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逆袭心理学
3175400000033

第33章 呸!你才有病!(2)

合理情绪治疗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他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

因此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称为ABC理论。

如何用ABC方式解决问题

例子:外出午餐,对面走来相熟的同事,当你打招呼,他却好像没看见,你觉得尴尬又气愤!

A:令你烦恼的事情—对面同事不搭理你。

B:什么看法导致了你如此烦恼?

(1)如果是没看见,那是“粗心大意”刺激我了!

(2)如果是不礼貌,那就是他“没教养”刺激我了!

(3)如果装作没看见,那就是“不尊重人”刺激我了!

C:你烦恼的情绪或者行为有哪些—有点尴尬,有点小气愤。

A是事实,无法改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B—什么观念导致了你的情绪?把它们放到“合理”的位置:

(1)粗心大意:对方只是偶尔粗心罢了,谁还没粗心大意过?不“以偏概全”就不必为此生气。

(2)不礼貌:那是他的教养问题,与我何干?我有必要生气吗?

(3)不尊重人:要求别人百分百尊重自己虽然是个美好愿望,但这个要求客观吗?是否有点绝对化?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受所有人喜欢的。

这只是一个小事情,所有令你情绪上感到困惑的事情,你都可以以此方式进行分析。分辨是否“不合理情绪”的过程是最有趣的,有时候我们内心的自己会和自己辩驳—“不尊重人就是不对嘛!”

如果可能,请你和一位敢于直言的“诤友”一起来进行这个练习。有时候自己和自己辩驳也许是有点困难的,具体的方法后面还会谈到,在了解自我对话的方法前,你可以另找一个朋友和自己对话。

ABC情绪疗法的注意事项

(1)事实是什么

引发的事件A必须是“客观的事实”,比如上例,“对方没搭理我”是事实!

至于“对方没礼貌,对方没看见,对方是装的”都是你据此揣测的,不要混淆。

(2)剥离不合理的观念

辨别是否“不合理情绪”原则有三个:符合一个,就是不合理情绪。

尽管有些观点在我们脑海中甚至主流文化中一直存在,但不是说这就是“合理”的。尤其当你被它所困的时候。

一定要追求事业,要成功!

一定要家庭完满,要和谐!

我们在分辨观念的时候,基础不是“这是否是我的人生信条”,需要适当剥离社会性,甚至道德性。心理学关注的焦点不是“成功与否”,而是“心理的健康快乐”!

虽然我们工作的时候会“痛并快乐着”,因为有极致要求的存在,所以会痛苦,但工作也会因此更加出色!但当你真的出现了大的情绪问题,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请不要继续死抱着不合理的观念不放手。如果它们相冲突,你也不必非黑即白,这个时候“中庸和妥协”是你身心健康的动态平衡方式。从自我修复的角度来说,这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如果你想试一试,请按照下表写出你的ABC,试一试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A=困扰我的事情或问题:

B=我对此事的看法:

C=我的情绪和行为:

对于打死不愿放弃人生“绝对化信条”的人而言,自己实行合理情绪疗法显然不容易奏效。那么更好的方式是进入人生的剧集:如果无法改变观念,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你的人生究竟发生了什么,包括现在的,过去的,甚至即将发生的未来……

2way:“说出你的故事”,改写人生剧本

《说出你的故事》是一档由凤凰卫视前任当家花旦鲁豫主持的人物访谈节目。类似的还有《杨澜访谈录》《面对面》《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近年来名人访谈节目经久不衰,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希望看到名人的故事和生活轨迹;另一方面很多明星自己也爆料通过采访节目收获良多,《奥普拉脱口秀》就是其中的翘楚!

奥普拉,史上最著名的无执照“心理治疗师”

奥普拉是这个时代最牛的脱口秀主持人!治疗师,是不是扯得太远了?其实一点也不远!

汤姆·汉克斯说:《奥普拉脱口秀》将惊喜演化为了艺术,所有的爱都将你围绕……

妮可·基德曼离婚后来找奥普拉诉苦,超级偶像汤姆·克鲁斯更是十二次登上《奥普拉脱口秀》。在节目中,明星们大谈自己的生活故事,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排队参加。

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奥普拉的个人魅力和节目影响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奥普拉在访谈中擅长“让嘉宾自己说故事”,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刺激观众和嘉宾,重新启动内心的动力引擎。奥普拉不只是个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更是一个天资甚高的心理专家。

奥普拉做了什么

访谈类节目很多,并非每一个参加节目的嘉宾都会对主持人念念不忘,上过奥普拉节目的人甚至对这个黑人女主持有点“感恩戴德”的味道。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奥普拉总能很巧妙地启发嘉宾“说自己的故事”。神奇的不是说故事,而是通过“叙说”“修复”了人生……

奥普拉是个天赋异禀的心理咨询师,只是巧了,这项能力用在主持业,竟大放异彩!

找几个闺蜜或基友聊聊天,谁不会

生活中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事儿,有时候一个人搞半天ABC仍然一塌糊涂,即便找几个知己也还是因为各持己见,最后一团乱麻告终!倾诉很重要,但如何解决问题,未必三两个知己就能搞定,解决问题的还是自己,回到原点,怎么办才好?

修复故事,何以修复人生

心理咨询技术中有一种治疗方式就是“叙事疗法”。

心理tips:叙事疗法(从属于后现代主义疗法)

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认为人类的活动和经历充满了“故事和意义”,当我们述说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但也往往遗漏一些片段,咨询师则正是通过“说故事”“问题外化”“发现关键事件”“替代性和再造”等方法,帮你找出遗漏的故事片段,摆脱外在问题的压迫和你内在系统主流故事的影响,重建个人内在力量。

叙事疗法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问题的治疗观念,不对来访者进行诊断,不贴“心理疾病”标签,也不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概括。治疗师认为,这世界上最了解你的是你自己,治疗师只是你的助手,你是解决问题的主角。

如果生活中找不到出口,不如走进故事,打开故事的大门,找到故事的出口,简单来说这就是心理学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论是死理性派,还是感性狂人,这都是一个容易操作的自我疗愈方法。

所有的故事,都有“新剧本”

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主人,你会写作文,就会写故事。动动笔,写下令你感到苦恼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说中理清,叙说中更新自我,并创造新的叙说。这就是叙事疗法的基本思路。

叙事疗法是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一种心理技术,它也有一定的“章法”。

(1)起名字,说故事

“说故事”对叙事疗法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一方面,我们得以比较“客观地”审视问题;另一方面,有机会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起名字”更重要,给“麻烦/问题”起个名字,意味着“你”和“你的麻烦”在叙述过程中就剥离开了,这种方式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外化”。剥离后,你是你,问题是问题。“你的问题”不再和你这个人混在一起,也就有可能被你“赶走”……

下面是咨询师常用的几种了解前因后果的问题:

(1)问题:令你困惑或者苦恼的是什么?/你的麻烦是什么?给它起个名字。

例如,淘宝购物上瘾。

(2)时间:这件事情是从何时、何地、何情景下发生的?

从2008怀孕休息在家,在家没事网购婴儿用品,既方便又实惠。

(3)现状:这件事情到现在是什么情况?

想买的东西大部分网购解决,最近迷上了丝巾,已经戴不过来了。

(4)广度:这件事情给你带来什么,又令你失去什么?

带来:收获感,满足感,因为总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被人称赞。

失去:专心做事的时间,打乱了其他生活计划,接孩子迟到,近几个月生活费超支。

(5)深度:10分代表你的麻烦完全控制了你,1分代表你完全控制它,现在是几分?

(2)发现“例外”

困难发生的时候,你觉得自己一团糟,但麻烦不会“每时每刻”伴随你,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对抗了问题。这些经验可能是被我们忽视的“故事片段”。不要忽视这些细节和片段。这是整个叙事转折的关键!

发现:什么情况下(哪怕是一次),你成功对抗了这个“麻烦”?或者某一阵子,你的麻烦不在了,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有那么一段时间,杂志社约稿频繁,为赶稿子加班到晚上,淘宝次数和时间少了很多。

前几个月父亲身体不适,要赶回家探望,家里用电脑也不方便,回来后为了赶稿子所以减少了淘宝次数和时间。

(3)放大“例外”,改写剧本

放大:我们注意到“困难”控制你的分数是6,刚才你自己也说,有过对抗的经验。那么未来你要减少这个分数,会怎么做?

近期,会试着多找几家出版社合作,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增加和周围亲朋好友的走动,定期地出去走走。最后计划发展一下自己的新兴趣,我一直蛮喜欢绘画和运动的,抽空试试看。

每天一大早的宝贵时间也许可以放在别的事情上,比如冥想或者绘画,不必急着坐在桌前做案头工作,冥想和绘画后,会有很大满足感,然后再开始写作或者别的事情。

也许我可以定一个12小时生活计划,贴在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

8—30:送孩子上学。

上午:先冥想或绘画,然后开始阅读和写作。

下午:增加30分钟午休,增加1小时娱乐时间,让自己开心一下。每天结束工作前,给以前的好友发个邮件问候一下,保持联系。也许第二天就能收到回信呢!

注意:在这一段叙述中,“淘宝购物成瘾”没有被分配到任何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充实的新生活”。我们并没有拒绝什么,我们只是发展了更多别的……

所以,在新剧本的撰写过程中,剧本的主角不应再是“麻烦”,而是“例外”,这是关键点!

(4)给新的故事起一个名字,写信给自己,然后把“故事变成事实”

给“新故事”重起一个名字记录下来,将写完的内容邮寄给两个人,一个是可以见证你变化,支持你、鼓励你改变的人。另一个人就是你自己。不要认为这个步骤是形式主义,它是敦促我们“把故事变成事实”的开始。故事变成文字,就成了可以考察的证据,有了它,“现在的你”可以帮助“陷入困难中的你”对抗再次麻烦来袭。另外,有一个大活人做见证,鼓励你,会比一个人面对问题更有保证,更有持续性!

最后,按照你故事的剧本,去生活吧!

练习:说出自己的故事,改写人生剧本。

起个名字,说故事

(1)问题:令你困惑或者苦恼的是什么?/你的麻烦是什么?给它起个名字。

(2)时间:这件事情是从何时、何地、何情景下发生的?

(3)现状:这件事情到现在是什么情况?

(4)广度:这件事情给你带来什么,又令你失去什么?

(5)深度:10分代表你的麻烦完全控制了你,1分代表你完全控制它,现在是几分?

(6)发现:什么情况下(哪怕是一次),你成功对抗了这个“麻烦”?

(某一阵子麻烦不在了,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7)放大:有过对抗经验的你,未来计划怎么做?

(一个新故事,围绕“例外”,而不是“麻烦”开展)

(8)给新故事起一个名字,写信给自己和一位监督人,把“故事变成事实”!

写完了?

把故事寄给谁?

电子邮箱/信箱地址

日记,手边的叙事疗愈

如果以上你还是觉得麻烦,请记住几个关键步骤:说故事,记“例外”,重写剧本,写信给自己!看起来有一种更加常见的方式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写日记。日记里面每一天的记录,在今天看来不都是过去的我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吗?

我自己有一个坚持了十多年的习惯:写日记。以前日记本最多也就是自我倾诉的一个地方,起到表达和发泄的作用。其实表达本身已经很重要,但后来发现,日记要这么写作用会“更大”:日记本里可以保留我每一次想要做积极改变的新剧本,见证我一路走来的积极心态。所以今天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本节例子上那个淘宝成瘾症患者就是我自己,有点丢脸,但这就是真实的我,没有人是完美的,我接受我自己,并愿意通过一点点改变,成为一个更好的我。

关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不是“事情”出了问题,就是“关系”出了问题。当我们对所谓的“事情”理不清头绪导致情绪问题时,上面的方法简单而且实用。当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出了问题,对方的行为又不在我可控范围内时,要彻底理解彼此的想法,就要从解决“关系”问题入手。

3way:让椅子“说话”

即将为你展示的不是皮克斯动画工场的作品,椅子不会在三更半夜当你熟睡的时候,像玩具一样苏醒,然后开始一场疯狂战斗或冒险之旅。心理咨询中有一种咨询方式,叫作“空椅子技术”。心理学大师们在若干年前就提出了让椅子参与心理咨询的技术。心理咨询为什么还需要椅子参加?如何让椅子“开口说话”?

心理tips:空椅子技术,让椅子开口说话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咨询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想法外显出来的方式。所谓空椅子,是指操作过程需要用到两张椅子。坐在不同的椅子上,代表着扮演不同的角色,你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对话交流”。这个角色既可以是自己身上的“支配者角色”和“被压迫角色”,也可以是“自己”和“他人”。通过“对话”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使人们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较高层次的整合,即学习去接纳这种对立的存在并使之并存,而不是要去消除一个人的某些人格特质。

格式塔疗法

又称完形疗法。它主张理解一个人要理解他的全部(他和他所处的背景与环境),认为治疗的目的不是“分析冲突”而是“整合冲突”,让我们“重新拥有”自己先前曾“否定”的部分。首先咨询师将问题聚焦于“什么”“怎样”以及“你、我、他”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为什么”。然后寻找你内心那些“未完成情结”,打开“心结”;在咨询手法上则运用独特的“实验技术”让你自己发现问题所在,然后“顿悟”并解决问题。空椅子技术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

“空椅子”技术,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精神分裂”?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角色扮演。

它是格式塔实验技术中最有代表性也容易操作的一种。格式塔流派还有很多好玩儿的技术。说到好玩,我们举个例子,看空椅子究竟应该怎么玩。

你想理解谁,就先“变”成谁!

还记得《辣妈正传》里的杂志社主编李木子关于“怀孕态度”的变化吗?

夏冰怀孕的时候,李木子曾力劝,希望她以工作为重。而李木子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因为自己上司邓总的要求才打掉的。如此工作至上的女强人却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哭成了熊猫眼。非但如此,主编还主动向夏冰道歉,说夏冰怀孕的时候自己太苛刻,因为她那时候完全不能体会为人母的感觉……

可现实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设身处地”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