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拳击(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3207100000016

第16章 腿法防守与反击技巧踹腿的防守与反击(2)

在全身各关节脱位中,肘关节脱位最为多见,常见于青少年中,因受到间接暴力伤害所致。例如突然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向上传递,肱骨前下端受身体重力作用突破薄弱的关节囊前壁,向前移动,导致肘关节脱位。受伤后患者表现为肘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明显,前臂缩短,肘关节周径增粗,肘前方可摸到肱骨远端,肘后可触到尺骨鹰嘴,肘关节弹性固定于半伸位。

腕关节腕关节是由几个小关节联合而成的,活动范围较大,可做屈、伸、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各骨较小,八块腕骨主要靠韧带连接,如果用力拧折,会造成骨折、脱臼或韧带撕裂。

手关节

手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结构部位。人的每只手共有27块骨头,这些骨头组成了包括挠腕关节在内的21个关节,它们是挠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5个)、掌指关节(5个)、指关节(9个)。由于手骨的特殊结构和形状,形成的各种关节可以使手进行屈、伸、旋转、内收、外展运动。又由于手关节骨头细少、脆弱,受外力强烈打击时会使手失去正常生理活动,导致韧带拉伤或撕裂、关节脱臼,其至骨折。

髋关节髋关节是个典型的球窝关节,可做屈、伸、外展、内收、回旋和环转运动。其结构比较牢固,同时有关节盂缘、韧带、肌腱等的保护,一般不易损伤。髋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常见为后脱位,偶有前脱位和中心脱位。后脱位、前脱位也可合并髋臼骨折。不做X线摄片必会漏诊。治疗不当必会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膝关节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关节面积最大,关节窝最浅,用力杠杆最长,活动负担最重的一个关节。膝关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正常可屈至30度,伸至180度,不能展收,只能做小幅度的旋。当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时,其旋转的幅度最大,也最不稳定。膝关节的稳定是依靠关节韧带来维持的。关节内、外侧韧带保护胫骨、股骨不至于前后错动,防止关节过伸。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保护关节不至于左、右侧向移动,并防止膝关节过伸及过度回旋。此外,髌韧带和胭韧带还分别在前、后对膝关节起加固作用。当膝关节弯曲时,内、外两侧的副韧带及后面的胭韧带都松驰下来,对关节的加固作用减弱。而且,膝关节旋转的幅度加大,关节的稳定性变得最差。

(1)膝关节正面损伤当对方膝关节伸直时,以脚底猛踹其膝关节正面,迫使膝关节过伸,可造成膝关节内十字韧带及侧副韧带断裂,使关节剧痛,不能支撑站立。

(2)膝关节侧面损伤当膝关节屈曲时,暴力作用于膝外侧,膝内、外侧副韧带及胭韧带都处于松弛状态,可造成膝关节严重外翻,使内侧副韧带及内侧半月板撕裂。严重的还会累及关节面,造成胫骨软骨平台塌陷骨折,关节疼痛更为剧烈。

足关节足关节是由几个小关节复合而成。活动范围较小,可做屈、伸、外展(外翻)、内收(内翻)和环转运动。用力打击或拧折,会造成脱臼、韧带撕裂或足弓断裂。

躯干整个躯干是由一条脊柱作为中轴和支柱。脊柱是由26块骨连接而成,相邻两块椎骨间活动范围较小,但是,这些微小的活动合起来,便使脊柱具有很大的活动范围。整个脊柱可作屈、伸、侧屈、回旋和环转运动。

颈部与腰部都是脊柱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作屈、伸、侧屈、回旋和环转运动。腰部是上体与下体相连接的部位,如由后猛力击、蹬,会造成损伤或失去正常功能。腰椎在人们日常劳动生活中活动度最大,承受来自上肢及躯干的重力,是最容易产生劳损与外伤的部位,腰椎的椎间盘也最易受到损害。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因素: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组织易产生退变,这种退变即老化的过程。一般认为人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其中纤维环、软骨终板、髓核均产生病理性退变。

外伤因素:当椎间盘有了生理性退变或纤维环有了裂隙时,外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诱因。若腰椎间盘突然受到挤压或扭曲,造成髓核压力增高,可使髓核从纤维环的裂隙突出到椎管内。

人体的薄弱部位人体是一个完整、复杂而又时刻保持平衡的有机体,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功能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器官,如心、肝、肺、肾等。若干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功能,构成系统。人体有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脉管、感觉器和神经等系统。各系统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彼此联系,相互协调,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人体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器官及至每一个细胞都始终处于自我调节、与损伤因素的抗争过程中。比如我们每天都在受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的侵袭,但人体有很强的免疫能力,即杀灭细菌及病毒的能力,只要这些能力保持正常,保持平衡,人体就不会发病;否则一旦失衡或减弱就会引起各种病症。如流感来袭,有些人会发病,有些人则不会发病,其原因就是发病人自我调节、抗病能力下降,而不发病者则是自我调节机制正常,能够抵抗外来的病因损害。同样,人体受到外力的打击或压迫下,由各组织、器官组成的人体的系统、各自的生理功能、生命活动,都会出现相应的损伤症状。而且,人体的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来暴力侵害的承受力差异很大。往往同一性质、同样大小的暴力作用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出不同的打击效果,打击到人体某些部位,人会出现伤残、昏迷、休克、某些组织和肌体发生功能障碍以及死亡。因此,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了自身存在的薄弱部位,并将那些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同时又容易遭受打击,打击后容易引起伤害的部位,统称为人体要害或人体的薄弱环节。

一、人体生命系统的重要器官这些重要器官与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损伤后可当即致死或迅速致死。局部损伤应成为直接死因,而不是广泛身体创伤致死。如心脏不能实现泵血功能,动脉血压即迅速下降,使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功能障碍以至危及生命,当脑内血液循环停止3~10秒,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5~7分钟,大脑皮层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原发性脑干损伤,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原发脑干损伤,伤后立即昏迷,昏迷为持续性,时间较长;脑干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恢复比较缓慢,意识障碍恢复后常有智力迟钝和精神失常的症状;脑干损伤在伤后立即出现呼吸规律的变化,即呼吸不规律;脾破出血量大,危险性大,多有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肝脏受肋弓保护,但体积大,组织脆弱,受暴力后易致使肝组织破坏和肝内胆管系统断裂,多造成大出血和肝汁漏出流入腹膜腔,表现为内出血和严重胆汁腹膜炎,死亡率高;肝、脾破裂可以在1小时后死亡,呼吸器官损伤或呼吸系统窒息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死亡。

二、易受打击又易致伤的部位不太强大的暴力或轻微地暴力打击这些部位,即可轻易造成严重伤害。这些容易遭暴力打击,又易于损伤的部位,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最薄弱的部位,在解剖结构及生理特征方面有明显的弱点。这些部位在人体上比较暴露,对外界暴力侵害的承受力相对较差,遭暴力打击时,损伤比非要害部位更容易形成,损伤造成的危害也比非要害部位更为严重。如:打击后脑枕部,伤后短时间内表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容易震荡大脑;打击耳根部,容易损伤脑干;打击下鄂部,容易损伤颅底;打击颈侧部的颈动脉窦,可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而轻易致死;打击颈后部的颈椎,容易在5~6椎节造成骨折,因压迫脊神经而危及生命;打击上臂的上1/3或下1/3处,也都容易造成肱骨骨折。

三、外力作用后反应强烈的部位这些部位包括行走于人体表浅组织中的神经支干、动脉血管及一些重要的经络穴位。打击或掐拿这类部位,可以造成程度不同的局部功能障碍,而且不需要十分强大的暴力即可达到。挫压神经支干,可以造成损伤部位以下支配区麻痹、肢体伤残或昏厥;动脉破裂能很快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如点打“少海穴”,因其属手少阴心经,势必导致气不足,影响心脏功能,并会出现心烦、惊悸、多梦,严重时还可出现昏迷、痴呆等精神失常的症状;人体青龙穴的部位比较敏感,轻力击打则有痛人心肺的感觉且痛感持久,久治不愈或大意而不治,过一段时间可出现无端心惊、胸闷、肋骨四周乱窜作痛,动则气喘,面上则可出现青黄之暗色;另外,身体某些特殊部位的神经、血管由于在皮下的位置比较表浅,有时尽管外观看上去损伤轻微,但直接后果往往都比较严重。

身体就像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各个系统日夜不停地工作着,维持着人的生命、感情和思维;身体就像一个大工厂,而器官就像工人,心脏产生动力,大脑下达命令,神经传递信息,他们密切配合,勤劳地工作着。因此,如果身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牵动整体运行的不畅,丧失身体人体易遭受损害的部位

一、头部

(一)太阳穴.

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打击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太阳穴一旦受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中枢受到强烈刺激,造成一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絮乱,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平衡不能维持。

太阳穴处的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接着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当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好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2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止血,即可致命。

(二)眼睛

眼睛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眼球受到钝力打击或钝器从眼球表面划擦而过,可致使眼球外层的角膜破裂或脱落,角膜损伤后,会使人眼部剧痛、怕光、眼睑无法睁开,视功能严重障碍。除剧痛外,还可以因眼球受到外力压迫或肿胀压迫,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进而导致四肢无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下降。用拳击打眼部或用指端及其他锐器指戳眼窝,可致使眼球球体破裂,眼内大量出血,眼内容物突出,视力完全丧失。

(三)鼻、面三角区.鼻损伤的后果鼻部遭钝性暴力击打,如拳击或钝器击打鼻梁,可将鼻骨击碎,还可累及下眼眶骨折,鼻损伤发生时,疼痛十分剧烈,此外,压迫泪骨,可致使鼻翼酸疼,泪流不止,造成暂时视力障碍。

(1)鼻损伤引发的危险鼻骨损伤常常累及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窦损伤一般比鼻骨损伤更为严重。鼻窦损伤常常形成颅底骨折,使脑脊液从鼻腔外漏,上颌窦顶壁的裂伤,可造成眼球内陷,出现复视,筛窦损伤,可因视神经受到压迫而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脑脊液外漏的真正危机在于逆行性颅内感染,导致脑膜发炎,鼻窦裂伤使颅底骨与鼻腔相连通,外界细菌随时可逆行侵入大脑,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鼻腔出血引发的危险鼻腔出血的潜在危机并不在于失血本身,其真正的危险在于鼻内出血,流经咽喉,引起误吸。

面三角区破损引发的危险

在面三角区内,神经、血管分布极为丰富,尤以静脉血管的分布较多。面部静脉结构特殊,都没有静脉瓣,因此容易造成血液逆行。而面部静脉血液的回流,多要经过面深静脉及眼内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因而,面三角区破损,外界细菌极易通过面部静脉,向整个头、面部扩散,并沿面部静脉上行侵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诱发脑膜发炎,导致生命危险。

(四)耳门耳分为内耳、中耳和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3个部分。声波传人耳道,首先要经过耳膜。中耳位于内、外耳之间,起着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分为感受听觉的部分和感受空间体位变化的部分。

用掌根击打耳门,可以因外力震荡和气浪的冲击造成中耳鼓膜破裂,引起耳内出血、疼痛、耳鸣和听力丧失,有时还会伴有头晕、恶心、休克等症状。

打击严重时,空气在狭小的耳道中形成强大的压力,可以造成内耳迷路震荡,致使内耳迷路出血,出现晕眩、恶心或短暂的昏迷,并使前庭器官的平衡机能遭到破坏,出现感觉偏差、站立不稳、无法掌握平衡。内耳迷路震荡所造成的昏迷,不同于脑震荡,不仅意识容易恢复,而且前庭器官的机能也容易得到代偿。因此,内耳迷路震荡后的昏迷只是暂时性的。

(五)耳根部耳根部即耳垂后根部,在耳垂后、下颌角以上、颞骨乳突以下的凹陷处。耳根部皮下缺少皮下组织,肌肉、皮肤极薄。耳根是从头侧面的部位上接近颅底和延髓。打击耳根部,很容易使颅底受到震荡,颅底震荡必然会波及延髓,使脑干受到震荡、牵拉或发生侧向位移,引起心跳突然减弱、减慢,血压下降,呼吸短促、困难,造成生命垂危,甚至可以出现严重的昏迷或心跳,呼吸骤停,使人立即毙命。严重的颅底震荡有时还会造成颅底骨折,颅底骨折一般都出现昏迷并有脑脊液自耳道漏出。

耳根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部位,掐拿耳根会产生剧烈疼痛,用力掐拿可使人晕厥。

(六)脑枕部脑枕部是指后脑枕骨粗隆上下这一部位。脑枕部与后颅窝相对应,向下与颈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外力打击脑枕部,常常造成致命的后果。很早以前,脑后正中的枕骨穴就已被民间列为“致命穴”。

脑枕部是对外力冲击承受力最差的一个部位,脑枕部遭打击极易形成脑震荡。

脑枕部历来被视为人体的要害,打击脑枕部易引起颅内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