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龙文化
2964300000032

第32章 龙之迹(2)

以神话传说得名的有黑龙江省境内的黑龙江:相传黑龙江原名白龙江,因江中有条白龙,经常兴风作浪,祸及方圆百里。某年,生活在江边的李家生育一子,浑身黝黑,身体健壮。一日,黑小子在李妻怀中吃奶时现了原形,竟是一条龙。小黑龙将长尾伸到门槛,李某回家发现,即挥刀一砍,小黑龙的长尾遂被砍掉,血流满地,腾飞而去。不久,白龙又危害百姓,小黑龙尽力阻止,白龙不听,反把小黑龙咬得遍体鳞伤。当地百姓见状,决定支持小黑龙。当小黑龙与白龙再战时,众百姓纷纷将各种食物扔给黑龙吃,使小黑龙力气倍增;同时,将白灰撒向白龙,烧得白龙眼睛难睁。在众人全力帮助下,小黑龙终于战胜了白龙,从此,此地再无水患。人们为了纪念小黑龙,便将白龙江改名为黑龙江。

与黑龙江的黑龙是善龙、白龙是孽龙相反,四川省九寨沟的白龙是善龙,黑龙却是孽龙。传说白龙住在附近的白龙江里,黑龙住在附近的黑水河里。黑龙因忌妒九寨沟的风光而要将那里的水吸干,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恢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与白龙交战,黑龙见斗不过白龙,便使计放毒,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此湖遂得名卧龙湖。黑龙的行为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与忌妒山水风光的九寨沟黑龙不同,桂林阳朔遇龙河中的龙却是一条以欣赏山水风光为美事的龙。此河原名安乐水,此龙也原居东海。

传说很久以前,此龙巡游至此,见景色优美,将东海比得黯然失色,便潜藏于安乐水中不再回家。初到时,此龙只是在晚上浮出水面观赏风光,后来忍不住白天也偷着出来,河边许多村民都曾见过。于是改安乐水为遇龙河。

有的龙江龙河既有自然龙之原由,也有神话龙之附会。如四川峨眉山中的黑龙江和白龙江:黑龙江流经多为玄武岩的层段,其色碧绿如黛,故以黑龙命名;白龙江流经多为白莹岩的层段,水色呈乳白,故以白龙相称。

另有传说:黑龙江之水来自青蛇修炼的黑龙潭,故称黑水;白龙江之水来自白娘子修炼的白龙洞,故称白水。

重庆市丰都县境内有一条龙河,发源于黔江乌龙山,这是此河得名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与帝王龙——刘备有关。传说三国初立时,刘备欲入蜀建都称帝,找了个姓张的风水先生帮忙选址,张某来到丰都平都山上,放眼四望,见双桂山双峰耸立像两条高昂着头颅的龙;又见长江南岸梁豆壁似一条隐卧于草莽中的龙;接着又发现鹰嘴岩和庙嘴各似横卧在山岩上的龙;而白岩坎下则像一条等风待雨的盘龙;东边青牛山、珠帘山也似两条藏于群山之中的蛟龙。以上八条龙脉都头朝平都山,作“八龙捧圣”之状。张某叹道:“此地甚好,只可惜少了一条龙,不能建皇城”!于是遗憾地回到成都,将详情禀报:“查遍蜀州,唯平都山风水不错。只可惜仅八条龙,要是再有一条龙,在那里建皇城是最好”!刘备听后说:“孤本真龙天子,丰都的八条龙加上孤不就是九条龙了吗?”张某恍然大悟,即刻率兵直奔平都山欲奠基。待张某重返平都山时,见山上宫殿巍峨,阴气森森,原来地府阎王已先他一步,将“阴曹地府”、“鬼国京都”建在了此地。张某气恼之下为表对刘备的忠诚,一头撞南墙而死,后被阎王封为地仙(据廖继红《马良嬉趣,龙河悠游》,户外探险网2006年10月24日)。龙河之得名即与此传说有关。

五龙泉

泉是从地下流出来的水,流出泉水的窟窿则称泉眼。龙首先是水神,因而泉多与龙有关。但在有关龙泉的传说中,属于自然龙的,还不能说多。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一处龙泉,据《水经注》载,此泉中的水纹成蛟龙的形状,以至于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故名。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山上有一眼泉,据说此泉有生云下雨的功能,故名潜龙泉。

毕竟龙体绵长蜿蜒,与江河溪流的形状比较接近,不怎么像盈盈一汪的清泉,故其他众多的龙泉,多属于神话龙和人物龙。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塔峪镇有一条泉眼沟,住在沟里的老百姓代代相传着一个故事:古时曾有两条龙在此地为争夺一颗夜明珠而战,其中一条战败而死,化作一眼龙泉。但是好多年来,泉眼沟都是干沟,没有泉水。

2001年夏天,一村民在山坡上修荷花池时,发现有一片湿土,并有泉水从土里渗涌而出。村民争相观看取饮,并认定这就是传说中的龙泉。

辽宁葫芦岛市虹螺山有一处龙泉,泉水从山洞中流出,清洌可口。传说此泉原来不是甜水,而是苦涩的黑水。正当民众为黑水漫流而发愁的时候,飘来一位白发仙老,告诉了大家禳治之法。几个年轻人依法从山上凿取下一块碾盘大的圆石,严严实实地堵在洞口。藏在洞中的一条黑蛟龙透气不得,发出“嗷嗷”的叫声。这时,仙老从头上拔下一根白发,那白发瞬间变成一条小白龙。在黑蛟龙顶开大圆石的当儿,小白龙一下子咬住了黑蛟龙的额头,黑蛟龙尖叫一声挣脱,飞到乌云中。而那小白龙,竟一蜷身钻进了石洞。随之,洞里流出的水就变了样儿,不黑、不苦、不涩了。从此,人们就把此水称作龙泉,还在泉下建了一座龙泉寺。因了此泉,这里后来成为人们向往一游的风景区。

虹螺山龙泉传说中的两条龙是一善一恶,山西五台山龙泉传说中的龙则是由恶而善。此泉位于龙泉寺东侧,相传古时有九条龙在此地作恶,被文殊菩萨施行法术将其压在了山下,九条龙就变成了清澈的泉水滋润一方。据说泉水底部至今还常常可以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龙泉寺也因此而得名。此传说属于“佛胜龙”一类,显示着弘扬佛教的意向。类似的有陕西南郑县圣水寺的龙泉传说。相传古时有东海九尾老龙携带黑、白、乌、黄、青五个龙子来到汉中盆地,使秦巴山之间的平原变成了一片汪洋。有神箭手众恒射杀了九尾龙王,活捉了五个龙子,将其拴缚在巴山脚下,令其自掘泉洞,立功赎罪。五龙打通了地下海道,泉水遂喷涌不止,一方水土常年得其泽惠。五泉均位于灵泉山下,据说特色各具:青龙泉清澈见底,白龙泉碧色映天,黄龙泉金光闪烁,乌龙泉乌光鉴人,黑龙泉色黑如漆。

龙泉也出现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和边疆地区。内蒙古通辽市大青沟有一口深不见底的老井,当地人称其为龙泉。传说东海老龙王有一个重孙叫沙龙王,此龙生来桀骜不驯,老龙王曾用龙杖予以责打教育。沙龙王在领略了龙杖的威力后,竟趁老龙王不备,将龙杖窃走隐藏。老龙王知道后,令其交回龙杖,沙龙王抵赖拒交。老龙王一怒之下将其逐出龙宫,扔进沙漠。

沙龙王虽身陷沙海,却因持有龙杖而横行霸道。后来,沙龙王因作恶多端被女神菊丽玛严惩。临死之前,菊丽玛逼其交出了龙杖。随后,菊丽玛派使者将龙杖还至东海龙宫,老龙王欣喜异常。几年后,草原大旱,赤地千里,大批牲畜干渴而死。

菊丽玛带领牧民打井找水,井打到百丈,仍不见水。正当人们束手无策时,东海老龙派一虬龙变作过路樵夫来助。他下井施法,将井底与地河打通,而地河则远接东海。于是,甘甜清洌的泉水从井口喷涌而出,旱象解除,牲畜得救,草原再绿。

新疆西北部的塔城市也有一眼龙泉。相传古时,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在一次行雨之后,看上了在塔尔巴哈山巅一边牧羊、一边唱歌的哈萨克族少女阿依古丽。于是,多次变幻成凡人,帮阿依古丽牧羊,以至于相亲相爱,暗定终身。此事被玉皇大帝得知,遂传旨命西海龙王父子回天宫复命,将西海填平。从此,新疆从一片汪洋变成了缺水少雨的瀚海。阿依古丽面对瀚海,思念龙子,整日以泪洗面。日积月累,其泪水化成了现在的乌拉斯台河。后三太子在发配天边充军的途中,下凡与阿依古丽相会。其落脚之地涌出一眼龙泉,塔城得此泉润泽,遂成一片绿洲。

与帝王龙有关者,有陕西宝鸡渭河南岸的九龙泉。此泉位于神农祠外,相传炎帝神农生于蒙峪,产后曾被其母女登抱至附近的泉水洗浴,于是清澈的泉水因神农的光临而出现九条小龙,遂得名九龙泉。江苏无锡市西郊有九龙十三泉。其由来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末群雄峰起的教训,担心无锡出九条龙和十三员大将颠覆大明江山,遂在惠山造了九个龙头、十三个泉眼,用以遏制和钉住活龙。浙江诸暨市境内也有一处与朱元璋有关的龙泉。相传此泉是白鲎修炼成仙化龙之处,据说这位白鲎大仙有呼风唤雨、兴云作雾的本领。元末朱元璋遣胡德济领兵数千在此地设伏,大败张士诚之军,为朱元璋扫平争雄劲敌,继而称帝奠定了基础。朱认为此役之胜,是白鲎大仙为全军提供解渴煮饭之水,并作雾助战的结果,遂敕封白鲎为“金井龙王”,并于龙泉旁边建起一座龙王殿。

诸暨龙泉不光帮助帝王,还帮助愿为百姓效力的地方官。地方史志载明朝诸暨知县刘光复、清朝咸丰知县刘书田、光绪知县刘引之,分别多次在大旱之年到泉边龙王殿求雨。据说每次都非常灵验,好几回还出现了“雨随而归”的情景。因三位刘姓知县求雨除旱有功,当地百姓便将龙王殿又称为三刘庙,龙王神龛前的“跪垫石”,也被称作“迎龙石”。

谁造福老百姓,老百姓就拥戴谁、纪念谁。陕西省富平县境内有一清泉,相传隋代某年,关中大旱,瘟疫流行,百姓多饿病而死。药王孙思邈于采药途中,在此泉边遇乔山湖龙君的五个儿子化作五位少年求其治病。孙思邈仔细号脉、开方、配药,五位龙子服后很快痊愈。为了报答药王的恩德,也为解除天下更多人的疾苦,五位龙子将从湖底采来的大量的珍珠、龟板、蛤壳、龙延香、鳖甲等珍贵药材,献给孙思邈。这些药物,经药王炮制配方,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人们感谢药王,也感谢五位龙子,于是就将此泉取名五龙泉。

六龙潭

在人们的观念中,潭是比较深的水池,是作为水物、水神的龙生身、生活、潜居的地方,因而在中国,大凡水潭,都多与龙有关,也几乎都有传说故事附会、流传。

有似龙形的龙潭,如位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主脉东麓的老龙潭,处于深峡危崖之间,清澈蜿蜒好似游龙。

更多的龙潭,则因神话传说而得名。如位于河南登封大金店镇颍河南岸的龙潭。相传嫦娥仙子常到此潭沐浴,东海龙王敖广的三太子敖郁久恋嫦娥,便借机表白。他种桑养蚕,织纯丝披风送给嫦娥;他种植蜜枣,呈献给嫦娥食用养颜;他澄取黄金为嫦娥打造金银玉佩。敖郁和嫦娥相好之事,被天庭得知,玉皇大帝发令,将敖郁压入南山之下,不准嫦娥私自下凡。敖郁思念嫦娥,常年泪水不干,化作南山一处“海眼”。此潭则因见证二人爱情,而被人们冠名龙潭。

云南老君山九十九龙潭也与龙王三太子有关。传说很久以前,纳西国的木天王发现老君山是一座龙脉山,就决定在该山造一座行宫。龙王三太子见木天王大兴土木,就化身来到老君山,借宿在路边卖水的老夫妇家中。他见老夫妇挑水背水走长路很辛苦,就施法给老夫妇一眼井水,并告诫千万不可让木天王知道。不久,老夫妇家中有井之事,还是被人发觉,告诉了木天王。木天王醒悟此地为龙王之家,不能侵占,遂下令停工。当众民工从老君山撤离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一声巨响,工地上出现一串水潭。过后人们数了数,竟有九十九潭,遂取名九十九龙潭。

上面两个传说中的龙王三太子都是以善龙的面目出现的,而在山东单县孟潴泽龙潭的传说中,龙王三太子却变成了恶龙。说是不知何年何月,潭边何姓人家生养一女,俊秀聪明,取名何仙。某年某日,家中来了一位小生,留下一纸,上写:“孟潴泽边老龙潭,龙王在此建家院,待到二月二日时,废桑弃渔造大船”。何老汉见字不解,何仙却看出其中奥妙,便让父亲买木料造船,还劝说村人也都打造船只。之后一天,忽然空中乌云翻卷,狂风大作,那位小生又至何家,言此为“龙王三太子出海作恶”,随之腾空与乌龙搏战。夜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黄河涨水,席卷而来。何仙疾呼家人和众乡亲登船避难,自己却被卷入水中。数月后,大家返归家园,见黄河决口处形成一大潭;又见小生携何仙驾云飘过,才知这是吕洞宾与何仙姑,联手降伏龙王三太子,救百姓于水患。

一些龙潭传说,反映了人变龙的理念。河南汝阳县境内的黄龙潭原叫黑龙潭,其改名源于一个传说:县城财主家的丫环春花,因洗衣时捞吃了水中漂来的桃子而怀孕,财主怕此事传出去有损名声,就准备把她悄悄弄死。春花得知后,逃命至山间一老两口家中落脚。数月后,春花梦见一条飞龙向她摇头摆尾,醒后生下一子,遂取名龙儿。龙儿成人后,身强体壮,且乐于助人。附近黑龙潭中有条大黑龙,常常发水造祸,危害一方。龙儿决定与大黑龙一搏,并请村人帮助。经过一番准备,龙儿跳入龙潭,变成一条黄龙,与黑龙斗了起来。村民见潭水发黄,就扔馍馍,见潭水泛黑,就扔石头,整整斗了三天,黑龙战败,潭水变成了黄色。自此,一方地面再无水灾,可龙儿也未见出来,人们都说他变成黄龙以潭为家了,于是就把黑龙潭更名为黄龙潭,还在潭边修了座黄龙庙,常年香火不断。

辽宁省绥中县石砬子山下的龙潭,也有类似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附近汪家村有个叫汪泉的小伙子,为人忠厚勇敢。某年,当地大旱,颗粒无收不说,人们连饮水都困难。听说砍开石砬子山的石门就能找到清泉,汪泉便特制了三把大斧,连劈石门三天,终于劈开了石门。接着,他又在一道石壁下听到了泉流之声,于是连凿三天三夜,终将泉水凿出,而他自己却因饥渴倒在水潭中而变成了一条小白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汪泉,就将此潭取名龙潭,并把汪家村改名为龙潭村。

有的龙潭传说还附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如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西部的龙潭,相传早在此潭不被人看重之时,一个名叫吴良新的叫花子听从一位白胡子老人所言,在潭边搭茅棚居住。之后,潭中青龙天天将金块送出水面,吴良新得金发财,小茅棚换成了大瓦屋,娶妻生子,置地雇工。而且,吴良新却变得吝啬刻薄。当然,金子还要天天去捡,以至于屋后堆起一座金山。就在吴良新五十岁生日这天,他大摆酒席待客。前来贺寿的人中,有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头儿,吴良新见是一个老叫花子,脸色陡变,连说“讨嫌”,并让下人将老头儿赶跑。第二天清早,吴良新照样去捡金,可潭中再也不见动静,却见岩石上现出两行字:“为人良心切莫偏,心偏金山变土山。”吴良新急忙跑回家,但见藏在屋中的金块全都变成了黄泥巴,屋后的金山也变成了黄土山。吴良新大惊,遂口吐鲜血,倒地而亡。

七龙桥

桥是架在水面之上,把两岸接通的建筑物。桥名为龙,不外乎象形龙、神话龙、帝王龙三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