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2665100000008

第8章 让人格充满魅力(3)

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学会宽容吧,因为宽容,老师就能给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的心灵成长的空间。

教育着幸福着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有智慧的高等动物,人有爱的能力,爱的本能。无论任何事情,只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就有快乐,有幸福感。教师要在教育岗位上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同样离不开一个“爱”字。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建筑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了”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资。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这就是对某一件事有“爱”与否的区别。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在享受啊!

对待教育工作也是,你对这份职业付出了爱,那么会“累并快乐着”,否则就只是受罪了。

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和我谈起自己的感受,他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国人对待工作,比中国人乐观、有激情。美国人很少抱怨工作如何如何不如意,即使是失业了也不抱怨。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在美国他总是去同一个加油站加油,当车停在那里,总会有一个跛足的人面带微笑地走过来,很诚恳地问是否需要洗车、加水,是否要他帮忙。热情中让人感受到他的快乐。有时候会听到他边工作边欢快地吹着口哨,那种快乐是掩饰不住的,发自内心的。而中国人对待那些看起来似乎不理想的职业,通常是郁闷的,脸色灰灰的,很难看到笑容。为什么脸色不能明媚一点阳光一点呢?因为他没有把爱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他活得不快乐,工作得不快乐!

朋友的描述让我感慨,既然工作一定要做,为什么不能快乐地去做呢?寻找工作中的快乐,带着热爱来工作,那么每天的时光该是多么美好。

所以,无论你对教育工作是否有兴趣,只要你决定将这份职业做下去,那就致力于培养对它的爱。培养职业兴趣,甚至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社会上有许多种职业,唯独教师职业最神圣最受人敬重。还有什么职业能够和塑造人类灵魂、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这样的职业更高尚、更重要的呢?这一职业是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连在一起,与提高人类素质连在一起的。这样想来,当我们站在讲台上,会没有荣耀感?

一颗颗如白纸般的心灵交给我们,我们接受社会和国家的重托来对这些心灵加以培养和塑造,这样的使命能不让我们心生荣誉感?就算我们不站在为人类发展为国家昌盛而工作的高度来看待我们的工作,就看看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看看那些初涉尘世的单纯的孩子,我们还能轻视我们的工作吗?

当今社会祟尚文化、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教师的知识价值也越来越高,社会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尽管还有这样那样不和谐的音调,但是在尊重知识尊重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这一职业正被人们用前所未有的尊重态度来对待着。

这些都是我们培养爱岗思想的动力,平时多想一想这些,我们不会不热爱自己的岗位。

如果上面说的这些还是大道理的话,那就再换个角度,从提高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来谈培养对教师职业的感情。想一想,谁愿意一辈子生活得不快乐?恐怕没有人愿意。如果你确定不可能再换工作,可能一辈子都要当老师了,那么如果不热爱这份工作,却要每天去做,岂不是每天都在痛苦中度过?这无异于被判了无期徒刑。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每天都痛苦地活着,我们也要想办法激发工作热情,为自己创造工作动力,创造幸福感。否则整天只是羡慕别人的工作,而对自己立身之本的职业心灰意懒,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最有可能求得发展的方向上做出切实的努力,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其实,哪种职业没有烦忧呢?做演员看起来不错,风光轻松而且钞票大把大把地赚,可是背后却是要放弃很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牺牲许多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生活没有规律,饮食睡眠得不到保证;太火了有被狗仔队骚扰、隐私得不到保护的烦恼,不火呢又有不被观众接纳、在同行面前没有优越感的失落……医生呢?律师呢?记者呢?凡是羡慕的职业,也能列出一大堆让人烦恼的因素来。

又说到心理学层面上来。说点复杂但也极其简单的内容:人活着为了什么?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极其简单而又深刻地回答了“人,生而为什么”的问题。首先,人活着是要满足吃喝的生理需要;第二,是安全的需要;第三,是人际交往的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第五,是最高需要,在以上四种需要被满足之后,人们追求的是自我的实现。也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对社会对人类做出贡献。实现了这五点需要,人生就算完美了。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人可能无法实现这五点需要。

看看教师这一职业,满足我们的前三种需要不成问题。而被尊重的需要,只要我们认真而努力地工作,自然会受到学生、家长以及同事、领导、社会的尊重。作为教师这一职业,获得的尊重要比其他的职业多得多。而第五种需要,从事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对社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只要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那么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如此看来,教师这一职业能使我们的人生达到完美的状态,是不是值得我们去热爱呢?

再谈爱生这一话题。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爱工作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爱学生。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就无从谈教育。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可是有人会说,得到爱的人才有快乐。在这里讲如何让老师快乐,是不是该让老师收获爱,而非付出爱。让老师付出爱心,给别人快乐,可大多老师依旧感受不到快乐。

给别人快乐,自己不是就从中得到快乐了吗?因为别人的快乐是因为你的爱才获得的,是你给予的,看到自身的付出给了别人快乐,难道你不快乐吗?更何况人是情感动物,爱是双向互动的。你对孩子付出了爱,就如在春天播下的种子,到了秋天必定会收获累累的硕果。你用爱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从你这里学会了如何爱别人,首先是对你回报以爱。当你得到孩子们回报的爱,你不快乐吗?

还有一点我们容易忽视,那就是“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老师爱的沐浴下,学习会轻松而快乐。在爱的鼓励下,他们会热爱学习,对学习充满激情。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况很容易就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层面。这比拿着教鞭呵斥、逼迫孩子去学习要轻松快乐得多,而效果也好得多。你付出了爱,换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配合,换来了自己想要的教育成果,会很快乐。

多年来,每到一所学校,总能听到很多真实地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喜欢像妈妈一样爱我们的老师;老师爱我们,我们不会让老师失望和伤心;我们会让老师开心的……这些质朴的语言道出一个真理:要让学生热爱学习,首先给他们爱。

要爱就要爱得无私。母亲爱孩子,需要回报吗?老师爱学生,就要有母亲爱孩子那样的无私。真正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去感受他们的渴望,去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去触摸他们的孤独、困惑,还有快乐……把爱学生看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工作的重中之重,用慈母般充满关爱的目光注视孩子们的成长,欣赏孩子们的可爱之处,阅读他们纯真的心灵。

爱就要爱得公平。要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非眼睛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需要关爱和呵护。尤其对于那些自认为有缺点、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的关爱对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能用母亲一样的胸怀面对学生,你就会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地可爱,都有值得你去爱的地方。

要爱就要爱得持久。不要因为全身心爱学生了,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学生依旧麻木享受着自己的爱,或者在爱的雨露滋润下依旧犯错误,就失去了耐心,认为自己的一片爱心付出得没有意义,于是关闭爱的大门。要注重一个“恒”字,像太阳一样恒久播撒阳光,给学生以温暖。日久天长,学生自会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自会在内心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把自己锻造成老师所期望的品学兼优的孩子。

这些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尤其遇到那些特别调皮捣蛋,甚至故意和老师作对,以让老师生气为乐的孩子,要让老师做到无私、持久地对其付出爱心,真是有些难度。一位老师对我发牢骚:“你说,他那么气我,我怎么能对他爱得起来呢?”这的确是真心话。老师不是神仙,没有绝高的境界可以不受外界任何影响地付出爱心。

遇到这种情况,有一个最切实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学会和学生的家长换位思考。

想象一下,这个让你生气、爱不起来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作为母亲,你希望老师怎样对待他?如果你的孩子被老师厌恶、反感,得不到老师的爱心,看不到老师的笑脸,他是怎样的心境?如此一换位,你的气保准就生不出来了,而且会激发出爱心来。况且很多教师本身就是家长。

现在,有人提出把学校办成学生的“学园、乐园、花园、家园”的口号,而这所谓的“乐园”、“家园”是缺不了爱的。爱的源泉在老师心里,只有从老师心里源源不断地涌出爱来,校园才会成为学生的乐园。

一个老师如果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希望,并感到幸福,那一定是因为他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因为爱学生,他才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而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爱学生,他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获得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