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日军经过了缜密的布置,下了很大的决心,此次作战志在必得——用强弩之末来形容日军情形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事实上,用困兽之斗更能表现日军的心态,而我军精锐也确实很多投入到了滇缅远征军的作战中,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成为我军“在短短的8个月中,损兵六七十万人,丧失国土二十余万平方公里,丢掉城市一百四十六座,失去空军基地七个、飞机场三十六个,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的借口。在欧洲战场盟军接连获胜——苏军发动白俄罗斯歼灭战,英法联军实施诺曼底登陆——的形势下,我军的战绩呢?民国好不容易赢得了国际尊重,但是经此一役,友邦又会如何看待我国呢?无非是我国的国格尊严彻底被友邦们踩在脚下,好不容易经营起的国际形象就此毁于一旦,从今往后,友邦再也不愿正眼相觑了。对此战最表寒心便是美国驻华参事史迪威,此公本就与蒋介石不睦,此战后更是对蒋介石的拙劣指挥和国府的腐败深感愤怒,直指此战失利的主因是蒋政权的腐化无能,并主张由其取代蒋介石之位,全权指挥中国抗战。而美国当局虽然最终以撤换史迪威作结,但是对蒋介石的失望实是不言而喻,这也为美国主动要求假想敌苏联出兵东北埋下了伏笔。
当然,走运的是,在总体战局陷入绝境的形势下,日本现在已经是步步做,步步都是错了,虽然豫湘桂作战大获全胜,但是却反而加剧了其困境——日军兵力比战役之前更加分散,为敌后活动创造了更大空间;美军此时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美国陆军航空兵拥有了更好的轰炸日本本土的基地,使得占领中国机场的行动完全失去了意义;最讽刺的是,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到日寇投降的时候所谓大陆交通线也没能通车。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还跟民国有关吗?即便日本最终投降,作为战胜国的民国又能获得多少实质利益呢?
打双引号的胜利
民国的抗战本应成为我中华民族复苏的标志,而事实上,在豫湘桂战役之前,我们与强敌日本纠缠七年,牵制其大量部队,历经艰辛而终未亡国,这本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英美友邦也颇是对我国刮目相看,在开罗会议上也力挺我国出台了《开罗宣言》,声明对日姿态,要求日本归还我所占领土,然而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豫湘桂战役瞬间便葬送了我们的所有努力,也让友邦对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毁于一旦,在最需要拿下的一场战事中,我们却输了个精光,而因此造成的恶劣后果,马上就会展现出来。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二战即将迎来胜利的时刻,召开雅尔塔会议,席间达成《雅尔塔密约》,其核心是要求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美英两国明知道二战结束后苏联将成为其最大对手,为什么他们还要苏联出兵东北,为此不惜让苏联在我外蒙东北上下其手呢?因为自从豫湘桂溃败之后,美英两国已经彻底对国府的战斗力丧失了信心,为此,他们不惜引狼入室,将远东权益分给未来的对手苏联。而在三个豪强互通有无,并将中国权益作为政治交易筹码的同时,当事者中国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答案是,美英两国压根就设想过要知会中国,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此毫不知情。瞧瞧,仅因一战之失,我们便从四强国重新变回了任人宰割的鱼腩角色,即便日寇真的被逐出中国,我们就能立即迎来民族自立了吗?那独立的外蒙和丢失的东北权益又该怎么算?这笔账需要算到谁的头上?国际社会现实得很,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未失效,而在抗战中付出了沉重代价、为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民国,则还要为趁火打劫的所谓友邦来买单,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真的即将成为战胜国吗?又有哪个战胜国会像我们这样屈辱呢?我们在错误的时刻作出了错误的事情,并因此得到了错误的结果,如是而已。
我们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但是在胜利上面我们则须打个引号,外蒙独立最终成为事实,曾一度号称要废除与我国不平等条约的苏联毫不客气地将千岛群岛和库页岛一并吞下,甚至,旅顺港也一度被苏联占据——直至赫鲁晓夫时代才归还中国。如此这般,万民欢呼的伟大胜利,其成色真的这么足吗?作为一个有尊严的国人,我们真的要无视在胜利背后所隐藏的耻辱吗?
国共第二次内战
尸位素餐
历经8年的风风雨雨,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而中国也一度被列名四强国,在抗战结束后也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相信大部分理智的中国人都同意,没有足够的综合国力做支撑,所有这些外交地位都不过是镜花水月。而中国这具空壳子也在不久后的东京审判中暴露无遗,在美国的一手主导下,大多数侵华战犯都被从轻发落——最讽刺的莫过于后期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居然逃脱了审判,而与之相对,与美军作战的太平洋战争的战犯成为审判主体。弱国无外交啊!民国终究还只是个弱国,而正因为此,我们才会被豪强们当成政治交易的筹码而却还被蒙在鼓里,也正因为此,我们才不能在战后的审判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对于中国而言,纠结于四强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类的华丽辞藻中毫无意义,因为,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是唯一靠得住的东西。然而,遗憾的是,在抗战胜利之后,苦难的中国人民期待多年的和平却不能立即到来,而原因则是重庆谈判的破裂。而事实上,这个先礼后兵的政治秀压根也没有达成谅解的可能性——接下来,无非是双方各显其能,准备一较高下了。
在这样的喧嚣之中,李宗仁在干什么呢?李宗仁在得知抗战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当然一度是兴奋莫名,但是,在兴奋之余,他又很快便意识到,他跟蒋介石的斗争在长达八年的偃旗息鼓之后,又要重新开启了。李宗仁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蒋介石实在太了解了,当日坐困广西一隅尚且能与其分庭抗礼,经历了八年抗战后,不论是实力,抑或是地位,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的桂系,岂不是更为棘手?事实上,为了防患于未然,蒋介石早在抗战后期便将李宗仁调离了实权部门。蒋介石怎么看待自己,李宗仁心里头明镜儿似的,他也知道抗战胜利后自己必然为蒋介石所忌,但是,李宗仁又显然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接下来,他要怎么跟蒋介石斗法呢?
李宗仁出招了,在日本投降次日,他给蒋介石拍去一份电报,说是抗战八年,身心俱疲,想出国考察。蒋介石看到这份电报,心里想必骂了句娘希匹,李宗仁玩的是什么把戏,蒋介石再清楚不过,无非就是摆高姿态来讨价还价罢了,蒋介石能上套吗?蒋介石当然不会蠢到真的批准李宗仁出国考察,要真这么干了,那蒋介石排挤抗战有功之臣的罪名就坐实了,到时候全国舆论还不把蒋介石轰成渣?蒋介石当天晚上就打电话给李宗仁,大概意思是抗战虽然胜利,但问题依然多多,我们的责任,比之抗战更为重大,因此还不到休息的时候,等真到了能放手的那一天,我会跟德公同进同退。
蒋介石说要研究,李宗仁自然就以为这招以退为进的路数把他给制住了,于是便忙不迭地开价了——举荐黄劭竑当东北行辕主任。东北当然是块大肥肉,日本占领这些年里头,将东北建设得有声有色,尤其工业基础在全国首屈一指——当然了,日本建设东北不是做善事,他们是将东北当成其对外扩张的供血基地,如今日本人走了,而原先东北的少主子张学良如今又是这么个情况,苏联占了便宜早晚也是要撤兵,东北眼瞅着就陷入了政治真空,不要说李宗仁对其有意,民国数得上的派系,哪个不瞄着东北呢?当然了,李宗仁说他举荐黄劭竑完全出于公心,没有私意,理由是黄劭竑虽说是新桂系前巨头,但脱离桂系日久,跟他也早就疏远了,他举荐黄劭竑完全是因为人有才。不过,这话也就骗骗鬼,黄劭竑跟他李宗仁亲还是跟蒋介石亲,民国满大街谁还闹不明白?蒋介石当然看得清清的,他的态度是,哼了一声,然后没了下文。
李宗仁终究还是没制住蒋介石,而蒋介石也在研究之后,总算找到一个妥善的地方来安置李宗仁——委任李宗仁为北平行辕主任。这官也是一听就威风,所辖河北、山东、察哈尔、绥远和热河五省与北平、天津和青岛三市,而且五省之中军政细务,一律归行辕主任节制,这权看似是大得没边了,但是,谁干谁知道,这五个省合一块儿,就一个字——乱。军队就乱,原西北军的河北省主席孙连仲,晋绥军的第十二战区傅作义,中央军的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东北军的热河省主席刘多荃,五花八门,这还不算完,更妙的是,中央还将各股部队拆散打乱,比如孙连仲的嫡系30军就被中央拨给胡宗南了,大家想,连孙连仲都指挥不了自己的部队,李宗仁能干吗?他管得了谁?其次,官僚部门政出多门,胜利初期各方接收伪政权物资,那叫一个乌烟瘴气,各方卯足了劲抢,把接收搞成劫收,李宗仁那边见天有人告状,要他主持公道,而李宗仁倒是也成立个敌伪财产处理委员会,想负责一二,但是,压根没人把李宗仁当回事,中央的大员自不必说,就是抗战中跟李宗仁患难之交的孙连仲也跟李宗仁唱反调,四处伸手,而且连招呼都不跟李宗仁打一个。如此这般,李宗仁这个小媳妇当得当然是憋屈无比。
不用说,蒋介石又摆了李宗仁一道,跟汉中行营主任一样,他又把李宗仁高高挂起了——为了表明自己用人唯才、一视同仁的大度,他还特地跑来北平一趟,特地在会上说要一帮人都听李宗仁的。蒋介石这戏演得当然让李宗仁气不打一处来,李宗仁倒是也想别人听他的,但是谁听他的?堂堂行辕主任,连北平市长的更迭都还要读报才知——报纸记者都比他消息灵通,至于参加意见,就更甭指望了,这还不算最戏剧性的,最戏剧性的还是二十支枪的问题。这事是这样,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要成立一个警卫班,李宗仁给了个条子,说批准拨去二十条枪。结果此事上报中央后,这二十条枪又被追回去了。连二十条枪都做不了主,大家想想李宗仁能有什么权吧。
李宗仁在这北平行辕主任的虚位上尸位素餐三年,期间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国共内战也渐趋激烈,国民党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最后被共产党战略反攻,但是,这都跟李宗仁一毛钱关系没有,因为他所辖各部一个他都管不着。作为一贯以来的强硬反共派——自北伐以来便是如此,李宗仁自是也想在内战中施展一二,事实上,早在国共为接收日占区争执不断的时期,他就给蒋介石提议所谓后浪推前浪的接收方式,说要各支部队逐次北移,以免精锐滞于滇缅,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让中共占了先,但是,蒋介石不理他——可不是呗,要照李宗仁的方案,北方就被杂牌们给抢了,蒋介石岂能愿意?
李宗仁如今坐着个有名无实的大位吃白饭,想为内战出点力吧,还没人搭理,心境之苦闷可想而知。李宗仁是个不甘寂寞的政客,他当然不愿意继续在这个位置上虚度光阴,但是,李宗仁毕竟也在这个圈子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知道机会迟早会来,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很快机会就来了,1948年,国民党宣布行宪,而坐了多年冷板凳的李宗仁终于等来了一展拳脚的机会。
政治秀
国民党行宪这个事,其实说穿了就是一场演给别人看的政治秀——中共不是说蒋介石独裁吗?蒋介石就民主给你看,老子就搞选举,老子还不带你玩,气死你!国民党行宪把共产党排除在外,虽然还拉了几个小党派做做样子,但是个人就知道,那些个小党派无非就是给点小钱过来露个脸,行宪跟他们有关系吗?这次选举,最讽刺的莫过于总统没悬念,蒋介石嚷嚷说自己不参选,还把胡适骗得一愣一愣的,把总统瘾给诱起来了,当然了,胡适被涮了,总统呢,也就那么回事了。此次国民党大兴干戈,倒是给了闲坐了好些年冷板凳的李宗仁一个重新出山的机会,不甘寂寞的李宗仁决定参选——当然不是去选总统,李宗仁瞄上的是副总统的位置。
别看李宗仁这些年里头好像啥事都没干,但是,对于选举而言,李宗仁其实什么都干了。李宗仁为了这一天已经做足了功课,借着抗战时赢得的良好声誉,李宗仁趁热打铁,在北平行辕主任这个闲得不能再闲的位置上,为自己博得了个更好的名声。李宗仁这几年怎么过的?没事就请些知识分子、著名学者过来瞅瞅聊聊,听听他们的意见,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当然难免有些人说话不中听。据李宗仁回忆说,费孝通就对政府很有意见,话说得也很冲,也就差没骂娘了,而且连李宗仁这个摆设也一块儿骂里头了,不过,李宗仁也不管他,随他骂。久而久之,知识分子就觉得李宗仁这人不错,至少还把他们当回事,有民主风范。然后,只要是知识分子们日子过不下去了,李宗仁一准亲自出面打理停当,比如当年齐白石家里头没米没煤,快要开不了炊了,齐白石去行辕找李宗仁解决问题,李宗仁二话没说,在行辕人员的配额中拨出了些给齐白石,帮他渡过了难关,齐白石为此感激涕零,还画了幅寿桃横幅,送给李宗仁,李宗仁对此颇是得意,一直将此图挂在客室。这来来回回的,李宗仁跟北平的这些知识分子自然就极为熟络,而这些知识分子当然也给李宗仁带来了他所需要的政治形象。
此外,李宗仁对学生运动的处理也跟蒋介石背道而驰。北平素来是学运的中心,当时国共内战正酣,学生们又都是青春热血,再加上两党的政客这么一煽呼,难免就有些磕磕碰碰的,蒋介石的态度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敢他娘瞎嚷嚷的,一律杀无赦,而中统和军统的特务们有了这个活儿,人生也就有了盼头,李宗仁不一样,为了在学生中树立形象,他的态度是由着去吧,闹累了也就消停了。李宗仁在回忆录里还举了个例子,说国大行宪的时候,学生们又闹了,当时北平特务头子叫马汉三,得到上头的命令,准备杀无赦,结果这事被李宗仁提前知道了,他就打电话给马汉三,把他叫过来,说无论如何不许动枪,出了事他扛着,马汉三这才没动手,学生们这才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