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道悟笔记
34907400000057

第57章 玉液还丹——证《百字碑》

还记得《西游》中,黑风岭前的观音禅寺,二百七十岁的金池长老生贪婪心,偷走了唐僧的袈裟。悟空留神半睡,发现罪僧们放火烧禅房,便上天宫借来避火罩,救了唐僧性命,又自巽地取风,烧掉了整座禅院。

在这一章节中,唐僧这个角色代表着修行人的性、命,悟空代表菩提心,和尚们则代表着“贪嗔痴”三火,进而引发更大的虚妄和杀心,悟空的另一面,即心猿,则犯了“盛谩溢”,即骄盛、虚荣、自大,因此给师父惹祸上身。

大火象征着“三界火宅”,人要跳脱大火之外,先要烧尽阴滓。人身负阴抱阳,那一点祖气真阳就是三藏,其余皆为阴质。发菩提心,以丹火烧之,则可使真性金刚不坏,蹈水火而不侵。

那么这一切从何入手?

关键就是悟空这个从菩提祖师那里学来的“睡仙”法门。还记得他子时起身,从后门见祖师,那祖师就是这般睡而不眠,肉睡而神不睡。

修行人有的彻夜打坐战睡魔,百日得清凉(张三丰),有的睡梦留神,炼丹于太虚之中(陈抟),这都离不开玄关一窍。

这个水帘洞洞天,真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心猿自此出发寻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悟出心即菩提,后来被压入五行山,被点化西行,何为西?心在西。吴老又用一首偈子点出,心即如来佛即心。

有了这个心,把他存放于灵台方寸之间,即得一夜清明!

吾之实修,即证此理。

平日里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夜里才能住性回气,壶中配坎离。

一心无念,一夜无梦,以清明之心,得了好处,恍惚氤氲中见了那一汪长生酒,待到活子时一阳来复,就是春暖花开,普化一声雷,白云超顶上,甘露洒须弥了。那吕祖口中的长生酒,尽浇灌在丹田,心动河车,则回阳于脑,灵台耳目一阵清凉,性灵上升,如同乘云而上,这等逍遥,世上又几人能知道呢?

只可惜,我积业未消,还要尽孝道,延子嗣,善伦德,完俗业。

虽发了菩提心,出离心,亦有道缘佛愿,愿出家超凡而去,精进修行,以证大果,难耐父母之命不敢违,不敢新造恶业,实在无奈。

我虽访了方寸山,见了菩提祖,闹了天宫,可是我的西行才开始。

这将是一场俗世修行,并非去往天竺,而是向心而行。

记得有位高僧,本是一位王子,可他立志修行,每次离家出走都被抓回,后来他终于逃离,可是在路过一个王国时又被抓住做驸马。结婚后,有弟子问他:您不是告诫我们不能碰女色吗,你怎么结婚了呢?他就拿了一根针,当着弟子们的面吞入腹中,又取了出来,问弟子:你们什么时候能有像我这样的定力心力,什么时候你们也可以结婚。

修心不动欲,在婚后生活中何其艰难?得者需由道力人,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