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3162200000013

第13章 征川梦(8)

台儿庄大捷之后,蒋介石激动得有些忘乎所以,以为看到了正面抗战的曙光,有一就有二,再来一次呗。于是,也不管台儿庄为什么取得大捷,接下来还有没有条件大捷,总之,大肆增兵,想让李宗仁再打一次大捷。老蒋这不叫增兵,这叫添乱,说实在的,台儿庄能打一胜仗,实际是利用了日军骄狂之气,有些偶然。如今日军挨了一闷棍之后,已然打起了精神,对徐州形成了四面围堵之势,徐州本来就不是个用兵之所,平原地带,易攻难守,老蒋增兵,无非是给李宗仁撤兵增加难度。滇军就是这时候老蒋调来的众多援兵中的一支,既然来了,自然不能空手而回,少不得打一仗,而对手,则是受挫之后勇悍惊人的矶谷师团。

矶谷师团在台儿庄被孙连仲和汤恩伯联手击退,这是日军侵华以来最大的挫折,矶谷廉介当然也知道害臊,知耻而后勇,重新进攻台儿庄,当然气势逼人,滇军着实没赶上好时候。卢汉将滇军布置在台儿庄制高点禹王山一带,这也是这片平原地区唯一的可以据守的高地。说是高地,实际也就是海拔五六百米的小山坡,卢汉的战略目的是阻止日军渡过京杭大运河,从而进抵徐州。战斗毫无疑问的惨烈,丝毫不亚于台儿庄一期战事,日军的老套路,先用大炮轰击,而后坦克开道,再用步兵冲锋,三板斧,日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这是群拼刺刀之前退子弹,宁死不被俘的疯狗。而滇军虽然军械尚可,训练有素,仍不免显得吃力。日军不分昼夜疯狂地发动进攻,毫无停歇,一波接着一波,滇军战得异常辛苦,但是,滇军的勇悍丝毫不亚于日军,他们敢于冒着炮火冲锋,他们爬上坦克,用手榴弹进行自爆,于是,他们顽强顶住了日军连续不断的攻击。滇军在禹王山坚守20多天,全军38242人,牺牲13869人,受伤4545人,失踪430人;各级军官牺牲177人,受伤380人,其中旅长亡1伤1,团长亡5伤4,营连排长伤亡过半,当然矶谷师团妄图渡过运河进攻徐州的计划也落空了。

滇军的苦战充分说明老蒋在徐州的增兵实在不够理智,再打下去,无非是拿将士的生命填坑。于是,李宗仁决定撤兵,放弃徐州——这显然是理智的。而滇军三个师在遭遇重大伤亡之后,缩编为5个团,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掩护兄弟部队撤离徐州,尔后自己向武汉方向转移——当然,滇军完成了这个任务。徐州会战结束之后,龙云在云南继续征兵,新组第58军和新3军,与补充完毕的60军合组第30军团,由卢汉指挥,投入到接下来打响的武汉会战中。

在武汉会战这个抗战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事中,滇军的任务是配合友军在富水一线堵击日军第9师团的进攻。滇军虽然是地方杂牌,但却显示出了比一般杂牌强悍得多的战斗力,在跟第9师团的较量中,他们创造了让日军在23天时间里追击20公里的奇迹。23天,20公里——这是冈村宁次下达的命令,让日军一天只能追击一公里不到。滇军成功将进攻汉北的第9师团堵住,要不是日军其余部队取得了突破,第9师团就该为这一仗的狼狈而去买块豆腐以谢天皇了。

滇军在抗战中的表现足以让每个国人感到满意,这样一支杂牌部队,能够在关键时刻与日军进行殊死较量,不计牺牲,屡屡完成任务,除了喝彩,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在整个抗战过程中,龙云对外输送40万兵力,牺牲10余万,力度之大,损失之重,足以令我们对这位云南王肃然起敬。但是,滇军抗战对于龙云而言是了却报国救民之愿,功在千秋,名垂青史。然而,云南被卷入抗战,对于龙云而言就有说不出的苦涩了。1942年5月3日,日军攻占云南畹町及龙陵,夺取畹町800万吨战略物资,6日,日军渡过怒江,占领怒江以西地区,10日占领腾冲,滇西抗战于此正式开启。

抗战以来,龙云的态度总体上自然是积极的,但是,龙云并不总是积极的,他同样也有消极的时刻——1938年年底汪精卫入滇,活动龙云,龙云就表示如日军撤兵,和谈亦无所不可;1940年5月,龙云要求高荫槐将滇军由赣北调往湘西,意图伺机主和;1944年12月,在日军占领贵州独山后,龙云又曾试图通电拥护汪伪政府。当然,最终出于种种原因,龙云终究没当汉奸。对日本态度摇摆,而对中央军,龙云的态度则异常坚定——能拒则拒,滇西抗战以来,他竭尽所能排挤中央军,甚至在1945年冒充土匪抢劫美国军械,惹得老蒋屡次斥其跋扈。

当然,中央势力渗入云南,龙云挡不住,当龙云发现自己挡不住之后,他果断放弃了拥蒋派的假面——他不再对老蒋曲意奉承,对各派反蒋势力,他开始有意识地维护和接触,他不再排斥中共,不去镇压反蒋运动,甚至,他还在1944年年底秘密加入民盟。总之,龙云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老蒋身边时日无多,他在给自己找后路。龙云的预感没有问题,事实上,即便龙云依然对老蒋百依百顺,在中央军入滇之后,他也会被毫无疑问地换马。对于老蒋其人,龙云虽谈不上知根知底,但也基本没看走眼。

滇西抗战有惊无险,僵持两年,日军未能突破怒江,其后,中方军队开始反攻,并在1945年1月20日全面收复滇西——抗战走向尾声的同时,龙云对云南的统治也在走向尾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卢汉奉命率军到越南受降,如此,云南空虚;9月30日,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趁机发动兵变,10月2日,将昆明城内滇军尽数缴械,发动“驱龙事变”,尔后免去龙云本兼各职,并被挟往重庆,至此龙云丧失了对云南的控制。

龙云是地方派,他所作所想,不论是对日摇摆,还是此前对蒋顺从,抑或其后排斥中央,都只是为了保住云南王的位子。但是,老蒋的实力终究远甚龙云,在中央军找到由头入滇之后,龙云便最终防无可防,只是,龙云会束手待毙吗?

后路

龙云当然不会束手待毙,打从中央军入滇之日,龙云大概就想到会有如此结局,既然脸皮已经撕破,他也不怕破罐破摔。龙云被挟往重庆后,就决意鱼死网破,他秘密联络在渝滇将,要求他们抗拒去东北作战,保存实力,以图良机。当然,滇军不免还是去了东北,但是去东北的滇将却对老蒋抽了记耳光。1946年5月31日,辽宁海城的滇军第60军184师师长潘朔端宣布投诚——而这支部队就是抗战中坚守禹王山的滇军主力。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中可见在龙云的嫡系将领对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态度。

部众如此,龙云接着就倒霉了。老蒋自然不愿再让他回云南,国民党中央政府还都南京之后,龙云便欲返云南而不得。他被带到了南京,而监视力度,随着潘朔端起义,自然愈加强大。龙云在南京步履艰难,受到监视自不多言,甚至所提要求也被一一驳回——要求去杭州游览,老蒋不允;欲去上海送独生女出国留学,老蒋还是不允;1948年秋,国民党中央政府在大陆处境不利,老蒋甚至欲将龙云劫至台湾,所幸在美国人陈纳德的帮助下,龙云才脱离南京,乘船来到香港,并加入民革。龙云来到香港后虽不免还是遭到老蒋耳目的监视,但已经放开手脚,跟共产党的联络也不再躲躲藏藏,频度也高了许多。当然,龙云一如既往地对来自南京所谓共商国是的邀请加以拒绝,即便此时邀请他的同样是反蒋先锋——李宗仁。总之,龙云自从被老蒋撸去权位之后,便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跟南京方面划清界限,准备加入统一战线了。

龙云被釜底抽薪之后,云南如今是谁的地盘呢?答案是卢汉。卢汉跟龙云是什么关系,即便他上赶着跟老蒋去套近乎,老蒋能信他吗?那他为什么接替龙云,当了云南省省主席呢?其实事情非常简单,龙云在云南待了18年,树大根深,贸然派个不相干的,想去云南当大哥,他当得下去吗?其实卢汉对老蒋玩这个政变也相当不愤,并将其称为“小偷式政变”。但是彼时他在越南受降,等到他回来得知其事,木已成舟——当然,他是恍然大悟了,此前可能还认为老蒋让他去受降是看得起他,给他面子,毕竟受降是件很风光的事,但回来之后,就只能想到一个词了,调虎离山。

卢汉回来后,云南代主席是李宗黄——一个亲蒋分子。原本呢,老蒋是想直接让李宗黄由副转正的,但是不久后发现行不通,因为李宗黄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尤其发生所谓“一二·一惨案”之后,李宗黄在云南各界就成了过街老鼠。我们知道,抗战时平津被占,一批高校如北大、清华、南开等迁往西南,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昆明正是西南联大的校址。学生们爱干什么呢?无非是发发牢骚。李宗黄倒也不含糊,直接镇压,但是学生总是没错的。于是,李宗黄就成了舆论口诛笔伐的靶子,老蒋见状,也只能丢车保帅,将其解职完事。李宗黄被解了职,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替代,于是,卢汉这个原本要被放弃的龙云旧部就赶鸭子上架,当上了云南省省主席。

有龙云前例,卢汉知道自己这个位子想必也是坐不长的,说不好哪天老蒋找到了个更乖更服从、又能打理云南的,就把他给干下去了,于是,卢汉也在找后路。当然,卢汉不能明目张胆,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老蒋让他出兵东北,他不能违逆,让曾泽生带60军和卢浚泉带93军组成第6军团,由孙渡带领去东北参战。孙渡对老蒋倒是忠心耿耿,老蒋念他忠诚,还在1948年任他为热河省省主席,以示嘉奖——当然,也就是个空衔。不过,孙渡居然为此感激涕零,着实为老蒋奋战到了最后一刻,直至1952年在昆明被捕。卢汉当然没那么傻,狡兔三窟,犯不着在老蒋这边吊死。

刚开始卢汉当然没想过要接近共产党,只是觉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犯不上为了老蒋跟共产党结下什么深仇大恨。早在抗战时期,共产党就已经在滇军内部搞渗透了,卢汉当时是方面长官,如果说他什么都不知道,那叫瞎掰,卢汉对共产党的活动就算谈不上门清,至少也是略有耳闻,但是卢汉什么都没做,听之任之。最典型的就是朱家璧一事,此公的族叔是朱旭——就是那个参与倒龙的四师长之一,1940年在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去云南搞统战。卢汉当然知道朱家璧什么背景,就算有朱旭这层关系,他也犯不上为朱家璧行方便,最多不管他就成了,但是卢汉呢?他给朱家璧当保镖。朱家璧回云南之后,卢汉就安排他担任要职,从营长一直干到特务团团长,后来朱家璧之事泄露,老蒋让卢汉查办,卢汉支支吾吾,最后让朱家璧保外就医去了。朱家璧在云南翻云覆雨,到最后恨不能是个上台面的都知道他的身份,但是,在卢汉等人的掩护下,国民党特务愣是不敢拿朱家璧怎么样。卢汉办事办到这个份上,当然就不单单是为了跟朱旭的交情,事实上,卢汉是在有意识地跟共产党处好关系,以备不时之需。

不时之需总是有的,当前往东北的滇军全数瓦解——卢浚泉的93军在1948年被全歼,曾泽生率部投降,国民党在输完了三大战役风雨飘摇之后,卢汉就已经意识到国民党的时代可能要到头了,而他可能也将不得不改头换面。此时龙云已经在香港打起了拥共的大旗,并跟卢汉多方接洽,劝其投诚。卢汉见大局如此,便开始准备起来,打通跟中共地下党的联系;跟西康刘文辉、四川邓锡侯等联络,相约共同举事反蒋;略微开放昆明报禁,允许出现中共的文章,尤其是《正义报》刊登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抵制中央军及桂系军队入滇,停止为国民党中央提供经济援助。总之,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8月14日,龙云在香港正式跟国民党划清界限,宣布“云南起义”。一石激起千层浪,阎锡山、李宗仁纷纷拉拢卢汉,甚至李宗仁要派桂军入滇以示震慑。老蒋当时已在台湾,但要想留下一丝反攻大陆的火种,西南不容有失,便飞赴重庆,要求面见卢汉。卢汉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去了重庆,结果老蒋对他一改往日态度,表示支持卢汉主滇,拨款拨械,只是要他抓几个人,封几个报社,卢汉见此,也有些激动,便应允了。当然,卢汉的应允是阳奉阴违,到云南之后,他便暗示中共地下党转移,然而军统还是逮捕了数百名可疑人士,经过审判,或杀或囚,卢汉没有中毛人凤借刀杀人之计,以人数太多需要重审为由,拒绝签字。然后趁着李宗仁赴滇,卢汉要求对这些人从宽处理,李宗仁拉拢卢汉还来不及,哪会说个不字?于是,这些人就都被卢汉给放了。11月,中共进军大西南,贵州、重庆相继解放,卢汉见时机成熟,于12月9日晚宣布云南起义。

自此,滇系军阀作为民国一个重要的地方派系,彻底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