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摘云传奇
24135400000045

第45章 提前交卷

沐宇寒凝眉深思了一会,决定还是写出来,他本来也没指望高中,没必要畏首畏尾,再说想一想要他写一篇新的文章出来,他更头疼。

沐宇寒觉得他这点骨气还是有的,于是不再踟蹰,完完整整一字不差地把范文默了出来。

第三张试卷的题目是论策,题目大致意思是如今大周太平盛世,朝廷该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沐宇寒想也没想,下笔就反驳了这个观点。

太平和盛世,都是表面现象,其实太平是相对的,想起紫嫣姑娘说的大辽准备侵犯大周先前讨回的燕云八州之事,说明北方大辽早已对大周虎视眈眈,而西北的西夏和西南的吐蕃,也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东面三韩和倭国虽然称臣纳贡多年,实际早有不臣之心。

盛世就更算不上了,虽然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百姓富足,但是这些所谓的富足只是贵族和士族们所拥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粮食产量刚刚满足基本需求而已。

更重要的是,大周这几十年以来,优待读书人,但这些学子所读之书,多是四书五经,科技理工类却鲜有人问津,导致科技水平发展缓慢,让他们作作锦绣文章还可以,真正提高生产力,就力不从心了。

沐宇寒又从后世社会发展的思想阐述了大周如今的诸多弊病,以及如何改变之法,着重强调了强国必先强兵的道理。

灵感所致,文如泉涌,洋洋洒洒数千字,沐宇寒一炷香的功夫一气呵成。正欣赏自己的大作,一阵梆子声响起。

原来才过了一个时辰。科举考试规定时间是三个时辰,他一个时辰就作完了,大概检查了一遍,并无错漏,这才四处瞅了起来,一副悠闲的样子。

别的考生不像他前两题早有准备,一个个的愁眉苦脸绞尽脑汁正在苦恼如何作答,有的甚至第一题作诗还没有作完,急地抓耳挠腮。

沐宇寒无聊的很,心中着急回家,不想在这里呆坐两个时辰。正巧一个巡视的学正从他的小棚子前走过,他站起来问道:“学生作完了,不知能不能提前交卷?”

老学正吓了一跳,嗔目结舌望着他,平素来参加科举的考生都是嫌时间不够,三个时辰之内作不完试题的大有人在,没想到今日竟遇到一个提前交卷的。

老学正愣神之间,还没来得及训斥他,沐宇寒已经鞠身一礼,拿镇石压住试卷,收拾了东西就往门外走去。

众学子们见有人一个时辰就交卷走了,鼓噪起来。有的觉得这人肯定是个纨绔子弟,作不出文章来羞愤离去,对此行为表示不屑;有的正苦于无从下笔,见有人交卷更是焦急得无所适从;有几个好事的觉得此人风流潇洒,拍桌称赞起来。

“肃静!”几位监考的胥吏斥到。

“不学无术,有辱斯文,成何体统!”老学正这才望着沐宇寒离去的背影哆哆嗦嗦骂了出来。

国子监大堂里,几位监考的官员正在悠闲的品茶。

正堂主位上,坐了一位身着紫色官袍佩金鱼袋,头戴幞头纱帽的须发皆白的花甲老人。

这白发老人正是礼部尚书,文渊阁学士王恭俭,他奉皇命出任此次秋闱的主考官,堂下坐着的几位绯色和绿色官袍的大人,其中一位是国子监祭酒刘文楷,其他几位是国子监的司业和诸位博士。

王恭俭正抚须含笑着给下边几位大人说着当年他高中状元时的风光事迹,一个胥吏手持一份试卷慌慌张张跑了进来。

“慌慌张张什么样子!”刘文楷觉得他的下属在上官面前失态的样子折了他的脸面,厉色斥责起来。

“王大人,刘大人……有位考生提前交卷走了。”

“什么?”刘文楷蹭地站了起来,转瞬又觉得自己作为堂堂国子监祭酒,如此沉不住气在王恭俭面前有些失礼了,又缓缓坐下。

“王大人,你看……”

王恭俭年逾花甲,比起刚过不惑之年的刘祭酒,沉稳了许多。他气定神闲,继续喝着茶,心道这考生不是个狂生就是不知哪家勋戚家里的公子哥,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刘祭酒,考律里没有规定不能早交试卷,他不顾自己前途,与你我何干?对了,把他试卷拿来看看。”

刘文楷见王尚书处变不惊,心中佩服,亲自从胥吏手中接过试卷,双手递到王恭俭面前。

王恭俭缓缓放下茶杯,接过来试卷,轻轻摆手示意刘文楷坐下。

翻开一看,王恭俭就被一首诗吸引了。本次秋闱他作为主考,试题都是他跟其他几位文渊阁和翰林院的学士们讨论过后,每题拟定五个题目,然后交由皇上甄选,最后定夺的题目。

试卷上一首咏秋的诗,格律工整,超尘脱俗,又蕴含深意,不要说一个年纪轻轻的考生,就是像他这样被士子们公认的当世大诗人,做出这样的诗来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关键是这年轻考生一个时辰就交卷,可见他作诗之时定是未加思索一蹴而就,如此急才让他这个当年的状元郎也自叹弗如。

“好,好,好!”王恭俭品位着诗中意境,连说三个好字。

堂下几位大人博士不明就里,不知王尚书说好是真夸赞还是说反话,又不敢冒失去问,只好默不作声,假装继续喝茶。

王恭俭面露微笑,继续去翻第二页。他读着第二页上的经义内容,顿时脸色大变,堂下众人似乎猜到什么,心想一定是这考生交了白卷或者胡乱敷衍了一番,惹得尚书大人生气了。

“这狂生竟然如此浪荡,当朝廷开科取士是儿戏,眼里还有圣人礼法吗?”

刘文楷站起来义正言辞的说道,众人也纷纷附和。

王恭俭仿佛没有听到,神色凝重,急急又翻开第三页去看。

当他看到策论之中处处抨击朝廷弊端之时,已经吓得面无人色,匆匆起身,把试卷小心翼翼地封好,放入自己袖中,快步就要往外走去。

刘文楷等人见方才稳如泰山的尚书大人竟然神色仓皇,刚要开口问,却被王恭俭拂袖制止。

“不要问,此卷本官自会交给圣上御批。”

王恭俭说完,头也不回走出门去,剩下刘文楷等人疑惑不解,面面相觑。