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逆袭心理学
3175400000035

第35章 呸!你才有病!(4)

(2)另一些疗法不容易自己操作

像弗洛伊德的释梦、精神分析,看起来是很好玩,但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如果自己操作,那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可就太多了。好玩的部分我已经在其他章节酌情展现了,比如自由联想。

(3)篇幅有限,力所不能及

我尚没有那个能力把那么多心理专家的宝贵智慧浓缩在这短短一书中呈现,同时不引起你的烦躁与困惑。所以如果你只是心理小感冒,在这里找一些可行的方法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必须要他人的协助,我仍然建议你找正规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对于困难,面对是比逃避更好的办法!

最后,整本书都在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为你展现自我疗愈的各种方式,如果你的问题很明确,是关于父母的,孩子的,恋爱的,自我的,快乐与痛苦的,自制力,死亡焦虑等,你可以在其他章节找到各种有趣方法和答案。

一切都是你的资源和工具,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摸索自己的路……

有了方法,我们还需要来点计划,做出点实际的改变。不论你是想坚持每天写日记,让自己及时理清情绪和思路,还是经常参加朋友们的小聚,和朋友聊聊天,排遣无处不在的烦闷情绪,或者想重新学习一门技艺,那都是你走向全新自我的尝试与努力,是你“活出更好自己”的开始!

就像即将启程到达一个美好的度假胜地,我们踏入重生之旅!

(第三节)重生之旅,从“1”开始

万事开头难

时常有人跟我说—唉(叹气状),你说得挺好啊,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如果有人说你—没志气!

即便有人说你—没毅力!

就算有人说你—没救了!!

你也不要灰心,最好立马离他远远的!

土枪不可能一天换洋炮,你也不能一天之内“旧貌换新颜”!

喜欢韩寒的“一个”APP,文字倒是其次,更喜欢它的形式。

如果你能每天坚持哪怕“一个”好习惯,就是一个好开始。

一个预言

还记得小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吗?

你曾经为此付出过努力吗?

现在,你的梦想实现了没?

女孩儿的第一个梦想,泡汤了。

有个女生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歌唱家”。但她的努力仅限于上学、放学路上唱歌。高中成绩排名全班前两名的她,家长自然不会支持她的高考志愿填报艺术专业。于是,她当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至今她都是一个唱歌还不错的妈妈以及小范围知名的“楼梯歌手”。

女孩儿的第二个梦想,实现了。

这个女孩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了一个预言:她会成为一个心理学者,研究心理学,传播心理学。

这个所谓的预言,甚至没有实现的时间节点,没有计划,只有想法。19岁大学毕业,专业是市场营销,想要投身到心理行业,除了继续上学别无他法。但既要摆脱家里的财务支持,又要继续去上学,这一点对当时的她来说并不容易。尽管上大学时她还是学习委员,但工作后的她显然不算是个好学生,甚至是决定“学心理学”还是其他的时候,也曾徘徊犹豫过。

当年还没开放“心理咨询师考试”,那时的她认为,一个学市场营销的优秀毕业生,不去做市场工作,去学心理学,不但别人会奇怪,而且自己眼前的工作机会也会丢失,这样很可能别人会以为她有毛病!想想看,一个20岁不到的小女生,谁会找她咨询心理学的什么事儿呢?

没办法,一边找工作一边自学考试。可学习不能拖了工作的后腿,于是她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自考课程;本科不是心理学,因为当时她还在犹豫“心理学不好就业”。在考完“新闻本科”后,跟着命运的安排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恋爱中,四级考试没过!至今都没拿到本科学位,但此女贼心不死,还想干心理这行,怎么办?继续学!

她报了心理学在职研究生,仍然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期间了解心理学市场情况,发现年轻普通的心理咨询师过得很辛苦,而她自己既年轻又没有什么学历背景,为了让大家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师,活跃这个行业,于是干脆转行做了心理学网站。一段时间后,她退出网站专心在家开始了写作生涯,并最终和她喜欢的事情待在了一起:一边看书写作,一边学习心理学,传播心理学。

你瞧,她的故事不算多励志,甚至有点普通—有徘徊,有犹豫,也有各种困难和挫折,现在看来当年某些判断也显得幼稚和不客观。可她还是走过来了,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果今天有人问:“你的梦想实现了吗?”她会毫不脸红地说:“实现了,并在继续实现中!”

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一件要事就是给自己一个“自我预言”!

心理tips:自我实现的预言:自证预言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了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莫顿对自证预言的看法是:自证预言是一种能唤起新的行为的预言,并且该行为使得本来错误的概念变成了正确。

在心理学上,“自证预言”是存在的,人并非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而是主动地根据个人期望,做出相对性的思想及行为反应,使期望得以实践。信念和行为之间的正反馈被认为是自我应验预言成真的主要原因。

“自证预言”是为更好的自己设立一个“形象的目标”,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未来方向!

预言,不就是梦想吗!

“自证预言”不只是梦想,它和梦想的区别在于“梦想也许成空,但预言注定要被实现”!

如果你内心没有一股子“一定要实现”的激情,只是发白日梦,那恐怕真不能称之为预言,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

所以,一切发乎于你的内心,是否有一种强烈要去实现的动力,只要有那就够了!没有的话,不如马上盖被子睡觉做个“黄粱美梦”的好。希望给自己自证预言的人,也许有点神经质,也许是个疯子,但他内心的动力必须足够!

一个习惯

只有“自证预言”还不够,你还需要做点什么。

别担心,不是要你写计划列清单!

写计划这招儿,你能做出来当然不坏,不过既然管用,恐怕你早就做了,不会等到今天!

最好的办法不是制订计划,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简单的办法是明确目标后,培养出一个“新习惯”!每天只坚持一件简单的小事,效果其实很不错!

量变引起质变

曾有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具有自学能力的普通高中生,只要给他两到三年的自学时间,保证每天一定的学习时间和资源,他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才。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大学毕业的聚会上你会发现大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间越久变化越大。

有些人锦衣玉食了,有些人嫁给“土豪”了,有些人成精英了,有些人环球旅行了……这些变化也许是显著的,但对当事人而言,不过就是每天坚持的那么一点点变化,而且每个人都在成为着自己“自证预言”的践行者。至于那些事与愿违者,我们不能否认,除了一丁点儿运气的影响以外,大部分是因为他内心的愿望恐怕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强烈罢了!就像战争中、职场上的表现一样:振臂高呼的,未必是最勇敢的;最沉默的,也许是最厉害的!

刚才那个故事里的女生,不过是坚持了一件事情:一直不停地学习心理学,做跟心理学相关的事情。只要你始终在这条路上走,然后你会发现生活就像《吸引力法则》里提到的一样,一切资源都会悄悄降临到你的身边……

习惯的神奇力量

很多人一想到数年如一日,也许“差强人意”的毅力就会将我们“逼回原地”,于是再也没有重新开始的动力了。恐怕很多人没能坚持下去,也有这个原因在。习惯和计划的不同在于:不要复杂,只要从“1”开始。每当你培养一个习惯,“固化的行为”会成为一种本能式的条件反射,那个时候“毅力”就可以稍事休息了。

心理tips:21天,让行为变成习惯

根据美国神经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21天可以使一种行为变成习惯性动作,90天可以使之形成稳定的习惯。形成稳定习惯后,你的行为就不是需要用“毅力”刻意为之,而是变成了“顺其自然”的一件事情。如果你还记得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你还记得华生的将一打婴儿变成各种人物的观点,拉施里的研究同样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

如果一件事情坚持下去,所需要的难度变小了,你实施的频次增加了,量变引起质变,那么你也就距离自己的新目标又近了一些。所以下次你看到新闻上报道,某人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如何做好事或者做坏事,就好理解了。原来行为已经在他身上固化下来,形成了习惯。形成习惯的行为想要持续运转下去,其实不难,难在开始。

怎样才能进入这个良性循环呢?

(3)从7天到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