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逆袭心理学
3175400000010

第10章 面对家人更要懂点心理学(2)

母亲是女儿眼里最完美、最高贵的女性,几乎就是一个女神。在此期间,同龄女孩儿之间对自己母亲产生的自豪感和相互攀比的情绪也是一生中最强烈的。她们会争吵着说,“我的妈妈会做……你的妈妈不会”,“我的妈妈有……你的妈妈没有”,甚至,“我妈妈比你妈妈漂亮”等。母亲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孩子的第一个“理想自我”。

心理tips:理想自我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理想自我代表一个人最希望拥有的自我概念、理想概念。

相对于理想自我存在的是现实自我,它包括对已存在的感知、对自己意识流的意识。

罗杰斯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他的自我概念,而不只是现实自我。

简单说,你希望成为的那个人,比实际感受到的现状要有意义,因为你是可以不断改变的!

小时候“理想自我”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长大后我们都会发现我已经成了那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这并不局限于职业,主要指的是个人特质,例如慷慨、善良、正直、耐心等品质。

从这个角度而言,母亲就是女儿的第一个理想自我,母亲是女儿的一面镜子。

妈妈,你也许无法像以前那样理解我了!

你偷看我的日记本?

你在我爱慕的男生面前批评我?

你还硬逼我吃掉我掉在桌子上的肥肉?

……

阴霾扫过女孩儿13—18岁的天空,母女之间的摩擦产生了……

崇拜情绪在女儿长到13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后,发生了变化。进入青春期,女儿与母亲的关系走到了转折点。渐渐地,妈妈在女儿眼中会成为不可理喻的人,女儿甚至开始批判妈妈,这正是青春期独立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母亲完美到挑不出毛病,也因此在女儿的“青春期”有好多妈妈看不懂女儿了。

一个将要觉醒的人要对过去说再见,可怜的妈妈,从孩子的“梦中女神”变成了“射击对象”!

无论男女,这一点上几乎是一致的,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建立自己的个人神话。她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甚至众人都无法理解她的思想,包括她们的父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母亲会逐渐地从“好妈妈”变成“坏妈妈”,这个“坏妈妈”未必就是指责,也许只是某种程度上的批判,或者表明自己与母亲观点立场有所不同了,对于女孩儿而言,用一个普遍规律来涵盖母女关系几乎是空想,有多少个女儿就有多少种母女关系。

妈妈,我终于理解了你!

不管怎样的成长背景,不管怎样的家庭环境,母女关系始终是一种源于爱的关系,青春期以后,女孩儿会开始逐渐回归对母亲的认可,直到自己成为母亲,她才发现终于理解母亲了,在此时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沿袭了母亲行为方式的一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

地心引力—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

女孩儿对母亲的关系通常就像地球引力一样,无论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动,最后还是会回到终点,与母亲的爱团聚!那一刻,也许是自己孕育了孩子,也许是开始恋爱,也许是情感受挫,也许是母亲即将离世……无论什么时候,与我们并不完美,但充满爱的母亲重逢是对自己最大的疗愈。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天冷的时候,最终女儿还是会第一个回到自己的怀抱……

父亲,影响女儿对男人的态度

有女儿的父亲,会常常骄傲地跟你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

其实这种关系最初是以“女儿把父亲当成了情人”作为开始的。

爱,在互动中发展起来……

高圆圆:找老公?就找像爸爸那样的!

“父亲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真的很有才华。”

“父亲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人,他为家庭牺牲很多,但从来不抱怨,他的这种好心态也让我懂得要学会适应,而不是去埋怨什么,生活是公平的。”

“我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很传统的男人,他们给我的影响很大。如果要找的话,我觉得另一半一定要比我大、比我懂事、水平比我高。”

尽管最后的结果未必是我们当初口中的描述,但大部分女孩儿内心的好男人,最初都是以父亲为原型的。

心理tips: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又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指女孩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结。

女儿对父亲产生爱恋,爱父嫌母(还有的单亲家庭,父亲如果和哪个女人亲近一些或者再婚,女儿就以极端的手段反抗,甚至以自杀相威胁),这就是“恋父情结”。一般女孩儿在3岁左右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恋父反母,但这种现象大多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隐藏起来,看起来就像消失了。但弗洛伊德认为,那只是一种隐藏,它们并不太容易消失。

这种说法,也来自希腊一个公主杀母的神话故事。

厄勒克特拉:为了爸爸,杀死妈妈!

阿迦门侬集结军队,准备征讨特洛伊。出发前的一次狩猎收获颇丰,便得意地夸道:“即便是狩猎女神的箭法也不过如此。”因而触怒神明。狩猎女神要求阿迦门侬把女儿伊菲革涅亚献祭给她,才会为远征大军刮起顺风。征讨特洛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两难之中,阿迦门侬还是不顾妻子的反对,将女儿献祭。

大军随之开赴特洛伊。战火纷飞,十年不绝。然而阿迦门侬夫妻之间怨恨的种子已经发芽。于是,丈夫在外征战,妻子在家偷情。十年之后,木马屠城,阿迦门侬凯旋之后却被妻子和她的情夫密谋杀害。王后和她的情夫统治了国家。

多年过去了,阿迦门侬的女儿厄勒克特拉长大成人。时间并没有洗去她对父亲的爱,忍辱的岁月催燃了复仇的火焰。厄勒克特拉联合弟弟,报父仇,杀了母亲。

有趣的是,厄勒克特拉在接受审判时说:“我不是母亲所生的人,我是从父亲宙斯的头里跳出来的,因此我维护男人的权利。”最终竟获得了判官雅典娜的支持!

公主的命运显然比俄狄浦斯幸运多了,俄狄浦斯最后自己刺瞎了双眼放逐了自己,厄勒克特拉则压根切断了与母亲的血缘关系。

当然神话都是极端的,弗洛伊德用这两个故事分别说明了“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揭示儿童性心理发展的特征:小女孩儿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潜意识中有一种取代母亲位置的愿望。只不过女孩儿不那么容易说“我有一个坏妈妈”,而是在和爸爸玩耍的时候说“要爸爸,不要妈妈”。

为什么要找一个像爸爸的男人

恋父情结是女孩儿在其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在潜意识里有一种把父亲占有为爱人,而把母亲作为竞争对象的意识。因为母亲总是拥有父亲,所以她有把母亲排除掉而独占父亲的一种本能欲望,但这种意识是不道德,是不为社会所接受,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神话故事可以说,我不是亲妈生出来的,普通人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

于是这种想法被打入了潜意识的“冷宫”,但它依旧影响着女孩儿的“性格、行为以及她对男人的选择”。既然不能和爸爸成为一辈子的情人,那就找一个替代品吧!

《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为啥戳中你

一部《来自星星的你》热播,男主角虽然有学问,但要求严格,说起学习严谨不贰;虽然会默默付出,但也超级冷酷,整部剧集微笑超不过三分钟;不是每时每刻都陪在爱人身边,却总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你要亲密,他拒你千里;你要自毁,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追韩剧的姑娘们有没有发现,这个令你感动的都教授,换个角度,不就是儿时陪伴我们的父亲吗?

为了你的学习,要求严格,说一不二!

虽然陪你时间不多,但若有急事,他立刻出现!

虽然可能不太会有亲昵之举,但你只要稍微受了委屈,他一定站在你这边!

没有亲昵之举,这一点很有“亚洲特色”,像极了我们身边内敛严厉的父亲!

爱你,好的坏的照单全收!

即便父亲身上有部分恶习,也会被女儿笼统地接收过来,比如有些女孩儿的父亲脾气急躁,妈妈很温柔,到后来女孩儿会发现自己居然也找了一个脾气急躁的丈夫。有一些父亲对人对事要求严格,虽然女儿从小到大比较马虎,也没少挨骂、但她会发现居然找了另一个严谨认真的男人做自己的丈夫。

恋父情结对女人来说具有比男人恋母情结更特殊的意义。如果说恋母情结对男人来说,确立了男人心目中理想女人形象和性取向的话,那么对于女人来说,通过父亲形象,不仅影响了她的情感趋向和安全感,也决定了她对男人的认识和态度。

什么是爱?

爱不是要你追求完美,而是理解和包容一切!

也因此,你会对父亲照单全收,并按图索骥找到另一个“不完美男人”。

但并非所有的爱人都和父亲是一比一定制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可否认,我们也会学习,知道脾气暴躁的父亲不好,也可能专门找一个“好好先生”,但你也会不自觉要求“好好先生”。如同基因的遗传和突变一样,为了活得更自在,我们的选择既有线索可循,更有提升的可能性!

生活是件奇妙的事情,我们原以为自己只是继承了父母亲的基因和生物特征,长得像一点,做事风格,脾气性格相似罢了,没承想我们也会沿袭父母爱的方式,影响对伴侣的选择。

(第四节)家庭,一部不断“重演”的剧集

你与父母,互为镜像

孩子,我认得你,你是当年的我!

徐静蕾坦言,小时候最怕见的人就是爸爸,看见爸爸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每天下午5点钟左右爸爸下班,她的“世界末日指针就自动开走”,她觉得小时候父亲的教育属于“恐怖型”,那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再也不用听爸爸的话,做自己的主人!

就在前一阵带爸爸去美国度假,徐静蕾还跟爸爸吵了一架。徐爸爸开车带大家兜风,估计是有点快,徐静蕾担心大家的安全,就说了一句“你慢点儿”。老爸不听,于是老徐就继续说,开车不是小事儿,事关安全,徐爸爸已经是70岁的人了,对美国的路况肯定不如国内熟,肯定要小心。这一说不打紧,突然徐爸爸就着急了:“我开得一点儿也不快。”“你这个人怎么不谦虚啊!”这句话,把徐爸爸彻底激怒了。于是徐爸爸转身开始教育徐静蕾,批评徐静蕾听不进别人意见,于是俩人开始赌气。几天后,徐妈妈做饭,徐爸爸在一旁指点,徐妈妈说:“你闭嘴,怎么那么罗唆!”谁想徐爸爸脱口而出:“你这个人怎么那么不谦虚啊!”说完徐爸爸愣了一下,徐静蕾在一旁就乐了。

瞧,孩子如同父母的镜像!

今天的我,是升级版的你们!

我们不只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能够看到以前的自己,更能从今天的自己身上看到若干年前父母亲的影子。

我的那位闺蜜,何尝不是如此。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记得妈妈曾经抱怨过,奶奶总也不来帮忙带孩子,自己都要累死了,还是孩子的姥姥最后过来帮忙照看了孩子。闺蜜小时候最甜蜜的一段记忆,也来自疼自己的姥姥。可过了若干年后,曾经的母亲竟会对自己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你婆婆应该多过来照顾你们一下,你爸爸离不开我”等等。

于是我那闺蜜暗暗发誓,将来自己的儿子如果有孩子,需要她的话,她一定义不容辞,第一个冲在前面,为她的孩子付出,为他服务!

陈坤小时候父母离异,起初跟着外婆生活,11岁才回到母亲身边,目睹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四个子女长大成人。就因为父母离婚,所以小朋友出去玩都不带他,也因此形成了他内向略带忧郁的气质。虽然采访中陈坤一直表示,自己生活一点也不苦,因为妈妈对自己很好。但你从他的生活状态不难发现,他也一样沿袭了妈妈当年单亲的状态,只不过这一次自己的孩子有爸爸陪在身边,而孩子的妈妈则不在。多少年来,陈坤都对“外界对自己孩子的好奇”非常敏感,就像终于有机会呵护当年的自己一样,这一次他要好好呵护自己的儿子。

陈坤今天成了一个“升级版的爸爸”,正因为他的童年缺失父爱,所以他更会竭尽所能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责任,做更好的自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无疑不是一次对自己内心父亲角色缺失的一种补偿。

妈妈当年给我的,我要给儿子!让他受到最少的打扰,最好的教育!爸爸当年没给的,我也要给儿子!让他有父爱,有一个男孩儿成长的榜样!

但不是所有的人、所有事情上,都会成为父母的升级版。

有时候,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这样僵在那里,成了一个大疙瘩。

当然,这还不算最麻烦的。

中性化,父母缺席的代价!

父亲缺席,中性化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男生被称为“花样美男”和“男色”;越来越多的女生被称为“女汉子”。这似乎预示着一个中性化时代的到来。但是否有人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呢?

出生后,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女护士;从小,我们有妈妈的陪伴;幼儿园,大多都是女老师;上学后,还是女老师多一些。直到开始上班,我们终于想起来问—爸爸去哪儿了?

你不能否认,《爸爸去哪儿》生逢其时,因为在需要父亲角色投入的时候,我们都在问:“爸爸去哪儿了?”

对于男孩儿而言,如果生活中失去了父亲,那么他的榜样缺失,阳刚和雄性气质发展就可能会遇到困难。对于女孩儿而言,如果在和父亲的互动中受到阻碍,那么在培养女性气质方面就会受到阻滞,性格呈现中性化,甚至男性化倾向。这恐怕也是为什么花样美男多与女汉子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母亲的缺席也会导致孩子中性化,只是目前的现实问题并不集中于此。

后天的男同、女同

对于同性恋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人给予宽容的态度,这是社会开明的特征。但同性恋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的是由于遗传基因导致,后天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尤其是“同性榜样”缺失,而另一方性别角色过于强势(作为男孩儿的母亲过于阴柔并以此为傲,或作为女孩儿的父亲过于刚硬并不关心,甚至压制女孩儿的阴柔表现)造成的。

逐渐加快的社会节奏,要求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社会竞争,养育子女的时间被一再挤压。最后极端化的结果是:家庭富裕的孩子,教育孩子成了女人一个人的事情,另外一些则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