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谋人谋职谋事业
2787700000051

第51章 谋职篇之一(2)

中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社会各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将纳入世界性的运作方式之中。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在选人、用人、留人等多方面都已规范化、科学化。例如国外特别强调人的个性与职业的配合,认为个人只有在很有兴趣做好某项工作的条件下才有充分发挥潜能的可能,工作效率也因此而更高,这在国外已不算新的观念。你将如何对应这一趋向,如何用世界的眼光看自己的未来?

(2)了解自己做选择的局限性是什么

充分认识获得职业辅导或在报考大学之前指导的意义所在。报考大学是每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时刻,进入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更是莘莘学子的长久向往。但是目前学校的职业辅导还普遍缺乏。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中更多强调的是应考,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许多学生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己的志愿,这与国外的学校非常重视职业辅导形成较大的距离。在国外,职业辅导是先于人格辅导而产生的一项热门职业,在发达地区学校一般都有职业辅导职能,以帮助学生把握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而目前我们这儿还需要加深对职业辅导的认识并且要普及这类观念。一位加拿大的职业辅导人员介绍他工作的一个事例时说,他曾因参加学术会议离开学校半个月,回来时发现有六位学生未经他的辅导就去了一家企业。。为此,他马上赶到离学校很远的学生们工作的地方,替他们补上他的咨询。在那里,他和学生们一起进一步考察了所在的企业,让学生预想企业五年以后的变化,提醒他们注意到这个变化对自己的影响以及眼下可以做哪些准备。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选择专业方向或者工作方向时,要特别重视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关注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意愿,自觉去接受一些来自他人的有益的帮助是必要的。

现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在逐年上升,就业的竞争性也是逐年上升的。国家就业市场的开放使得各地毕业生的流动性增大,如果你是处于大城市的学生,将会和来自各地的优秀毕业生一同应聘。你要使自己保持竞争优势,就要在填报志愿时扬长避短,选择有利于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专业方向。

选择有前途的专业

选定科系差不多就是选定职业。现在一般高中一年级甚至更早一点时间,便开始分科训练,准备高中毕业后迎接高考。

你选择什么学科呢?以什么作根据来选择呢?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免短见,“戴着近视眼镜”看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严重地倾向功利主义。他只看现在社会上时髦什么职业,什么职业容易赚钱。什么职业容易找到工作,便选与这种职业相关的学科,如时髦外贸他便选外贸,时髦公关他便选公关……却不视自己的性情、兴趣、优势和能力。这于他的前途和未来极为不利,这简直是对他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自我放弃。

萨特曾经说:“生命的意义要靠你去给予。人生价值不是别的,而是你所选择的那种意义。”

我想,一个人不该这样戴着近视眼镜选择学科和将来的职业。也许由于太年轻,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前途,也许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和突出的优势,在选择科目时不知所从,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那么,要多与老师、同学、家长、长辈们交流意见,坦诚地准确地向他们描述自己,让他们来出些主意。可是,必须记住,所有别人的主意,仅供参考,最终的选择还需要自己作出。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客观实在,综合各人所见,谨慎而果断地作出合理的选择。

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自主能力,突出的爱好和兴趣,自信在某些学科有明显的优势存在,那么,在选择科目时最正确的策略便是:随着自己的兴趣走,爱什么就选择什么,哪方面有优势就选择什么。爸爸妈妈、亲戚朋友等等所有的人,要你考外语、考生物学、考经济专业,不要你考历史、考文学、考哲学,都不要理睬他们,只要自己喜欢就行了。要力排众议,我行我素。

胡适考取官费留学后,他的哥哥为他出国送行时说:“我们的家早已破产中落,你出国要学些有用之学,帮助复兴家业,重整门楣。你去学开矿或造铁路吧,这些学科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学与此没有用的文学、哲学之类没饭吃的东西。”当时胡适回答哥哥:“好的。”开船后,胡适在船上想,自己对开矿没兴趣,对造铁路也不感兴趣。干脆采取一个折衷的办法,学有用的农学吧,也许这将来对国家社会有些贡献。于是学了一年农学。虽然每门课成绩还不错,但他对这些没有兴趣,决定转系重新选课。这时他又犯难了,选课用什么做标准?听哥哥的话?看国家的需要?还是凭自己的爱好?最后他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情所好,选择了文学和哲学。胡适终于以文学和哲学成为著名大家。若当初他违心地听了哥哥的话,选择了当时容易找到工作的开矿和造铁路,也许胡适将终生默默无闻。

胡适认为,选择科系时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我”,一个是“社会”,看看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中国现代需要什么?但这个标准——社会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现在可以说三千六百行,从诺贝尔得奖人到修理马桶的,社会都需要,所以社会的标准并不重要。因此,在定主意的时候,便要依着自我的兴趣走——服从性之所近,力之所能。

胡适还打了一个比方:譬如一个有作诗天才的人,不进中文系学作诗,而偏要去医院学外科,那么文学院便失去了一个一流的诗人,而医疗界却添了一个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饭桶外科医生,这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他自己的损失。

伽利略的父亲是个著名数学家,他父亲叫他不要学数学这一行,说这行没饭吃,要他学医。可是伽利略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最后还是选择了学数学。由于浓厚的兴趣与天才,他创造了新的天文学、新的物理学,终于成为近代科学的开山大师。若伽利略从父之言学了医学,我们可能根本听不到伽利略这个伟大的名字’,也许整个近代科学的进程都将缓慢几步。

当然,我们更加清楚,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许多无可奈何,尤其在一个人口急剧增长,升学就业机会十分艰难的环境里,在职业选择上、在报考专业时,一般人往往没有选择的自由而只有被选择的自由。比如,大专学校计划招收的专业、各专业计划招收的学生数量有限,有的专业只定点招生,这一切都由不得你自己选择,而你在选择科目时,也无法不考虑这些非自己所能左右的因素。如果你所感兴趣的那门学科当年没有招生计划或者不在你所在的学校招生,这时你便处在无可奈何的境地,只能改变初衷,重新设计自己。

人的兴趣也常常会因实际处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尤其作为青年学生。终生专一其志,始终不变初衷而又获得成功者(这当然是幸运的),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是太少太少,现在知识更新迅速,不断更新的世界,在不时地向你招手。

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本酷爱文学,鲁迅称他发表的小说写得“有关东大汉的气派”,他希望成为文学家。可是因为家里穷,读不起高中,写小说无法谋生,被迫到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当练习生。此后不久他就爱上这行,迷上植物学,在大森林里干得愉快开心,成为中国亚热带植物学研究的权威,享誉中外。

所以,在选择科目的瞬间,如果万一处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你也大可不必丧气,不必抱怨,等待着一个新的目标向你微笑吧,也许有一个更加吸引你的领域在等待着你去大显身手呢!

知识是永远的财富

求知是人的天性,人天生便有爱智慧、喜创造的欲望。随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知识开始成为人谋生的手段。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是一个人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人的生存质量、生存品味的提高,知识成为提升一个人生存品质的重要手段。

当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们的社会竞争和个人发展对知识的依赖性更加增强,知识、信息、教育高度发展,知识的作用和地位更空前高涨,其中高智力、高技术的竞争优胜便是知识作用的最有力说明。在市场经济中,知识成为一种昂贵的商品,知识的有偿性和价值性更广泛地被人们自觉的接受。知识就是黄金,知识就是优胜。

1.获取知识的传统方式和途径

知识是一个文明的概念,人类的直接生存要比知识早得多。最早的先民,他们在自己的生存实践中发现了一些生活常识、规律和观念,如通过种子落地生芽,学会了种植;通过寒暑变化,发现了春夏秋冬;通过宗法、亲情而确认了家庭等等。这些应用性的知识和满足心智觉悟的知识,使人类一步一步地确立了他们的社会文明和个人文明潜质。知识通过国学、私塾和师徒相携、言传身教这两种他人教育的方式在大范围里相传。其中国学和私塾以后更发展成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基础和官方权利,以科举的形式达到官民衔接。官方取仕,人才人官。知识,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被纳入正统社会。这虽然提高了知识的社会地位,但是也限制了知识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商业化,以致使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观念成为知识的替身和最高知识。这使应用知识衰落和创造性、前卫性知识被排挤,因为创造性知识和前卫性知识和既有现实是冲突的。社会科学的创造性知识和前卫性知识尤甚。但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如果它的创造性知识和前卫性知识不被重视,那么这个社会或民族肯定会落后和反动。中国在鸦片战争时期的落后挨打就是一个说明。在教育的这种落后阶段,知识传播很有限,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文盲,人的多种能力都没有被开发出来。古人云:人过三十不学艺。就是这种落后的一种印证。

但是知识毕竟发展了起来。在农耕文明后期和整个工业主义发展阶段,学校成为知识的集散地。学校是知识的创造中心和传播中心。知识变得更系统化,科目更多而且开始书面化理论化趋势也更明显,但这整个时期,知识的传播主要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仍是一种他人教育。人们对知识的要求,自觉程度仍然很低。经过三年、四年的教育,人们便终生息笔,下课营生。因此,这时的学校教育仍是一个很初级、很有限的教育,人们通过知识对自己人生的教育和开发仍十分不足。进人后工业社会,虽然学校教育在试图改革,应试性教育向素质性教育转变,而且更多更灵活的更短期、更辅助性的教育发展起来。知识的应用性在明显增强,知识的创造性和前卫性也日益被人们重视。但是从整体上看,人类现阶段的教育或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还太简单,途径还太少,仍然只是学校教育、近距离(贴身)教育、他人教育。而非学校教育、生存教育、自我教育、实时教育、终生教育还只是极少数人的事情。总起来看,学校教育仍学习时间短(太集中了的阶段性教育)、方式单一(他人教育或被动教育)、学习内容陈旧而四平八稳。这都需要极大的变革。

2.知识经济时代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