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拳击(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3207100000015

第15章 腿法防守与反击技巧踹腿的防守与反击(1)

一、左踹腿的防守与反击.左踹腿的防守技术)

动作说明

接触型防守砸压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踹腿进攻我腹部时,我身体随即右旋,同时带动左臂沉肘、握拳、前臂迅速下摆,用手腕及尺骨的外侧狠狠下砸对方小腿,化解对方的进攻。

手拨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踹腿进攻我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时,我左脚随即后撤半步,同时左手由拳变掌向外拨打对方小腿,使其改变进攻的方向。

锁扣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踹腿进攻我腹部时,我双臂随即沉肘,同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呈“袋”状向前迎接对方进攻的腿;当进攻腿进人两手之间发力时,两手相合,锁扣住对方脚踝处,同时收腹、含胸、收小腿,化解对方的进攻。

里抄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踹腿进攻我腹部时,我左腿随即后撤一步变为反架,同时右臂借助身体的转动曲臂内旋自外向里抄拨对方的小腿,使其改变进攻的方向。

上掀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踹腿进攻我胸部或头部时,我左脚随即向前上半步,曲左臂上架,同时右手变掌上推对方的脚,使对方向后失去重心而摔倒。

侧闪外挂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踹腿进攻我胸部或头部时,我左脚随即向右前方上一步,侧身避开对方的进攻,同时曲左臂抄挂对方左腿膝关节处。

躲闪型防守后闪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踹腿进攻我腹部和胸部时,我右脚随即后撤半步同时上体后仰,双手放于胸前,含下颚,目视对方,以此来化解对方凶猛的进攻。

后撤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踹腿进攻我腹部或胸部时,我右脚随即后撤半步同时左脚相应的后跟半步,躲开对方的进攻。

下闪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踹腿进攻我胸部或头部时,我左脚随即向前上一步同时身体迅速下沉,双手护头,躲闪对方的进攻。练习方法

提示腿法的防守训练与拳法的防守训练在方法和手段上基本相同,故在练习时请参照拳法的防守反击练习方法

加以练习。

左踹腿的常用防守反击术,

动作说明

砸压防守反击术

手拨防守反击术

掩肘拨打防守反击术里抄防守反击术锁扣防守反击术锁扣防守技术在实战运用中常结合勾踢摔(在第二部我们将学到接腿勾踢摔),但有时结合其他动作进行反击效果也不错,比如:

后闪防守反击求

后撤防守反击术

下闪防守反击术

练习方法

提示在腿法的防守反击练习中,同样请参照拳法的防守反击练习的方法和手段加以练习。

二、右踹腿的防守与反击.右踹腿的防守技术)

动作说明

接触型防守里抄防守法:当对方以右踹腿进攻我腰部时,我左脚随即向左上方上步侧闪,同时屈左臂内旋,自外向里抄拨对方的小腿,使其改变方向,化解对方的进攻。

掩肘拨打防守法:当对方以右踹腿进攻我腹部或胸部时,我左脚随即向左上方上步侧闪,同时左臂沉肘前伸,前臂内旋,自外向里拨打对方脚踝,使其改变进攻方向。躲闪型防守后撤步躲闪防守法:当对方以右踹腿向我进攻时,我左腿随即后退侧闪成反架站立。

跳步后闪:当对方以右踹腿进攻我胸腹部时,我右腿随即向后跳起后闪,避开对方的进攻。

右踹腿的常用防守反击术

左上步里抄防守反击术

跳步后闪防守反击术图

后撒步侧闪防守反击术

跳步后闪防守反击术

腿的防守与反击一、左鞭腿的防守与反击.左鞭腿的防守

动作说明

接触型防守外挡防守法:当对方以左低鞭腿进攻我大腿或小腿内侧时,我左腿随即上前一步,身体前倾同时左手由拳变掌,自里向外推挡对方进攻腿的膝关节内侧。

里挂防守法:当对方以左鞭腿进攻我腹部或肋部时,我左腿随即上前一步,脚内扣,身体外旋侧闪,左臂由伸到曲,自里向外挂扣对方进攻腿的膝窝处。

挂挡防守法:当对方以左鞭腿进攻我头部,在躲闪不及时,我左脚随即向前上半步,同时含胸、右臂收紧,由下上挂,身体稍内旋,用臂的外侧和拳背保护头部。

提示掩肘防守与挂挡防守一般是在自己躲闪不及时的应急措施,稍有不慎,就会受到重创,不宜常用,故在实战中拥有良好的判断力(或者说是洞察力)是你防守的重要保障。

躲闪型防守侧闪防守法:当对方以左低鞭腿进攻我大腿或小腿内侧时,我左腿随即向左侧撤半步,躲过对方的进攻。

后闪防守法:当对方以左鞭腿进攻我胸部或头部时,我右腿随即后撤半步,同时上体后仰,两手放于胸前,含下颚,目视前方。

后撤防守法:当对方以左鞭腿进攻我胸部时,我左腿随即向后撤一大步呈反架,以此来躲避对方的进攻。

左鞭腿的常用防守反击术

上步外挡防守反击术

上表侧闪里挂防守反击术

该防守方法一般是配合接腿摔来加以运用的,故在第二部接腿摔的章节中再详细介绍。

掩肘防守反击术

挂挡防守反击术

侧闪防守反击术

后闪防守击术

后撤防守反击术

二、右鞭腿的防守与反击.右鞭腿的防守接触型防守外挂防守法1:当对方以左低鞭腿进攻我大(或小)腿外侧时。我左腿随即上前一步,同时伸左臂外挂对方小腿。

外挂防守法3:当对方以右鞭腿进攻我脸部或头部时,我左脚随即向前上步,身体右侧闪,同时左臂由里向外挂扣对方右腿的膝关节处,左臂控制住对方的右腿。

撤步外挂防守法:当对方以右鞭腿进攻我小腿外侧时,我左脚随即后撤半步,同时上体前俯,左手钩腕,自外向里挂抄对方小腿。

躲闪型防守侧闪防守法:当对方以右鞭腿进攻我大、小腿外侧时,我左腿随即向左侧躲闪,避开对方的进攻。

后闪防守法:当对方以右鞭腿进攻我胸部或头部时,我右腿随即后撤半步同时上体后仰,两手放于胸前,含下颚,目视前方,躲开对方的进攻。

后撤防守法:当对方以右鞭腿进攻我胸部或头部时,我左腿随即后撤一步呈反架,躲过对方的进攻。

右鞭腿的常用防守反击术外持防守反击术提示外挂防守

3和撤步外挂将在第二部接腿摔的章节中加以讲解。

侧闪防守反击术

后闪防守反击术

后撤防守反击术

腿的防守与反击一、左蹬腿的防守与反击.左蹬腿的防守锁扣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蹬腿进攻我腹部或胸部时,我相应用锁扣防守法将对方的进攻腿锁住。

掩肘拨打防守法:当对方以左蹬腿进攻我胸部时,我身体随即左旋,同时右臂沉肘前伸、前臂内旋,自外向里拨打对方脚踝,使其改变进攻方向。

左蹬腿的常用防守

二、右蹬腿的防守与反击.右蹬腿的防守掩肘拨打防守法:当对方以右蹬腿进攻我腹部或胸部时,我左脚随即向左上方上步侧闪,同时身体右旋,左臂沉肘前伸、前臂内旋,自外向里拨打对方脚腕,使其改变进攻方向。

里抄防守法:当对方以右蹬腿进攻我腰腹部时,我左脚随即向左上方上步侧闪,同时左臂下伸,自外向里、曲臂外旋,借助身体的转动抄击对方的小腿,使其改变进攻方向。

右蹬腿的常用防守反击术

掩肘拨打防守反击术

里抄防守反击术

第十章拳击练习者必备人体常识人体任何部位受到打击时,都会感到疼痛,有的甚至丧失功能,如人体关节受到超过生理限度的打击或压迫时,就会发生脱臼或韧带撕裂,出现运动障碍。只有清楚地了解人体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训练,准确掌握有效的攻击部位,从而提高自卫防身的技能;只有了解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薄弱部位的生理机能,才能在格斗中准确控制关节和攻其要害,制服对手,保护自己。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定位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为了正确描述人体结构形态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制定公认的统一标准,即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初学者必须准确掌握这项基本知识,以利于学习、交流而避免误解。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二、常用的方位术语上和下: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

前和后:靠身体腹面者为前,而靠背面为后。在描述手时则常用掌侧和背侧。

内侧和外侧: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描述上肢的结构时,由于前臂尺、桡骨并列,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故可以用尺侧代替内侧,用桡侧代替外侧;下肢小腿部有胫、腓骨并列,胫骨在内侧,腓骨居外侧,故又可用胫侧和腓侧称之。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浅。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深。

三、人体的基本轴和面

(一)轴:人体各部分的运动多为转动,必须绕一定的轴进行,这些轴被人们假设为通过关节中心的轴。以解剖学姿势为准,可将人体设三个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轴。轴多用于表达关节运动时骨的位移轨迹所沿的轴线。图.矢状轴--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垂直轴--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二)面:人体的基本切面,也叫人体的基本平面。有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三个,它们互相垂直。按照轴线可将人体或器官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某些结构。

矢状面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因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故叫做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水平面或横切面,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

须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轴为准,即沿其长轴所做的切面叫纵切面,而与长轴垂直的切面叫横切面。

人体的骨骼及关节一、骨骼骨骼是人体内最坚固的结构,在有机体生活中起机械作用。正常人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全身各骨连接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

(一)颅骨:面、脑颅骨22块,听小骨6块,舌骨1块。

(二)躯干骨:椎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三)四肢骨: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二、骨的形态骨按形态,一般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4种。各骨的形态与所担负的功能相关。

(一)长骨:多呈长管状,主要分布于四肢,如肱骨、股骨等。长骨的两端膨大称骺,其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中部细长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腔。

(二)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见于承受压力较大而运动又较复杂的部位,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三)扁骨:多呈宽扁板状,主要构成颅腔和胸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的顶骨、胸部的胸骨等。有的以宽阔的面积供肌肉附着,对肢体运动起重要作用,如骨盆的髋骨等。

(四)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和面部,如躯干的椎骨、颅底的颞骨和面部的上颌骨等。有些不规则骨的内部具有含气的空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内的上颌窦。这些骨在发音时起共鸣作用,也能减轻骨的重量。

此外,还有一些呈卵圆形结节状的小骨,称为籽骨。这些骨主要分布于手和足的肌腱内,在运动中减少摩擦和改变骨骼肌牵引方向,如髌骨。

三、关节在人体中骨与骨相连接能活动的部位叫关节。关节的运动形式可分为6种,即:屈、伸、外展、内收、旋转和环转。一般关节都由两块骨构成,称单轴关节,如肩关节。由两块以上的骨所构成的关节,称双轴关节,如肘关节。此外,还有一些关节在结构上完全是独立的,但在活动时必须同时进行,这种关节称多轴关节,如两侧的下颌关节。

(一)关节的分类根据关节运动轴的多少和关节面的形状,关节有以下几种类型。

单轴关节只有一个运动轴,活动性小,只能做一种运动,可作屈伸或回旋运动。单轴关节分为:

(1)车轴关节:关节头呈圆柱形,关节窝凹陷,关节面常位于骨的侧方,骨围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如桡尺关节和寰枢关节。

(2)滑车关节:关节头呈滑车状,关节窝有嵴,限制着关节的侧向运动,这种关节只能围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如指间关节。

(3)蜗状关节:是滑车关节的变形,关节面侧斜,其运动轴与骨的长轴不成直角,如肘关节。

双轴关节

相垂直的运动轴,活动性比单轴关节大,可做屈、伸、外展、内收运动,双轴关节分为:

(1)椭圆关节:关节窝与关节头相适应,能做冠状轴上的屈、伸和矢状轴上的内收、外展运动,此外,还可做一定程度的环转运动,如桡腕关节。

(2)鞍状关节:两骨的关节面均呈马鞍状,并做十字交叉接合,可做屈、伸、内收、外展运动,也可稍做环转运动,如拇指腕掌关节。

多轴关节有3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活动性比双轴关节大,可做屈、伸、外展和内收,回旋环转的运动。多轴关节分为:

(1)球窝关节:关节头呈球形,较大,关节窝小而浅,不及球面的1/3,关节运动的范围最大,可沿3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做屈、伸、内收、外展、旋转以及环转等运动,如肩关节。

(2)臼关节:与球窝关节相似,但关节窝很深,包绕关节头的1/2以上,运动形式同球窝关节,但运动范围较小,如髋关节。

(二)关节运动的功能和特点.颈椎

人的颈椎7块椎骨组成了颈部的关节,颈关节能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颈椎上接颅骨下连胸椎,是全身联系的枢纽,是人体“最高司令部”。颈椎周围有神经、血管、食道、气管等重要器官。打击或压迫这些器官和组织,会影响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造成功能障碍。椎动脉在颈部受压后,可以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严重时还可以引起脑萎缩;颈部脊髓受压,可以造成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颈椎的椎管内有人体的中枢神经通过,当颈椎的任何一个关节受伤或错位时,都将会伤及到神经系统,特别是颈椎的严重错位,会危及到人的生命。

肩关节肩关节是典型的多轴关节,由于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因而其活动范围较大,可做内收、外展、旋内、旋外以及环转运动。

但是肩关节连结骨的关节面大小相差甚大,而且关节囊松弛,韧带少而弱,所以肩关节是人体中最灵活关节的同时,也是稳固性较差的一个关节,受外力打击时容易造成肩关节脱臼或关节韧带受伤。肩关节脱位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0%以上,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肩关节脱位可分前脱位和后脱位,前者多见。其关节由肩盂和肱骨头构成,肩盂小而浅,肱骨头呈半球形,其面积为盂的4倍。肩关节囊薄弱松弛,活动范围大,易发生脱位。当跌倒时,掌或肘着地,上肢内旋后伸,由于传导暴力或杠杆外力的作用,随暴力大小可分别造成盂下、喙突下或锁骨下前脱位。

肘关节肘关节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关节,实际上是由3个关节共同构成的。这3个关节是肱尺关节、肱挠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3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由于3个关节的共同存在,因而使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受到较大的影响,活动范围较小,只能做屈、伸和回旋运动,完全伸直时,由后施加压力或击打,会造成脱臼或韧带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