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逆袭心理学
3175400000036

第36章 呸!你才有病!(5)

人们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平均需要21天左右的时间。但这只是一个最简化的描述,它的核心特质不是21天的时间历程,还应该包含“自我奖赏”,如果没有自我奖赏,恐怕还没到21天,又有一批“行为”被懒惰和各种理由吹倒在沙滩上。

如何才能循序渐进抵达彼岸呢?

心理tips—《态度形成三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

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品德形成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有三个阶段:

(1)依从:依从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依从不是个体自愿的,而是迫于外界的强制性压力采取的暂时性的行为。在态度形成的过程中,依从是很普遍的现象,在个体早期生活中,态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依从。

(2)认同:认同是个体自愿地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心目中榜样的观念和态度相一致。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依照“角色的态度”来指导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3)内化:内化在个体态度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在要求变成内在要求,以及顺其自然的样子,甚至开始享受这个过程。

好了,现在我们把21天的目标制定好了,并将它如上分成3个单元,每个单元由7天组成。接下来,我们要看看如何开展这三个“7天计划”。

第一个“7天”:依从+奖励

你必须不时提醒自己注意改变,并刻意要求自己。因为你一不留意,你的惰性就会浮出水面,把你打回原形。行动中即便感到吃力也要坚持,哪怕只是表面现象也要坚持,这一阶段,你真是需要用到坚持的“毅力”!除此以外,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给自己“及时奖励”。这个奖励就是用来避免和低效的你随时会产生的烦躁和抵触情绪。一旦完成当日目标,立即奖励自己。奖励有多重要?—看看宠物专家怎样训练小狗就知道了,说起来,巴甫洛夫也是跟他们学的。

坚持写心情日记,就算写得很差,也奖励自己一只冰淇淋或奶油蛋糕!

小猫坚持定点小便,小便完主人奖励鱼一只!

第二个“7天”:认同

经过一周的刻意要求,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这一阶段抵触情绪会少一些,时刻记得“自证预言”,用它提醒自己—不能松懈!

坚持写日记,投入专注状,墙上画着《自画像:更好的自己》,继续奖励甜点一份!

小猫坚持定点小便,墙上挂着《猫咪公主:更好的猫咪》,主人奖励鱼一只!

第三个“7天”:内化与享受

这一阶段是习惯的稳定期,它会使新习惯成为你的一部分,像吃饭、刷牙、洗脸一样自然。这时要学会“享受过程”。

坚持写日记,享受这个过程,你成了自画像中的自己,继续享用甜点。

小猫坚持定点小便,还会抓个小花装饰便盆,猫咪变成了猫咪公主,主人奖励鱼一只。

新的一天开始了。

时间一到,你就去写日记了,并且不需要甜点的激励;

时间一到,猫咪就去小便了,并且不需要一只鱼作为激励。

7天、14天、21天重生之旅的记录

停止说教,开始行动吧!

如果想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些改变,请从这张表单开始。

第一步:写出你的自证预言,并把它挂在你抬头可见的显眼位置!

第二步:开始“一个”新习惯,它是什么?你准备给自己什么奖励?

习惯是:

奖励是:

第三步:设计一张21天记录表单和21个笑脸,如果你做到了一次,就把它们标在你的自证预言表单上。坚持21天,看看结果吧!

关于坚持的问题:

(1)生活中难免发生各种突发事件,错过一两次怎么办?没关系,可以累加次数,不要轻言放弃。

(2)奖励很重要!无论是一项娱乐还是一个实物,必须让你感到快乐!不然,你还是选点更能激发你斗志的奖品吧。

最后,对于懒人中的懒人,我们还有办法。就算你是那种一辈子都愿意被生活拖着走的人,那你也还有至少三次重大改变的人生机会!

一生三次“新生”的机会

我的书基本上就是给懒人准备的,如果你仍然觉得应该培养一个好习惯却也懒得做—

好吧,心理学家们和老天爷一样有耐心等待着你的改变,并且赋予了你至少三次机会:第一次—爱过;第二次—错过;第三次—为人父母过。

第一次:爱过

很多人都说,恋爱让人成熟,让人长大,那是因为在爱情中,我们得以卸下所有的“顾忌”,彻底放弃自己一次。真正投入的爱是不计较,不为自己,只为对方的一种几乎燃烧自己成就对方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平生第一次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其不同于父母眼中严格约束的自己,也不同于老师和同学眼中守规矩的自己,更不同于同事眼中敬业的自己。爱人眼中的自己是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一次全新冒险和体验!多出来的无非是些真性情,真脾气。

为什么“恋爱”是“重生”的机会?

首先,热恋期,全然接纳所带来的愉悦感,让你有“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动力!

所有经历过恋爱的人都知道,恋爱的初期,你们互相迷恋,每个人都能接受到来自对方那种疯狂而全然的“喜爱”与“接纳”!在经历过“全然接纳”“全然肯定”后,想被人爱,想爱人,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就成了你改变的一大动力!

其次,磨合期,“面对质疑”是走向“深爱”的必经之路,也是走向“更好自己”的起点!

爱人是你最好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你的美好,也映照出你的缺憾。当初接纳你的那个人,在激情退却后,会留下冷静与不冷静的“提问或质疑”,在这些提问背后,你其实就已经走到了“可以改变”的起点。

最后,稳定期,建立亲密关系,同时“整合”成为一个更强大的自我。

弗洛姆说:爱情是一种积极而不是消极的情绪,爱情是“给”而不是“得”。“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还记得“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观点吗?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这既是你生命力走向盛大的过程,也是考验你人格发展是否完善的一个参照。换句话说,如果在你的“原生家庭”中没能完成这个步骤,那么在爱人这里,你无意获得了第二次新生的机会!

第二次:错过

如果说恋人像是一面镜子,得以照见自己,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挫折更像是另一面镜子,它不是通过人,而是通过事情反映出你的迷茫、无力与局限。谁都会遭遇挫折,在挫折中我们会反躬自省,提醒自己纠正错误,扩展局限,形成更完善的视野,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大大小小的挫折,每一次挫折的表面是痛苦与损失,但它的背面则教会我们学会下一次怎样规避损失。这不是正式推动我们走向更好的实战演练吗?还记得我们曾经说到的“人生没有错,只有试错”吗?试错本身就是我们通向正确重点的必经之路。

第三次:为人父母过

带着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不经意会有些令人兴奋的发现:

平时做事有条理干净利落的妈妈会有一个成绩好的孩子,但在重大时刻略不自信;道德要求标准高的妈妈会有一个遵纪守规的孩子,但自由时间略显张狂;爱看书的妈妈有一个书虫宝宝,喜欢独立思考,但也有可能过于自由,不守纪律,甚至不合群;爱发脾气的爸爸极可能有一个爱发脾气的孩子,也有可能有一个心地纯良善包容的孩子。

因为孩子是你人生的另一面镜子。

前几日看到“蒋琼耳”的话很有意蕴,也很有诗意—所谓“爱生爱,美生美”。

心地纯良的人推己及人,容易引发另一人的纯良:《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他偷盗了神父的银器,神父非但不斥责,还为了帮他躲避警察而多送了他一套烛台!为此,落魄的假释犯一跃成了最成功的商人和善良的市长。一日行善尚且如此,为人父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老话说,什么样的父母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当然,如果你的孩子不在身边,那么这个镜子照见的不是你,而是孩子的养育者。

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身上深深烙刻着自己的思想、习惯、道德标准等一系列轨迹。不信你了解一下看看,喜欢用打屁股的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会教育出一个同样喜欢用打人方式“教育”其他小朋友的孩子!如果你是个有自省力的父母,你会在孩子的身上看到浓缩了的自己,如果你还有行动,那么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修复”的契机!

这三次机会,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到,即便你不想开展任何主动的改变,请在重要机遇来临的时候抓住这些契机,它们是你重生的机会!

某日,外出淋雨归来,我们会给自己煮一碗生姜红糖水,发汗驱寒,以避免感冒。只不过现在有的人把它换成了VC,有的人换成了板蓝根。当然,这都是用来对付感冒的!

某日,情绪不佳,也许烦躁、也许压抑、也许焦虑、也许发火……这个时候我们该给自己冲一杯什么茶呢?这本书就是我能奉献给你的全部了……

如果以上方法你都试过了,仍不奏效,那么请你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本书不过是治个心理小感冒而已,不用太纠结,不是说大家都有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