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龙文化
2964300000011

第11章 龙之祖(2)

(《路史》)等。第三,炎帝和黄帝都是以“水成”,而喜水,正是龙的基本神性之一;龙的主要容合对象,如蛇、鳄、鱼、雷电、虹霓、龙卷风等,都与水关系密切。

《潜夫论·五德志》:“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wei)。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任姒,有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路史·后记》“炎帝……龙颜而大唇”。这三条记述,告诉我们三条信息:第一,炎帝是其母亲感应了神龙首后生下的,据此,可以判断炎帝是一个“龙种”,或“准龙种”。第二,炎帝的形象是人身牛首,而牛也是龙的容合对象之一,一些龙的角,就多取材于牛头。苗族同胞就绘制并崇拜牛龙、牛角龙——相传炎帝被黄帝打败后,退守南方,跟随他的苗民也跋山涉水最后落脚于西南山区;或说是炎帝这位中华民族的“农神”、“谷神”,最后成了管辖南方的天帝,被本是当地土着的苗民认做了自己的始祖。第三,炎帝长着一副龙的容颜。

《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祝融被认为是炎帝的后裔。后代与龙的关系如此密切,可溯见其祖先与龙的关系亦非同寻常。

再看民间传说的描绘。

一类是直接说炎帝是龙子、龙。

(1)炎帝的母亲女登在宝鸡天台山游玩时,一条巨龙腾飞而下,直向女登扑来。于是有孕,生下一个人体龙颜、头上长龙角的男孩,于是取名“神龙”。

(2)炎帝的母亲安登(女登的别名),在山上牧羊,困睡在一个龙洞口。

七龙子归来后发现,将其抱入洞中,放在龙床上,与其亲热。第二年生下一个肉球,从中蹦出一个男孩,是为炎帝。

(1)炎帝误尝断肠草去世后,人们先是把他放入九龙泉让大家瞻仰,然后堆起柴草将其火化。熊熊火焰中炎帝化作一条赤龙飞上天空,接着,还将自己的胡须拔下,落地而成龙须草。

一类是说炎帝与龙有密切关系。

(1)炎帝快降生的时候,其住地附近的九口井自动相互流通,从一口井中汲水,另外八口井中的水也会随着波动;天上也出现了九条龙,一直在他家屋顶上空盘旋着不走。炎帝出生后,其母亲女登曾在陕西宝鸡姜水东岸的九龙泉为炎帝洗澡,洗完澡后又骑上一条青龙,飞到蒙峪石洞隐居。其泉也因炎帝的出生和光临而显现出九条小龙。或言,炎帝生下来牛头人身或蛇身,十分丑陋,被弃于草丛之中。这时草丛中出现了九条小龙,口喷温泉,形成一潭清水,为炎帝沐浴。

(2)炎帝三岁时就拜见龙王,要求龙王施雨要均匀,龙王们也都听他的话。到他老死的时候,各处的龙王都争抢着要把炎帝的遗体葬埋在自己管辖的地方。最后,湖南酃县(今炎陵县)的龙如愿以偿,并在炎陵山下洣水河边留下了龙脑石、龙爪石等遗迹。

(3)炎帝的妻子是龙女。两说,一说是炎帝驾驭六螭悬车,监视着太阳赶路。途中休息,在一棵蟠桃树下发现一位弹着玉琴的美女,于是一见钟情,结为百年之好,而这位女子的真实身份是龙女。另说龙女主动来到炎帝家,为其做饭洗衣,炎帝发现后藏其龙壳,使其不能回去,遂成为炎帝之妻。后来,龙女还向其父老龙托梦,给炎帝送来了由龙吐之气凝结成的宝药——冰片,让炎帝为百姓疗疾。

(4)炎帝的母亲女登带着炎帝上山找东西吃,为了行动方便,她常将睡着了的炎帝放在一块能晒到太阳的草地上。炎帝醒后不见母亲,哇哇大哭。其声有时像小鹿叫,有时像小鹰啼。于是,就有白鹿跑来,以其奶水饲喂炎帝;就有山鹰飞来,展开翅膀为炎帝搭凉遮阴。——这则传说,意在说明炎帝的神异不凡。而鹿和鹰,也都是龙的容合对象之一。

(5)在虫灾为患的时节,炎帝将自己的龙头拐杖化为一条火龙,或教人用稻草扎成龙形,龙身插满用艾《制成的燃烧物,夜间沿田埂起舞,其他人则呐喊助威,意在“诱杀成虫,吓破虫卵”。炎陵一带有舞“火星龙”的习俗,即源于此。——这则传说,意在说明炎帝有司龙之职、用龙之能,而且说明龙高于虫,且有显灵、征瑞、示威的神性。

(6)湖北随州有神农架山,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此搭架采药,故名。而此山自古又有“神龙架”、“神龙山”之称。由此可见,在老百姓心目中,“神农”与“神龙”具有同一性。又相传,炎帝曾在神农架黑龙洞斩杀了一条毒妖化成的孽龙。神农氏把龙骨肉碾碎化为鱼子,冬天放在地下河养育,春荒时节,成千上万的鱼子已长成成千上万尾小鱼,小鱼游出洞来为百姓解荒。至于鱼虱,那是毒龙心肝碎片所化,神农氏让其以毒攻毒,为百姓治病。——这则传说,意在说明炎帝以净化龙族为己任,并能够化恶为善、变害为利。

其他相关的传说还有:炎帝养了一条龙犬,这条龙犬帮助炎帝盗来了谷种;炎帝常年奔波,破烂的衣片落地变成了地衣,人称“老龙衣”;炎帝帮助善良的黑蛇打败凶恶的白蛇、修炼成真龙;炎帝死后葬入水底龙宫,等等。以上传说分别据唐群《炎帝与炎帝陵》(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炎陵故地传奇》(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等书。

另据何光岳先生考证:炎帝和黄帝都是华胥氏及伏羲氏的后代(何光岳《炎黄源流史》第3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伏羲氏是“龙种”,生就一副“龙相”,又“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祖先是龙,一脉相承,其后代自然也是龙。而据葛文华先生考证:炎帝之炎不是两火相叠,而是两鱼相随的形象,反映的是一种原始的“鱼从”观念(葛文华《再论炎帝名号的原始意义》,收入宝鸡市社科联《姜炎文化论》第82页,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而喜水的鱼,正是龙的比较重要的容合对象。

炎帝故里全国有多处,如陕西宝鸡、湖北随州、山西高平、湖南株洲等。哪一处为真呢?此问题在许多学者认可“炎帝多世说”后基本得到解决。按照《帝王世纪》讲的炎帝八世说,出生、活动并葬于陕西宝鸡的是第一世炎帝神农;出生、活动于湖北随州的是第二世炎帝临(或帝柱);第三世炎帝承(或其后裔),活动并葬于山西高平的是第五世炎帝明;活动并葬于湖南株洲今炎陵县白鹿原的是第八世炎帝榆罔。这也就是说,多处炎帝故里都可以认为是真的。

炎帝八世说之外,还有炎帝十七世说,所谓“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

(《吕氏春秋》)。我倾向于十七世说,理由是据有关专家考证,远古人的平均年龄仅为34.3岁,《帝王世纪》言炎帝传八世共530年,平均每世66.25年,这个平均数和当时人们的平均年龄不符,若按十七世算,530除以17,约得31.18,这个数字就和当时人们的平均年龄比较接近了。

五黄帝

黄帝是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黄帝与龙的关系史籍中有如下载述: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得苍龙而辨于东方”(《管子·五行》);黄帝“乘龙”(《大戴礼记·五帝德》);“黄帝治天下……青龙进驾”(《淮南子·冥览训》;“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上龙七十余人……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黄帝之弓”(《史记·孝武本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蚓见”(《史记·封禅书》);“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大山之上,驾象舆,六蛟龙”(《论衡·纪妖》);黄帝“驾八翼之龙”(《孙绰子》);黄帝“作龙衮之服”(《轩辕黄帝传》);“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今本竹书纪年》)等。

如果说在以上载述中,龙还是以为黄帝服务的身份出现的话,更进一步的说法便是黄帝是雷神(也就是龙神)的儿子,具有龙形龙貌。如,“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轩辕于青邱”(《河图稽命征》);“黄帝以雷精起”(《河图帝纪通》);“轩辕,主雷雨之神也”(《春秋合诚图》);“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如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大象列星图》)。再如,“轩辕黄龙体”(《史记·天官书》);“黄帝龙颜”(《论衡·骨相》);黄帝“自以为云师,有龙形”(《列仙传》);黄帝“日角龙颜”(《路史》)等。

上述说法,至少说明,在黄帝时期,龙已成为民族融合的象征。而龙之所以能成为黄帝族崇拜、运用、比附、象征的对象,是因其在容合过程中所体现、所形成的精神底蕴与黄帝的精神品格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关于黄帝的故里,至少有五说:一是陕西宝鸡。根据是《国语·晋语》载“黄帝以姬水成”。而姬水,不少学者考证在宝鸡,姬水即岐山县的岐水。

二是甘肃天水。根据是《水经·渭水注》载“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

其清水县有“轩辕谷”、“轩辕窑”等遗迹。三是陕西黄陵。根据是《列仙传》载黄帝卒,“还葬桥山”。“还葬”有《落归根之意。而桥山,在今黄陵县。四是河南新郑。根据是《拾遗记》载“轩辕出自有熊之国”,《帝王世纪》言“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五是山东曲阜。根据是《帝王世纪》载“黄帝生于寿丘”,《史记正义》称“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

与炎帝类似,黄帝也是多世的。《古本竹书纪年》言“黄帝至禹为世三十”,《春秋命历序》言“黄帝传十世”、“或云十八世”。三种说法可合称为“黄帝多世说”。按照黄帝多世说,陕西宝鸡、甘肃天水、陕西黄陵、河南新郑、山东曲阜,都有可能是黄帝的出生地,只是各处的黄帝非同一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