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我们都爱发神经
3086200000004

第4章 "发神经"是一种魅力人格(3)

奉劝一句:当时没能过好,重来也未必能好!只不过我们成熟了,懂得包容和谦让,懂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可以忽略不计。可总有些人不能接受身边不爱的"爱人",非要发展个小三小四,美其名曰"填补感情空白",他是不会失落了,结果搞得家庭很失落!结婚不光是找个老婆,还有家庭需要你扛着呢。很奇怪的是问到几个身边的年轻未婚女性,都说能理解这种现象,当然前提是不发生在自己身上。见了鬼了!怪不得现在女性们要打"家庭保卫战"和小三们决斗。可怜战斗中的孩子们自此不再相信婚姻。都是失落闹的啊,千万别给自己失落的机会,说不定出什么事情呢。可以说,结婚对于一个工资够用、没什么性欲的女异性恋来说没什么意思。家务增加两倍,生了孩子增加4倍,伺候公婆增加6倍。婚前,你可以和闺蜜喝茶做脸看书。婚后,每天一下班就往家里赶忙着做饭,吃完晚饭收拾完就近八点,再管管孩子,晚上老公折腾你还得配合。第二天一早六点双眼一开,奋斗的一天又开始了……男人们,别一天到晚不知足了,对老婆这不满意那不满意的,我给你算一下经济账,按找个老婆要十万彩礼来计算,陪你过40年,每年是2500块,除以365天就是6块8,也就是说,从你结婚开始,你每天用6块8毛钱让一个女人给你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晚上还得陪你睡觉,还给你生孩子、孝敬你的父母!现在这社会你花6块8能买个啥?都不够吃碗麻辣烫!难怪有朋友开玩笑:若老婆是商品,真该多买点囤着!

家人和朋友们总会关切询问:对未来怎么打算?有没有什么规划?嘴上应付着,心想规划个头,说不定哪天报废啦!我只想好好做好今天的事情,顶多想想明天吃什么。未来?几十年?唉!失落的很呢!不可预知的原因导致你的既定目标越来越远,而这些原因又都不是你能决定的,一个不可抗力,你的人生轨迹就改变了。人生多风雨,若今天有机会,那就抓住吧!不要妄想明天或者后天的机会等着你。与其人到中年为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五子登科"烦恼,不如抓紧时间做事。我们没资格失落了!一把年纪了还学小孩子玩感慨,实际地对待实际的社会,梦里的留在梦里吧!

失落于未来,是对当下不满意。有时,这种失落是多余的。有这样一个古老的外国民间故事:一天,一个少女去地窖取酒,上楼梯时不慎摔了一跤,摔碎了酒瓶,手也扎破了。她忽然想到,倘若将来自己的孩子去地窖取酒时也摔了一跤并扎破了手,多可怕啊!想到这里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她母亲闻声赶来,一听说将来自己的外孙可能受伤,也哭了起来。随后而来的外祖母也听说了这个"将来的不幸",三个人哭成一团。

生活中有多少失落是源于"将来的不幸"啊!失落于情感,是虚无主义在作祟。情感问题,无非就是一个纯度的问题,情感专家告诉我们,纯爱是存在的,为此,我们会生死追逐,然而,现实的情感总是掺杂了太多杂质,有时,我们忍下来,可有时,我们却耿耿于怀。当我们无法说服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使用一种虚无主义的哲学来麻痹自己:这个混蛋世界哪里有什么纯爱!于是,压力得到了缓解,"破罐破摔"让我们得以暂时解脱。

失落于事业,就是生活的追求不够坚定。我恨透了自己,没有目标。有了目标,又不够努力。看着别人成功,我心焦虑,看着别人青春,我牢骚满腹:漂亮的人才有青春,平常人只有失落。

坦白说,失落就是失落,说出口就是心情不好,或者状态不好。这是有隐患的。其实,状态不好是一个特别欺骗的词语,状态好是什么样子呢?生龙活虎地工作,拼命学习?那不是状态好,那是打鸡血,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异化观念,是金钱润滑后的螺丝钉精神。状态不好,尤其从同事们的口中,简直成了老板的坏员工,老板们的潜台词就是:好好干。然后意味深长地看着你。

心情不好则坦坦荡荡,我是年轻人,我有理由心情不好。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谁没有失落过?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四、突然,很烦某个人,或某些人

如果与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走得太近太亲密,莫名其妙就会有一段时间特想躲着他,不想见到他或和他说话。在某个阶段对某个人会莫名其妙的反感,也不是厌恶,就是不太想理睬他,不太想和他沟通。过段心情不好则坦坦荡荡,我是年轻人,我有理由心情不好。

时间这种症状就消失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一个中学女生向心理咨询师求助:我这两天莫名其妙对QQ上的一个好友反感,其实他根本没得罪我,但就是不想和他聊天,所以故意隐身。上小学的时候,某天突然反感我表妹,那时是同班同学,放学都一谁没有失落过?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起走,某天放学不想等她,自己一个人跑回家。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就随便编了个借口。这种"反感症"过段时间也就消失了。刚刚看到某个好友的头像就莫名其妙的反感,我想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同样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女孩子显然缺乏安全感,讨厌某个人是对亲密关系的自然防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当一方投入过多,就会使对方紧张起来。人的潜意识里,会单方面对朋友产生了主观的心理依赖,因而产生过度的期望和苛求,如果得不到实际的满足和回应,就可能转化为逆反情绪。

另一方面也因为独立人格不成熟,所以会把与别种人格的碰撞和差异,当成是侵略去抗拒和排斥。简单来说,你跟谁好的时候就打从心里觉得他就像另一个自己一样跟你那么合得来,但事实上你经常会发现根本不是这样,就会产生那种突然的厌恶情绪。

其实人自己跟自己也会有矛盾的时候,只是你躲不开你自己而已。和一群人相处久了,会觉得没有新鲜感!这很正常,失去了新鲜感,关系不进则退,太亲密的喜爱,反而造成没有空间,也就越来越看对方不顺眼,因为给的空间不够。就像盯久了一个字后不认识一样,空间太逼仄了,脸上汗毛孔都能看见,不本能地撤退才怪呢!

不理睬,并不是他得罪了你,或者你真的讨厌他,这一点从当事人的愧疚能看出,但忽冷忽热是在所难免的。一位朋友写道:一直觉得自己很奇怪,在一起很久的朋友也只是说我善变,所以自己一直喜欢和开朗热情的人做朋友。不过这情况现在好多了,周期循环期开始延长,出现的几率少了很多,我也尽量克制自己,出现这种情况我尽量少说话,省得情绪外露,要么看看书或跑去购物,告诉朋友这些天别理我,过一阵我恢复了会主动去找他们。朋友表示理解。

呼呼,好像心里甩掉一个大包袱了。

如果你不幸成了被反感的对象,你该怎么办?

--这其实是个检讨人际关系的好时候。首先,要做到坦荡。其次,就是洒脱配合,朋友不就是那么回事吗?淡然处之,建立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倘若被人间歇性的讨好,千万不要往心里去,没准他之前冷漠过你,这次是补偿而已。看看以下三则,间歇性冷漠真的影响了人际关系。

我突然讨厌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个人的瑕疵都被我放大,比如A无口德B自大C没脑D拖拉E心机重,但是我自己好像也没有多好,但是每天见同一堆人讲差不多的话做差不多的事我都要发霉了。好想换个环境,换一帮人,好想去旅游好想快点出国好想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对现在的生活厌恶感剧增。

有那么一阵会突然特别看不惯某个人,就对人家很恶劣,什么都抬杠。过去之后又特别内疚,对人家超好。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越来越严重,以前只是默默反感一阵子就自我调节好了,近几年逐渐发展成彻底断绝往来,从对方世界里消失。我在校友录潜水,看见以前玩儿得很好的死党互相询问我的消息,说不知道我哪儿去了。在论坛经常看到有帖子扒自己的朋友,说有些人今天还和你开开心心有说有笑,也没惹他(她),忽然就再也不理睬人了……感到很汗颜,我就是那种人。偶尔追根究底地回想某段人际关系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终止后,往往是人家根本没惹我,一点隔阂与芥蒂都没有,但我就是莫名其妙地不想聊了,也不想联系了。有时觉得这样很对不起人家,但又没勇气重新联系修复感情,再说我自己也知道,即使联系了,这个毛病还是会间断地再犯。

这种情况有时候出现在比较熟的人身上,那种已经很要好但不是最最要好的朋友,有一阵特看不顺眼,觉得这人我怎么看都是缺点,过段时间自己又看顺眼了。其实在这整个期间,人家的表现一直都那样,就我自己莫名其妙犯嘀咕,然后会反复几个月甚至几年。我一直以为这是个磨合的表现,因为关系疏远的人我根本就对他们没要求,当然也没有不满;最要好的人我早就能包容他们的所有缺点了。不过反复了几年的那位我已经开始怀疑我们的关系,大概也就恰好如此不能再进一步了……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一定有怀疑,这是对非理性的怀疑的不适应症,也叫"亲密关系恐惧症"。这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其实并不是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中刻意保持距离,拒绝过度亲密,很难融入某个圈子。

可以分为三类情况:第一,圈子之间。他们渴望与一个圈子建立亲密关系,却又担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回应,导致焦虑,慢慢地回避亲密的关系,与每个人都难以交心。这些人并不是"社交恐惧症",相反,他们会在人群中表现出更外向、更大大咧咧、更不拘小节等行为,这些行为表象实际上带有很强的潜意识里的"自我捍卫",它通过主动选择来避免被动态势,其实这些人很可能是更不容易被接近、更不容易表露内心的人。如果你尝试着接近他,反而会被他间歇性的怠慢,会使自己烦躁不安,大多数时候,他本人浑然不知。

第二,恋人之间。当男女双方已经初步融为一体的时候,一方可能粘得更紧些,另一方突然对这种亲密关系的延续感到忧虑,短期内的卿卿我我、死去活来都可尽情享受,但一旦要亲密如爱人厮守一生,便心生退意。表现在现实中,就是结婚这道坎!一旦一方认真起来了,对方就躲闪不及。意识清醒时,说是有意冷淡,意识不清楚时,就是莫名其妙地烦了!

他们对婚姻生活缺乏信心,对获得未来伴侣长久不变的爱没有必胜的把握。他们的这种亲密恐惧,其实是害怕受到伴侣背叛的一种表现,他们害怕付出后得不到等值的回报,于是,就先行背叛,以达到心态上的平衡。新娘逃脱,男友玩失踪,就是典型的现象了。

第三,朋友之间。这种情况最为常见了。比较要好的一对朋友,为何会突然出现"很烦"对方的现象呢?早年的心理大师都一致认为孤独是我们最惧怕的心理感受,所以,无论人们的性格如何,与人建立各种不同程度的亲密关系都是为了摆脱孤独。而今,当不安全感、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的烦恼大于孤独时,则容易表现为情愿选择与人群保持一定距离和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带来的麻烦--缺乏私密性、没有安全感、不公平对等、信仰差异等等。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其实不是我们不再惧怕孤独了,而是让我们惧怕的不仅仅是孤独。所以,催生了突然很烦某个人的悖论:想和他保持友谊以此摆脱孤独,又怕过于亲密而丧失安全感。性格激进的人,还通常表现出一些占有欲,当占有欲望无法满足时,通常会产生嫉妒心理,也会演变为强烈的排斥,不自觉的很烦就会流露出来。

五、那时的几秒钟,我难道瞬间低能?

先列症状,看你符合几条?

1.处在一群人中,想开口说些什么,大脑却一片空白,别说妙语连珠了,连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都很困难。

2.和别人争论时,非得过几秒钟后才能想起最佳反击的话,追悔莫及。

3.觉得应酬很恐怖,很怕自己失礼,总是很小心。

4.一见到帅哥(美女),大脑特别短路,瞬间低能。瞬间低能绝对不是口才的问题,也不是头脑不够清楚的问题,更不是智商的问题。读者朋友不必太过自责,这仅仅因为你的激情不够,仅仅因为你不是攻击型人格。换句话说:你不是一只好斗的公鸡!一位朋友曾向我讲述她被人扇耳光后的感受:当时,我一点都没生气,因为根本就没反应过来。这真是心里话,脸也是十几秒后才感觉热辣辣的,对方气呼呼地走了,走廊里仿佛还有响亮的"啪"的一声,才提醒我挨了打。我一下子就蒙了,根本就不知道说什么,周围的人也很尴尬,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争论时也是如此。对方说错了,但我当时不知道如何辩解。过后才想到最好的话。其实,不必自责,也许对方酝酿了很久,找到了一个类似的机会,天才也不知道如何立即回击。

憎恨才会让人拥有反击的智慧,你平时根本没有多琢磨过对方一秒,他的过错、弱点怎能立即想到?而你被作为假想敌很久了,输掉争论是必然的。瞬间低能,恰好说明了你的坦荡。为了反击一个人,处心积虑找回面子实在没有必要。

重压之下,实在很难不瞬间低能。一位德国的中年朋友对我讲,他有一位控制欲很强的太太,除了生活上的种种规定外,她特别禁止他在他们的高级轿车内吃东西,因为她不希望椅垫被弄脏。有一天,他们行驶于德国乡间时,他买了一些樱桃,然后在车里吃了起来,她开始对他唠叨,他则告诉她绝对没有问题,不会弄脏车子,因为他把所有的果核都含在嘴里了,到达一定量的时候,他把身体向前倾,把果核吐出窗外。然而,唯一的问题是,他忘记摇下车窗了!这就是瞬间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