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昌评曾国藩之一
【评主简介】
黎庶昌渊1837——1879年),贵州遵义人,字纯斋。光绪二年渊1876年)任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的参赞,后兼任法国、西班牙等国参赞。1879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关于建造巴拿马运河的国际会议。1881年和1887年分别两次任出使日本大臣。
黎初从学于郑珍,后因才学出众,被曾国藩看中并收为幕僚,常参与曾国藩治国治学的讨论,其作为受到曾国藩的器重,是“曾门四弟子”之一。他曾捜集我国已佚的古代书籍,辑刻贱古逸丛书》,共二十六种。其论文推衍曾国藩的学说,尊桐城派。
原文
粤贼之发难也①,趋桂平,据金田,其事至微,及祸本既成,流毒遍于海内;而外患乘之②,沸鼎滔天,区夏糜烂③;此旷古所未闻也。当是时,公以绅士在籍,读礼家居⑤,不操尺寸,虽不与闻军国可也。乃独以讨贼自任。由今观之,有若天所命焉。岂所谓笃生者乎⑦?夫举兵犯难⑧,折而不挠,是其勇也,拨乱反正,吊元元之命⑨,是其仁也。开诚心,布公道,囊括天下之才,而各任其器能,是其明也。收成功于李公鸿章⑩,是其智也。天津之役,揆量彼己,辱身以安君父,是其忠也。呜呼,可谓臣道之粹精,希世之人杰也!
——节录自《拙尊园丛稿》
【注释】
①粤贼
②乘之
③区夏
④旷古
对太平军的诬称。
利用机会进攻。这里指侵略我国。
社会;国家。
自古以来。
⑤礼: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制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⑥与闻:过问;关心。
【译文】
两广之贼在桂平造反,占据金田,本是一件小事,但大祸一经形成,其流毒就迅速遍及全国。外国侵略者趁此机会向我国进攻,整个国家犹如一锅煮开的水,一片混乱。这实在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听说过的事。在这个时候,有权势、有地位的曾文正公本在湖南湘乡老家,潜心于孔孟礼教之学,治家课子,不闻琐事,即使不去过问军国大事,也是可以的。然而,他自愿担当起征讨太平军的重担。由此看来,好像是天意注定的。但哪有什么得天独厚的条件呢?发兵讨贼,百折不挠,是他的勇敢所在;拨乱反正,爱恤百姓性命,表现出他的大仁大德;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礼贤下士,招集、容纳、器重天下之文才武将,并且用人所长,是他高明豁达之举;信任、推举、教化、重用并依靠李鸿章,是他计谋和智慧的体现曰天津教案,他操劳奔波,忍辱负重,为的是使皇上安心,社会安宁,表现了他的一片忠心,满腔诚意。这些真可称得上是为臣之道的精华,他真是世间少有的杰出人物啊!
⑦笃生:出生不平凡,犹如得天独厚。
⑧夫:语气词。用在一句话的开始。
⑨元元:平民;百姓。
⑩李公鸿章: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字少荃道光进士。后改翰林院庶吉士。1858年入曾国藩幕,襄办营务。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是掌管清朝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洋务派首领。
天津之役:指天津教案。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捜罗爪牙,强占民地,激起民愤。老百姓殴毙丰大业及西蒙,焚毁法国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数所,打死传教士和商人二十人。事发后,英、美、法等国联合向清政府抗议,派军舰在天津、烟台一带示威,扬言要将天津化为焦土。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遵清中央朝廷旨意,捕杀群众二十人,充军二十五人,清廷又任崇厚为钦差大臣去道歉,并赔银五十万两,以此平息事端。
【评析】
黎庶昌从太平军起义产生的影响,到外国侵略者的乘机侵入,阐述了当时社会的紧急情况和危难局面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接着,作者又阐述了曾国藩当时的优越条件和平静的生活环境,并作出了自己的客观评价。作者将当时曾国藩以社稷大局为重,将其身家安危置之度外,勇挑重担的形象加以渲染。“乃独以讨贼自任”的“独”字,表现了曾国藩于危难时刻奋勇当先的大将风度,也是对曾国藩忠实于清朝廷的真实写照,还显示了曾国藩具有运筹帷幄、智谋老成的深厚功底。从勇、仁、明、智、忠等几个方面作者得到的结论是:像曾国藩这样为官,是出类拔萃的;像他这样做人,是世间少有的。作者既向人们介绍了当时曾国藩的不平凡作为,也表现了他对曾国藩的赞誉和将曾氏拥为措模的心境。从封建阶级的人格来说,这种评价反映了曾国藩这个“中兴名臣”的客观实际,但就镇压太平军等农民起义这一点从政治观上而言,这种评价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