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若干个病案进行综合分析,就几种常见病患者的性格特点作出概括归纳。列表如下:疾病性格特点高血压好高骛远,易冲动,易焦虑,固执保守,敏感多疑,胆小自卑哮喘过分依赖,幼稚,希望受人照顾,对别人、对自己在情感上都喜欢模棱两可结肠炎听话,强迫性,抑郁,矛盾,吝啬心脏病忙碌,好争,急躁,善于把握环境,雄心勃勃,常感到时间紧,有压力荨麻疹渴望得到感情,善思念,有罪恶惑偏头痛追求尽善尽美,死板,好争,妒嫉溃疡病依赖,喜怒不形于色,竞争性过强,情绪被压抑临床上发现,性格特点不同既影响疾病的诱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疗程和疗效。即性格外倾的人乐观、豪爽、开朗无畏,往往“小病不多看,大病不在乎”,而内倾性格的人忧郁、沉默、内心恐惧,往往“无病呻吟,小病大治”。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注意放慢生活的节奏,适当休息,学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要主观努力,改造有损于健康的性格,对预防疾病和减轻疾病是有益处的。
美国一位妇科医生对122例病案进行分析指出,人的性格同癌症有直接的关系。有些研究指出,癌症患者的性格具有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和内向、倾向防御和退缩的特点,长期内心矛盾、不安全感、而又压抑自己的愤怒和不满情绪的人和那些总感到事事无所依靠、无能为力、悲观绝望、受尽折磨的人是最容易罹患癌症。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利特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从心理治疗配合生物治疗的角度来说,这颇具独到之见。
在教育工作中,根据不同人的性格,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在医疗工作中,也应针对不同性格的患者,既要“对症下药”,又要注意“因人施医”。
老脾气能改吗
有人喜欢发脾气,别人指出这是缺点时,他马上会说:“老脾气了,改不了!”果真如此吗?
脾气是指人的性格特征。这是在个人经历、环境的熏陶、自我修养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同时又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脾气与天赋有关,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坏脾气常与无知、落后、愚昧相关连。好脾气则标志着一个人的修养程度。一个人只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性情,讲究精神文明,坏脾气是可以改掉的。
脾气与情绪是有联系的。要改掉坏脾气,还需控制情绪。下面列出几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能控制住情绪,也会对改掉老脾气有所裨益。
1.伤心时。人在伤心时,切不可急于发脾气,而应冷静下来,认真地想一想这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对你有过哪些帮助?今后怎样补偿?
在可能的情况下,你可以去找引起你恶性情绪的人去畅谈一下(这与发脾气不同)。这种畅谈可以将你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避免无端的发脾气。
2.焦急时。应想想急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弥补?对于突如其来的令你焦急的事情,不要害怕。比如,坐公共汽车去赶火车,眼看着火车开车的时间到了,而公共汽车又走不动。此时若沉不住气,很容易对人发脾气。而耐心地问问司机、售票员有什么办法,或下车去改乘出租汽车,老脾气不是就可以不发作了吗?
3.忿怒时。此时最易发脾气了。那么,假如你这样问问自己:“谁得罪了我?怎么得罪的?为什么人家会对我这样?我有什么不对吗?”也许脾气就不会发作了。在比较冷静的情况下去讲清道理,往往比发脾气更有效。
发脾气,实际上是一种情绪冲动。对于老年人来说,用理智和毅力战胜情绪冲动,把那些不必要的冲动消失在萌芽状态,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人的情绪冲动一般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不论哪一种原因,当人们的情绪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振动。这就是所谓的老脾气要发作了。老脾气发作,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它会给工作带来损失,使同志和朋友之间造成隔阂,给亲属带来不愉快,而且也不利于发脾气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当老脾气要发作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自我调整”,使想发作的脾气发不起来。
这里介绍几种方法,请你不妨一试。
1.疏泄法。当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最好是能向自己的老朋友倾诉一下内心的不快。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别人的劝解与帮助,而且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宽慰,从而解除忧郁不快,使自己心情舒畅。
2.转移法。遇事不能长期忧郁寡欢,而应积极地加以解除。最好的方法是去作一些对你吸引力较大的事情,比如写字、作画、下棋……有条件的还可以换换环境,到公园去散散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这样就可以转忧为喜了。少忧愁自然也就减少了发脾气的机会。
3.转化法。痛苦、忧伤可以使人情绪不振,亦可诱发情绪波动,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前进的力量。大多数人恐怕都愿意出现第三种情况吧。如果是这样,你应该把这种情绪上的冲动“发泄”到你感兴趣又不伤害他人的事情上去。比如,你可以任意地挥动手中的毛笔,把一腔忧伤、不快全部“发泄”到白纸上。或许能产生平时产生不出的优秀书法、绘画作品呢。
当然,你也许自己还能总结出一些方法。总之,老脾气不是非发作不可的。
中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治疗
说说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也叫精神治疗。它同化学治疗和物理治疗不同。就广义而言,它包括病人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周围人(包括医生)的语言作用,特殊的布置,以及医生所实施的专门心理治疗技术等。就狭义而言,它专门指医生对病人所实施的心理治疗技术和措施,包括说理治疗、暗示治疗、体育运动治疗、音乐治疗、绘画和造型治疗等。总之,通过治疗,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改变人的情绪。然后,再通过情绪影响和改变一些躯体状态。
心理疗法能缓解某些疾病。人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不仅由化学的、生理的、神经的因素所决定,而且也是由精神的、情绪的和社会的因素所决定的。这两个方面有着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人体生化、生理的改变,可以引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改变。例如,肝脏有病的人,往往火气大,爱发脾气。反过来,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也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甚至导致死亡。例如,有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和一个著名的指挥家结婚整整54年,1981年丈夫死去,就在丈夫出殡的夜里,她猝然昏倒在床,再也没有站起来,她只比丈夫多活了69天。
老年期的心理疗法应与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的心理疗法有明显的不同。医生要了解老年患者幼儿期、青年期和成年期发生过的纠葛、意外的创伤及受压抑的情况。有人指出,了解神经症的患病史的长短要比年龄更重要。另外,老年人在精神上、身体上总有某种形式的功能降低。与成年人相比,精神上的压力很容易在身体上表现出障碍,身体上的微小障碍也很容易产生疑病的精神表现,对普通人来说能够生活的状况,对老年人却会成为特殊的刺激。最后还必须考虑老年期特有的性格变化:过度的内向、抑郁的倾向,对欲望和性的淡漠、过分的外向性、攻击性等。下面介绍几种临床上常用的心理疗法:
谈话法
也叫说服式说理疗法。在同病人的接触中,医生首先要了解病人的起病经过、临床表现、个性特征及心理矛盾,然后通过语言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有时还要借助于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等。我国古代、古希腊、古埃及的医生都把语言作为治病工具。这种疗法可算作人类同疾病斗争的最古老的工具了。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从事心理治疗的医生则更应运用语言的奇妙作用同疾病作斗争。在治疗中如医护人员出言不慎,会对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并影响疗效。
注意力转移法
这种方法并不直接改变病人的性格,而是使病人对生活建立起新的兴趣、爱好和联系。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多:组织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编织、参加跳舞、唱歌、演戏等,以及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暗示法
在病人的配合下,利用语言、手势、表情等来影响病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人需要,还可给病人开安慰剂,即没有治疗价值的片剂或水剂。同时,医护人员对病人热情体贴,言语谨慎,行为妥帖,这对病人有重要的暗示和影响。美国洛杉矶大学医院治疗中心作了一个实验:他们悄悄地在54位心律紊乱的男女病人左下臂绑上测验仪,以便准确地测出并记下病人的心律。然后,让和蔼可亲的护士每日3次走到病人床前。握住他们的手,像是给他们量脉搏,并和他们亲切交谈几旬。结果,这些因内心恐惧而心绪不宁的患者,在感受到女护士温柔体贴的几分钟内,心跳频率和健康人一样稳定。在施行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在病人面前必须享有较高的威信,要使病人充分信任你,同时十分讲究语言,有耐心,治疗要循序渐进。心理治疗只是一个治疗环节,必须同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结合起来。
老年期的忧郁症
病例:患者;男性,73岁,妻子于五年前逝世。现与儿子、儿媳住在一起,无兄弟姐妹。主诉:每天极度焦虑,听一嘈杂声而感到烦躁不安,总担心患有什么疾病,是否快死了。发病与经过:三年前退休后闲居家中,收拾庭院,生活尚安静,后来则感到寂寞,两年前开始对电车的声音感到不安,心脏跳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