,就是神兵卫,取代原本的火龙卫。

朝鲜重文轻武,长年不修兵备,所以每次遇到倭乱,只能向中国求援,排湾义勇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顺利登陆釜山湾,朝鲜军还很客气的留了一做空的釜山城给仲坤贤使用,等着明军前来救援,仲坤贤进入釜山城後,召开了朝鲜攻击命令的军事会议,义勇军兵分二路,仲坤贤第一军为主攻,由釜山以西朝全州牧¬_清州牧夺取汉城府,吕豪率第二军由釜山以东朝尚州牧_原州牧与第一军会师夺取汉城府,耿仲明驻守对马藩,将後续生产的步枪与物资,运往釜山。

两路大军分进合击,尚未进入汉城府的京畿道境内,朝鲜国王已经迁都到平壤府去了,仲坤贤与吕豪两军先後进入汉城府,两人又规划了平壤的攻击命令,仲坤贤认为明军应该会在平壤与之决战,因为平壤距离铁山不远,一方面补给容易,另一方面也威胁到铁山城的安危,因此平壤攻击作战,也是朝鲜战役中最重要的一战。

随着大军向北推进,补给线也随之越拉越长,所幸登陆後一直未遭受猛烈抵抗,因此,携带的步枪弹几乎是一弹未发,足够支应平壤作战,话虽如此,仲坤贤仍要求耿仲明为持补给计画,因为拿下平壤後,前方铁山城中的北明小朝廷才是最重要的目标,铁山城的战斗绝对比平壤更为激烈,因为那里才是北明军的家。

部队推进到平壤途中,明军已出城寻求决战,两边斥候已发生数次遭遇战,仲坤贤的前锋部队最前方也有尖兵标(连)作为触角,侧翼部队向外也派有尖兵,所有尖兵都是由铁骑卫担任,以求军情能於最快时间传递。

仲坤贤得知消息後,深感讶异,这明军不固守平壤,跑出来干甚麽,他心想「按照军队攻击、防御、遭遇、追击、转进这五种作战模式来说,北明军放弃防御作战的优势,竟然选择出城,这有几种可能,第一、想乘义勇军立足不稳之际,予以痛击,第二、利用迂回战术,打击後方补击线」。但是明军的行动却不像是采取迂回作战的的迹象,仲坤贤判断明军应该是想对义勇军进行冲击。

仲坤贤选定了平壤城外一处两侧树林茂密的山坡地,前方又有开阔地形的地方,决定在此作口袋战术,将敌诱入予以围歼,於是派出小股骑兵前往诱敌只准败;不准胜,第一军总兵魏国贤率另一镇骑兵,由右侧实施迂回,两侧均隐避长枪兵与弓弩手,後方架设的拒马木栅後才是神兵卫,布阵完毕,诱敌骑兵便朝明军阵中奔去。

明军领军的总兵正是祖大寿,两军甫一接触,义勇军便全线溃败,朝预定地点撤退,明军骑兵全面追击,祖大寿一马当先,这祖大寿也是能征惯战的老将,追至这开阔口时,便犹豫不前,他朝左右观望觉得此地义勇军容易设伏,便派出斥候朝两侧进行搜索,制止明军追击,果然斥候在两侧树林间,发现义勇军的伏兵,便赶紧通报祖大寿,祖大寿连忙下令撤军。

仲坤贤一看诱敌骑兵返回後,明军并没有追击,他知道明军主将应该看出我军意图,於是便令骑兵重新整编,自己与吕豪帅神兵卫与步兵攻击前进,企图在明军撤退前牵制,等候魏国贤的骑兵赶至,对明军前後夹击。

祖大寿下令撤军後,两侧埋伏的义勇军总兵见事败,只能自行决定发起攻击,朝明军冲锋,弓弩手跟随长枪兵後方,朝明军一轮猛射,祖大寿转身之际,又见一队义勇军骑兵由後方向明军冲击,明军四处乱窜,顿时大乱。

仲坤贤与吕豪率军赶到时,已看到魏国贤与祖大寿混战在一起,吕豪一见明军旗帜上面写着“祖”,便请仲坤贤令各军後撤,他想要招降祖大寿。

吕豪单骑策马向前,大喊:「祖大哥,我是吕豪,请前来一叙」。

祖大寿一见吕豪便大骂:「休要叫得如此亲切,枉你武艺超群,枉我夸你国之栋梁,竟不思为国尽忠,叛明自立」。

吕豪苦笑道:「祖总兵,我与吴三桂数骑犯险,迎救信王,何来不忠?毛大帅更是屡挫後金,功在大明,且迎立信王为帝,又是如何不忠?袁督师却将其斩杀,倒叫爱国志士寒心,当初若我由东瀛率军返回,袁督师可容得下我?」。

祖大寿先是沉吟不语,接着叹息说道:「毛大帅确实冤枉,但这也是为光复大明的权宜之计」。

吕豪大笑道:「好个权宜之计,那我对北明征伐,也是为光复大明的权宜之计,你信也不信?」。

祖大寿摇了摇头道:「我随袁督师多年,他为国之心,我全然知晓,罢了,我也不想多言,败军之将,任凭处置,惟一事相求,就是放了我的弟兄们」。说罢,双手伸出,让吕豪将其绑缚。

吕豪笑道:「其他之事均可应允,为此事万万不能」。

祖大寿大怒:「难道你要将我等尽数屠戮」。

吕豪笑道:「此等残暴作法,岂是我中华军人所为,这些弟兄大多为我大哥毛文龙、二哥尚之信之旧部,我要让他们选择去留」。

祖大寿叹道:「好吧!你先把我杀了,我已无面目见圣上及督师了」。

吕豪向北明军宣布听任去留,北明军大多跟随毛文龙多年,且北明财政拮据,经常欠饷欠粮,因此连一部分由关宁军调来的军士,也愿意归降,吕豪又劝了祖大寿归降,祖大寿坚拒,吕豪无奈,便将祖大寿及数百骑不愿归降的军士纵放,祖大寿回到铁山城後,被袁崇焕按军令,判了斩监候,打入大牢。

这平壤之战虽有折损,皆属轻微,但後面接连发生的大事,却让义勇勇军兵不血刃拿下整个朝鲜。

这後金大汗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後八个月过世,第八子皇太极接汗位,又向西扩张不少领土,得知排湾军伐朝鲜後,也想藉机扫平朝鲜领内的明军,已除後患,皇太极便点齐八旗兵马二十万,渡过鸭绿江,想一举踏平铁山城。

平壤城中的朝鲜国王,见明军无力增援,只得遣使向排湾军乞降,率城中百官及军队三万余众,跪伏於城门外迎仲坤贤入城,仲坤贤仍赐仁祖为朝鲜国王,但委派魏国贤为理藩司驻朝鲜武官,封定朝王领权知朝鲜国事,用已牵制朝鲜王室,将定朝王府设於平壤城,仁祖国王仍旧还都汉城。

仲坤贤进军平壤後,令耿仲明将荻城部分铁匠及研发自动步枪的铁匠

,均送往平壤城,准备设厂,大军则在平壤整补,等着明金大战的结果,这日,仲坤贤与吕豪研究这步枪该怎麽改进成自动步枪时,传令拿着一封书信呈上,这信封上写着敬呈中华排湾大帝国大皇帝御览,下方则署名皮岛镇总兵官孔有德,仲坤贤对吕豪笑说:我还未对其招抚,他却已自行前来请降,看来天助我排湾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