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不清自己是怎么走出菜市场的了。满天的烈日熔化成铁浆似的倾泻在他头上。眼前血红又漆黑。
不知道为什么,他想起了自己在学校里时老师关于期货价值的论述。1公斤大豆的价值,在菜市场上也许是1块钱,榨成油也许是2块钱,做成豆奶也许是10块钱,但是……如果是期货……就可能是X。区别就在于,这1公斤豆子被放在什么地方出售。
站在蒸腾的暑气里,他决定了辞职。无论如何,他不想在一个铁板似的国营企业的财会岗位上,被榨成一团豆渣。
他选择了做期货。年轻和专业,冒险和判断力结合在一起之后,8年时间,他从5块6毛钱的困窘时光走到了5000万元的身家。
还是有同学会时常来拜访他。
在这个城市里最高档的酒店里,他总是会在宴会的最后,上一道鸡架汤。
为买一只鸡架,竟带来了自我的裂变,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使他从5块6毛钱的困窘走上了5000万元资产的台阶!
精心的选材,独特的视角,精彩的故事,深刻的道理,诠释了压力与竞争的魅力!
1.本文题目为“鸡架汤”,文中又多处提到它。请想一想,“鸡架汤”有什么内蕴,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中哪几段是插叙?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3.摩托车主的哪一句话深深刺激了“他”?请设想一下“他”听了这句话后的心理活动。
4.请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内蕴。
(1)5块6毛钱在袋里既沉重又轻飘。
(2)眼前血红又漆黑。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刻画人物或表现主题的需要,将叙述的主要事件暂时中断一下,而插入一段有关的叙述文字,待到这段插入的文字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主要事件的叙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叙述的跨度,丰富叙述的内容,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使文章紧凑丰满,曲折有致,在结构上有张有弛,富于变化,特别体现了作者在叙述中对读者阅读心理的体察与尊重。
幸福是个弯弯绕选自《智慧背囊》第1辑,南方出版社,2005年版。
潘国本
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青年亨特遇上了天真活泼的大家闺秀郝斯达,他着迷了,可他家境贫寒又没读过什么书,也没有一个像样的职业,唯一有的是对她的一往情深。就凭这一往情深居然也赢得了郝斯达的芳心。
亨特向她的父亲恳求允许他们成婚时,老郝斯达决意不肯,只被亨特的执着所难才提出一个简直无法办到的条件:为了不让我的女儿跟了你受苦,你必须10天内赚来1000美元!亨特惊了半天没有说话,就是50美元他也没办法拿出来啊。出于务必完成的愿望,以及对婚后幸福的憧憬,他想到一条唯一的出路:发明一件能卖上钱的东西。可10天怎么发明得了一件东西呢?他日夜苦思,终于想到了人们在大喜大庆的日子胸前佩戴缎花所用到的别针。那时候大家用的是大头针,外观丑,易脱落,也不安全,应该有一种更好的别针来替代它。有了这个目标以后,就像有神助,他边想边做,居然只花了三个小时便设计出了现今仍在被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安全别针!
亨特带上他的发明找到了一家缎花商店老板。老板看了亨特的样品大感兴趣,当即表示愿意买下这项发明,先付500美元,以后再让他享有销售款的3%的专利费。要钱心切的亨特没那个想法,说,不,我只要1000美元现金就够了。缎花店老板笑着答应了。不过他对亨特说,你以后会后悔的。亨特坚决表示,我绝不后悔!
亨特当即拿到了1000美元,顺理成章地成了小郝的丈夫,老郝的女婿。
故事本来很圆满:亨特凭自己的能耐克服刁难得到了自己的所爱,老郝斯达看到了一个并非等闲之辈的女婿,郝斯达也可以自傲她不被表象所惑的眼力。然而故事还有后一部分,老郝斯达听到了亨特获取1000美元的经过以后,对他说,你怎么就要了这该死的1000美元,留下永远能生财的专利难道不更好些?亨特,既然缎花店老板那样说了,你可以去重新签约,现在就去,还来得及。可亨特说,这都是我明明白白对老板说了的,怎么能不守信,反悔?
老郝斯达一再劝说,亨特坚持没有再去。
为此,老郝斯达很不高兴,对亨特有了新的不满意。以后凡谈及这事就忍不住要骂:一个傻瓜。郝斯达呢,由于婚后的亨特不再有那种愿望和激情,也再没有过什么发明,他们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如果有那3%的专利,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过惯了富裕生活的郝小姐怎能承受住明明可以富裕却被父亲的胁迫和丈夫的粗疏所断送的事实呢,以后多年她一直在抱怨,抱怨她的父亲、她的丈夫,昔日的天真活泼一去不复返。亨特本来是一个快乐的青年,但是,耳边身边时不时总有不满飞来,幸福的光环荡然无存,快乐也大打折扣。
幸福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头也没回就离开他们三个飞走了。这一飞却冷不丁飞进了缎花店老板的怀里。其实,这位老板只是凭直觉感到了安全别针的前途,并没有刻意追求,甚至还当面劝说亨特别大意。
发生在他们4人身上的故事,我们其实也有过。
一个发明家拥有幸福又失掉幸福的故事,让我们感慨:原来压力激发的愿望和激情竟能创造奇迹,让幸福降临;而辱骂和抱怨只能让激情远离,让幸福飞走!
“发生在他们四人身上的故事,我们其实也有过”。
1.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2.安全别针的发明者亨特,结婚后竟“再没有过什么发明”,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3.作者为圆满的故事安插了一个不圆满的结局,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从故事中的四个人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哪些教训?请选择其中一人,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的新颖性是指在搜集、选择、使用材料时,要避免陈旧与老套,力求使文章的观点新,材料新,充满新鲜感。这样,文章才会新颖别致,才能生机盎然。选择新颖性材料的方法有:1.采用新近发生的人物和事件。2.采用不大为人所知的人和事。3.采用历史上或国外发生但鲜为人知的事。4.采用对原有的人事有新认识的材料。
转折点选自《智慧背囊》第1辑,南方出版社,2005年版。
严洁
学校要在高二年级召开优秀学生动员会,我本是轮不上的。陈华真够朋友,竟给了我一张请帖。我自然不屑当什么“优秀学生”,但这请帖另有用处:可以骗得为我的前途忧心忡忡的父母高兴一时。我已是“优秀学生”了!这不,他们高兴极了。
到开会的时候,优秀学生们和他们的父母共坐一堂,校领导也都来了。学生会主席正在给每人发一张《学生报》,我坐在最后,猜想着是什么内容……轮到我了,第一版的内容像一枚炮弹击中了我,上面竟列出了与会同学的考试成绩及名次,我以可怜的分数排在最后,比末二名差了几十分。诡计失败了,我不敢观察家长席上父母的脸色。他们一向心性高傲,我无疑是在他们心上插了一刀。我把羞愧压在心底,装着无所谓地和周围的人说话。我想所有的家长及学生都在为一个叫“严洁”的差生参加这个会议而吃惊。身边做着一位留着大背头的人,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看来和我差不多。或许,他也是一个阴谋失败者?一种惺惺相惜[惺惺相惜]性格、才干或境遇相似的人互相爱慕、敬重或同情。的感觉,使我对他顿生亲切之感,与他交谈起来。
会议在继续着,正请尖子生上台,介绍学习经验。这个说着非科大不读,那个一定要上清华。他们的父母甜蜜地看着他们。我的父母怎样呢?我不看也知道。主席台上在叫“陈兴旺发言”,我的“同类”走了上去。我忙向别人打听,才知道此人是文科新秀,成绩很好。一股巨大的耻辱感再次袭来,我觉得眼眶里已经蓄满泪水了。
我恍恍惚惚地坐在那里,时间好像停滞了……忽然听到台上在叫我的名字!我惊呆了,心里恨极了学生会主席,竟然搞这样的恶作剧。我在众目之下,留着长发,穿着钉掌的高跟鞋和绷得紧紧的牛仔裤向台上走去。我尽量放慢脚步,以减轻我一直认为很悦耳的马掌声。我看见校长用一种厌恶的目光看着我。我飞速地思考着应变之策:我显然没资格谈论自己要考哪一所大学,也没有什么学习经验可以介绍,但也不能把自己贬得太低,因为我的父母也坐在家长席中。我坐在麦克风前,终于憋出两句话:“现在我的成绩很差,但我今后会努力。我并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我回到座位上,真想大哭一场。
会议终于结束了。我与脸色发白的父母一路无言地回到家中。妈妈或许是想刺激我一下,说:“刚才坐在我旁边的那位家长对我说:‘你这儿子口气真大,我女儿累坏了才得第8名,他好像一下子就能上来似的。’”第二天放学,弟弟对我说,他们的老师笑话高二的一位同学口出狂言,其实多半考不上大学。我什么也说不出来,但我确实决心要学习了,好实现我在会上说过的狂言。
现在,我已经是大学生,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父母再也不用为我担心。我真希望能再开一次“优秀学生座谈会”,父母能够坐在下面,幸福地看着我介绍学习经验。我永远感激那一次让我难堪的“优秀学生动员会”。
一次优秀学生的动员会,并没给“我”带来荣耀,反而给“我”带来了耻辱和尴尬,不得已说出狂言,又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轻蔑。这逼人的压力激发出“我”进取和拼搏的勇气,并用行动信守了自己的狂言。
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浓缩了青春的律动,青春的觉醒。
1.一次让“我”难堪、备感耻辱的“优秀学生运员会”,却让“我”永存感激,为什么?
2.文中哪些事件带给我耻辱?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3.品味下列心理描写,分析其作用。
(1)我自然不屑当什么“优秀学生”,但这请帖另有用处:可以骗得为我的前途忧心忡忡的父母高兴一时。我已是“优秀学生”了!这不,他们高兴极了。
(2)一股巨大的耻辱感再次袭来,我觉得眼眶里已经蓄满泪水了。我恍恍惚惚地坐在那里,时间好像停滞了……
(3)我真希望能再开一次“优秀学生座谈会”,父母能够坐在下面,幸福地看着我介绍学习经验。
心理描写指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对人物自身的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奥秘,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观点靠材料支撑。可以说没有材料就没有文章。
我们常常感到我们的文章说服力不强,那是因为材料不典型,欠精当。那些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才是典型的好材料。好的材料不仅可以有力说明观点,往往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如《永远都要坐前排》只运用了一个典型事例却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观点;《生命的林子》只是运用了松林的故事就让玄奘和我们豁然开朗。材料在精不在多,要一以当十。
好的材料还要做到新颖。要采用别人没有用过的富有时代色彩的材料。善于发掘历史文化名人中不为人知的材料,还要善于发现已有材料或历史素材中特有的某种含义,从而让读者耳目一新。本单元选文中的材料都具有这个特点。
好的材料还要富有意蕴。意蕴,就是材料的内在含义。意蕴丰富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读者以启示。如《生命的林子》阐释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意味隽永;《鸡架汤》诠释了压力与竞争的魅力,令读者震撼;《幸福是个弯弯绕》让我们反省自己。这都是材料的意蕴带来了文章的深度,使文章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另外,好的材料还要精于表现个性的经历和体验,如《转折点》,要善于跳出第一人称,如《老师的吻》、《鸡架汤》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
1.生活中时时有压力,处处有竞争。竞争,许多时候是压力之源,勇于面对竞争,就能具备承受压力的能力。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承受压力的基础条件,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需要磨炼形成。一个不下水的人,永远不可能学会游泳。
3.科学证明,适当的压力有益于人的健康。让我们正视中考、高考的压力,正视生存的压力,拼搏进取。
4.压力要适度,才有利于进步,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减压。消极情绪产生的压力只能让激情远离。
5.竞争能激发出人潜在的能力,但它也有负面效应。所以人们呼唤公平竞争,竞争的规则需要以良知来维护。
6.竞争颇似打球,与球艺胜过你的对手比赛,可以提高你的水平。
1.科学家认为,人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如果没有既甜蜜又痛苦的冒险滋味的“滋养”,人的肌体就根本无法存在。对这些情感的体验有时就像药物和毒品一样让人“上瘾”。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
你怎样认识上面这段话?请你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竞争。正是这种竞争,激发了人们强烈向上的欲望;正是这种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当然,竞争中也会暴露出人性的种种弱点。请以“竞争”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注意立意明确,取材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